数控普专实验课教案
《数控车实训》教案

《数控车实训》教案教案:数控车实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控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数控车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3.能够正确使用数控车进行加工操作;4.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数控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数控车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数控车、工作材料;2.教学课件:数控车实训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控车基础知识介绍1.数控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数控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数控车的操作面板和控制系统的介绍;4.数控车的编程和操作流程介绍。
第二课时:数控车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查看设备电源和泵站是否正常工作;-检查刀具和夹具是否安装正确;-检查工件是否固定牢靠。
2.开机及控制面板操作:-打开数控车的电源开关;-启动数控车的控制系统;-输入加工程序。
3.加工操作规程:-设置刀具的切削参数;-开始加工操作;-监控加工过程并做好记录;-完成加工后,停止加工,关闭电源。
第三课时:数控车的故障排除1.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的介绍;2.掌握数控车的故障排除步骤;3.实际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四课时:数控车安全操作规程1.数控车的操作安全知识介绍;2.掌握数控车的操作安全规程;3.实际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方法:1.教师进行实时观察和指导;2.学生自主操作并做好记录;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延伸活动:1.数控车实训的综合应用项目;2.数控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介绍;3.数控车的程序设计和优化。
七、教学参考资料:1.《数控工艺与设备》(第二版);2.《数控车床操作技能与实训》;3.相关数控车的使用手册。
数控车工实训教案

数控车工实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数控编程基础知识。
3.学习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数控编程基础知识。
3.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步骤1.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课堂讲解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主轴箱、机床床身、进给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2.数控编程基础知识向学生讲解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坐标系、加工指令和辅助指令等,并以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向学生介绍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包括机床开机、程序装入、坐标系设定、工件装夹和刀具设定等。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操作中的安全事项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4.实操练习让学生进行实操练习,通过编写程序、装夹工件和操作数控车床进行加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训总结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反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和工具1.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2.数控车床实物和配套设备。
3.数控编程软件。
4.图书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数控车床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考核学生对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评估学生解决数控车床操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4.评价学生实操练习的成果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操环节,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严禁酒后操作和疲劳操作。
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确保实操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编程软件的正常使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讲解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数控车工实训教案的大致框架,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完善。
数控机床实验教案

实验一数控机床的认识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硬件基本组成,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掌握当今主流数控系统的控制面版的基本组成,掌握FANUC系统操作面版的基本操作。
二、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数控机床;南京斯沃数控仿真软件;计算机三、实验内容:1、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1、数控机床的基本硬件组成;2、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的区别;3、数控机床的刀架与普通机床刀架的区别;4、数控机床开机的步骤;5、数控机床的关机的步骤;6、数控机床加工的基本工作原理;2、主流数控系统控制面版的基本组成1、SIEMENS802S系统操作面版的基本组成。
2、FANUC-MATE-0系统操作面版的基本组成。
3、华中数控世纪星系统的操作面版的基本组成。
3、FANUCOiT系统的基本操作(1)介绍南京斯沃数控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
(结合实际机床)(2)介绍数控仿真软件的各菜单、按键的功能。
3、介绍FANUCOiT数控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3)JOG工作方式(手动操作)(4)REF工作方式(回零操作)(5)VAR工作方式(步进操作)(6)AUTO工作方式(自动加工方式)(7)SBL工作方式(单段操作)(8)MDI工作方式(手动数据输入自动加工方式)4、介绍手动主轴正反转的操作。
5、介绍手动移动坐标轴(结合机床坐标系和编程坐标系的理解)6、介绍如何确定数控机术的行程范围。
7、介绍对程序功能的管理(删除、拷贝、修改、输入程序)等基本操作。
学生完成的内容(55分钟)详见实验报告(一)姓名同组人实验室实验名称时间实验一数控机床的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该机床的坐标系统;2、了解该机床的功能及结构;3、了解机床控制面板各键和按纽的功能及用途;4、熟练掌握开机、关机的操作步骤;5、熟练掌握回零、手动、手轮方式的操作;6、熟练掌握主轴启动、停止、正转、反转的操作。
二、实验设备:数控机床三、实验内容:(1)机床开机步骤(2)手动方式操作(3)回零方式操作(4)自动方式操作(5)MDA方式操作(6)程序显示操作(7)主轴启动(正转/反转)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该对讲述的内容通过仿真软件基本能够完成。
数控课程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控加工技术授课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操作技能;(2)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性能及维护保养知识;(3)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及软件操作。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3)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2)数控机床的结构、性能及维护保养;(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及软件操作。
2. 教学难点:(1)数控编程中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思维;(2)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3)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准备好数控加工技术相关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2)提前熟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2)准备好数控机床操作所需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巩固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认识;(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操作技能;(2)介绍数控机床的结构、性能及维护保养知识;(3)演示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及软件操作。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练习;(2)指导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提高。
4. 总结与反馈(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查阅资料,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动态;3. 结合实际,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数控实训操作教案设计

数控实训操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能够独立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难点:数控编程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轴、进给系统、数控系统、辅助装置等;(2)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系统接收指令,控制主轴和进给系统进行加工操作。
2.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G代码、M代码、刀具半径补偿、刀具长度补偿等;(2)数控编程的方法:手动编程、自动编程、辅助编程等。
3. 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1)数控机床的操作:开机、调试、加工操作、关机等;(2)数控编程的实际操作:根据加工零件的要求,编写相应的数控程序。
四、教学过程1. 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教师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数控机床,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教师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生进行数控编程的基本操作练习,掌握编程的基本技巧。
3. 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1)教师演示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2)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编程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教师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机,加深理解;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加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控编程练习;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工具1. 数控机床;2. 数控编程软件;3. 实际加工零件。
七、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情况、课堂互动等;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练习情况进行评估;3. 学生的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表现综合评定。
数控实训报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2)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巧;(3)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概述2. 数控编程基础3.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4. 数控加工工艺5. 数控加工安全与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控机床概述1. 引入:介绍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 实践:参观数控机床,了解其外观和基本构造。
4. 讨论:分组讨论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数控编程基础1. 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和编程步骤。
2. 实践:学习编写简单的数控程序。
3. 讨论:比较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课时: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1. 讲解: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践:上机操作数控机床,编写并运行数控程序。
3. 讨论:分析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四课时:数控加工工艺1. 讲解: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践:分析零件加工工艺,制定加工方案。
3. 讨论:评估加工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化措施。
第五课时:数控加工安全与注意事项1. 讲解:数控加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模拟数控加工安全操作。
3. 讨论:分析常见的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出勤、参与讨论、实践操作等。
2. 实践成果:数控程序编写、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分析等。
3. 个人总结: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识、学习收获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相关教材。
数控车工实训教案

数控车工实训教案一、实操目标:通过本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够正确的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3.能够正确操作数控车床进行各项加工工作;4.能够准确理解和阅读零件的工程图纸。
二、实操内容:1.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和维护:(1)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数控车床的维护保养。
2.数控编程软件的操作:(1)数控编程软件的介绍和安装;(2)数控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3)数控编程软件中常用指令的使用。
3.数控车床的各项加工工作:(1)外圆车削;(2)内圆车削;(3)长度定位;(4)面铣;(5)线切割等。
(1)工程图纸的基本构成和常用符号的解读;(2)工程图纸测量和验证。
三、实操步骤:第一天:1.数控车床基本操作和维护的讲解和演示;2.学生根据演示操作数控车床;3.学生根据演示进行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
第二天:1.数控编程软件的介绍和安装;2.学生学习并安装数控编程软件;3.学生掌握数控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三天:1.数控编程软件中常用指令的解读和使用;2.学生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模拟编程;3.学生对编程进行检查和修改。
第四天:1.学生学习外圆车削的操作要点;2.学生根据实际图纸进行外圆车削的实操。
第五天:1.学生学习内圆车削的操作要点;2.学生根据实际图纸进行内圆车削的实操。
第六天:1.学生学习长度定位的操作要点;2.学生根据实际图纸进行长度定位的实操。
第七天:1.学生学习面铣的操作要点;2.学生根据实际图纸进行面铣的实操。
第八天:1.学生学习线切割的操作要点;2.学生根据实际图纸进行线切割的实操。
第九天:1.工程图纸的基本构成和常用符号的解读;2.学生根据工程图纸进行测量和验证。
四、评估方法:1.实操过程中的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实操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课程结束后的考试评估:通过书面考试评估学生对数控车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数控车》实训五教案

《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教案
机械教研组
一、数车部分
任务和目的
学习数控车床的编程和操作加工,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处理、数值计算,以及编制出合理的加工程序,并能完成操作加工。
(总学时:72)
实训5 数控车床复杂轴类零件加工
学时:2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数控车床加工复杂轴类零件的特点。
2.能够正确地对复杂零件进行数控车削工艺分析。
3.掌握数控车床的复合循环指令的应用。
4.通过对复杂轴类零件的加工,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技巧。
二、重点难点
1.了解数控车床加工复杂轴类零件的特点。
2.能够正确地对复杂零件进行数控车削工艺分析。
3.掌握数控车床的复合循环指令的应用。
4.通过对复杂轴类零件的加工,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技巧。
三、实训内容
加工零件如下图,毛坯外径Φ30×110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四、实训设备、材料及工具
1.CK6032数控车床12台
2.游标卡尺0~125mm 各1把
3.90°偏刀各1把
4.零件毛坯45#钢若干
五、实训步骤
实训步骤见《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指导书》
六、小结
本课题是数控车床编程加工的重要环节,必须了解数控车床的的编程特点,熟练掌握复合循环的应用,掌握精度控制的基本方法,能够编制复杂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一数控车床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数控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2.数控车床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二实验设备
1.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
2.FANUC0I-Mate-TC数控系统
3.大连机床厂虚拟数控车床面板
三实验原理
启动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可以选择与本单位数控设备参数及外形一致的虚拟数控设备,通过操作虚拟数控设备,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安全操作规程及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四实验过程
1.教师演示(15分钟),学生观察,试做主要数据记录如下:
(1)机床回零,建立机床坐标系,注意一下机床坐标系
下刀具的零点位置。
(2)建立工件坐标系,在工件坐标系下,让刀尖走到0
点,比较两种坐标系的不同。
设定毛坯:¢74×270
试切端面,输入Z0,点击测量,得到刀具的Z向补偿。
试切直径:
输入X72.337,点击测量按钮,得到当前刀具的X向偏置。
2.学生操作练习(45分钟)
五思考反馈(30分钟)
刀具偏置里X、Z坐标数据的意义是什么?
实验项目二数控车床加工编程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外圆车削数控编程指令运用。
2.设计外圆加工走刀路线。
二实验设备
1.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
2.FANUC0I-Mate-TC数控系统
3.大连机床厂虚拟数控铣床面板
三实验原理
启动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可以选择与本单位数控设备参数及外形一致的虚拟数控设备,通过操作虚拟数控设备,数控车削工艺设计和程序编制的合理性,快速提高编程和操作技能。
四实验过程
如图2-1所示零件,材料为45#钢,毛坯直径Φ36棒料,小批量生产,使分析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过程。
图2-1阶梯轴零件图
在数控车削中,该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低,所有的几何尺寸公差均为未注公差,装夹定位用毛坯面装夹一次加工完成即可,刀具选择上注意刀具形状与加工表面相应。
刀具的几何形状特征及切削用量参考表2-1。
表2-1 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刀具运行轨迹路线是本项目的重点,应对刀具从程序起始点开始运行的路线绘制出来,设O点为坐标原点,如下图4-3所示为数控车削加工刀具运动轨迹路线图,程序起始点A应远离工件以便工件的装夹和检测,端面切削起点○1应前延切入,端面切削终点○2应过轴线,○3为切出既退出加工状态,切削完成后刀具应返回到外圆加工程序循环起点○4,从○4至○5采用外圆复合循环加工命令完成轮廓的粗车(粗车加工轨迹略),外圆车削循环轮廓描述从点○5开始,即前延切入倒角起点,依次按顺序加工阶梯外圆及锥面,即○5—○6—○7—○8—○9—10—○11—○12,加工结束后程序自动返回到程序起始点A。
○
图2-3 刀具轨迹路线图加工程序
表2-2 FANUC0iMate-TC系统加工程序
五思考反馈(30分钟)
零件图如图2-1所示,根据零件图选择毛坯、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基点坐标,编写加工程序。
图2-1 被加工零件尺寸图
参考程序如下:(FANUC 0iT系统)
1)不用循环语句编程
O0001
N20T0101;
N30S500M03;
N40G00X36.0Z5.0;
N50G98G01Z-40.0F100; N60G00X52.0;
N70Z5.0;
N80X22.0;
N90G01Z-23.0; N100G00X52.0;
N110Z5.0;
N120X12.0;
N130G01Z-8.0;
N140G00X12.0;
N150Z1.0;
N160X4.0;
N170G01X10.0Z-2.0;
N180Z-10.0;
N190G02X20.0Z-15.0R5.0; N200G01Z-25.0;
N210G03X34.0Z-32.0R7.0; N220G01Z-42.0;
N230X40.0Z-52.0;
G00X200.0Z200.0;
T0202; G00X50.0Z-57.0; G01X20.0F50;
X-1.0;
G00X200.0;
Z200.0;
M05;
M30;
2)使用循环语句编程
O0002
N20T0101;
N30S500M03;
N40G98G00X52.0Z5.0;
N50G71U1.5R0.5;
N60G71P70Q140U0.5W0.5F100; N70G00X4.0Z1.0;
N80G01X10.0Z-2.0;
N90Z-10.0;
N100G02X20.0Z-15.0R5.0;
N110G01Z-25.0;
N120G03X34.0Z-32.0R7.0; N130G01Z-42.0;
N140X40.0Z-52.0; N150G70P70Q140; G00X200.0Z200.0; T0202;
G00X50.0Z-57.0; G01X20.0F50;
X-1.0;
G00X200.0;
Z200.0;
M05;
M30;
实验项目三数控铣床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3.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4.数控铣床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二实验设备
4.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
5.FANUC0I-Mate-MC数控系统
6.虚拟大连机床厂数控铣床面板
三实验原理
启动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可以选择与本单位数控设备参数及外形一致的虚拟数控设备,通过操作虚拟数控设备,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安全操作规程及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四实验过程
3.教师演示(28分钟),学生观察,试做主要数据记录如下:
(1)回零,注意坐标为0点时刀具刀位点的位置
(2)建立工件坐标系,注意这时候运用建立好的工件坐标系也让刀具走到0点,比较两种坐标系刀具的不同位置。
设定毛坯:200×200×70
刀具直径:25
Z=-440.775 -0.5=-440.770
X1=-536.960
X2=-762.964
Y1=-180.296
Y2=-406.25
1/2(X1+X2)=-649.962
1/2(Y1+Y2)=-293.273
输入验证代码:
MDI方式
M03S500
G54G00X0Z5.0
4.学生操作练习(45分钟)
五思考反馈(30分钟)
工件坐标系G54里输入的值的意义是什么?
实验项目四数控铣床加工编程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立铣刀刀具半径补偿方法。
2.掌握轮廓铣削时刀具的下刀、切入与切出方式。
3.掌握手工编程的指令及编程方法,并能够对给出零件图形进行
编程。
4.掌握CNC系统的运行过程,加工出零件图形中指定的零件。
二实验设备
1.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
2.FANUC0I-Mate-MC数控系统
3.虚拟大连机床厂数控铣床面板
三实验原理
启动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NUC4.0,可以选择与本单位数控设备参数及外形一致的虚拟数控设备,通过操作虚拟数控设备,熟练掌握数控机床刀具的半径补偿方法,掌握数控轮廓铣削时刀具的下刀、切入、走刀、切出方式,虚拟数控系统运行过程,能仿真验证零件的加工程序。
四实验过程
1. 实验原理讲解(28分钟)
刀具半径补偿,是数控系统提供给操作者的一种简化编程功能。
其原理是:编程时按工件轮廓编制程序,实际加工时,通过给数控系统输入刀具半径,数控系统会自动偏移轮廓一个刀具半径进行加工。
(板书)讲解被加工零件刀具的走刀轨迹。
2. 学生编程过程(20分钟)
零件图如图1所示,根据零件图选择毛坯、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基点坐标,编写加工程序。
图1 被加工零件尺寸图
(2)工艺分析
零件毛坯是120×120×60的长方体,根据图1零件图纸的尺寸要求,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确定加工刀具和切削用量。
不考虑凸轮轮廓加工完成后在外侧留下的余量。
(3)数学计算
确定程序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以工件上表面的对称中心作为编程坐标系的原点),计算各节点绝对位置坐标值。
起始点坐标取(-50,80),切入线起点坐标取(-50,50),以凸轮与Y轴正向交点(0,50)为切入线终点沿顺时针方向加工;沿顺时针方向的基点坐标依次为(0,50)、(18.856,36.667)、(28.284,10.236)、(28.284,-10.236)、(18.856,-36.667)、(0,-50);切出线终点坐标取(50,50),终止点坐标取(50,80)。
(4)编写加工程序
参考程序如下:(FANUC 0iM系统)
%
O1000
N100G21G54
N102G0G17G40G49G80G90 N106S800M3
N108Z100.
N109X-50Y80
N110Z10.
N112G1Z-10.F150.
N114G41D1Y50.F150.
N116X0.
N118G2X18.856Y36.667R20. N120G1X28.284Y10.
N122G2Y-10.R30.
N124G1X18.856Y-36.667
N126G2X0.Y-50.R20.
N128Y50.R50. N130G01X50. N132G40Y80. N134G0Z50. N136M5
N142M30
%
3仿真过程(30分钟)五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