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试题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下表中,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3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风力发电 B.合成新型材料、研制新药物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有颜色变化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发光、放热现象3.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 B.湿衣晾干 C.酒精燃烧 D.水蒸发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A. 实验B. 推理C. 测量D. 计算5.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6.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7.以下是一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8.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出大量的热D、硫粉逐渐减少A.B.C.D.9.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气体 B .易燃C.沸点为-42.l ℃D.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10.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 .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 .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11.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 用水冲灭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扑灭12.小王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做出结论13.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量取液体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14. 请你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A .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B .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C .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D .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15. 下列实验操作关于药品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C.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 mL 左右 D.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取满满一勺药品即可16.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 ,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小于9mL B. 等于9mL C. 大于9mL D.无法确定二、填空简答题(共34分)17.(5分)化学是是在___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44]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
为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都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可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D.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2.(0分)[ID:13123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3.(0分)[ID:13123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4.(0分)[ID:13123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液氮冷藏血液C.铜用作制导线D.黄金用作制首饰5.(0分)[ID:131220]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6.(0分)[ID:131219]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A.A B.B C.C D.D7.(0分)[ID:131213]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化成水B.铁水变成铁块C.气球爆炸D.火药爆炸8.(0分)[ID:13120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1(有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2022年单元测试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75分)1.(5分)如图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自制汽水胆矾研磨氯化钠除去公路上的积雪蔗糖溶于水A. AB. BC. CD. D2.(5分)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铁丝弯曲B. 冰川融化C. 汽油挥发D. 蜡烛燃烧3.(5分)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这些物质在常压下的沸点如表所示,在常温下使用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A. 乙烷、丙烷、和丁烷B. 乙烷和丙烷C. 只有乙烷D. 戊烷和己烷4.(5分)酒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稀释酒精C. 配制碘酒D. 酒精消毒5.(5分)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 B. C. D.6.(5分)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处理错误的是()A. 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B. 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 浓硫酸沾皮肤上,先用干抹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7.(5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称量固体B. 用橡皮塞塞住试管C. 加热液体D. 量取液体8.(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白醋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到杯底,其表面有气泡开始附着,过了一会,鸡蛋开始慢慢上升,产生的气泡会不会是二氧化碳呢?小明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假设B. 设计实验C. 交流评价D. 得出结论9.(5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用盐酸除铁锈B. 用铜做导线C. 用金刚石做钻头D. 用活性炭吸附色素10.(5分)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A能观察到有B蜡烛熄灭时,D证明人呼出A. AB. BC.C D. D11.(5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凡是发光发热、变色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 不需要加热等条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 物质的用途都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12.(5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采用钯催化可将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制造新的有机材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 2024年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1112答案1.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下列关于“化学能改善人类生活”的观点表述不合理的是() A.化学可合成新药物,帮助人类战胜疾病B.化学工业会产生废物,可能污染环境C.化学可研发新型燃料,缓解能源危机D.化学可合成新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3.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苹果榨汁B.丹桂飘香C.雕刻石像D.木柴燃烧4.2023年7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主会场东安湖体育场是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建筑,其上有彩釉玻璃组成的放大270万倍的商周时期金饰太阳神鸟图案,是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的强度高B.彩釉硬度大C.玻璃透光性好D.黄金耐腐蚀5.危险化学品应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酒精应在包装标签上印的标志是()6.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一项是()序号仪器名称使用方法A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用完后用灯帽盖灭B蒸发皿加热完后立即用冷水冲洗C 胶头滴管先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D试管夹由试管底部套上,固定在试管的中间位置7.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C D8.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必备的科学素养。
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选项异常现象分析A点燃酒精灯前,灯帽不容易取下酒精易挥发B 将单孔橡胶塞插入试管时,试管破碎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插入时用力过猛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完毕后洗涤试管时,试管破裂未冷却至室温就立即用冷水洗涤D 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时,烧杯炸裂用酒精灯直接给烧杯加热9.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A.没有毒性的试剂也不可用手直接拿B.若不慎将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用水冲洗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D.实验结束后剩余试剂要回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10.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1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表中化学知识整理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实验操作顺序B.重要化学史给固体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C.化学的用途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酒精易溶于水——用作燃料12.如图所示,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2.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A.用水冲洗B.用扇子扇灭C.湿抹布盖灭D.撒沙土扑灭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4.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5.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A. AB. BC. CD. D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溶解性B.腐蚀性C.助燃性D.可燃性7.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8.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B.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D.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9.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B.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D.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10.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1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12.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D.②④⑤13.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题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题卷1.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的是A.在实验室嬉戏打闹,吃零食B.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药品C.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眼里溅入药品,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送医治疗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称量食盐C.滴加液体D.熄灭酒精灯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A.取用粉末状试剂——药匙B.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C.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D.盛放液体试剂——广口瓶5.争奇斗艳的物质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A.氧炔焰焊接金属B.菠萝榨汁C.石灰浆抹墙后变潮湿D.铜器表面变绿6.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7.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硬度C.密度D.氧化性8.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并放入水中石蜡会漂在水面上。
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石蜡密度比水小B.石蜡硬度较小C.石蜡不能溶于水D.石蜡可燃烧9.国家级“非遗”项目潮汕“烟花火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下列活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竹篾制龙躯B.棉布糊龙身C.彩笔绘鳞甲D.火把燃彩龙10.如图所示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干冰升华D.灯泡通电发光A.A B.B C.C D.D11.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氧气几乎被消耗尽B.蜡烛熄灭后容器内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C.蜡烛燃烧需要有氧气,也需要氧气足够充足D.图2说明容器内气压明显减小12.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燃烧而陶瓷灯头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B.常温时未燃烧的酒精灯一经点燃就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酒精喷灯比酒精灯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灯不慎被碰倒后,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水浇灭13.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需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其目的是。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123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2.(0分)[ID:131235]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3.(0分)[ID:13122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0分)[ID:131219]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A.A B.B C.C D.D5.(0分)[ID:131205]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6.(0分)[ID:131204]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7.(0分)[ID:13118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9mlB.等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8.(0分)[ID:13117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两人合作滴加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少量液体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9.(0分)[ID:131167]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
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无法确定10.(0分)[ID:131164]下列仪器中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量筒B.试管C.滴瓶D.烧杯11.(0分)[ID:131163]实验操作也是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C.过滤D.滴加液体12.(0分)[ID:131161]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长劲漏斗B.量桶C.坩埚钳D.椎形瓶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5.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6.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集气瓶C.锥形瓶D.试管7.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O2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钢材做高压锅D.氢气用作燃料8.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10.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C. D.12.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量筒﹣﹣配制溶液B.烧杯﹣﹣贮存气体C.长颈漏斗﹣﹣过滤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D.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14.下列盛放药品的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夹试管C.过滤D.倾倒液体15.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D.给烧杯或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17.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②③④⑤⑥⑥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二、填空题18.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实验原理进行解释是学好化学的基石.(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2)碗或水杯已洗干净的标准是(3)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的处理措施是(4)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19.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填序号,下同)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发生的化学变化有.20.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需要用.(填标号,下同)(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4)指出图⑦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①②.21.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22.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2)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火焰层平均温度/℃乙丙焰心432 598内焰666 783外焰520 667(3)由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②.《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答案:C解析: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其容积的()
A. 3/4
B. 1/4
C. 2/3
D. 1/3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 s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中上部
5.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在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7.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水的蒸发
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钢铁生锈
8.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究用于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
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D.研究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9.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10.实验室取用盛在广口瓶里的块状的药品时,常用的仪器是。
11.量筒的用途是,使用时,量筒必
须,视线要跟保持水
平。
右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mL。
12.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2)苯的化学性质有。
13.小明通过查阅有关甲烷的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他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验证这一结论。
请你与小明共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中考链接
【例题1】(2018·福建省厦门市)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C60的制取与性质研究
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
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材料研究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
功能
【分析】利用化学变化可以改变自然界原有物质的组成,也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等,如
A、B、C。
【答案】D
【例题2】(2018·江西省南昌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分析】化学实验要注意规范操作,A中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中,防止滴管被污染。
【答案】A
【例题3】(2018·江苏省南京市)在
2018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中,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
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
香烟燃烧是否有气体生成。
为了使香
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活塞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如图所示,要使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向右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答案】二氧化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