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合集下载
布氏杆菌病

WHO推荐多西环素+利福平联用,基本疗程6周。
二线: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 2片/bid )或妥布霉素
(im1-1.5mg/kg,q8h*1-2周);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左
氧氟沙星200mg/次,bid)。 难治性病例: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合并脑膜炎、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联合三代头孢。
沟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亦 有发生化脓,破溃。
16
临床表现
7.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
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17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6月未愈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 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5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6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二) 传播途径 (三)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病畜为主;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接触 - 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 体; 消化道 - 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 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 - 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
布氏杆菌病
1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的细菌侵 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 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 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布氏杆菌病

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则不发生流产,但也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40~90%者。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跛行。公畜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布氏杆菌病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链霉素 15mg/Kg肌注1/日 2-3周
次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复方新诺明 2片 口服 2/日 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妥布霉素 1-1.5mg/kg 1/8h 1-2周
利福平600-900mg 1/日联合左氧氟沙星 200mg 2/日 6周
国际公认的布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猪种布氏菌(Br 犬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suis) 1、2、3、4、5型 canis) neotomae)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
发病急骤者约占10%。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 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分期
(一)亚临床感染:
无症状,常发生在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
(二)急性期:
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明显症状 、体征 (包括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 应者。
周,滴度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
急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风湿热、伤寒与副 伤寒、肺与淋巴结核、败血症、疟疾。 慢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结 核性关节病、睾丸与附睾结核、老年性关节炎、 神经官能症。
急性期、亚急性期:
(一)抗生素治疗
首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联合利福平 600-900mg 口服 1/日,6周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引起的 关节炎
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流产,胎儿胎衣的病理变 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布氏杆菌病与伪 狂犬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衣原 体病、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相似,要注 意鉴别。所以在确诊还是需要借助实验室 检测手段。 • 病原学检测:细菌的分离鉴定 • 血清学检测:凝集试验、牛全乳环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变态反应、ELISA。 •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DNA探针技术。
防治
• 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 检疫、免疫、淘汰患病动物等措施。 • 检疫:控制本病的最好方法是自繁自养。 当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 行检疫。对畜群还要进行定期免疫,检验 出阳性动物淘汰或隔离饲养,假定健康动 物即系观察,1年以上无阳性才能确认是健 康动物。
• 免疫 • 培养健康动物必须从幼龄动物着手,制定 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过后定期 检测血清的抗体值,确认免疫效果。 • 疫苗:猪布氏杆菌2号弱毒苗 • 牛布氏杆菌19号弱毒苗 • 羊马耳他布氏杆菌5号弱毒苗
• 在消灭布氏杆菌的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 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动物群中如果发现 流产,除隔离流产动物和消毒环境及流产 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断。对所有 的周围环境、栏舍、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 • 疫区的生皮、羊毛等动物及饲料也要进行 消毒或放置2个月以上才能利用。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
• 主要由猪、牛、羊。母畜感染的概率大 于公畜,性成熟的成年动物最为易感,低 龄动物有抵抗力。
• 传染源 • 主要是患病动物及带菌动物(包括 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 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者分娩时将大 量的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 排出。流产后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 都含有布鲁氏菌。
• 传播途径 • 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 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还可以经交 配、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染。吸血 昆虫也可以传播该病。
布鲁氏杆菌病-PPT课件

12
3.免疫学检查 (1)血清凝集试验(Wright试验) 试管法较灵敏。 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现阳性反应,1:100以上有诊断价值 。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及以上意义更大。正常人可有低滴 度的凝集素;某些传染病的假阳性率可达30%以上,如 兔热病该凝集效价升高;注射霍乱疫苗的人90%可呈假 阳性;接种布鲁氏菌活菌苗者,凝集效价也增高。诊断 时要注意分析。另外由于抗体IgA、IgG、IgM量的比例 不同,如IgA含量高则可出现患者血清低稀释度为阴性, 高稀释度反为阳性的所谓前带现象。因此做该实验时应 增大患者血清稀释范围。 (2)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出现较 迟,持续较久,一般1:16以上即为阳性。对慢性患者有 较高特异性。
4
病理生理 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 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1985年WHO布鲁 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 ,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 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睾种,沙林鼠种,犬 种(各1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 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 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 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多种生物型的产生可能与 病原菌为适应不同宿主而发生遗传变异有关。
7
发病原因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 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 (生物型1~7.9)。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 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 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 ),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临床 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布氏 杆菌病系地方病,较少见,多发生在东北和西北牧区, 以牛型、羊型及猪型布氏杆菌通过直接接触破溃皮肤、 黏膜或摄入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主要为3类人群感 染,即在农牧区有病畜接触史人员;饮用过未经消毒灭 菌乳品人群;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上述人群占感染者绝大多数。
布氏杆菌病预防和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布氏杆菌病预 防和措施
目录 布氏杆菌概述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布氏杆菌病处理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布氏杆菌概 述
布氏杆菌概述
布氏杆菌简介:一种革兰氏阴 性菌,可引起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症状:高热、寒战 、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出 血热、肝脾肿大等。
布氏杆菌概述
布氏杆菌传播方式:感染动物、接触感 染的动物的组织、体液或粪便等。
布氏杆菌病 预防方法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个人防护: -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
组织、体液或粪便。 -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避免食用,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饲养规范: - 严格管理饲养场,控制感染率。 - 加强饲养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并消
毒。 - 注重动物饮食卫生,避免动物之间
的相互感染。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疫苗接种: - 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可以有
效预防布氏杆菌病的发生。
布氏杆菌病 处理措施
布氏杆菌病处理措施
医学救治: - 对于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 - 在医学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协助完成
治疗。
布氏杆菌病处理措施
饲养场处理: - 在发现布氏杆菌病病例后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预防布氏杆菌病? - 饲养规范、个人防护以及疫苗接种
都是有效预防布氏杆菌病的方式。
常见问题解答
发现布氏杆菌病病例后应该如 何处理?
- 对于发现的病例,应当立 即隔离病畜,并加强饲养场消 毒,避免疫情扩散。同时,对 于患者应当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并在医学专业人员的帮助下 协助完成治疗。
,立即隔离病畜。 - 加强饲养场的消毒,杀死
布氏杆菌和其他病毒细菌。 - 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疫情
布氏杆菌

主要根据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变态反应检查情况做出诊断。
布氏杆菌抹片检查取胎盘绒毛叶组织、流产胎儿胃液或阴道分泌物作抹片,用改良的齐尔一尼尔森石炭酸复 红原液(碱性复红1克,溶于10毫升纯乙醇中,加入90毫升5%的石炭酸水溶液,混匀即成)的1:10稀释液染色10分 钟,用0.5%醋酸溶液脱色20秒,冲洗后,用1%美蓝复染20秒,镜检。布氏杆菌染成红色,背景为蓝色。布氏杆菌 大部分在细胞内,集结成团,少数在细胞外。衣原体和胎儿弧菌也引起流产,在抹片中也染成红色,但形态与布 氏杆菌不同,可资区别。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发生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4 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样浸润,其中有部分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 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与黏膜有出血点与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肝脏中出现坏死灶。公羊得病时,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
病理
布氏杆菌感染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 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 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 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 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 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性期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需要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 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 素、磺胺类药物等。
症状缓解
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 苦,同时防止疾病进一步 恶化。
预防并发症
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应密 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并发症,如心脏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布氏杆菌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凝集试验等。
鉴别诊断
风湿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风湿性疾病有相似的关 节痛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过血 清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进行鉴别。
其他感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相似 的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 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 查进行鉴别。
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与科研进展
疫苗种类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基因工 程疫苗等。
科研进展
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型疫苗和治疗手段,以 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疫苗接种情况
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策略和 覆盖率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5 布氏杆菌病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期护理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复发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以防再次感染布氏杆菌。
预后评估
1 2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 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需要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 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 素、磺胺类药物等。
症状缓解
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 苦,同时防止疾病进一步 恶化。
预防并发症
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应密 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并发症,如心脏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布氏杆菌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凝集试验等。
鉴别诊断
风湿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风湿性疾病有相似的关 节痛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过血 清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进行鉴别。
其他感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相似 的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 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 查进行鉴别。
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与科研进展
疫苗种类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基因工 程疫苗等。
科研进展
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型疫苗和治疗手段,以 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疫苗接种情况
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策略和 覆盖率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5 布氏杆菌病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期护理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复发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以防再次感染布氏杆菌。
预后评估
1 2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 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 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 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动物。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 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坏灶。本病广泛 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在人、畜间仍有发生,给畜 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美国
猪
绵羊附睾种菌
新西兰
公绵羊
沙漠森林鼠种菌 犬种菌
美国 美国
沙漠森林野鼠 小猎犬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 1、2、3、4、5、6、7、9 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布鲁氏菌的发展史
年份 菌名 发现人 国家 宿主
1887 1897
羊种菌 牛种菌
Bruce Bang
马尔他 丹麦
羊 牛
1914
1953 1956 1966
猪种菌
Traun
Buadle Stoennen Carmichael
国际兽疫局在重新修订的《国际动物卫生法规》 ( 1982 )中对进出口动物的布鲁氏菌病检疫作了新规 定,即所有进出口牛,不论繁殖或饲养用,凡未接种过 布鲁氏菌苗的,血清凝集价必须少于30国际单位/ml才 认为是阴性。我国 1952 年的规定是,牛的血清凝集价 1:100 ( 即 100 IU/ml ) 判 为 阳 性 , 1:50 ( 即 50 IU/ml)判为可疑。
验,如滴度在1:5以上,可判阳性,阴性豚鼠继续培养, 4周后采血做血清凝集试验,然后扑杀,无细菌分离出, 只要有一只豚鼠的滴度在1:5以上,可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免疫学诊断布鲁氏菌病
牛患布鲁氏菌病后,其凝集反应通常出现较早,其次 是补体结合反应,变态反应出现较晚,但保持的时间最长。
1、血清凝集试验
牛种菌产次之,
猪种菌较大; •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 不形成芽胞和夹膜。
染 色
• 涂片染色检查多为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排列。
• 布鲁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 • 革兰染色阴性; • 柯兹罗夫斯基提出用0.5%沙黄水溶液染色,加热出现 气泡,水洗后用 0.5% 孔雀绿或 1% 美兰复染,布鲁氏 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绿色和兰色。
操作简便、应用广泛。
a) 试管凝集试验 我国生产的布鲁氏菌凝集抗原,是按联合国世界卫 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规定的标准标 定的,其应用液(即抗原原液 1:20 稀释液)对国际标准 布鲁氏菌阳性血清的凝集价恰为1:1000二个加号。而国 际血清每毫升恰含凝集素1000个IU,我国抗原进行检验 所获得的凝集价正好等于凝集素单位数。故可用凝集价 来表示被检血清所含的凝集素单位。
4、变态反应
羊、猪:布鲁氏菌水解素,经被检动物尾根皮内注 射,或肘关节皮肤较薄部位注射,24、48小时观察,有 无发热,肿胀而判断。 部分病牛康复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保持阳性变态反 应,因此根据变态反应实行防制措施时,将有一部分已 康复的牛被当作病牛处理。
防
制
1、清洁地区,抓好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引进 家畜,隔离2个月,并进行2次检疫。确认健康后,方能 合群。 受威胁地区,除采取上述措施,应与发病地区划分 草地,水塘,定期检疫,可疑动物隔离。
近年来我国对牛、猪的检疫,已改为按国际兽 疫局规定的标准(1982)进行判定,即血清凝集价 少于30国际单位/ml者判为阴性。
2、全乳环状试验
加1滴经苏木紫(或四氮唑红色)染色的环乳
抗原,振荡放37℃ 水浴箱1小时,观察,如出现
红色(四氮唑)蓝色(苏木紫)则为“+”。
影响因素:
① 奶酸度,酸度高,不反应。 ② 观察迟,假阳性出现。 ③ 抗原太浓,敏感度降低,太淡,敏感度又偏高。
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
症
状
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 部分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 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 ~ 4月, 猪怀孕后1 ~ 3月,流产前2 ~ 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 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 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 ~ 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 菌,易死亡。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 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2)
试管凝集试验,可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I)假阴性 原因: ① 检查时,动物处于潜伏期; ② 幼年畜,细菌在局部淋巴结,活动受限制, 抗体滴度低。 ③ 母畜怀孕后期,母源抗体随血液循环至乳腺 排出。
④ 布鲁氏菌病慢性,长期刺激,动物对抗原不 敏感,故抗体滴度不高。
II)假阳性 动物感染巴氏、土抗、弯杆菌、大肠杆菌的某 些群等G - 菌,与布鲁氏菌有类属抗原,抗体滴度一 般在阳性及格,重检,可能下降,再检,最多维持原 来水平。
病
物。
变
• 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
• 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的坏死物。 • 胎儿的病变主要为败血症的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 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 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这是由于胎盘滞留不下,化脓
性细菌趁机侵入而引起的。
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 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
布鲁氏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除
此,钩端螺旋体病是另一例子)。 流行规律: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在牛和羊开始时仅出
现一批血清学阳性的家畜,然后有少数母牛和母羊发生流
产,其后就陆续有大批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 畜群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在猪,开始时仅少
病畜处理:布鲁氏菌病(或检疫阳性),应淘汰, 对人危害较大,价值较高的动物,可隔离治疗,淘汰 家畜按规程要求: ① 屠宰间或急宰室屠宰
② 生殖器官严格消毒 ③ 内脏器官高温处理
④ 肉尸应盐腌60天以上。
无症状、检疫阳性动物: 宰杀后,生殖器官严格消毒,去势过的动物: 肉尸与内脏不受限制出物,但母畜肉尸、内脏要高 温处理。
病
原
1887 年英国医生布鲁氏首先从死于“马尔他热”的英 国士兵脾脏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后,布鲁氏菌属 (Brucella),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猪种布氏菌(Br suis)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儿(7月龄),皮下水肿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盘,水肿及子叶出血、坏死
• 在病情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关节炎、腱鞘炎和滑液
• •
囊炎,还可引起关节周围炎。最常发病的关节为 腕关节、肘关节和股关节。到病的后期,则因结 缔组织的广泛增生,使关节变形。 公畜患布鲁氏菌病,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 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猪:病理变化与牛、羊略有不同。流产后子宫的 粘膜很少发生化脓—卡他性病变,但常有许多由 针头到大麻子大的小结节。结节的中央含有脓性 或干酪样物质。
布鲁氏菌: 革兰阴性, 长约0.6-1.5μm, 宽约0.3-0.6μm, 用柯氏染色染成红色 ,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和 荚膜。
培养要求
比一般细菌苛刻,牛肝汤琼脂,再加些血,葡萄糖及 马铃薯浸出液,羊、牛布鲁氏菌初次培养,需放在 5 ~
10%CO2环境中。 菌落小,凸起,边缘齐,光滑型菌落发蓝绿色荧光, 菌落透明,时间长变不透明,变灰绿色,抵抗力较弱, 60℃ 30分钟,65℃ 10~15分钟灭活。
抵抗力
与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巴氏灭菌法 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 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土壤内 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 内可活6个月。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人亦 易感,家禽较少感染。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 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 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传染来源: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 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牛:弯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
羊: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 猪:乙型脑炎、弓形体病、猪瘟
诊断重点应放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诊断上:
采样:
(1)最好采集整个胎儿,或单取其胃(肠),要 扎紧。
(2)母畜胎衣、子宫分泌物、乳汁,局部脓肿液。
动物试验
最易感动物为豚鼠,只有在1:5以下,接种两只豚鼠, 腹腔或皮下接种10 ~ 20天后,心脏采血作血清凝集试
布氏杆菌病 一侧 睾丸硬肿,切面实 质坏死,失去原型 ( 1 ),周围反应 带( 2 ),其他组 织( 3 )全为纤维, 分不清界限。淋巴 结不肿,对侧睾丸 尚完整
布氏杆菌病
公牛坏
死性睾丸炎,实质化脓 灶(1),鞘膜囊积多 量渗出物(2)
诊
可致类似症状疾病。
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病原
培育健康的幼畜: 健康公牛的精液,对母牛人工授精,母牛生产后 仔畜运到隔离室初乳3 ~ 4天,然后灭菌牛奶饲喂,5
和9月龄各检疫一次。只要出现一次阳性反应作为病畜
处理。如某些场无条件进行隔离饲养,则对所有动物检 疫,剔除阳性动物,对所有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以后不
最近几年对城市奶牛和进出口牛的布鲁氏菌检疫 则严格按照国际兽疫局( 1982 )规定的标准进行, 即未接种过布鲁氏菌苗的牛,血清凝集价必须少于30 IU/ml才认为阴性,3 ~ 6月龄时接种过布鲁氏菌苗 的牛,凝集价必须少于80 IU/ml方认为阴性。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 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 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动物。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 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坏灶。本病广泛 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在人、畜间仍有发生,给畜 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美国
猪
绵羊附睾种菌
新西兰
公绵羊
沙漠森林鼠种菌 犬种菌
美国 美国
沙漠森林野鼠 小猎犬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 1、2、3、4、5、6、7、9 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布鲁氏菌的发展史
年份 菌名 发现人 国家 宿主
1887 1897
羊种菌 牛种菌
Bruce Bang
马尔他 丹麦
羊 牛
1914
1953 1956 1966
猪种菌
Traun
Buadle Stoennen Carmichael
国际兽疫局在重新修订的《国际动物卫生法规》 ( 1982 )中对进出口动物的布鲁氏菌病检疫作了新规 定,即所有进出口牛,不论繁殖或饲养用,凡未接种过 布鲁氏菌苗的,血清凝集价必须少于30国际单位/ml才 认为是阴性。我国 1952 年的规定是,牛的血清凝集价 1:100 ( 即 100 IU/ml ) 判 为 阳 性 , 1:50 ( 即 50 IU/ml)判为可疑。
验,如滴度在1:5以上,可判阳性,阴性豚鼠继续培养, 4周后采血做血清凝集试验,然后扑杀,无细菌分离出, 只要有一只豚鼠的滴度在1:5以上,可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免疫学诊断布鲁氏菌病
牛患布鲁氏菌病后,其凝集反应通常出现较早,其次 是补体结合反应,变态反应出现较晚,但保持的时间最长。
1、血清凝集试验
牛种菌产次之,
猪种菌较大; •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 不形成芽胞和夹膜。
染 色
• 涂片染色检查多为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排列。
• 布鲁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 • 革兰染色阴性; • 柯兹罗夫斯基提出用0.5%沙黄水溶液染色,加热出现 气泡,水洗后用 0.5% 孔雀绿或 1% 美兰复染,布鲁氏 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绿色和兰色。
操作简便、应用广泛。
a) 试管凝集试验 我国生产的布鲁氏菌凝集抗原,是按联合国世界卫 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规定的标准标 定的,其应用液(即抗原原液 1:20 稀释液)对国际标准 布鲁氏菌阳性血清的凝集价恰为1:1000二个加号。而国 际血清每毫升恰含凝集素1000个IU,我国抗原进行检验 所获得的凝集价正好等于凝集素单位数。故可用凝集价 来表示被检血清所含的凝集素单位。
4、变态反应
羊、猪:布鲁氏菌水解素,经被检动物尾根皮内注 射,或肘关节皮肤较薄部位注射,24、48小时观察,有 无发热,肿胀而判断。 部分病牛康复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保持阳性变态反 应,因此根据变态反应实行防制措施时,将有一部分已 康复的牛被当作病牛处理。
防
制
1、清洁地区,抓好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引进 家畜,隔离2个月,并进行2次检疫。确认健康后,方能 合群。 受威胁地区,除采取上述措施,应与发病地区划分 草地,水塘,定期检疫,可疑动物隔离。
近年来我国对牛、猪的检疫,已改为按国际兽 疫局规定的标准(1982)进行判定,即血清凝集价 少于30国际单位/ml者判为阴性。
2、全乳环状试验
加1滴经苏木紫(或四氮唑红色)染色的环乳
抗原,振荡放37℃ 水浴箱1小时,观察,如出现
红色(四氮唑)蓝色(苏木紫)则为“+”。
影响因素:
① 奶酸度,酸度高,不反应。 ② 观察迟,假阳性出现。 ③ 抗原太浓,敏感度降低,太淡,敏感度又偏高。
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
症
状
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 部分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 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 ~ 4月, 猪怀孕后1 ~ 3月,流产前2 ~ 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 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 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 ~ 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 菌,易死亡。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 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2)
试管凝集试验,可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I)假阴性 原因: ① 检查时,动物处于潜伏期; ② 幼年畜,细菌在局部淋巴结,活动受限制, 抗体滴度低。 ③ 母畜怀孕后期,母源抗体随血液循环至乳腺 排出。
④ 布鲁氏菌病慢性,长期刺激,动物对抗原不 敏感,故抗体滴度不高。
II)假阳性 动物感染巴氏、土抗、弯杆菌、大肠杆菌的某 些群等G - 菌,与布鲁氏菌有类属抗原,抗体滴度一 般在阳性及格,重检,可能下降,再检,最多维持原 来水平。
病
物。
变
• 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
• 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的坏死物。 • 胎儿的病变主要为败血症的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 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 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这是由于胎盘滞留不下,化脓
性细菌趁机侵入而引起的。
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 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
布鲁氏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除
此,钩端螺旋体病是另一例子)。 流行规律: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在牛和羊开始时仅出
现一批血清学阳性的家畜,然后有少数母牛和母羊发生流
产,其后就陆续有大批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 畜群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在猪,开始时仅少
病畜处理:布鲁氏菌病(或检疫阳性),应淘汰, 对人危害较大,价值较高的动物,可隔离治疗,淘汰 家畜按规程要求: ① 屠宰间或急宰室屠宰
② 生殖器官严格消毒 ③ 内脏器官高温处理
④ 肉尸应盐腌60天以上。
无症状、检疫阳性动物: 宰杀后,生殖器官严格消毒,去势过的动物: 肉尸与内脏不受限制出物,但母畜肉尸、内脏要高 温处理。
病
原
1887 年英国医生布鲁氏首先从死于“马尔他热”的英 国士兵脾脏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后,布鲁氏菌属 (Brucella),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猪种布氏菌(Br suis)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儿(7月龄),皮下水肿
布氏杆菌病
流产胎盘,水肿及子叶出血、坏死
• 在病情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关节炎、腱鞘炎和滑液
• •
囊炎,还可引起关节周围炎。最常发病的关节为 腕关节、肘关节和股关节。到病的后期,则因结 缔组织的广泛增生,使关节变形。 公畜患布鲁氏菌病,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 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猪:病理变化与牛、羊略有不同。流产后子宫的 粘膜很少发生化脓—卡他性病变,但常有许多由 针头到大麻子大的小结节。结节的中央含有脓性 或干酪样物质。
布鲁氏菌: 革兰阴性, 长约0.6-1.5μm, 宽约0.3-0.6μm, 用柯氏染色染成红色 ,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和 荚膜。
培养要求
比一般细菌苛刻,牛肝汤琼脂,再加些血,葡萄糖及 马铃薯浸出液,羊、牛布鲁氏菌初次培养,需放在 5 ~
10%CO2环境中。 菌落小,凸起,边缘齐,光滑型菌落发蓝绿色荧光, 菌落透明,时间长变不透明,变灰绿色,抵抗力较弱, 60℃ 30分钟,65℃ 10~15分钟灭活。
抵抗力
与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巴氏灭菌法 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 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土壤内 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 内可活6个月。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人亦 易感,家禽较少感染。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 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 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传染来源: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 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牛:弯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
羊: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 猪:乙型脑炎、弓形体病、猪瘟
诊断重点应放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诊断上:
采样:
(1)最好采集整个胎儿,或单取其胃(肠),要 扎紧。
(2)母畜胎衣、子宫分泌物、乳汁,局部脓肿液。
动物试验
最易感动物为豚鼠,只有在1:5以下,接种两只豚鼠, 腹腔或皮下接种10 ~ 20天后,心脏采血作血清凝集试
布氏杆菌病 一侧 睾丸硬肿,切面实 质坏死,失去原型 ( 1 ),周围反应 带( 2 ),其他组 织( 3 )全为纤维, 分不清界限。淋巴 结不肿,对侧睾丸 尚完整
布氏杆菌病
公牛坏
死性睾丸炎,实质化脓 灶(1),鞘膜囊积多 量渗出物(2)
诊
可致类似症状疾病。
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病原
培育健康的幼畜: 健康公牛的精液,对母牛人工授精,母牛生产后 仔畜运到隔离室初乳3 ~ 4天,然后灭菌牛奶饲喂,5
和9月龄各检疫一次。只要出现一次阳性反应作为病畜
处理。如某些场无条件进行隔离饲养,则对所有动物检 疫,剔除阳性动物,对所有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以后不
最近几年对城市奶牛和进出口牛的布鲁氏菌检疫 则严格按照国际兽疫局( 1982 )规定的标准进行, 即未接种过布鲁氏菌苗的牛,血清凝集价必须少于30 IU/ml才认为阴性,3 ~ 6月龄时接种过布鲁氏菌苗 的牛,凝集价必须少于80 IU/ml方认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