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级抗震建筑”为何抗不了7级地震

合集下载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是两码事,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当地规定的抗震设计条件,各地都有明确规定。

抗震等级是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根据建构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设计条文中有明确规定砖混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是按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的,一般抗震设防烈度6度一下,不需要进行抗震设防----增加抗震措施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1 地震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945年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同时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2 地震烈度表同样震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这就要用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如上所述,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见下表:地震烈度地面上人的感觉Ⅰ度无感Ⅱ度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Ⅲ度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Ⅳ度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Ⅴ度室内普通、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Ⅵ度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Ⅶ度大多数人梦中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Ⅷ度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Ⅸ度行动的人摔倒Ⅹ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Ⅺ度房屋普遍会倒塌,大量山崩滑坡Ⅻ度地面剧裂变化,山河改观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震源深度为10~30km)震级1~3 4 5 6 7 8 8~8.7烈度1~3°4~5°6~7°7~8°9~10°11°12°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

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区别与接洽?之袁州冬雪创作
地震烈度是通过地震时地面的建筑或其它有关物体的反应的一个量,常常使用人的震感、建筑物反应来衡量,有一个国家专门的烈度表,地震基本烈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标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能够性比较大.至于抗震设防烈度是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它不但和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有关,还和建筑物自己的要求有有关,甲级、已级、丙级四设防烈度是分歧的.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地震烈度是发生地震时大地发生的倾斜;地震基本烈度是某一地区多年地震统计的最高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建筑物设计时要知足不低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设计要求.如: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那末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至少为6.当然,有些建筑要求能够是7或8.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尺度”,根据烈度、布局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取分歧抗震等级停止的详细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布局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暗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分根据地理、地质和汗青资
料,经迷信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停止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种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暗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 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宏大地震.。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举两个例子:一、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二、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程度。

显然,炸弹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破坏力就越大;离爆炸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

同样的道理,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距震源远或震源深度越大,烈度就越低。

震级与震中烈度对应关系(参考)震级 2 3 4 5 6 7 8 >8震中烈1~2 3 4~5 6~7 7~8 9~10 11 12 度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

例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汶川地震影响,随着震中距的增加,马尔康等地烈度降为Ⅵ度,再远到若尔盖、壤塘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1.55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1.55算设防烈度一二度人完全感觉不到三度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四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六度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七至八度地面裂缝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至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地震的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的关系阿坝州政府应急管理发布时间:2009-09-09 来源::阿坝州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震级和烈度是从不同角度衡量一次地震大小和可能造成破坏的两把不同的“尺子”,人们往往容量弄混。

震级和烈度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个地震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大小却很不一样。

举两个例子:一、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汶川大地震拷问建筑物抗震等级

汶川大地震拷问建筑物抗震等级

汶川大地震拷问建筑物抗震等级作者:梁燕军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20期地震伤人,建筑物垮塌更伤人截至5月30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858人遇难,366586人受伤,18618人失踪,五百万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为什么在地震中,有如此多的建筑物倒塌?未来我们又将如何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

建筑物安全与震级无关,与防烈度有关本次汶川地震震级为8级,是否就导致了建筑物大量垮塌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五家设计院之一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所长叶永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首先澄清了这个概念。

他指出,“对于民众来说,普遍有个误导——建筑物的安全与震级有关。

实际上,建筑物的抗震性,不是由震级来控制的,而是由地震烈度来控制。

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对应无数个烈度,烈度才真正决定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

汶川地震最大烈度为11度,场地条件不同,时间长短不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

”叶永强为《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国家对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明确的防烈度系数规定。

如果地震烈度超过了该系数,那么,建筑物倒塌或者受损,就不予追究责任。

消费者购房时,虽然拥有70年产权,但其正常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只是50年。

超过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进行专业的评估和鉴定。

”据记者了解,国家在建筑物抗震设计当中,明确提出三个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地震防烈度7度以下(含7度)为小震;8度为中震;9度以上(含9度)为大震。

目前,北京地区建筑物的地震防烈度为8度。

也就是说,在北京,假如地震烈度为7度以下(含7度),建筑物不坏;地震烈度为8度,建筑物可修;地震烈度为9度以上(含9度),建筑物不倒。

记者同时了解到,一些重大建筑工程、纪念性建筑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以及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核电站、医院门诊楼、大型公共建筑和大型桥梁等,设防标准要高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在出现灾情的时候要求还能正常运转。

“Ⅷ度设防”不等于“抗8级地震”

“Ⅷ度设防”不等于“抗8级地震”

“Ⅷ度设防”不等于“抗8级地震”张玉川【期刊名称】《城市与减灾》【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25-27)【作者】张玉川【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地震局【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一则“8级抗震建筑为何抵抗不了7级地震”的新闻再一次激起了民众对我国建筑质量问题的担忧。

更有网友气愤地留言“说好了抗8级地震呢?”这个新闻之所以能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和气愤,是因为每一次破坏性地震灾害的发生,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冰冷的数字既触动着每一个人内心最脆弱的那根弦,又使民众直观地认为我国的建筑质量极差。

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每年都会组织一些人员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培训,每次培训间歇时总会有人问:我国的建筑质量到底怎么样?从和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发现,他们认为建筑商偷工减料、赚黑心钱。

正是这种长期的信任缺失导致每有建筑倒塌事故发生,民众都会简单地把其归结为建筑质量问题。

就拿这次芦山地震来讲,官方报道的震级是7级,而部分按照Ⅷ度抗震设防进行建设的房子发生了损坏,他们就简单地认为肯定是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要不然房子不会损坏。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向民众介绍一些建筑抗震设防方面的知识,以期解答民众心中关于建筑抗震方面的部分困惑。

建筑工程没有“8级抗震”这一说根据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总结一下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从此规范可以看出,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抗震设防烈度而不是震级。

如果单从设防目标来看,不管是大震、中震和小震,最低的目标都是“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那么,抗震设防烈度和震级有何不同呢?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定义,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

.
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区别与联系?
地震烈度是通过地震时地面的建筑或其它有关物体的反应的一个量,常用人的震感、建筑物反应来衡量,有一个国家专门的烈度表,地震基本烈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抗震设防烈度是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要求,它不仅和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有关,还和建筑物本身的要求有有关,甲级、已级、丙级四设防烈度是不同的。

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地震烈度是发生地震时大地发生的倾斜;地震基本烈度是某一地区多年地震统计的最高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建筑物设计时要满足不低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设计要求.如: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那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至少为6.当然,有些建筑要求可能是7或8.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1.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M= lgA 。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 地震烈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

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

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

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坏程度。

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

3.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

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某地区如果划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4.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

地震知识及抗震设计

地震知识及抗震设计

烈度分类:
1.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63%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 度,又称多遇地震; 2.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10%的地震烈度,又称为基 本烈度或设防烈度; 3.大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2%~3%的地震烈度,又称 罕遇地震。
抗震设计——超越概率
定义:
率。
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 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某地区在t年内至少发生一次地震的概
例题:在芦山建一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建筑总 高18m,场地类别Ⅲ ,描述抗震设计步骤。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二组, 以多遇地震(第一水准)下的弹性地震作用进行构件内力分析, 同时进行抗震变形验算(层间位移及转角); 根据设防烈度7度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级,按8度采取抗震措 施,确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二级框架进行构件截面抗震验算(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调 整计算); 根据场地类别Ⅲ ,设防类别乙级(重点设防),按9度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确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满足一级框架抗震构造措施(梁柱的配筋率、加密区长度、箍筋 间距、箍筋最小直径,柱的轴压比、体积配箍率,钢筋的抗震锚 固长度等)的前提下,按二级框架进行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结果进 行截面配筋。这个过程满足了第二水准要求。同时定性的满足第 三水准要求。以上为第一阶段设计。 由于该建筑无薄弱层,无需进行第二阶段设计。
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诱发地震;5.人工地震等。
按震中距离:震中距越小破坏力就越大 。
1.地方震:100km以内; 2.近震:100~1000km; 3.远震:大于1000km; 新的抗震规范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相当于“地方震” 、第二组相当于“近 震”,第三组相当于“远震”。同一场地,特征周期越长,分组越大;同一地 震分组,场地土质越差,特征周期越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级抗震建筑”为何抗不了7级地震
导语
昨日,一则新闻《汶川地震后所建8级抗震建筑不抵7级地震》广为传播。

起因是,21日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亲口承认“全县房屋几乎全部受损”,这一官方说法激起网民愤慨,因为这其中就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次地震中房屋倒塌的现象?
建筑抗震只说“度”,不说“级”
五年前的汶川之痛,最痛就在于大量房屋(民房和公共建筑)倒塌而带来的伤亡。

正如“地震不杀人,杀人的是地震带来的房屋倒塌”所言,人们在灾后反思建筑的抗震性自然是题中之意。

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前,新建建筑就必须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这也是我国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按照上述区划图,此次芦山地震震中芦山县和西北的宝兴县新建建筑要按照7度设防,同时,医院、学校的建设要提高一个设防等级。

但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雅安也是当年汶川地震灾区),四川部分地区的重建建筑要求按照“8度抗震”来设计施工。

由于人们混淆“度”和“级”的概念,就得出了“汶川地震后所建建筑应为8级抗震”的说法。

看起来,这次雅安芦山7级地震还没有达到8级的标准。

但是,对于房屋的抗震性而言,震级并不是衡量指标,烈度才是。

形容一个地震的强度,一般会用震级和烈度同时表示。

震级反映的是单次地震中能量的释放总量,同一次地震中只有一个震级,可以评估地震能量的大小,但是对于判断受灾情况缺少直接的意义;烈度指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视不同场地距离震中的距离以及当地的岩土场地条件而不同,它是可以直观反映震灾严重程度的指标。

比如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最高烈度达到11度,远超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9度上限,所以危害特别巨大。

汶川地震后,地震区划图做了大面积修改。

在08年之前,宝兴县的东北部的抗震设防烈度已经进入8度区,其余地区位于7度区;芦山县基本位于7度区
内。

汶川地震后,宝兴全县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标准由过去7度提高到8度,但天全县、芦山县烈度未作调整。

据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孙景江团队在地震当日发布的烈度分布估计图,震中芦山县烈度为9度,宝兴县、天全县也有部分区域烈度在8-9度间,显然这都超过当地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前方各路记者发回的信息以及国家测绘局发布的灾后高清地图综合判断,震中的芦山县,以及周边的宝兴、天全县确存在房屋垮塌的现象,尤其是雅安市通往芦山县城的道路两旁,垮塌房屋众多。

然而烈度突破当地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也不意味着房屋倒塌的应然性。

1989年11月,原建设部正式发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在这部被业内认为已经趋于完善的抗震设计规范的首页就明确提出,“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计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总结一下,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不管是大震、中震和小震,最低的目标是“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由此判断,当超过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时,建筑受损是正常现象,“震而不倒”即合格。

但根据23日晚四川省政府发布的最新受灾情况,雅安地震已经造成当地城乡居民住房倒塌共6.09万余间,这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

退一步来说,建筑遭遇强烈地震后倒塌的方式,也可分为“脆性倒塌”和“延性倒塌”。

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房屋,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即使严重扭曲变形,也不会在瞬间倒塌即“脆性倒塌”,而只会“延性倒塌”,从而确保更多的人逃生的机会。

目前无法判断这些倒塌的建筑,是“脆性倒塌”还是“延性倒塌”,或许从死亡人数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汶川地震后,雅安在房屋抗震方面工作不力?
从新闻里看,雅安对房屋抗震工作不能说不用心。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雅安市有176423户农房受损,其中31641户需
重建,144782户需维修加固;城镇住房有3581套需重建,27128套需维修。

在08年年底,雅安市即向社会发布“全市农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全市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96.7%”的消息。

其中芦山县有41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投资规模为32.57亿元,这个投资相当于芦山250多年的本级财政预算收入。

09年,该县宣布“农房和城镇住房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

同时,在标准方面,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修订后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雅安对北部6个县区抗震设防烈度作了调整,其中宝兴从7度提高到8度设防。

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方面,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关于“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雅安市提高了这些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按照比民用住宅高一级的标准,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

在防震减灾方面,雅安市防震减灾网在地震前几日,还在高频率发布各种相关信息。

这些工作为何没能阻止房屋倒塌的发生?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汶川震后新建或加固的建筑未能工程达标。

我国目前尚无针对抗震设计的专项验收方案,一般的民用住宅验收顺序为:①检验批(一层楼验收)→②分项分部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完成)→③单位工程(一栋楼施工完成)。

第一部分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政府部门只在第二、三部才会参与,也就是说政府职能部门看到的是隐蔽后的成品,主要的施工质量还是在项目上进行控制。

按照程序,监理是执行抗震设计规范的重要一环。

但是,中国监理与质监机制的失位,恰恰是导致抗震设计规范乃至各类建筑质量规范难以在施工中得到保障的直接原因。

原建设部明确规定了总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进展各环节的职责,并要求每一个工程环节必须有监理工程师签字,方可进入下一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建设方与施工方为追求工程效率,处于弱势地位的监理公司很难因工程质量问题,强迫施工方停工整改。

可能原因之二,是农房的加固工作本来就薄弱。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省为农村新建房屋统一发布了建筑设计图集,考虑到抗震设防的需要,即使是农村新建的民房,也应包括地圈梁、构造柱这样的
抗震结构,理论上说,芦山、宝兴等受灾地区的农房建设应该考虑抗震设防。

但乡镇农民经常自建房屋,建设中的规范性存疑。

另外就是按照汶川地震后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并没有强制要求对所有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设防未达标的已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仅将要求范围限于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等。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即使是处于地震带上没有抗震设防的老房子,只要房子没有成为危房,监管部门也无法要求住户搬离。

考虑到此次受灾的农村地区多年来已形成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中多为老人小孩的局面,他们往往也没有经济条件和精力加固或重建自家的房子。

对建筑抗震必须毫无马虎
横、纵对比来看,提高建筑物抗震烈度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伤亡。

智利瓦尔帕莱索市的建筑物是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1983年那里发生7.8级强烈地震,100万人口的城市仅造成150人死亡;与中国唐山市相比,震级和人口相当,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破坏损失的程度天壤之别。

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地区发生7.3级地震,导致近6000人死亡,20余万幢房屋倒塌破坏,震后调查表明,遭受严重损坏的建筑物都是未能按照1981年修订过的日本抗震规范修建的,而按照新的日本抗震规范修筑的建筑物基本安然无恙,这充分显示了城市建筑物按照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房屋倒塌带来三个疑问
第一,汶川地震后芦山县的抗震设防标准没有提高,这个决策是怎么做出的,是否科学?
第二,新建房屋和加固房屋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导致“不该倒的倒了”?
第三,汶川地震后是否存在没有加固重建的农房,对这些农房如何做出更合理的决策,确保其不像这次的地震中一样大面积倒塌?
结语
从目前情况看,在芦山和宝兴两地,包括学校和医院在内的公共建筑基本没有在地震中完全垮塌的,这说明我国公共工程建设的强制性国标,在汶川地震后得到了反思和贯彻,但对于农民的私宅,如何做好抗震的监督,仍有很长的路需
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