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道场衰落
中粮痛下杀手 五谷道场被弃

中粮痛下杀手五谷道场被弃作者:彭俊勇来源:《新金融观察》2016年第44期再次被甩11月最后几天,中粮集团终于公开表示出售五谷道场方便面这个“烫手山芋”。
北京产权交易所资料显示,中粮五谷道场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367万元债权正在挂牌转让。
从2009年接手陷入困境的五谷道场开始,中间断续停产、重启、回归,历经7年之痒,最终没能拯救五谷道场的中粮,此次彻底放弃并不让人意外。
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个季度,五谷道场营业收入约7905万元,营业利润为-519.35万元,净利润亏损504.06万元;而2015年数字分别是,收入为1.26亿元,营业利润约为-1.51亿元,净利润约为亏损1.93亿元。
这就意味着过去几年,对于五谷道场来说,卖得越少,亏得越少。
如果说上述数字只是年度经营状况的话,五谷道场的资产负债数才是真的让人难堪。
该公司去年资产总计为1.18亿元,负债为9.27亿元。
“对于中粮来说,五谷道场无论是方便面这个品类还是五谷道场这个牌子,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
”博纳睿成咨询创始人史贤龙认为,这是中粮整体发展定位的选择。
而方便面产业本身的前景不被看好,也是五谷道场被中粮抛弃的原因之一。
中粮对自身的定位和要求很高,如果一个产品不能在行业内占据优势,那就很容易被甩卖,这从中粮一段时间以来的作为非常明显,此前,中粮已处理金帝巧克力、君顶酒庄等资产。
2009年完成对五谷道场的整合之后,中粮曾经对这个新产品倾注了不少注意力。
按照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战略规划,方便面是重要的一环。
而五谷道场亦可借助中粮集团在面粉、油脂、酱料、香精等方便面上游产业的原料控制能力,开展方便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在这样的优势背景下,五谷道场品牌并未实现中粮收购时的设想。
2010年五谷道场销售额仅为两个亿,品牌负责人宋国良离职,此后,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知名度,均未实现快速增长。
在中粮接手3年之后,2012年的一段时间内,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到,五谷道场方便面已在很多商超等销售渠道下架,五谷道场品牌产品逐渐离开消费者视线已非一两日之事。
五谷道场:曾是国内首个非油炸方便面,为何两度停产后销声匿迹?

五谷道场:曾是国内首个非油炸方便面,为何两度停产后销声匿迹?五谷道场的故事永远离不开它的创始人——王中旺。
1996年,王中旺加入河北华龙食品公司,这也是他方便面生涯的开始。
但他并不甘愿只为他人做嫁衣,干脆在华龙总部旁边成立了中旺食品,建立起条中国最小的3万包小型速食面生产线。
中旺食品的迅猛发展引来行业老大康师傅的侧目,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
一心想要和华龙竞争的王中旺认为机会来了,迅速和康师傅达成合作,成立了三太子食品有限公司,剑指华龙,并喊出“挑战者三太子”的口号,火药味十足。
二者没合作多久,王中旺便暴露出更大的野心,他提出要做中高端市场,进军大城市,这等同于是要和康师傅正面交手。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王中旺用三个生产基地和“一碗香”商标买回了康师傅手中30%的股份,从而获得绝对控股权。
事实上,在和康师傅合作之前,王中旺就曾远赴日本进行了考察,发现非油炸方便面大有潜力。
尽管康师傅的退出,让中旺食品损失了“一碗香”,不过,也给了王中旺力推非油炸方面的决心。
为了迅速推出非油炸方便面,王中旺请来任立操刀营销策划。
任立在华龙担任过行政和人力资源总监,还负责过营销。
2005年4月,卫生部下发文件质疑薯条等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
市场嗅觉灵敏的任立立马抓住时机,将方便面取名为“五谷道场”,策划了“拒绝油炸,还我健康”的广告,并选择在央视播出。
在广告轰炸的同时,五谷道场在市场上也开始大显身手。
问世前三个月,就在各个城市的高档社区、写字楼、学校和车站码头等地进行大规模地推活动。
当它正式面向市场的时候,加上广告效应,第一个月便取得了600万元的销售业绩。
紧接着,五谷道场开始在全国12个城市集中上市,并迅速在全国建立起38家分公司,办事处也达80多家。
2006年上半年,方便面行业遭遇“滑铁卢”,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下滑了81亿包。
五谷道场却一路高歌猛进,创造奇迹。
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五谷道场投入近18亿元资金,在全国扩建了38条生产线;广告宣传也花费了1.7亿元。
五谷道场品牌坠落轨迹

油炸 、 更健 康”等概 念被迅 速推 出, 在市
◎ 刘英 团
大对手华龙 , 公司一直没有做大 。 为了摆脱困境 , 王中旺开始寻求合作
场上引起了强大震动 。 当时 公司上下无 不陶醉 在 差异 化的
营 惟 2 0 年1 ) , 五谷道场 , 0 5 1 市, 0 6 2 0 年1月面 2 0 年 伙伴 , 0 3 21 王中旺获得天津顶 益 胜利 之 中。 销界 一片赞 誉, 有著名 品 牌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 , 五谷 道场 的概念 国际食品有 限公司3 亿元 人民币注资。 在 全国销售额 迅速做 到5 多元人 民币, 亿 健 2 0 年 年 中, 04 王中旺决定 成立一 个 并不成 功。因为 “ 康”的诉 求无法 直接 消费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直接体会 以实现 产 品从中低 端 向高端 落地, 的榜 首。 但可惜 的是 , 成长 性犹 如涨 潮 新 的品牌 , 其 到。 同时 , 油炸的 味道也远 不如 油炸 方 非 的扩张 和延伸 , 但中旺 的合资伙伴 “ 师 康 样, 来得快去得 也快 。 背离 了消费者对 “ 美滋味” 鲜 五谷道场 , 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 一 经 傅 ”却不愿 培 养 一 个 竞争对 手 , 执 的 便面 鲜美 , 偏 年底 荣登 “ 五 届中国成长 企业 l 0 第 0 强”
上世纪 末 , 王中旺在河北省隆尧县创
2 0 年1月, 0 5 1 似乎 一夜 之间, 陈宝国 而且相 关 的行业 协会对五谷 道场 也 颇有
因此 , “ 油 炸”来支 撑 的品牌 以 非 “ 大宅门 中自七爷扮 相的五谷 道场 “ 非 微 词 。 纠缠于 健康 问题 的 “ 非油炸” 建了河北 中旺食品有 限公司, 也就 是 中旺 油炸 ”广告 开始在 央 视和 地 方 电视台及 不会长久 , 入市伊始就 已走入死胡 同。 仅上市前 3 个 集团的前身。 中旺在 发展 中因遭遇本地 强 各类平 面媒 体上 狂轰滥 炸 ,
五谷道场案例分析

五谷道场案例分析案例:2005年底中旺公司的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问世,投入3亿多元一举成名。
2003年中旺公司销售收入近5亿元,2006年更达到15亿元。
在销售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更为迅猛的规模扩张,企业风险也急速上升。
2005年,五谷道场在全国12个中心城市集中上市,之后又迅速铺开全国市场,并规划着如何进一步扩张。
五谷道场在30多个国家地区注册了商标,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力图开辟海外市场,但产品一直没有销售出去,截至2006年6月,中旺在五谷道场项目上投资4.7亿元,却只产生了3亿元的现金流入,使得五谷道场的现金流一再吃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五谷道场依然采用毛巾的产业基地建设政策。
一系列问题的积累终于全面集中爆发。
2007年中期开始,五谷道场开始被起诉,案件主要有三类:银行讨要贷款和利息,经商讨要拖欠货物或货款,供货商讨要货款。
2008年,危机达到了顶点。
危机出现后,中旺曾成立战略管理临时委员会,调整管理架构,撤销各地分公司,大幅削减办事处员工数量,以其实现管理下沉,人员精简,成本压缩。
此时,五谷道场已经无力刹车,要解决断货危机就必须继续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继续生产就必须继续投入,而最缺的就是资金。
五谷道场也曾计划通过引资,融资,转让与改进管理等方式度过困境,但都没有成功。
2008年,五谷道场像房山法院正事提交破产重整申请书。
2009年2月,法院批准破产重组方案,中粮集团支付1.09亿元进行清偿及破产费用,成为五谷道场的新主人。
分析:从2005年开始,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就风靡全国,仅一年就开辟出15亿的非油炸方便面市场。
中旺集团因此曾荣登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
五谷道场的发展速度也曾令康师傅、统一这些方便面巨头不寒而栗,但终究因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
五谷道场走向衰败的有以下这些因素。
第一,企业的经营团队要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
先着重从一些重要的,经济发展快速的省市入手,然后再来观察这些城市的销售状况,通过市场的调查再来确定方便面的销售量和销售方向。
五谷道场陷落之谜

五谷道场陷落之谜2007年12月份五谷道场房山厂区贴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封条,原因是欠下供货商近1000万元货款和银行的4000多万元贷款,五谷道场被多名原告起诉并败诉。
这标志五谷道场的失败!然而,品牌策划与广告运作堪称营销经典的五谷道场,到底因何而败?而且败得如此迅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成长历史2001年,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创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中旺集团前身)。
2003年12月26日,获得“康师傅”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
2005年集团总部由河北省隆尧县迁至北京,五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中旺集团步入了二次腾飞阶段。
2006年,五谷道场销售额达到15亿,中旺集团因此荣登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
2007年,誓言增加到48条生产线,拿下方便面市场份额60%的五谷道场命运急转直下,衰落速度比成长时还要快。
2008年11月20日,公司破产重整。
2009年2月12日,中粮集团1.09亿取得该企业股东股权。
五谷道场,非油炸横空出世五谷道场成立于2004年,其以迎合都市人们追求健康心理的崭新形象而被人们迅速接收并在2006年上半年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站稳了脚跟。
投资方为从事方便面产业达8年的河北中旺集团,董事长为王中旺,其下品牌有中旺面馆和三太子等低端品牌,五谷道场的实际操盘者为职业经理人任立,任立原为华龙集团的一名高管,多年从事方便面行业,于2001年离开华龙创办浙江峰慧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后被中旺集团聘请来承担五谷道场的整体运作。
2005年11月,五谷道场在央视发布广告,开启轰炸全国市场的战局,电视广告中,品牌代言人陈宝国一身《大宅门》里的白七爷装扮,将仆人端上来的一碗油炸方便面一掌掴开:“我不吃油炸方便面!”随后拿起五谷道场的方便面说道:“这才是非油炸的健康方便面!”画面最后定格在“拒绝油炸、还我健康”这样的字眼上。
五谷道场的广告一改花花绿绿的那些宣传口味的方便面广告,直接将诉求定位到了方便面的健康上,并直接指出油炸方便面不利于健康,只有非油炸才是健康的,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很新鲜的,而且还切合了广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隐虑,很容易就抓了了消费者的心智,一下子就脱颖而出。
案例分析五谷道场破产一段不令人同情的惋惜故事

五谷道场破产:一段不令人同情的惋惜故事“非油炸更健康”,这是五谷道场一路高举的品牌旗帜;深陷资金链泥沼,这是五谷道场命运转折的变奏;位于北京房山的生产基地被查封,这是五谷道场2008年风雨飘摇的序曲——它已欠下供货商1000多万元货款以及银行4000多万贷款;坊间甚至传闻,它正徘徊在破产边缘……2008年1月初。
北京东三环富顿中心A座9层——中旺集团开启五谷道场品牌后移师京城的战略总部。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派人丁兴旺的繁忙景象。
而那时以及更早之前,中旺的掌门人王中旺在此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大有借力五谷道场而一跃成为方便面界翘楚之势。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运作了1年多时间,这位方便面界的“黑马”便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如今,这里冷清了许多。
偌大的能容下几百号人的办公楼里只有寥寥不足20人,董事长王中旺更是不知去向,只有“中旺集团”几个大字前的弥勒佛依旧笑呵呵的,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不知立于佛前,中旺的员工以及王中旺本人,是否会想起这个企业的前尘往事。
初入江湖2001年,在河北隆尧,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创建了中旺食品有限公司,经营低端方便面。
中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赶超同城另一方便面巨头——华龙。
据说,王中旺对华龙的老总范现国有很深的瑜亮情结,所以,“王中旺做得最早的产品就叫‘三太子’方便面,寓意能擒住‘华龙’。
”3年多之后,为了超越华龙,进军高端方便面市场,王中旺不顾中旺高管团队的反对,决定上马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项目,将整个集团的前途押在“非油炸”方便面市场上。
2005年,集团总部由隆尧迁至北京,五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中旺集团期冀以此实现二次腾飞。
王中旺担任五谷道场的董事长,而五谷道场的实际操盘者则是职业经理人任立。
他原是华龙集团的高管,在方便面行业深耕多年,被中旺挖来后负责五谷道场的整体运作。
五谷道场的战略部署是:主打“健康方便面”这张牌,试图以“健康”为标签,凸显市场差异,突破市场同质化困局。
五谷道场究竟输在了哪里?

五谷道场究竟输在了哪里?五谷道场究竟输在了哪里?博锐管理在线 2013年3月18日作者:程青云“在各个主流渠道,五谷道场在撤架。
”“五谷道场应该顺应主流趋势,以油炸方便面为主营业务。
”“康师傅从来都没有把五谷道场当竞争对手,因为它所占的市场份额太小了。
”综合来自媒体的各种消息、观点,业界对五谷道场历经三年多折腾,目前市场黯淡的事实给予的评价是:由于过度押宝另类的“非油炸”,进退两难。
言外之意是,五谷道场目前的困境根源是“非油炸”。
五谷道场经营遭遇挫折是不争的现状。
中粮集团公关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确实正在对五谷道场进行战略调整。
可因为公司的调整,因为在一些终端萎缩乃至撤架就将一切罪过推到“非油炸”身上,未必有点脚臭怨袜子之嫌。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时至今日,五谷道场最有价值的资产依然是“非油炸”三个字。
如果非要给五谷道场的困境找个原因,只能说,五谷道场找到了自己的点,但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刨根问底“非油炸” 健康没过时“非油炸”发轫于2005年,距离我国诞生第一包方便面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有三十多年。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方便面市场诞生了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一批巨头,油炸方便面因此也成为行业主流品类。
油炸方便面由于自身工艺等特点,在满足消费者美味、方便等利益同时,也衍生了经常食用会致癌等健康隐患传闻。
正是在这样的消费背景下,2005年陈宝国携带那句“非油炸,更健康”开始了五谷道场的横空出世之旅。
一个新品,因为“非油炸”,第一年就做到了五个亿的市场洋码,使其品牌拥有人王中旺一夜由处江湖之远的竞争者华丽转身进入居庙堂之高的巨头行列。
不仅如此,王忠旺之前曾苦心经营三太子,但并没如意抽掉“华龙”的筋,但就因为说了句“五谷道场,非油炸,更健康”,不仅华龙在意了,康师傅、统一也震惊了,为此,国家相关部门都不得不对这场方便面业的大地震进行澄清,做好平衡,可见“非油炸”的威力。
更甚,虽然国家部门的澄清在行业内动摇了五谷道场的健康公信地位,但在市场上,五谷道场依然凭借“非油炸”摧枯拉朽,最高时达到了年销售额20亿元。
五谷道场的荣与衰

五谷道场的荣与衰作者:邓熙来源:《新财经》2008年第03期企业领导人王中旺大干快上的冒进心态,成就了五谷道场一飞冲天的辉煌,也铸就了五谷道场猝死的落寞房山生产厂房被法院查封;房山基地公司账号仅剩75元;员工离职讨薪;与经销商矛盾交集……这一连串事件的主角正是五谷道场。
曾在方便面行业以“非油炸”概念杀出重围的五谷道场,眼下因资金链断裂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也许中旺集团董事长王中旺本人也会发出世事无常的感慨。
危机发生前,五谷道场一直单兵突进,搅得康师傅、统一和华龙等方便面行业大佬心神不宁。
此番王中旺跌跤,无疑给他们卸下了很大的压力。
对五谷道场的成败进行追溯,我们不难发现,这又是一个强权公司创始人急于求成,因资金链断裂而崩溃的典型案例。
辉煌已经成往事五谷道场是中旺集团旗下的方便面品牌,凭借“非油炸”的概念,五谷道场一炮打红。
或许连王中旺自己也没有料到“五谷道场”的搅局会如此汹涌!正值油炸食品致癌风波方兴未艾之机,五谷道场高调倡导“非油炸”概念。
2005年11月,几乎一夜之间,陈宝国代言的五谷道场的广告充斥了主流电视和平面媒体,“拒绝油炸,留住健康”的广告语,一下子将五谷道场放在了与康师傅、统一平起平坐的地位。
“搅局者”的“非油炸”概念搅得这些“大佬”颇不是滋味。
数家国内知名方便面企业联名向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面制品分会声讨五谷道场,认为五谷道场的广告“指责油炸方便面有害人体健康,明显地误导消费者,已经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范畴”。
这恰恰使五谷道场更加高频次地出现在各大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上。
短短六个月,五谷道场的名字已经比王中旺以往任何一个品牌都要响亮,销售队伍也迅速扩张至2000多人。
王中旺对公司管理团队发出“只计成功,不计成本”的进军令:2005年11月,五谷道场在全国12个中心城市集中上市,仅仅四个月后,又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内分公司达38个,办事处达到80家。
等着拉货的大型货车,在各地的生产车间前排起了长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油炸更健康”,这是五谷道场一路高举的品牌旗帜;深陷资金链泥沼,这是五谷道场命运转折的变奏;位于北京房山的生产基地被查封,这是五谷道场2008年风雨飘摇的序曲——它已欠下供货商1000多万元货款以及银行4000多万贷款;坊间甚至传闻,它正徘徊在破产边缘……2008年1月初。
北京东三环富顿中心A座9层——中旺集团开启五谷道场品牌后移师京城的战略总部。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派人丁兴旺的繁忙景象。
而那时以及更早之前,中旺的掌门人王中旺在此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大有借力五谷道场而一跃成为方便面界翘楚之势。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运作了1年多时间,这位方便面界的“黑马”便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如今,这里冷清了许多。
偌大的能容下几百号人的办公楼里只有寥寥不足20人,董事长王中旺更是不知去向,只有“中旺集团”几个大字前的弥勒佛依旧笑呵呵的,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不知立于佛前,中旺的员工以及王中旺本人,是否会想起这个企业的前尘往事。
初入江湖2001年,在河北隆尧,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创建了中旺食品有限公司,经营低端方便面。
中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赶超同城另一方便面巨头——华龙。
据说,王中旺对华龙的老总范现国有很深的瑜亮情结,所以,“王中旺做得最早的产品就叫‘三太子’方便面,寓意能擒住‘华龙’。
”3年多之后,为了超越华龙,进军高端方便面市场,王中旺不顾中旺高管团队的反对,决定上马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项目,将整个集团的前途押在“非油炸”方便面市场上。
2005年,集团总部由隆尧迁至北京,五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中旺集团期冀以此实现二次腾飞。
王中旺担任五谷道场的董事长,而五谷道场的实际操盘者则是职业经理人任立。
他原是华龙集团的高管,在方便面行业深耕多年,被中旺挖来后负责五谷道场的整体运作。
五谷道场的战略部署是:主打“健康方便面”这张牌,试图以“健康”为标签,凸显市场差异,突破市场同质化困局。
2005年初,时任常务副总裁的任立在品牌价值上出奇制胜,“拒绝油炸、留住健康”、“非油炸、更健康”等概念被迅速推出。
由于当时油炸食品致癌风波闹得正欢,五谷道场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顿时在市场上引起了强大的震动。
2005年11月,五谷道场在央视发布广告,开启轰炸全国市场的战局。
电视广告中,品牌代言人陈宝国一身《大宅门》里的白七爷装扮,将仆人端上来的一碗油炸方便面一掌掴开:“我不吃油炸方便面!”随后拿起五谷道场的方便面说道:“这才是非油炸的健康方便面!”画面最后定格在“拒绝油炸、还我健康”这样的字眼上。
此广告不落窠臼,一改以往那些花花绿绿、大肆宣传口味的方便面广告定式,直接将人们的眼球引到了方便面的健康上——直指油炸方便面不利于健康,只有非油炸才是健康的。
这不仅新鲜,更切合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很容易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广告脱颖而出,“拒绝油炸,留住健康”振聋发聩,五谷道场“稳,准、狠”地在油炸方便面一统江湖的市场炸开了一条缝隙,把竞争者严密地阻隔在自己的市场区域之外,在与强势公司的跑马圈地过程中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由此,它名声大振,迅速成长为2006年食品行业的一匹黑马。
那一年,它实现销售收入15亿,用极短的时间便做到了全国第6的位置,中旺集团也因此荣登第5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榜首。
命运转折可是,就在公司上下陶醉在差异化的喜悦中时,问题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并非产品滞销卖不出去,而是根本供不上货。
经销商交了货款迟迟等不到货,超市断货,销量因此持续下滑,公司内部则一直拖欠员工工资。
欠款之争自2006年以来,大量经销商的进货款被五谷道场占压与挪用长达半年,这导致了经销商的极大恐慌。
2006年6月19日,重庆的《西南商报》以“百万货款掉陷阱,众多商家被‘套牢’”为题,报道了中旺集团四川分公司涉嫌挪用当地经销商货款高达100万元、长达8个月一事。
“这半年来就不正常,钱打过去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见货。
”2007年9月,北京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家经销商说。
他是“五谷道场”在北京通州地区最大的经销商。
从该品牌2005年一出来,他就做一级代理,那时销售最好时一个月可达二三十万元,但是现在一个月最多只有五六万元。
“以前我们打过去钱,一般3天之内就能给货,现在不行了。
”他说,2006年上半年有一次因为打过去的钱回不来,他甚至赔本进了一批货,“现在一定要先看到货,我才敢给钱。
”当然,有着同样经历的不只他一人。
2006年9月,重庆綦江的一位经销商向中旺集团河北三太子实业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打了4.4万元的货款,拖了很长时间都没见到货。
他为此去了成都好几次,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綦江还有几家与他经历相同的经销商甚至去了北京集团总部,依然是无果而归。
断货之困货物供应不上的状况同样发生在各大超市。
2007年9月,在上海,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方便面品牌却偏偏不见五谷道场的身影。
在成都,尽管五谷道场在四川建有生产基地,可依然存在断货现象。
成都沃尔玛超市有关人士表示,该超市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卖这个牌子的方便面了,主要原因是一直没进到货。
在郑州,多家卖场均反映五谷道场供货不畅。
易初莲花紫荆山店里原本满满两个货架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区,现在也只剩下一节货架的四分之一。
“这还不是最差的情况,去年5月份已经有断货的苗头了,6月份大面积断货,7月份退场,不过8月份开始恢复了。
”而在北京,断货现象尽管并没有其他地区严重,各大超市货源却依然跟不上。
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称,经销商不能及时提供产品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之久。
如此一来,断货之后,五谷道场前期吸引的一批顾客只好转向其他品牌。
即便有些地方后来又补充了货物,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方便面市场,流失的客源已经不能全数挽回。
欠薪之忧2006年下半年伊始,五谷道场各地的员工就明显感觉到工资发放日渐吃紧,工资由每月15日发放改到每月25日,直至后来改到下个月,一直到拖欠不发。
不仅是正式员工如此、经理级员工如此,就连超市的促销员也大量被拖欠工资。
这直接导致员工大量流失,许多业务青黄不接。
“2006年11月以来工资一分钱没有到账。
”已从五谷道场离职的员工说,“公司总是找一些理由来搪塞大家,甚至还跟大家说‘过了草地的都是将军’。
”然而等大家挨了几个月之后,情形却没有丝毫改观。
一位销售员在四川中旺工作了7个月,于2007年1月份离职,原因就是工资久拖不发。
而像他们这种已经离职的销售员,差旅费从2006年12月开始就没有再发放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截至2008年年初,在北京、成都、宁波等一二线城市的不少超市中,五谷道场都已下架,就连离中旺北京总部最近的京客隆超市都没有五谷道场销售。
在北京方庄的家乐福超市,导购员称五谷道场已经很久不卖了;成都好又多超市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后再不会进五谷道场了,仓库里的存货也准备退掉,具体原因不便说明。
记者致电中旺北京总部,那里的工作人员却坚称超市里有货,可能是超市自己没上架。
而当记者来到中旺总部询问五谷道场是否破产一事时,中旺的一位女工作人员说:“网上不是已经辟谣了吗?这是没有的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安却说:“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快破产了。
”种种迹象表明,杀气腾腾冲入方便面市场的五谷道场已经在苦苦挣扎,离大去之期不远矣。
崩盘因由从最初的闪亮登场到如今的生死难料,通观这匹“黑马”的命运,我们不难发现,五谷道场犯了企业运营的几乎所有错误——战略调整缓慢、管理混乱、轻视人才、结构缺失……概括起来,导致其最后崩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先天不足五谷道场的营销策略棋行险招,一开始,它就把矛头指向了油炸方便面,称其“可能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
一时间,舆论大哗,油炸巨头们大为不满,关于油炸与非油炸的争论自此后不绝于耳。
身陷焦点的五谷道场在迅速打开市场的同时,也几乎一举得罪了整个行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血雨腥风的战场。
面对多方质疑,消费者对非油炸的信任渐渐变成了迟疑;其后,六部委为油炸方便面平反,更使五谷道场主打的健康牌失去了公信力。
也有专家认为,“拒绝油炸,还我健康”的炒作是成功的。
这起典型的事件营销的确达到了迅速提高知名度、关注度的目的。
五谷道场真正的失误在于,达到导入期目的后,本应低调,淡化“油炸”、“非油炸”的喧嚣,及时进行成长期的阶段性转变,及时修补与同行之间、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后来,离职的任立竟然也说出了类似的话语:纠缠于健康问题的“非油炸”已经走入死胡同。
盲目扩张毋庸置疑,盲目扩张是导致五谷道场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
甫一登场,五谷道场就对自己的前途信心满满,不久便声言要抢夺方便面市场60%的份额。
而实际上,中国的方便面生产线资源已经严重过剩,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已有几十年历史的日本非油炸方便面,其市场份额一直没超过2成。
可以说,单单一个“健康”概念,对于方便面这个非理性、重口味、重方便的快速消费品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武器,仅凭这一点就想把市场争夺过半,现实可行性在哪里呢?头脑发热的五谷道场哪里顾得上这些?2006年,它几乎是同时在30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半年内员工数量一度扩展到2000多人。
对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来说,这种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都是难以承受的。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在企业资金出现危机时,五谷道场非但不收紧资金,反而愈发大手笔地建立生产基地。
北京、广东、江西、山东、四川、陕西、湖北……全国一下子建立起了接近38条生产线,投资接近18亿元。
王中旺后来甚至放出豪言,要建立48条生产线!生产基地的投资回报要几年后才能见到,需要占压大量资金,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通畅的融资渠道,这些,五谷道场本身并不具备。
事实证明,五谷道场崩盘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投资产能多方占压资金造成的——对员工工资的占压导致大量员工流失,对经销商资金的占压导致渠道瘫痪,对流动资金的占压导致生产无法开展,屡屡断货。
融资失败在此种情况下,若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充裕资金,五谷道场也许能逃过一劫,无奈,融资无门。
从五谷道场出现资金困难的苗头到最后崩盘,融资都没有成功。
虽然期间他们接触了多家有意注资的方便面企业,王中旺甚至曾去美国寻求资金支持,但是最终无一谈成。
比如,2007年上半年,统一集团高层曾经亲自考察过北京五谷道场。
而当时就有消息说,统一有意与王中旺进行合作,但最后还是没了音讯。
“王中旺自尊心非常强,尤其要处处与华龙做比较,而当时统一集团已经与华龙有了合作。
”由于王中旺的个人因素,数次合作洽谈都泡汤了。
其实,作为成长如此迅速的企业,如果能够出让部分股权,或适时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战略投资者,都是可以走得通的。
可惜,中旺集团及王中旺本人并未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
相反,他们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内部的管理争斗上,这无疑加速了五谷道场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