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地震灾区考察报告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灾后重建调查心得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又一年大学生活结束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我决定对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
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一个队,分为三组,从不同方位、不同地点、不同角度进行实地调查,希望能深入了解灾后人民的生活现状。
2008年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次地震破坏力惊人,许多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许多人无家可归,死的死,伤的伤。
不过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各地人民的共同支援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说实话,那一刻我觉得整个名族的凝聚力是空前的,所有人都心系灾区,默默祈福!那时我本来想作为一名志愿者到灾区去的,不过由于年龄不够就被拒绝了,总觉得有些遗憾。
、我们组是到紫平铺去调查,走路上山,沿途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让人有种想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冲动。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些板房,和居民聊过之后才知道,这些是地震的时候修的,不过政府对他们另有安排,这些板房早晚要拆的。
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得出他们还是很感谢政府的,而对于这些板房似乎有些留恋,毕竟多少有些习惯了。
天突然下起了雨,我们在山上的一个小卖部坐了下来,和老板聊了起来。
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但岁月在她的脸上似乎留下了太多刻痕。
从她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年地震,附近的房屋基本上都垮了,很多人都死了。
而不远处抱着小孩的女人,老公当时就被压在了屋里,我的心这时为之一动。
当年就在他们不知所措、陷入绝望的时候,人民军队到了,可以说你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绝没有怨言,而政府每天给每个人发一斤粮食。
从老板的口中,我听得出她很感激政府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震后政府引进许多企业帮他们重新修房子,但前提是要将田地归企业所有,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将不在拥有土地,这对于世代以耕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个艰难的选择。
老板说迫于无奈,毕竟自己也没钱修房子,就答应了这样的要求,所以现在自己才会在这里干起了小卖部,而自己的老公则进城打工去了。
当然他们都不愿意将土地拿出来,其实我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农民有他的局限性,始终认为耕地才是该做的事,而这样必然就会促使他们世世代代都不离开农村,都在耕地,而他们的思维势必也会有受到局限。
四川第四期地质灾害崩塌调查报告_secret

**************崩塌调查报告目录1 前言 (3)1.1任务来源 (3)1.2前人调查研究概况 (3)1.3调查目的与任务 (3)1.4调查技术依据 (3)2 调查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4)2.1位置与交通 (4)2.2气象水文 (4)2.3地形地貌 (6)2.4地层岩性 (7)2.4.1 第四系全新统(Q4) (7)2.4.2元古代溦江-晋宁期第四期黑云花岗岩(γ2(4)) (7)2.5地质构造与地震 (7)2.6水文地质条件 (9)2.7人类工程活动 (10)2.8地质环境条件评价 (10)3 崩塌区特征 (10)3.1崩塌区形态规模及物质组成 (11)3.2崩塌区变形破坏特征 (11)3.3成因机制分析 (12)3.4崩塌区危害对象及治理工程必要性 (13)4、调查主要工作量 (13)4.1调查工作方法 (13)4.2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14)4.3调查工作量 (14)5、调查工作经费 (14)附图:1)调查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1 前言1.1任务来源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关于请组织支援开展我省地震灾区第四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工作的函》的有关要求,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将*****崩塌调查任务下达给**************公司实施。
为保证调查工作有序进行,加快灾后重建的工作进度,特编制该调查报告书,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2前人调查研究概况在******内以往的地质工作较多,主要是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其次是地质灾害勘查,包括崩塌的研究。
在此之前,********勘察院对******崩塌作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并编写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但尚未开展具体的勘查工作。
前人的地质工作结果主要反应了区内地层时代、岩性、构造、矿产、地震活动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等内容,其成果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灾后调研报告优质

灾后调研报告优质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台风等,这些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情况,及时采取救援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进行了对灾后调研工作。
二、背景当地时间今年6月9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导致该县多处房屋坍塌,道路受损严重,造成数百人伤亡。
经过紧急救援,对受灾地区进行调研,对灾后救援工作进行及时总结,为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提供经验和思路。
三、灾害影响(一)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据初步统计,此次地震造成茂县498人受伤,24人死亡,1515栋房屋损坏严重或无法居住,共计损失超过1亿元。
(二)交通、通讯受阻地震导致道路受损、桥梁倒塌,导致交通受阻。
同时,地震还导致通讯中断,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地震造成的震动、滑坡和泥石流等,导致当地环境严重受到破坏,水源污染、土地流失,为灾后扶贫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隐患。
四、灾后救援与恢复(一)抢险救援针对受灾情况,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同时,政府部门也组织专业的抢险救援力量,展开救灾工作。
救援物资和志愿者救援队伍纷纷赶往受灾地区,协助开展救援工作。
(二)生活救助政府对受灾群众的饮食和住宿等生活保障提供了大力支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向受灾群众提供救助和支持。
(三)灾后重建重建工作是防止灾害再次发生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社会各方紧密协作,展开修复和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灾后问题分析(一)救援物资不足此次地震抗灾中,物资来源不足导致物资分配存在问题,有些受灾地区救援物资没有得到及时的分配。
此外,由于受灾地区通讯中断,抢险救援物资的调配和补充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志愿者数量不足虽然在此次地震中出现了大量志愿者,但由于志愿者招募工作的统筹不足,导致了志愿者数量不足,志愿者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出现。
地震极重灾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研究热点与趋势
热点
目前,地震极重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灾区进行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灾 区的地质环境状况,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随着生态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领域的不断发展, 这些领域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趋势
未来,地震极重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性、系统性和精细化。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综合调 查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灾区的整体地质环境状况,为灾后重建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支持。同时,随着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震极重灾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 境质量评价研究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实验及数据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彭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部,受汶川大地震影响,两河流域 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数据来源
采集该区域内的水样、土样、岩石样品等进行分析,同时收集相关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等资料。
附录C: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以及研究成果,制定适用于该区域的评价标准。
指标体系
选取与该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相关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D:评价结果与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该区 域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环境质量检测。
检测指标
包括pH值、悬浮物、总硬度、硝 酸盐、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实验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测试方法进行 样品检测。
实验过程与结果
地震极重灾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地震极重灾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地震极重灾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其触发的滑坡、崩塌、泥⽯流等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量的⼈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且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
地处龙门⼭区的彭州⽩⽔河和⾃⿅河两河流域在汶川地震震中的北西部,映秀-北川发震断裂穿越该区,是地震极重灾区之⼀。
同时两河流域也是彭州乃⾄成都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是龙门⼭旅游开发的典范。
为加快彭州两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加合理开发、利⽤和保护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同时探索强震作⽤下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与演化规律,确定地质环境状况对⼈类⽣存和发展的适宜性,不仅对两河流域及其类似地区具有⼗分重要的意义,⽽且在强震条件、⾼烈度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作出了新的理论探索。
论⽂基于我国既有的城市、矿⼭、流域、区域等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作⽅法与实例,综合分析归纳了控制强震区地质环境质量关键因素,确定了评价指标,建⽴了强震作⽤下的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法体系,从震前、强震后以及灾后恢复治理之后分层次讨论了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演化规律。
在强震作⽤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法体系、极端条件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引⼊罚函数处理,以及遵循地质环境演化规律的分阶段实施灾后恢复重建理念等⽅⾯有所创新。
在系统的研究⼯作中取得了如下的⼏点认识:(1)“5.12”汶川⼤地震发⽣在地质环境脆弱的⼭区,⼭体普遍受到了破坏,内外地质营⼒加速了灾区地质环境变迁,在变迁过程中震区地貌、地表、⼭体、⽔⽂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产⽣的影响将持续5-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2)通过对强震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控制因素的分析,从中筛选出5个⼀级评价因⼦,19个⼆级评价因⼦作为本次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
⼀级评价因⼦为⾃然环境、地质环境、地震环境、地质灾害以及⼈类⼯程活动。
科学重建的彭州样本——关于彭州市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研究

震 前 , 州的 基 础设 施 特 别是 道 路 交 彭 通 在成都 的 区市县 中算 是落 后的 。重建 后
形成 了城 乡一体 的公共 服务 新格局 。 震 前 , 州没 有 特 色鲜 明 的主 导 产 业。 彭
重 建 中 , 定 了现 代 石 化 、 确 家纺 服 装 、 态 生
服务 。全 力推进 农村 建设 用地 、 承包 地、
屋 等 的产 权 确 权颁 证 工 作 , 明晰 产权 在
基础 上 , 过 “ 权 赋 能 ” 将 农 民 的林 通 还 ,
注 重 用好 政 策和 融 资创 新相 结 合 . 着 力解 决重建 资金缺 口较 大问题
充 分运用 ” 增减 挂 钩” 政策 。为破 解资 金 缺 口巨大 的难 题 , 市 通过 贯 彻城 乡建 该 设 用地 支 持 灾 后重 建 的政 策 , 施增 减 挂 实 钩项 目, 所得 到 的 3万 亩用 地指标 , 筹集 了
与 此 同时 , 该市 农 房 重建 取 得 重 大进 展, 城镇 重 建取得 重 大突破 , 精神 家 园重建
取得重 大成效 。
坚持 质 量 与速 度 并 重 , 质 高 效推 进 优 农房 重建 。应用 设计 、 采购 、 施工 一体 化 的
大力 实施担 保 贷款政 策 。通过市 财
口 I 鉴 交流 S H A A G IN 借 I UNDN J C A
彭州是 “ 1 ” 大地震 十个极 重灾 5・ 2 特 县之一 , 重建任 务极其艰 巨。 但他 们在破 难 攻 坚 中化 “ ” “ ”实 现 了借 力起跳 和 危 为 机 ,
跨越 发展 , 灾后 重建 大提 速 , 区域经 济大 发
心人 , 不 太懂 基 本 建设 到成 为抓 建设 的 从
地震中彭州市城镇及农村房屋损坏分析

a e si h sm a iu rhq ke r a n t i gn t deeat ua ,w a fn e c pton. r so r n d c nt so o x e i Pat fu ba an ou r y hou e r e e e y d m a d. c d ng t h h ace itcso ba n c nty s swe e s v r l a ge Ac or i o t e c a t rsi fur n a d ou r r
s g to orho s sr i f c m e tm e s r 、 ug esi nsf u e en or e n a u es
E e wod  ̄ es c ee s ;o db a n r c r ; o nr o ss K y rs i ]s mi fn e l a -e t gs u t e c u 来自 h u e d i t u y
h u e fP n z o t , h sAri l a n l z d t e h u e a a e r a o s a d o s s o e g h u Ci t i t e h sa a y e o s s d y c h m g e s n n
张 方超 Z agFnca hn agho
【 摘 要 】 51 .2地震后 ,使 四川省 多数 城 市及 农村房屋 遭到 了毁灭性 的破坏 , 彭州市作 为本 次地震的 重灾区之一 ,也 不例 外,部分镇 区及农村房屋损 坏较为严 重。文章针 对彭 州市城 市及农村房屋特 点 ,分析 房屋的 受损 原 因及加 固措 施建
彭山搜救情况汇报

彭山搜救情况汇报
截至目前,彭山搜救工作已经展开了三天。
自从发生地震以来,我们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展开搜救工作,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失踪的群众。
首先,我们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了大量的救援力量投入到
搜救工作中。
我们成立了多个搜救小组,分赴各个灾区展开搜救工作。
同时,我们也积极协调了各方力量,包括消防队、医疗队、志愿者等,共同投入到搜救工作中。
在搜救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搜救方式,包括使用搜救犬、使用声呐仪器、
使用探照灯等。
我们还利用了无人机进行空中搜救,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失踪的群众。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救援工作,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希望能够尽快挽救更多的生命。
在搜救工作中,我们也积极开展了宣传工作,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布了搜救信息,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搜救工作中。
同时,我们也对外发布了搜救进展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数十名失踪群众,成功救出了多名被困群众。
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失踪群众尚未找到,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更多的失踪群众。
在此,我代表搜救工作组,向所有参与搜救工作的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搜救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和帮助。
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
们一定能够战胜灾难,重建家园。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未来更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中国红十字会彩虹助学慈善基金(筹)全体发起人委托,四川蜀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书盟女士到四川地震灾区彭州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现特报告如下:我方代表于二oo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午飞抵成都,于当日下午五点在彭州市教育局会议室与彭州市政府方面会谈。
我方代表包括刘军先生、童书盟女士及协作单位四川蜀王投资有限公司的高管;彭州市政府方面包括市委书记门生先生、分管教育副市长谭学军女士、彭州市教育局局长商解忠先生等人士。
我方表达了众发起人定向捐助彭州市灾区学校灾后重建及助学()愿望;彭州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表示将科学、合理地规划灾后学校重建,希望捐赠方积极参与相关规划、建设工作,并接受捐赠方的监督和审计。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时,我方代表再次到达彭州市教育局,双方签订了关于参与彭州市灾后学校重建的意向性协议。
俟后,由彭州市教育局张科长带领,我方一行人携带部分自购捐赠物品及两车辆汽车进入彭州灾区(也是山区)受损学校实地考察,并拍摄了大量实地照片。
甫出彭州市区,一种紧张的气氛就迎面而来。
在公路的进山路口,路中间赫然矗立着交通管制的牌子由于道路损毁,为保证救灾工作,除政府指定的救灾车辆,一般车辆限制进入灾区。
我方此行的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是通济镇、白鹿镇及小鱼洞镇等山区严重受灾镇。
受灾最惨烈的龙门山镇由于道路险恶,救灾任务繁重,我们没有添乱进入。
带着沉重的心情,一程又一程的山路,不断重复着几幅有代表性的视觉形象:由近而远,由远而近的一堆堆断壁残垣;一排又一排整齐划一的救灾帐篷组成的临时社区,其间夹杂着全国各地支援的医疗网点;一辆接一辆的军用大卡车或井然有序地停在路边,或从旁边稳稳的驶过有如战争年代,却是为灾区平民而运转;一个又一个灾民在残破的家园废墟上踯躅不返,他们一定是在想未来怎么办!一群又一群的军人、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在人群中忙来忙去,努力尽到他们的使命、责任和爱心。
天空灰蒙蒙的,昔日秀丽的山河已然面目全非,余震仍然不断。
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灾区考察的第一站,我们到达了通济镇思文中心小学校。
这是一所中等规模的中心小学,教学大楼、教师宿舍主体已全部开裂,有部分坍塌,所幸无人员损失。
可以想象,学生已全部回家,部分老师仍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并不时跑进危楼中抢救出部分教学资料。
我们考察沿线各镇位于彭州市西北部山区,距汶川地震中心直线距离大约在30-40公司范围内,受其地质活动的影响直接、迅速。
在余震中,中国的基层教师仍然守护着他们的阵地。
有两幅画面令我们难忘:其一,地上晒着三本教科书是教师们从残破的教室中抢救出来的,受雨水浸湿了,晒干了,还要用;其二,我们钻进裂开了的楼梯间,在开裂的墙上,仍存留着同学们的书画展,五颜六色,活泼生动,象征着小学生们对美和生活的热爱、追求他们下一期的书画展将贴在何处?在学校狭窄的空地上,一片地基刚刚铺就,上面将盖临时活动教室。
我们看到了希望。
考察的第二站是白鹿镇中学。
白鹿镇是彭州市最富文化特色的一个山区小镇。
该镇天主教堂、清真寺、佛家寺庙、道观集于一身,和睦相处,是为奇观。
上个世纪初,法国传教士于此镇建立白鹿上书院、下书院,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天主教神学院。
白鹿镇中学即建于天主教下书院原址。
该校古树参天,一道小溪门前注流过,实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所在。
学校门前,小溪之上,原有一座历时百年的双拱古桥,有如达到彼岸的通道,亦不幸在此次地震中倒塌。
我们通过,整理,一座临时搭建的几乎与水面平行的小桥进入学校。
操场上一座大帐篷里,有一班六年级的学生还在上课,因为他们面临初中入学考试。
其它年级的学生大都已回家。
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面目全面的教()学区,和彭州其它重灾区学校一样,学校的教师宿舍已全部倒塌,两栋楼教学楼一栋开裂变形,另一栋则令人惊讶地基础比平地升起三米,主体看起来完整无损。
在大自然的威力下,人造物居然象玩具一样任其搓弄,而人就像蚂蚁一样渺小(其校长语)。
针对这类情况,政府已考虑在安全的或平原地区重建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学校,以彻底解决学校安全问题彭州市委书记门生先生告诉我们。
第三站,我们来到彭州市通济镇敬馀环保希望小学。
这是一所生存在田坝中间的小学,由四
顶长方形帐篷组成:其中一顶帐篷是教师办公室,另三顶帐篷是教室。
该小学原址在一里地外的路口,在一圈倒塌的民房中间,由两栋危房组成。
在炎热的气候里,老师们浑身湿漉漉地写着板书,小同学们则大声地朗读着课本,回答老师的提问。
我们派发完捐赠品,与老师、同学一一惜别。
在前往小渔洞镇小学的路上,由于桥面坍塌,山体滑坡,该小学所在地处于封锁禁行路段,最终未得一访。
经过两天的考察,我们对彭州市中小学教育生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育局,我们了解到和看到,自五月十二日发生地震以来,全体公务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其间捐助者日日来访,家长及学生每每登门,有关人员皆一一接待,妥善处理。
在受灾现场,周围民房倒塌的很多,而校舍完整的结构形象基本保留,故彭州市学生伤亡情况很少,这反映了彭州市行政体系在学校建设方面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
在地震发生时,彭州市学校的老师迅速、积极地领导、帮助学生疏散,尤其是在学前班和低年级班,老师们多次冲回教室,将小朋友们抢抱出来,以了不起的献身精神和行为尽到了身为人师的职责,令人钦佩。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
学校为什么会损毁如此严重?当初学校建设管理是否规范?很多历史问题已难考证,关键是下一步怎么办?余震中老师们守护旧校园的沉静坚韧,学生们在临时教室里的学习精神,使我们感觉到有形的学校虽然已成为废墟,无型的学校却从来没有消失。
彭州市政府方面明确表示,各级政府将积极投入,同时也希望民间参与,冀此重新构建彭州市的国民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面貌日新月异。
一方面,祖国人民勤奋学习、进取,国家日益进步,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大迁徙,向世界各地移民,为居住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难兴邦,值此天灾降临祖国之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包括中国的民间机构及热心人士)空前动员起来,抢灾救灾,重建家园。
海外华人也空前动员起来,心系祖国,情系灾区,积极募捐,并热情地为灾区提供其它支持和帮助。
由此我们相信,在全体发起人的努力下,在捐助者的支持下,中国红士字会彩虹助学慈善基金一定会对灾区重建尽其绵薄之力,并创建一个海内外民间机构共同创办、管理、持续经营慈善专项基金的典范。
风雨之后,一定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