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作业设计课件:第2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21 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共7张PPT)

(二)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 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词中叠用了两个“一程”“一更”,分别有什么作用? 叠用“一程”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叠用“一更”写出了风 雪交加的恶劣环境,叠词的运用使这首词韵律优美。 2.“夜深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说明军帐多,此行队伍庞大。 3.词中哪句话表达了主旨?你从中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感?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体会到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课内阅读我最棒。
(一)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诗人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 方面写,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感到愁 眠,抒发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 2.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其中哪些是静态的?哪些 是动态的?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乌啼”是动态描写。
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
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艺术是:决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
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包子
学问,不挂嘴上。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四、下列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其中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 的?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绘了皎洁的月光照射在松树林中,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的景 象。其中“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清泉石上流”是动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描绘的是洗完衣服的姑娘们欢声笑语地穿过竹林回家,渔船顺流而 下,水中的莲叶跟着摇曳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动 态。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ing bō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空”渲染出宁静淡远的氛围。
B.颔联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视:泉流石上。
C.颈联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D.尾联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隐居山林的意愿。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6.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之情。
7.根据课文《枫桥夜泊》理解填空这首诗采用的写法,先写,然后追忆,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长相思》的作者是,人,是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在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以“”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二、阅读与理解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PPT课件21 古诗词三首

(动态描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
2.文中标出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石上清泉的动态、涣 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以及渔船搅动荷叶的动态,把自己 的所见所闻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山居秋暝》
静态:明月松间照
动态: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情Hale Waihona Puke 交融,归隐后一句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
1.诗人运用静态描写的的方法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 的光照生动地描写了出来,体现了秋天雨后山中的静谧美。
山居秋暝
[唐]王维
(静态描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前一句静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纳 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 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 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 《侧帽集》、《饮水词》等。
sūn
孙 王孙 孙子 姓孙
bó
泊 泊船 停泊 淡泊
《长相思》
上片:山高水远 千帐灯 下片:风雪交加 思念故园
羁旅乡思
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chóu
愁
愁绪 忧愁 多愁善感
sì
寺
寺庙 佛寺 寒山寺
yú
榆 榆树 榆木 榆钱
pàn
畔 湖畔 河畔 耳畔
我会读
yú
pàn gēng guō
榆畔更聒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浣.()衣那畔.()榆.()聒.()碎三更.()日将暝.()二、看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xiāng chóu shuìmián sìmiào ( ) ( ) ( ) ( ) yúɡuān húpàn() ( )三、比一比,再组词请给下面形近的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榆愉1.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
2.这个假期,我过得非常()。
泊伯3.一只小船()在江边。
4.他的()在当地是个出名的人物。
提升训练营四、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A.有一千座帐篷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也叫纳兰容若。
()思维大练兵六、本课中的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什么?把自己初读的感受写下来。
答案:一、huàn pàn yúɡuōɡēnɡ mínɡ;二、停泊乡愁睡眠寺庙榆关湖畔;三、 1.榆树愉快 2.停泊大伯四、 1.A 2.B 3.B五、 1.√ 2.√ 3.√六、《山居秋暝》描写了一场秋雨过后山村里美丽的景色。
《枫桥夜泊》写了诗人夜晚住宿在江上的小船上确夜不能寐,江边的景色和寒山寺的钟声勾起了诗人的愁思。
《长相思·山一程》写了作者在远赴边关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此答案仅作参考。
因为是初读感受,学生能表达出诗词大意即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赏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知识点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赏“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知识点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①长相思:词牌名。
②程:里程。
③榆关:山海关。
④那畔:那边,指关外。
⑤千帐:形容帐篷很多。
⑥更:旧时一夜分五更。
⑦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名师课件

解读诗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 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 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 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 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 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 船。
品读诗句
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考: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深夜 月落
课堂小结
枫
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
桥
夜
泊
所闻:乌啼 钟声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册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好好读书
张 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1
会写“泊、 愁、寺”3个 字。
学习目标
2
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背诵古 诗。默写《枫 桥夜泊》。
3
借助注释,体 会诗句中的静 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想象诗 句描绘的景象。
目录
解
读
品
体
读
懂
读
会
诗
诗
诗
诗
题
意
句
情
解读诗题
枫桥夜泊
“枫桥”是地点。“枫”是季节,即秋季。 “夜”是时间。“泊”是停船。
品读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 在苏州城西阊(chāng)门 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 六朝时期的梁代 。
品读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听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阵阵钟声。
以动景衬静景
体会诗情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孤独 凄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 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 有什么不同?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 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 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21 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自学提示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21 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 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 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 快的调子诵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 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 世外桃源一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 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21 古诗词三首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 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朗读指导: “到——客——船”, 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 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 两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