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
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优品课件之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五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 1课时使用日期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
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
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
人少地多,无争无忧。
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自主、合作、探究: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习作:我的漫画老师 》 导学案 1课时

2.教师引导:大家看一下《“漫画”老师》和《我的老师》在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提问:那么你的老师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来看看课本中给的案例。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案例。《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有什么性格特征?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漫画导入,明确内容(用时:5分钟)
1.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漫画里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往往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下面的漫画。
2.学生交流后,进行小结。
(用时:2分钟)
1.指名交流:你看完这些漫画后有什么感受?
(用时:3分钟)
二、审题指导(用时:20分钟)
5.教师引导:下面来看看各组事件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是哪一个。
6.教师引导:我们在写具体事件中,该如何表现人物呢?看一下《将相和》是如何描写蔺相如的。
(用时:6分钟)
1.自由读《“漫画”老师》的习作提示。
2.交流讨论《“漫画”老师》和《我的老师》在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3.根据课本的案例完成表格。
4.小组讨论课文是如何表现蔺相如有什么性格特征的。
指导学生写习作初稿。
(用时:2分钟)
自由练习写作,通过具体的事例,用文字给老师“画”一幅“漫画”,突出老师的特点,注意写作的速度。
(用时:7分钟)
5.小组讨论各组事件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是哪一个。
6.小组讨论《将相和》是如何描写蔺相如的。
(用时14分钟)
三、习作指导(用时:6分)
1.教师引导:你想好自己的作文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写好提纲。
2.教师明确习作提纲要求。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
学习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一、独立尝试1、复习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预习完成第13页试一试。
3、质疑: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二、合作交流1、学习例1。
(1)出示例l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l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2、学习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能想办法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4)讨论: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5)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2)操作: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填写表格(P13)。
(3)小组讨论: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反馈、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三、巩固提升完成第13页的练一练。
四、回顾反思我的收获是:我的疑问是:五、课后作业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牛郎织女》(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第26课《牛郎织女》(一),知道了这一课是以牛郎的童年、成人、结为夫妻为线索写的。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他们结婚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牛郎织女》。
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生:织女。
(板书:织女)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挺美满)师:“挺”是什么意思?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发什么愁?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俭、皇”等10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过程一、课前背诵《鹊桥仙》《乞巧》二、谈话导入1.这两首诗都是关于谁的故事?2.让我们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二)》(板书课题)三、预习检测1.小老师领读词语2.(大家自己读读,猜猜老师为什么要单独罗列出这三个字呢?)多音字组词齐读四、主要内容1.任务情境:今天我们也来对课文进行大改造,为传播民间故事尽一份力。
那咱们除了讲和演,还可以怎么展现这个故事呢?2.课前导语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新颖的方式,用连环画的形式把主要情节展现出来。
3.上篇课文我们学了《牛郎织女(一)》,我们提炼了哪些主要情节?学着用上节课这样简洁的概括形式我们来梳理这一课主要情节。
4.用上学过的速读方法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用小标题形式概括这一层的主要情节。
在这里我们适合用什么速读方法?5.带着问题读抓关键词句6.指名说层次划分(你抓到哪些关键词或句来帮助你划分层次了吗?或你划分层次的依据是什么?)7.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师随机板书(主要人物+事件)。
8.总结方法五、连环画设计1.首先,主编我就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我来创作开头,连环画一定要有画。
请大家仔细听,我画里有什么?示范说,总结场景、人物、事件。
4.画好画,接下来我该——配文字,一般连环画里的文字两三句四五句就足矣,这说明连环画里的文字很简洁,是对情节的高度凝练。
我会这样写......,我的文字里实际就是对这一层次内容的——概括。
其实就是把小标题扩充成一小段话。
5.现在就请各位小编创作自己的那幅连环画了。
师分配任务,有的同学说了情节一老师已经讲过了,那你可以照着老师说的写下来,或者换一个场景创编,只要能展现他们幸福生活即可。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 二 单元作文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导学案学期总第5课时习作内容:二十年后的故乡总课时 4课型习作指导授课班级五年级主备教师成小华修改教师课时本次习作第1课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目标1、通过习作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通过习作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难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让学生为自己定一个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准备好道具。
比如说:医生准备好听诊器、白大褂;厨师准备厨师帽等等。
也可设计一张自己的名片。
程一、设置情境,畅谈感受(教师扮老相入教室,致开场白。
)一转眼,我们同学都已经毕业20年了。
今天,你们有机会重新踏上这块生你养你的土地可真是不容易啊!这二十年来,你们各位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诸位在归来的途中已经注意到这一切变化了。
下面同学们就畅所欲言,说说你的一些感受吧。
二、融入情境,自主表演大家重返故乡都有很深的感触,这时或许你已经功成名就,或许你已经腰缠万贯,或许你还漂泊在外、一事无成,请大家来介绍一下自己,你们现在都做些什么呢?你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又取得了哪些成绩?或者是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都是老师最想知道的。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名片介绍自己的职业,成就,在这里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就是学生在二十年后衣锦还乡、或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失败后重返故乡的倍感亲切。
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并综合运用学生在课内课外积累到的各种作文素材。
)三、游故地、寻故友、话乡情家乡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但不变是你的故乡情,儿时的记忆让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经常去的地方,仿佛又看到了经常一起玩的伙伴。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最想见的一个人,最想做的一件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培养观察、概括能力,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写一写、画一画……记录张亮的位置。
学习任务二:用数对分别表示周明、孙芳的位置。
周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孙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学习任务三:根据张亮的叙述,找一找谁是班长?谁是数学课代表?班长是:数学课代表是:【作业设计】练习 1.数学书第 21 页第 1 题。
练习 2.数学书第 22 页第 4 题。
【参考答案】练习 1.数学书第 21 页第 1 题。
练习 2.数学书第 22 页第 4 题。
(1)麦冬用数对(4,5)表示,当归用数对(3,3)表示,五味子用数对(10,6)表示。
(3)黄芩用数对(6,3)表示,芦根用数对(2,5)表示,桃仁用数对(8,4)表示,冬瓜子用数对(5,1)表示,苦杏仁用数对(2,2)表示,炙百部用数对(10,4 )表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情境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过程,对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进行合理应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悟数对与点位置的一一对应。
初步感受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 用数对表示出图中场馆所在的位置。
大象馆(,),熊猫馆(,),海洋馆(,),猴山(,)2. 根据给出的数对寻找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你怎么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字说明了什么?
再读课文,
交流汇报
展示
交流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交流汇报
达标
检测
1、解释词语意思: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2、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换成:( )、( )、( )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更让我们想象到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我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有————————————————。
交流汇报
达标
检测
1、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业。
(1)《泊船瓜洲》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秋思》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3)《长相思》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2、下列诗句也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写一写诗人的乡愁是由什么事物引发的?
课前
准备
查找诗人王安石的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
学习
1、我要将古诗多读几次,并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一水间( ) 数重山( ) 照我还( )
2、我要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自读课文
合作
探究
么?1、我来解题:《泊船瓜洲》
2、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关系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测评反馈
梳理
拓展
收集一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诗句,在班上展示。
交流汇报
自我
总结
我学会了()。
作业
布置
语文练习册第五课
板书
设计
导学
反思
代家学区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6.梅花魂
审核人
课型
精读
课时
两课时
主备人
吴淑敏
3、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测评反馈
梳理
拓展
你还知道王安石的什么诗?
交流汇报
自我
总结
我学会了()。
作业
布置
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
设计
导学
反思
第二课时《秋思》
学习
目标
1.学习古诗《秋思》,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课前先知道:
《长相思》是一首词。词是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què)。词的调子名称叫作“词牌”, “长相思”就是词牌名。
自读体会
合作
探究
1、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测评
反馈
梳理
拓展
《秋思》一诗,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请你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自我
总结
我学会了()。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
设计
导学
反思
第三课时《长相思》
学习
目标
1、我能字正腔圆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代家学区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审核人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三课时
主备人
吴淑敏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学习
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3.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的含义。
难点:悟懂“魂”的表达精神,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眷恋。
(1)想一想诗人在洛阳城里还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2)他要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他会写些什么呢?
(3)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
汇报
达标
检测
1、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2、我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古典诗词的特殊韵味。
3、我能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纳兰性德。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我能正确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意万重(zhòng chóng)
行(xíng háng)人
临(líng lín)发(fā fà)
2、我要将本课的生字多写几次。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自读
课文
合作
探究
1、我来解题:《秋思》
2、你能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吗?
3、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揣摩表达情感的方式。
2、朗读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3、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巧妙地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交流学习
展示
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2.我能通过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
准备
查找诗人张籍资料。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
学习
1、我要将古诗多读几次,并了解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课前准备
1、梅花课件、挂图等。
2、有关梅花的诗句、歌曲。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 案
自主
学习
1、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