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课件9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八大题型)课件(106张PPT)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八大题型)课件(106张PPT)
10
【针对性练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 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文单独成小句,形成排比,有强调作用,增强气势。②原文是强烈的疑问语气, 抒情性强。③上文的描述作了充分的铺垫,疑问语气水到渠成。
),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
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
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
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 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
压缩语段是一种传统的语言表达题,近几年来是考查的重点。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 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 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新闻类语段压缩又是 考查的热点,主要考查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新闻材料压缩后的表达,要突 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
2
高考形势
常见的标点符号包括7种点号和9种标号。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共4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共3三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共9种。从2020年的新高考全国卷Ⅰ考查的情况来看, 主要落实在对标号作用的理解上。
在新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中,有对语言表达效果分析的主观简答题,其要求是比 较语义基本相同的两种表达形式的优劣。语句的表达效果,一般受遣词造句、句式运用、 表达技巧和语体色彩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以句式为例,又可分为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 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单句和复句,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口语 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总结)(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总结)(课件)
四种属于语法方面的错误。
“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语意性
属于语意性语病。
语病 这类病句要结合具体语境,体会表意是否
符合事理逻辑。
语法性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语病 乱”四种属于语法方面的错误。
语意性 “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意性语病。 语病 这类病句要结合具体语境,体会表意是否符合事理逻辑。
明日黄花:空穴来风:别无长物:弹冠相庆:粉墨登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 忍俊不禁:无以复加:万人空巷:巧夺天工:不言而喻:进退维谷:蔚然成风: 屡试不爽:美轮美奂:莘莘学子:拍手称快:始作俑者:文不加点:炙手可热:
目无全牛:众口铄金:莫衷一是:左右逢源:不足为训:
7. 现在流行的事物,过些时日都可能成为______明__日__黄_。花
成语积累
成语怎么用, 关键看语境。
首当其冲 不赞一词 屡试不爽 不忍卒读 文不加点 久假不归 硕大无朋 惨淡经营 大方之家 万人空巷
望文莫生义, 对象要搞清; 辨明褒贬色, 分清轻和重;
妙手回春 如坐春风 济济一堂 忍痛割爱 祸起萧墙 鼎足之势 汗牛充栋 炙手可热 美轮美奂 涣然冰释
雨后春笋 一团和气 师心自用 上下其手 如坐春风 屠龙之技 方兴未艾 耳提面命 如丧考妣 始作俑者
8. 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 点简单的行李,____别__无__长__物_。 9. 这件珍贵的艺术品真可谓是__巧__夺__天__工___之作。 10. 问题现已变得十分严重,危险也已到了__无__以__复__加__的地步。 11. 当坏人落入法网,人们无不____拍__手__称__快__。
明日黄花:空穴来风:别无长物:弹冠相庆:粉墨登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 忍俊不禁:无以复加:万人空巷:巧夺天工:不言而喻:进退维谷:蔚然成风: 屡试不爽:美轮美奂:莘莘学子:拍手称快:始作俑者:文不加点:炙手可热: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句式变换及表达效果)(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句式变换及表达效果)(课件)

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
她以病残之躯,帮助将近两千名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张桂梅)被誉为“最美燃灯者”。
1、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 (被誉为“最美燃灯者”)的张桂梅是(以病残之躯,帮助将近 两千名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云南丽江华坪女 高的校长
2、(张桂梅)被誉为“最美燃灯者” (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的张桂梅是(以病残之躯,帮助将 近两千名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被誉为“最美燃 灯者”
①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 是单句,缺少变化,且与前句不衔接。 ②从语气上,原句先做出“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的判断, 是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不只是鸟”更强调了其他动物都可 以在故宫屋顶上活动。
原句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 形式表达出来,加强了语气,激发了读者对炊烟的怀念之 情。改句突出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而怀念的主体应 是原句所指的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所谓“不合时宜”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所谓“不合时宜”=学者所
秉持的学说或观点不符合时代需求,在客观上非但起不到引导时代 发展、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就是指学者所秉持的学说或观点 “不合时宜”,不符合时代需求,在客观上非但起不到引导时代发展、 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短 句
六尾蝌蚪(主语)摇曳着尾巴(状语)顺流而下(谓语)
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 山峦映衬的山涧内(偏正短语),潺潺清泉涌出的乱石中(
偏正短语) 山涧里山峦映衬(主谓句子),乱石中潺潺清泉涌出(主谓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分析与训练+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分析与训练+课件

考向三 长短句变换 1. 把下面的长句改为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 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 科学的。 【答案】示例 (1)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 电站的可行性报告。(2)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 (3)著名专家学者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意见是不科学的。
考向二 整散句变换 1. 把下面的散句改写为一组以“他”为开头的主要由四字句组成的整句,
可以增删改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艰难竭蹶中,他丝毫没有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 真可谓“穷且益坚”了。 【答案】示例 他艰难竭蹶,不改素志,穷且益坚,难能可贵。(意思相近 即可,例如“身处竭蹶”“不易本志”。) 【解析】本题写整句,很有难度,首先读好题目,是写四字句,其次明白 句意的重心,四个停顿,三个可以直接归纳难能可贵、艰难竭蹶、穷且益 坚,第三处总结一下解决这道题了。
总结的答题角度,注意: 1、 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
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2、 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
写后的句子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总结: 一、 倒装句 (1) 将定语、状语等倒装。 (2)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
考向五 情境补写
一、 明确题目要求 这种题型的题目一般为:补写恰当的语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不超过 15 字。在 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中,这种题型刚刚诞生, 不是很成熟,它在题目上的要求与后来部分表述稍有不同:不得照抄材料, 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 1 在字数上有变动:不超过 12 个字;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 2 则只要求不超过 10 个字。2014 年全国大纲 卷要求不超过 12 个字,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字数要求都是不超过 15 个字。 其实做好任何学科的题目都要做到明确题目的要求,语文也不例外。我们 发现,学生之所以失分,究其原因,除了能力不够,大部分是做题时不注 意题目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做题前务必画出题目 的关键词,即题目要求。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4传统高考模式下的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考题研析第3讲仿用变换句式课件202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4传统高考模式下的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考题研析第3讲仿用变换句式课件202

3.词性相对,短语相应 对联的上下联相应的地方的词、短语要对应,从词性的角度分 析,词性要一致,比如名词对应名词,并列短语对应并列短语等。 比如:“吹笛闻梅落,登楼待鹤归。”从词性的角度看,“吹”与 “登”,“闻”与“待”,“落”与“归”动词相对;“笛”与“楼”, “梅”与“鹤”名词相对。
4.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比如上联末字若押仄声韵,下联末字则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 考题中一般放得比较宽,不作具体要求。 5.内容相关,情感一致 上联和下联表达的主要内容应基本一致,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 形,也存在某种联系,并且表达的情感也要一致。
[答案] 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 的真谛。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命题(话题)式
命题(话题)式仿写,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 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即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重分析长句表述的主要内容:从句子的 主干的角度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述的是“沙子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 料”。分析定语部分发现,这个复杂的定语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沙子不可再生;二是公元前 3500 年开始被使用;三是沙子逐渐 被采尽。由此可以看出,改写的四个短句可以是:①沙子是古老的 建筑材料;②沙子在公元前 3500 年就被使用;③沙子不可再生;④ 沙子逐渐被采尽。有了上述的四层意思,然后按照给出的长句的内 容,把四个句子补充完整即可。
[答案] 迎新年、品非遗,神州大地年年生辉
02
突破点二
题型1 长短句变换 题型2 重组句子 题型3 整散句变换 题型4 语体的变换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 应语境要求的句子。高考考查变换句式主要有长短句变换、重组句 子、整散句变换、语体的变换四种题型。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
(新高考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
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二、探究典题,总结角度
(二)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 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 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 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 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总结句子的赏析角度
(1)句式——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长短句,整散句、变式句) (2)语序——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3)语体/风格——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4)词语——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5)手法——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妙处。

上下文语境(内容、情感、意境)
(一)
……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里有各 种碧绿的新鲜蔬菜,波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 都适合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
1.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波菜、黄瓜、青葱、生 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要好,请联系语段分析。(4分)

(精)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精)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词语的拓展
02
了解词语的派生、合成和转化等构词方式,掌握一词多义、熟
词生义等现象。
学习词典和工具书
03
利用词典和工具书查找生词、了解词义和用法,提高自主学习
能力。
04
句子运用技巧
句子的类型与特点
陈述句
用于叙述或说明事实, 具有肯定和确认的意味

疑问句
用于提出问题,表达疑 问或询问。
祈使句
用于表达请求、命令或 建议,具有强烈的语气
连贯性体现
通过合理的篇章组织、上下文联系以及语义关联等方式实现语篇的连贯 性。
0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衔接是实现连贯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连贯性则是语篇的基本要求,二
者相辅相成。
语篇的阅读与写作策略
阅读策略
运用略读、扫读、预测、概括等阅读策略,快速把握语篇大意和重点信息。
写作策略
遵循写作规范,合理安排篇章结构,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严密性,同时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句子、段落、篇章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它们相互关联,共同 表达完整的意义。
语篇的结构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引出主题,主体详细阐述,结尾总 结全文。
语篇的特点
具有整体性、连贯性、逻辑性和目的性,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准 确、流畅。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01 02
衔接手段
运用词汇衔接(如重复、同义词、反义词等)、语法衔接(如指代、省 略、替代等)和逻辑衔接(如因果、转折、条件等)等手段实现语篇的 衔接。
写作表达
运用书面语言进行写作,如写信、写日记、写评论等,表达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
学习中的语言文字运用
1 2
学科知识学习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 微专题9 连贯含补写语句__形式多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 微专题9 连贯含补写语句__形式多变

微专题(九)|连贯(含补写语句)——形式多变语言表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句子复位题,可以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也可以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已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二是排列句序题,即将语段内顺序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语意连贯。

三是补写语句题,即根据具体的语段,写出语段中空格处的语句等。

但不论哪种考查形式,连贯考查的都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考查的实质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二是语言组织的规律,即“事理”和“文理”。

事理往往表现为“思路”和语段的“中心”,而文理主要体现为词语、句式等运用,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

题型一定位选句式连贯——灵活运用六原则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原则1 话题统一无论句群、复句还是几个单句,如果构成一个段落,就要围绕一定的中心,比如集中表述一件事情、一个场景、一种思想等。

具体地说,这个段落讲述的内容主旨、观点、思想要统一,同时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要统一。

(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自主尝试] 选解析:选B 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

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指“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0·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 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人物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 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因此其形象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 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 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 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 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答案: “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 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 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 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 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 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 寂寞。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 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 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 围。
(一)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 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 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 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 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 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 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注】 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描写进行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 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 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 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 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 人”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境, 可以定格形象为: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 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注】 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 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 访隐者 □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 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 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题步骤 (1)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 (2)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以及对表 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
(2011· 济宁检测)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 完成赏析。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 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 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ɡ):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
1.(2010· 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 作答。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 司空曙 □雍 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 的知识。能力层级是E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 住写景的句子。此诗首句“花飞欲尽春”即已 明示:峡口飞花飘荡,已是暮春时节。 答案: 暮春 飞花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 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 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 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常见 命题方式有:①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 形象?②这首诗歌中的某物象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解析: “山翁”,即山简,晋末人。《晋 书· 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当地的习氏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 池上大醉而归。王维《汉江临泛》诗句“襄 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即用此典。郭祥正 《春日独酌(其二)》有“且致百斛酒,醉倒 落花畔”句,足见其豪放不羁、率真自然的 性情。此处以“山翁”来写隐者独酌,既表 现了隐者的避世生活,也隐现出作者的隐逸 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 赏的能力。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 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 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 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 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 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 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 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 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氤氲”就更显现出 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 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 定位。
2010年山东卷考查了魏晋诗歌,2010年全国课 标卷考查了乐府诗,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考 点分布广泛,重点考查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试题切入角度更小,如2010年天津卷就专门考 查了正面烘托和反面衬托的表现手法。
从命题形式来看,以主观题为主要的考查题型, 这样有利于考查考生综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也有个别地区的高考试卷采用选择题与主观题 结合的形式考查,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上海 卷。
典型例题一
(2010·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分析评价词中作者形象 及其观点态度的能力。在这首词中,作者倾注 了浓烈的主观色彩。“波神留我看斜阳”“水 晶宫里奏《霓裳》”等浪漫的想象,显示了他 的英姿以及豪迈的气概,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和独具的词作风采。“波神留我”“露宿何 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 地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 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 不难归纳出来。
要分析人物形象,则要分析“片云”“孤 月”“落日”这几个意象,还要了解“老马 识途”的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 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 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 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比喻自己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 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 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 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
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E。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2010年全国各地区高考语 文卷涉及的体裁中,唐宋诗词所占比例最大。 2010年高考安徽卷、2010年高考北京卷、2010 年全国卷Ⅱ等共有七套试卷都是选取的唐诗宋 词。预计2012年的高考命题唐诗宋词依然是主 流方向。
答案: ①达观、豪迈的胸怀。②“波神留我 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 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自己想象的意 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 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 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二)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怀对待风波险 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