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谷道场失败于企业文化的瓶颈
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例

妥协中的共赢??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法律探秘发布时间: 2009-02-19 【我要纠错】【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债权人心里的账算得很清楚,只有大家共赢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也是“五谷道场”重获新生,债权人放弃分歧统一意志的根本缘由这是一个近似完美的破产重整结果。
在这个结果当中,所有当事方都获得了各自的满意法制网记者万静2009年2月12日,受各界关注的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取得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当天上午,北京市房山区法院作出裁定,“五谷道场”重整计划获得批准,中粮集团作为重组投资方,以1.09亿元入主“五谷道场”。
从2008年10月30日,法院正式受理“五谷道场”的破产申请,到2009年2月12日,法院裁定批准其破产重整计划,一共经历了104天,业内对此戏称为“百日重整维新”。
100天如何让一个负债数亿元的企业起死回生?100天如何厘清盘根错节的累累债务和法律关系?100天如何让各方分歧消除归于统一行动?100天的破产重整过程是否有它的与众不同处?所有这些疑问,伴随着舆论称赞的同时,也在人们的脑海中旋转。
缘由:最大程度地实现债权“五谷道场”应该算是方便面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其脍炙人口的“非油炸”健康理念广告,一经投放立刻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五谷道场”在强手如林的方便面市场中拔得头筹,短时间内一度取得了和康师傅等品牌巨头平起平坐的地位。
但是好景不长,2007年上半年,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虽经历了集体涨价风潮,但是方便面行业的整体利润均下滑明显。
特别是以广告投放为主要营销手段的“五谷道场”。
而其本身的经营思路也出现了问题。
从2005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五谷道场”的生产企业———中旺投资集团将全部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从北京生产基地的投产,到吉林、江西、四川、广东等生产基地先后竣工投产。
由于扩张和延续的广告支出及研发新品等各种费用的集中使用,出现了供应商货款给付不及时,以及无法给经销商正常发货、拖欠广告费和员工工资等问题。
五谷道场案例分析

2005年底,在央视及各大地方电视台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国内著名实力派演员陈宝国代言的五谷道场方便面。
广告中,陈宝国说道:“我不吃油炸方便面”,“这(五谷道场)才是非油炸的健康方便面。
”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加上冠以“非油炸”这个健康理念,使五谷道场这个以往从没有听说过的方便面牌子迅速打动了消费者的心。
五谷道场开始在全国12个中心城市集中上市,销量一路领先。
到2006年,五谷道场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市场,销售额达15个亿。
然而,时间流转到2007年下半年,关于五谷道场出现断货、拖欠经销商货款和员工工资的负面新闻开始不断出现。
经营五谷道场的中旺集团最初还遮遮掩掩,然而到2008年10月份时,终于纸包不住火,由于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全面停产,负债总额已高达六个多亿。
不得不向厂区所在地房山区法院递交了破产重整申请书。
根据评估公司出具的报告,公司符合破产的条件,由此进入破产重整,直到2009年被中粮集团收购。
短短的三年时间,我们见证了一个方便面品牌的奇迹,也目睹了它的盛极而衰,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五谷道场瞬间一败涂地呢?作为速食食品的方便面,由于食用方便又美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众多人的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出现了变化,开始更多关注于食品安全与健康,对于油炸方便面的某些危害也渐为人知。
方便面行业“非油炸”概念的引入,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时任北京中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中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五谷道场”的推出一定能促进方便面产业的升级,“只要非油炸方便面品质和口味不下降,就一定能抢占油炸方便面大部分市场”。
据当时王中旺的估计,他认为五谷道场能占到方便面市场的“60%”。
王中旺对于当时市场前景无比乐观的估计来源于一系列的数字和市场景象:2005年11月,五谷道场刚推出时,第一个月的销售额仅600多万元,然而到2006年五月份的时候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万元,六月份更是达到5100万元。
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例

破产重整完美结局“五谷道场”维新再生——北京市房山区法院“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审理始末作者:刘玉民谭黎明发布时间: 2009-12-07 11:57:152009年10月22日,随着一碗近3米高的方便面冒着热气“出炉”,曾经一度在大众视野中消失的“五谷道场”方便面高调宣布回归市场。
“100%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语依旧,不同的是产品包装上多了中粮集团的标识。
一年以前,五谷道场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企业全面停产,负债总额高达6.2亿元,600多名债权人遍布全国15个省市。
2008年10月16日,在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五谷道场递交了破产重整申请书。
2009年2月12日,北京市房山法院裁定批准其破产重整计划。
2009年9月19日,破产重整方案执行完毕,五谷道场以新的形象重新进入市场。
一起如此重大的破产重整案件,期间还屡屡传出“债权人反对”、“中粮集团萌生退意”等各种传闻和波折,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作出了裁定并顺利执行完毕,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实属罕见。
房山区法院是如何让一个负债数亿元的企业起死回生?又是如何厘清盘根错节的累累债务和法律关系,让各方消除分歧、统一行动的?作为新《企业破产法》实施之后,北京法院审理的首例破产重组成功案件,它有什么与众不同?所有这些疑问,伴随着舆论称赞的同时,也在人们的脑海中旋转。
内外交困,“五谷道场”提交破产重整申请“五谷道场”以其“非油炸”的健康理念,一经投放市场立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截止2007年上半年,生产线从房山区琉璃河镇的一处弹丸之地发展到全国5省市5个生产基地。
2006年单月产值高达6000万元,生产及管理人员达1500余人,经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达2000余人。
2007年上半年,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虽经历了集体涨价风潮,但是方便面行业的整体利润均下滑明显。
特别是以广告投放为主要营销手段的“五谷道场”,由于盲目扩张、广告支出过大及研发新产品费用激增,出现了供应商货款给付不及时、无法给经销商正常发货、拖欠广告费和员工工资等问题。
五谷道场案例分析

中国方便面经过三十年发展,巨大的消费群体支撑 市场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前景看好。五谷道 场看到了市场的前景,也同时研发了新的产品,吸 引了一大批白领、大学生和家庭主妇。产品的口味 与其他产品不同深受顾客喜欢。
五谷道场没有自己的品牌壁垒,只有一个“非油炸” 五谷道场没有自己的品牌壁垒,只有一个“非油炸”的概 道场没有自己的品牌壁垒 念化的简单区隔。就资金、技术、渠道而言,统一、康师 念化的简单区隔。就资金、技术、渠道而言,统一、 傅等要打造一个“非油炸”概念的新品牌是轻而易举的事。 傅等要打造一个“非油炸”概念的新品牌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为而不为” 其中的深意真还需要多多 的深意真还需要多多揣摩 “可为而不为”,其中的深意真还需要多多揣摩
2005年 2005年,在硝烟四起的方 便面市场中演绎了一场标 新立异的争夺战—— ——五谷 新立异的争夺战——五谷 道场的非油炸面在短短的 几个月时间内在消费者心 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而这 样的成果取决于五谷道场 为消费者标立的旗帜: 为消费者标立的旗帜:健nity
威胁——Threat 威胁——Threat ——
1.市场中有什么适合我们的机会? 1.市场最近有什么改变? 2.可以学什么技术? 2.竞争者最近在做什么? 3.可以提供什么新的技术/服务? 3.是否赶不上顾客需求的改变? 4.可以吸引什么新的顾客? 5. 4.政经环境改变是否会伤害企业? 怎样可以与众不同? 5.是否有什么事可能会威胁到企 6.组织在5-10年内的发展? 业的生存?
2001年 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 2001年,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 13位股东出资180 创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中旺集团前身) 创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中旺集团前身)。 2003年12月26日 获得“康师傅” 2003年12月26日,获得“康师傅”天津顶益国际 食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 食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 2004年成立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04年成立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05年 月资产重组,王中旺面临二次创业, 2005年2月资产重组,王中旺面临二次创业,五 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 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中旺集团步入了二次腾飞阶 段。 2005年11月在央视投放 拒绝油炸,还我健康” 月在央视投放“ 2005年11月在央视投放“拒绝油炸,还我健康” 广告, 广告,引起广泛关注
五谷道场陷落之谜

五谷道场陷落之谜2007年12月份五谷道场房山厂区贴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封条,原因是欠下供货商近1000万元货款和银行的4000多万元贷款,五谷道场被多名原告起诉并败诉。
这标志五谷道场的失败!然而,品牌策划与广告运作堪称营销经典的五谷道场,到底因何而败?而且败得如此迅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成长历史2001年,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创建了河北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中旺集团前身)。
2003年12月26日,获得“康师傅”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
2005年集团总部由河北省隆尧县迁至北京,五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中旺集团步入了二次腾飞阶段。
2006年,五谷道场销售额达到15亿,中旺集团因此荣登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榜首。
2007年,誓言增加到48条生产线,拿下方便面市场份额60%的五谷道场命运急转直下,衰落速度比成长时还要快。
2008年11月20日,公司破产重整。
2009年2月12日,中粮集团1.09亿取得该企业股东股权。
五谷道场,非油炸横空出世五谷道场成立于2004年,其以迎合都市人们追求健康心理的崭新形象而被人们迅速接收并在2006年上半年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站稳了脚跟。
投资方为从事方便面产业达8年的河北中旺集团,董事长为王中旺,其下品牌有中旺面馆和三太子等低端品牌,五谷道场的实际操盘者为职业经理人任立,任立原为华龙集团的一名高管,多年从事方便面行业,于2001年离开华龙创办浙江峰慧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后被中旺集团聘请来承担五谷道场的整体运作。
2005年11月,五谷道场在央视发布广告,开启轰炸全国市场的战局,电视广告中,品牌代言人陈宝国一身《大宅门》里的白七爷装扮,将仆人端上来的一碗油炸方便面一掌掴开:“我不吃油炸方便面!”随后拿起五谷道场的方便面说道:“这才是非油炸的健康方便面!”画面最后定格在“拒绝油炸、还我健康”这样的字眼上。
五谷道场的广告一改花花绿绿的那些宣传口味的方便面广告,直接将诉求定位到了方便面的健康上,并直接指出油炸方便面不利于健康,只有非油炸才是健康的,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很新鲜的,而且还切合了广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隐虑,很容易就抓了了消费者的心智,一下子就脱颖而出。
五谷道场的营销案例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课程论文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名称营销案例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任课老师提交时间考核成绩非油炸—五谷道场的前世今生摘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营销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许多关于案例分析的知识。
然而仅仅是了解还不够,还要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变成可实际使用的能力与技巧。
将学到的知识同市场上的品牌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个人的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五谷道场”这一方便面品牌在非油炸健康型食品市场上的一些营销活动。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五谷道场”这个品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在其前期品牌塑造过程中仍有许多可取之处。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通过分析过去的经典案例,了解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以后成功的基石。
“五谷道场”的成与败已成过去,如何在将来的发展中把握商机,博得成功才是我们学习《营销案例分析》这门课程的主要意义。
目录摘要 (1)第一章企业概况 (4)第二章市场状况 (5)第三章竞争状况 (6)第四章消费者分析 (7)1.主要消费群体 (7)2.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7)第五章风险与机会 (8)1.优势 (8)2.劣势 (8)3.机会 (8)4.威胁 (8)第六章企业营销决策 (10)1.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战略 (10)2.企业策略 (10)第七章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12)1.今麦郎的成功 (12)2. 今麦郎:稳扎稳打 (12)3. 今麦郎:循序渐进 (12)第八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1.渠道整合 (13)2.品牌传播 (13)2.1.主流媒体造势,传播核心概念 (13)2.2.品牌广告传播策略 (13)2.3.品牌公关传播策略 (14)第九章结论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企业概况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隶属于中旺集团,中旺目前拥有北京房山和河北隆尧两个生产基地。
2005年,五谷道场以“拒绝油炸,留住健康”为市场切入点,成功进军竞争十分激烈的方便面市场,但同时,也引来了同行业的打击与唾骂,成为2005、2006年方便面市场上倍受争议的新贵。
案例分析五谷道场破产一段不令人同情的惋惜故事

五谷道场破产:一段不令人同情的惋惜故事“非油炸更健康”,这是五谷道场一路高举的品牌旗帜;深陷资金链泥沼,这是五谷道场命运转折的变奏;位于北京房山的生产基地被查封,这是五谷道场2008年风雨飘摇的序曲——它已欠下供货商1000多万元货款以及银行4000多万贷款;坊间甚至传闻,它正徘徊在破产边缘……2008年1月初。
北京东三环富顿中心A座9层——中旺集团开启五谷道场品牌后移师京城的战略总部。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派人丁兴旺的繁忙景象。
而那时以及更早之前,中旺的掌门人王中旺在此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大有借力五谷道场而一跃成为方便面界翘楚之势。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运作了1年多时间,这位方便面界的“黑马”便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如今,这里冷清了许多。
偌大的能容下几百号人的办公楼里只有寥寥不足20人,董事长王中旺更是不知去向,只有“中旺集团”几个大字前的弥勒佛依旧笑呵呵的,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不知立于佛前,中旺的员工以及王中旺本人,是否会想起这个企业的前尘往事。
初入江湖2001年,在河北隆尧,以王中旺为首的13位股东出资180万元创建了中旺食品有限公司,经营低端方便面。
中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赶超同城另一方便面巨头——华龙。
据说,王中旺对华龙的老总范现国有很深的瑜亮情结,所以,“王中旺做得最早的产品就叫‘三太子’方便面,寓意能擒住‘华龙’。
”3年多之后,为了超越华龙,进军高端方便面市场,王中旺不顾中旺高管团队的反对,决定上马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项目,将整个集团的前途押在“非油炸”方便面市场上。
2005年,集团总部由隆尧迁至北京,五谷道场品牌开始运作,中旺集团期冀以此实现二次腾飞。
王中旺担任五谷道场的董事长,而五谷道场的实际操盘者则是职业经理人任立。
他原是华龙集团的高管,在方便面行业深耕多年,被中旺挖来后负责五谷道场的整体运作。
五谷道场的战略部署是:主打“健康方便面”这张牌,试图以“健康”为标签,凸显市场差异,突破市场同质化困局。
五谷道场究竟输在了哪里?

五谷道场究竟输在了哪里?五谷道场究竟输在了哪里?博锐管理在线 2013年3月18日作者:程青云“在各个主流渠道,五谷道场在撤架。
”“五谷道场应该顺应主流趋势,以油炸方便面为主营业务。
”“康师傅从来都没有把五谷道场当竞争对手,因为它所占的市场份额太小了。
”综合来自媒体的各种消息、观点,业界对五谷道场历经三年多折腾,目前市场黯淡的事实给予的评价是:由于过度押宝另类的“非油炸”,进退两难。
言外之意是,五谷道场目前的困境根源是“非油炸”。
五谷道场经营遭遇挫折是不争的现状。
中粮集团公关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确实正在对五谷道场进行战略调整。
可因为公司的调整,因为在一些终端萎缩乃至撤架就将一切罪过推到“非油炸”身上,未必有点脚臭怨袜子之嫌。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时至今日,五谷道场最有价值的资产依然是“非油炸”三个字。
如果非要给五谷道场的困境找个原因,只能说,五谷道场找到了自己的点,但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刨根问底“非油炸” 健康没过时“非油炸”发轫于2005年,距离我国诞生第一包方便面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有三十多年。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方便面市场诞生了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一批巨头,油炸方便面因此也成为行业主流品类。
油炸方便面由于自身工艺等特点,在满足消费者美味、方便等利益同时,也衍生了经常食用会致癌等健康隐患传闻。
正是在这样的消费背景下,2005年陈宝国携带那句“非油炸,更健康”开始了五谷道场的横空出世之旅。
一个新品,因为“非油炸”,第一年就做到了五个亿的市场洋码,使其品牌拥有人王中旺一夜由处江湖之远的竞争者华丽转身进入居庙堂之高的巨头行列。
不仅如此,王忠旺之前曾苦心经营三太子,但并没如意抽掉“华龙”的筋,但就因为说了句“五谷道场,非油炸,更健康”,不仅华龙在意了,康师傅、统一也震惊了,为此,国家相关部门都不得不对这场方便面业的大地震进行澄清,做好平衡,可见“非油炸”的威力。
更甚,虽然国家部门的澄清在行业内动摇了五谷道场的健康公信地位,但在市场上,五谷道场依然凭借“非油炸”摧枯拉朽,最高时达到了年销售额2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五谷道场房山厂区已经贴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封条,原因是欠下供货商近1000万元货款和银行的4000多万元贷款,五谷道场被多名原告起诉并败诉。
这一消息的迅速传播,标志五谷道场的失败已成定局。
五谷道场的失败让人惋惜之余,关于其失败的评论也很多:
行业分析人士冯启如此评论:五谷道场扩张太快造成如此局面。
五谷道场几乎是同时在30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并导致资金链紧张。
王利锋在《五谷道场崩盘之谜》总结了五谷道场的运营管理四大误区:冒进扩张;用人无当;融资不当;战略不当。
参与过五谷道场事件营销策划的秦全耀在他的博客里评论道:“不可否认,陈宝国的广告帮了大忙,使得五谷道场先入为主,突破了油炸方便面的”巴列夫防线“,首战告捷。
但好景不长,为什么?有人说是行业的联合围剿,有人说是资金链断裂,有人说是任立出走,团队溃乱。
秦全耀认为这全是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个”萧墙之内“就是非油炸方便面。
一个光侃健康,口味上却叫人有些难以下咽的大众食品,怎么会有好下场。
吃方便面是吃饭,吃饭不是去医院,在中国开的药膳餐厅为什么难以成功,因为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始终是口味第一,这才是人的本性。
至于为什么资金链断裂,还不是市场受阻。
至于副总任立为什么离任出走,只是见解相左吗?否。
树倒猢狲散,”面“难卖,还不颠,为那般?”
这些评论从各自的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还很深刻,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五谷道场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还是文化瓶颈问题。
我在《破解文化瓶颈的两条“锦囊”》中曾说过,文化瓶颈是企业管理活动中隐藏最深的瓶颈,多数企业很难发现和正视它。
在文化瓶颈已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或危害企业生存的时候,企业往往都意识不到,还一味的从其他方面找瓶颈进行盲目突破,结果是越突破问题越大,造成瓶颈放大效应。
对于快速发展中的大中型企业,如果出现瓶颈放大效应,多数情况下是致命的。
我们很多企业家很迷信品牌,似乎有了品牌就有了一切。
君不知没有深厚文化根基的品牌是很脆弱的。
三株、旭日升、秦池等知名品牌,往往都是在企业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侯轰然倒下。
最致命的是什么?是在关键时刻,供应商不信任你,员工不信任你,舆论再来个推波助澜,任你有三头六臂,也难逃失败的下场。
为什么说五谷道场是文化瓶颈呢?因为五谷道场最基本的诚信在逐渐丧失。
早在2007年8月份,北京地区的一位从该品牌2005年一出世就做一级代理的经销商就抱怨,“去年同期销售最好成绩一个月就可达二三十万元。
但是现在一个月最多只有五六万元。
由于欠货问题严重,他已经和五谷道场业务员沟通,把当时交给该
公司的保证金都换成了产品。
”他表示,主要是现在心里太害怕了。
现在是一定先让我看到货,我才敢给钱。
因为这半年来五谷道场就不正常,打过钱去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见货。
重庆《西南商报》就曾以“百万货款掉陷阱,众多商家被‘套牢’”为题报道了中旺集团四川分公司涉嫌挪用当地经销商货款高达100万,长达8个月之久。
一些离职的员工曾向北京媒体透露,2006年11月公司开始大量拖欠员工工资,有的长达半年。
2007年上半年,中旺集团下辖各地分公司员工甚至总部员工,至少有2000人离职。
以上事例说明,企业是在自拆根基。
可惜呀,在企业步入如此危险的境地,才华横溢、一直“重视”企业文化的的王中旺,从来没有意识到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他们还以为是资金问题,全力以赴高融资。
即便是融资成功,也只能解一时之急,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五谷道场的企业文化不出问题,即便是遭遇再大的困难,他都会闯过去。
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总裁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所有厂房一夜间烧毁,第二天就会有银行愿意贷款给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也会很快重新恢复起来”。
文化出了问题,失去了最起码的诚信,你一旦出现困难,就会员工离职,债主堵门,银行来封门。
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五谷道场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你为什么说人家是文化瓶颈呢?是的,五谷道场的大股东中旺集团,表面上看很注重企业文化,他们创办了《中旺企业文化》报,还提出了文化铸魂的口号。
他们的公司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经营宗旨是:双赢共生;公司远景是: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传承百年的强势品牌。
这些口号很动听,落实到行动上了吗?我看没有。
我看他们只是把企业文化作为忽悠客户和员工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则是没有落实。
有人可能还会问,五谷道场拖欠供应商货款、拖欠员工工资也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过去中旺是很讲信用的。
但我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企业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是对企业文化的真伪的最好的鉴别。
只有动听的口号没有行动的文化是伪文化。
搞伪文化的企业尽管可以红火一时,但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
中旺集团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遭遇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从失败中学习到管理的真经,也是好事。
失败还能祛除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浮躁,让头脑更清醒。
在此,我将我在《如何突破管理瓶颈》中讲的破解文化瓶颈的两条“锦囊”献给中旺集团:第一条,把口号变为行动;第二条,让员工信仰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有了对企业文化的信仰,才叫真正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
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才会有员工的忠
诚,才会有人在企业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才会有企业外部对你的承认,对你信任,才会培养出忠诚的消费者。
抓住了“信仰”就等于抓住了突破文化瓶颈的关键。
突破了文化瓶颈,我相信中旺集团一定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