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

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有两个。

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习作”“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交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要提高阅读速度,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学习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感情,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

2.教会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时划分:12课时5搭石…………………………………………………………2课时6将相和………………………………………………………2课时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2课时8冀中的地道战………………………………………………1课时习作:“漫画”老师…………………………………………3课时语文园地二……………………………………………………2课时主备人:刘仁莲5 搭石学习目标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

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单元教学计划授课时间至内容教学目标包括思想、知识、能力、情感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材分析包括新旧知识、联系、重点德育渗透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包括学情预测、教学法设计、评价方法及课时划分通过上学期的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我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较统一,学习风气也较浓。

只是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学习比较懒散。

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

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我要学的氛。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4份打包)2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4份打包)2

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
1.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现 献)宝
(炒
抄)写
2.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 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 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 1.教(学)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 作业(含预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告诉你的朋友你读书的方法
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6:2:1:1)
授课教师批注: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的时间),读后交
流读书方法。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自学生字词(要求掌握),把你认为重要的写下来提醒大 家。
3.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说说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 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 说。
这 段 文 字 运 用 了 ___________ 描 写 , 体 现 出 蔺 相 如 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从 “ 负 荆 请 罪 ” 这 故 事 中 ,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蔺 相 如 是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语 文 学科导学案
班级 五
课题 6.将相和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教授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1.会认“将、璧”等 16 个生字,会写“召、臣”等 12 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 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范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范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5、古诗词三首2课时教学思路学习目标:、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我能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能并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张籍767—830唐朝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其存词三百四十二首。

预习任务:、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自主、合作、探究:、想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划出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并谈谈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认识。

3、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

4、分角色朗读对话。

我来闯关: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绿朝倒()()()()()()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写好,要;要;要;要。

c、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学习收获:知识延伸:、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6.梅花魂第1课时教学思路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

知识链接: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州。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4份打包)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4份打包)
语 文 学科导学案
班级
课题
5.搭石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教授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1.认识“间、谴”等 7 个生字,会写“汛、挽”等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
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 读来理解最后一段。“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 踏”这赞美了搭石的什么?还赞美了谁?
(4)从课文的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乡亲们怎样的情感?
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 1.选字组词。 平(横 衡) (邪 协)助 2.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亲们_____搭石,
_____搭石,______搭石等情景,不仅体现出_________美, 更体现出乡亲们的____________美。
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6:2:1:1)
授课教师批注:
1.速读课文(记下你用了几分钟),读后想一想你是怎样
读书的?
2.快速读课文,说说了解了哪些内容,写下来。
-
3.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读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人们是怎 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 2-4 自然段,并想象画面。文中在哪里。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 1.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 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 美 3.新知识预习
阅读《将相和》,快速课文,了解写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校:任教班级:教师姓名: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单元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5、《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查阅资料】搜集王安石的资料标第一网【自学导航】1.默写一首思乡的古诗词2、背诵《泊船瓜洲》3.填词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4.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5.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的意思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6.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7.认真朗读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导学案第2课时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查阅资料】搜集张籍资料【自学导航】1.抄写《秋思》一遍2、朗读《秋思》三遍3.填词。

意万重()洛()阳榆()关4、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写下来5.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整句诗的意思是6.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7.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8、背诵《秋思》导学案第3课时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查阅资料】搜集张籍资料【自学导航】1.抄写《长相思》一遍2、朗读《长相思》三遍3、填词那畔()行千帐()灯风一更()4.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5.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6.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7.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8、背诵《长相思》导学案6梅花魂梅花魂第1课时学案【自主学习】1、我能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还能看拼音写词语yōu fāng piáo pōci xiáng xīhǎn mónàn qi líng()()()()()()shuāi lǎo zhēn cáng fēng qi xuěyāding tiān lìdì()()()()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梳()撩()玷()祥()流()燎()沾()样()琉()潦()贴()洋()3、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1)能书善画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2)颇负盛名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3)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4)愈是寒冷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4、句段推敲:(1)“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有奇怪”我害怕,是因为我奇怪,是因为(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标准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标准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b、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照片、图画以及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体验,结合文中描写谈谈自己贴近自然的感受。

2、自学导航、方法链接:a、朗读诗歌,练习把诗歌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c、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d、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e、领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

3、阅读闯关、自我检测a、听写词语:自我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b、字音辨析。

翠竹()沃野()浩瀚()胸襟()明媚()《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指导背诵课文。

2、从本文中学习诗歌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学到的诗歌写作方法来阅读其他诗歌。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预习反馈]1、每组派代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提示:注意读出感情)2、试背课文。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题?其中“打开”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与“课本”有什么相似之处?组内讨论。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及他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品质。

、[课前预习]1、科学家卡片: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阅读古典名著”为主题,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感受其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单元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能通过回目猜测内容,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能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特点,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4、能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展阅读面。

三、课文导学(一)《草船借箭》1、字词学习(1)会认字:妒、忌、曹、督、委、鲁、遮、寨、擂、呐、插(2)会写字:妒、忌、曹、督、委、惩、鲁、遮、私、寨、擂、呐、插(3)词语理解:妒忌、军令状、神机妙算等2、课文内容(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多疑谨慎。

(3)思考: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下军令状?他是如何“草船借箭”的?(二)《景阳冈》1、字词学习(1)会认字:倚、箸、碟、斤、俺、绰、杖、擒、勿、肋、踉、跄、呵、胯、霹、雳、咆、哮、锤、泊(2)会写字:冈、饥、恰、府、榜、谋、诡、拖、坠、膛、泄、截、拳、喘、酥(3)词语理解:梢棒、筛酒、请勿自误等2、课文内容(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2)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感受他的英勇无畏。

(3)探讨:武松打虎的部分,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三)《猴王出世》1、字词学习(1)会认字:芝、遂、迸、涧、獐、猕、猿、耶、挈、瞑、窍、楷、镌、挠、劣(2)会写字:芝、遂、迸、涧、獐、猕、猿、耶、挈、瞑、窍、楷、镌、挠、劣(3)词语理解:灵通、迸裂、喜不自胜等2、课文内容(1)了解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2)感受石猴的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卢佳子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三课时
一、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二、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3.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4.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5.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6.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6梅花魂
主备人:卢佳子
7*桂花雨
主备人:卢佳子
8、小桥流水人家
主备人:卢佳子
回顾拓展二
主备人:卢佳子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
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
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
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
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
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
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
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第二课时
一、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二、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二组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