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教师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 多义(教师版)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其 自后断其股(代指狼的)
投以骨(把) 以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止有剩骨(“止”通“只”)
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 乃悟前狼假寐(终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前 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意暇甚(神情)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尊君在不(同“否”) 不 待君久不至(表否定)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而 相委而去(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复投之(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知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非淡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明志(远大志向) 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最新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教师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知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之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尊君在不.(同“否”)
不
待君久不.至(表否定)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而相委而.去(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复投之.(代词,代骨头)
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投以.骨(把)
以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止.有剩骨(“止”通“只”)
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
乃.悟前狼假寐(终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前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意.暇甚(神情)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敌
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其
自后断其.股(代指狼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词义、语境、同义词和反义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词义、语境、同义词和反义词词义和语境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
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鱼塘”“桑树”“公里”“地球”“三轮车”等。
汉语中只有少量的单义词,更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
例如“包袱”主要有三个义项:(1)包衣服等东西的布。
--这是最初的意义,叫本义。
(2)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这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3)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
--这是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
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自然”是个多义词,有不止一个义项,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
例如: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刘湛秋《雨的四季》)“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同义词愉快-快乐,觉察-察觉,热忱-热情,疲倦不堪-疲惫不堪,每组词意义基本相同,在语言中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
还有一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为同义词(严格来说,都只能说是近义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
例如“请求”和“恳求”,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后者是恳切的要求,词义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
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
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
有的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
例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01.《世说新语》两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乘,趁)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 翻译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4. 你能不能说出一句用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呢?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案1.xù nǐ fǒu zhòu2.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谢道韫,因为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的样子,除了形似更兼神似。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二、理解与思考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一、(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二、1.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部编版上下册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9.可
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可以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值得(引申义/语境)
10.去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距离(引申义/语境)
意与日去(《诫子书》)
消失(引申义/语境)
11.引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牵,拉
引喻失义(《出师表》)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完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下册古文一词多义梳理
一词多义,指古文中的字词含义由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组成。
(一)注音
文言实词
读音
释义
例句
1.舍
shě
舍弃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停留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shè
房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文言实词
具体语境
释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狼》)
看,视
2.治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修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
研究
3.方
方欲行(《狼》)
才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4.就
蒙乃使就学(《孙权劝学》)
表动作趋向性,此处可以译为“开始从事”
7.数
shǔ
数数,点算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shù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七上三单元有朋自远方来—《论语》(教师版)

“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学习成长源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识精讲
生平经历
孔子原属殷族,其远祖孔父为宋国大臣,在贵族内讧中被杀,子孙流亡鲁
国。其父鄹 (zōu)叔纥(hé)是著名勇士,为鲁国臧武仲家臣。孔子出生不久,
叔纥壮年早逝,家道中落,所以孔子自称“吾少也贱”。
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十二章
学习成长源
目录
1、认识作者孔子及其生平经历
2、了解《论语》
3、理解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段解
学习成长源
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而:连词,表顺接。时:名词做状语,时常 。之:代所学知识
(3) 说:通“悦”,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朋友)亦:副词,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
学习成长源
知识精讲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重点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名作动。
(2)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 新(动词,得到) . 知 人不知 而不愠(动词,了解) .
之
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 君子之 行(结构助词,的) . 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
静以 修身(介词,表目的) . 以 非宁静无以 致远(介词,用来) .
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志向) . 志 非志 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
夫学 须静也(动词,学习) . 学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
尊君在不 (同“否” ) . 不 待君久不 至(表否定) .
博学而 笃志(表并列) . 而 相委而 去(表顺承) . 人不知而 不愠(表转折) .
复投之 (代词,代骨头) .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代词,代狼) . . 之 而两狼之 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 久之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
投以 骨(把) . 以 以 刀劈狼首(用) . 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 止 有剩骨(“止”通“只”) . 止 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停止) . 屠乃 奔倚其下(于是,就) . 乃 乃 悟前狼假寐(终于) . 后狼止而前 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 前 狼不敢前 . (动词,上前) 意 暇甚(神情) . 意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敌 盖以诱敌 (敌方,名词) . 其 一犬坐于前(其中) . 其 自后断其 股(代指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