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解析】: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选B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主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属于解释与结论;B、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属于解释与结论;C、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D、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的分析;故选C.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B【解析】【详解】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点睛】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8.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描述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的可燃性B.汽油的挥发性C.浓硫酸的腐蚀性D.氧气的助燃性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①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①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①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①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①没有进行预热A. ①①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人的呼吸作用B.燃放烟花C.蜡烛燃烧D.电灯通电发光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D.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7.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 ()A.等于5.0 mLB.大于5.0 mLC.小于5.0 mLD.不能确定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溶解性B.腐蚀性C.助燃性D.可燃性9.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蜡烛照明B.用米酿成酒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D.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10.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①用铝做炊具;①用氧气作助燃剂;①用碳作燃料;①用大理石铺地面。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11.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列因素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是()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①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①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①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①形成总结性报告。

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12.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B.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D.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用于制造导线1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B.用糯米等原料制甜酒酿C.用彩纸折幸运星D.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15.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1 s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A.外焰B.内焰C.焰心D.中上部二、填空题(共5小题)16.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仪器装配的顺序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2.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A.用水冲洗B.用扇子扇灭C.湿抹布盖灭D.撒沙土扑灭3.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结块蜡烛熔化B.铁锅生锈煤气燃烧C.汽油燃烧滴水成冰D.菜被炒焦发黑牛奶变酸5.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A.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C.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D.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6.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7.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9.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而进行的是()A.用完酒精灯后,要盖紧灯帽B.使用酒精灯时,要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使用酒精灯时,灯帽拿下后正放在桌面上10.加热某种固体时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是化学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是物理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1.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12.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 AB. BC. CD. D13.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A.天然气燃烧放热B.电灯泡通电发热C.食物变质会放热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14.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燃料燃烧C.橙子榨汁D.品红扩散3.“氯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描述的是氯气的(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4.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之前,佳怡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

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C.制订计划D.解释与结论5.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7.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药匙C.将少量试剂混合进行反应——试管D.盛放少量液体试剂——滴瓶8.下列是一些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滴加液体,的试管加热B.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盛有液体(液体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14C.称量完药品后,将药匙内剩余的药品放回试剂瓶D.用手直接拿药品9.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其他物质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块状固体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检查气密性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二、填空简答题(共52分)13.(6分)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字母序号和名称填在横线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 2024年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 2024年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1112答案1.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下列关于“化学能改善人类生活”的观点表述不合理的是() A.化学可合成新药物,帮助人类战胜疾病B.化学工业会产生废物,可能污染环境C.化学可研发新型燃料,缓解能源危机D.化学可合成新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3.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苹果榨汁B.丹桂飘香C.雕刻石像D.木柴燃烧4.2023年7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主会场东安湖体育场是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建筑,其上有彩釉玻璃组成的放大270万倍的商周时期金饰太阳神鸟图案,是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的强度高B.彩釉硬度大C.玻璃透光性好D.黄金耐腐蚀5.危险化学品应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酒精应在包装标签上印的标志是()6.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一项是()序号仪器名称使用方法A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用完后用灯帽盖灭B蒸发皿加热完后立即用冷水冲洗C 胶头滴管先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D试管夹由试管底部套上,固定在试管的中间位置7.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C D8.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必备的科学素养。

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选项异常现象分析A点燃酒精灯前,灯帽不容易取下酒精易挥发B 将单孔橡胶塞插入试管时,试管破碎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插入时用力过猛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完毕后洗涤试管时,试管破裂未冷却至室温就立即用冷水洗涤D 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时,烧杯炸裂用酒精灯直接给烧杯加热9.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A.没有毒性的试剂也不可用手直接拿B.若不慎将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用水冲洗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D.实验结束后剩余试剂要回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10.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1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表中化学知识整理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实验操作顺序B.重要化学史给固体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C.化学的用途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酒精易溶于水——用作燃料12.如图所示,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间:65分钟 分值: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就地焚烧玉米秸秆B.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D.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2.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再次向世界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飞船芯片的制造B.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C.确定飞船的运行轨道D.研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材料3.化学家为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侯德榜B.拉瓦锡C.道尔顿D.门捷列夫4.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

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A.酿酒 B.指南针C.黑火药D.烧制陶瓷5.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死灰复燃D.铁杵成针6.已知二氯化汞是一种有剧毒的化学试剂,在存放二氯化汞的试剂柜上应该张贴的化学品标志是( )7.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燃烧匙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9.某学生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25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等于15 mL B.大于15 mLC.小于15 mLD.无法确定10.下列涉及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空各1分,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基础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基础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基础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答案】C【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选C。

2、下列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纸张燃烧【答案】B【解析】A、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硬度C.可燃性D.熔点【答案】C【解析】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4、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①充分使用资料;②设计合理的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是()A.③①④⑤B.③①②C.③①②⑤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的步骤有:③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药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①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②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及尾气处理等).③①②是正确的设计步骤,④⑤是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是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故选B.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相同的,这种变化是( )A食物腐烂B鸡蛋变臭C水蒸发D白磷自燃【答案】C【解析】A、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鸡蛋变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水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水制冰B.用粮食酿酒C.用干冰降雨D.用木材制桌椅【答案】B【解析】A、用水制冰都是水分子,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粮食酿酒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木材制桌椅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化学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图中适合贴在实验室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图标是()A. AB. BC. CD. D2.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A.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C.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D.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3.以下的科学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黑火药成分的研究B.过山车运转速度的测定C.隔水透气鸟笼的研制D.分子、原子性质的探究4.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5.某同学在观察镁条燃烧时记录了如下现象:①发出耀眼的强光 ①放出大量的热 ①镁条变短 ①镁条由银白色固体变成了白色固体。

请帮助他选出能作为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A. ①B. ①C. ①D. ①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 AB. BC. CD. D7.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8.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9.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室不必备有灭火器等防火器材B.浓硫酸沾到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C.化学实验室空间较小,易燃易爆物跟其他物质可混存D.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要进行10.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无法判断11.下列加热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B.试管底部要接触灯焰中温度最高的焰心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D.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12.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13.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14.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检测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注意事项:本试题共4页,满分60分,考试用时40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

一瓶矿泉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矿泉水由哪些成分组成
B.矿泉水的产地在哪里
C.矿泉水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矿泉水的微观结构如何
2.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
B.有新的物质生成
C.有颜色变化
D.有发光发热现象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粮食能用来酿酒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不可能的原因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加热时试管口竖直向上
8.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9.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________;
(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
(4)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

10.选择下列仪器的序号填空:
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⑤漏斗⑥胶头滴管⑦酒精灯
(1)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2)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11.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12.根据化学实验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大约________处;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口斜向上,且与桌面成______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3)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________。

13.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_______mL;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44m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化学实验。

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 烧杯内壁出现雾
用手触摸上一步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________放出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气,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①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②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③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________。

(2)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_____________,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

其中,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玻璃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玻璃导管必须插入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及主要用途。

①写出A、B、C、D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②写出E、F仪器的主要用途:
E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
F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________盖灭;
②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应用________加热;
③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药品时,标签要________手心;
④在实验室里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与点拨
1.B 2.D 3.B
4.A 点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其他三个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5.D 点拨:粮食能用来酿酒说明粮食中的淀粉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百炼方能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纸包不住火说明纸张具有可燃性;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可以改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6.D 点拨: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细口瓶中吸取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
3;滴加液体时
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

7.D
8.C 点拨:当向左推活塞时,锥形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良好则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9.(1)③ (2)① (3)④ (4)② 10.(1)① (2)⑥
11.(1)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2)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12.(1)23 (2)13 1
3 45° (3)1~2mL
13.(1)42 (2)胶头滴管 (3)大于 14.水 热 热量 二氧化碳 15.(1)石蜡
(2)石蜡蒸汽 石蜡具有可燃性 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
(3)石蜡蒸汽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 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汽导出
16.(1)①试管 烧杯 锥形瓶 酒精灯
②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2)①灯帽 ②外焰 ③朝向 ④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