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发展的技术

合集下载

斜拉桥发展史及现状综述

斜拉桥发展史及现状综述

从斜拉桥看桥梁技术的发展姓名:马哲昊班级:1403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号:143085213086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现今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及其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其中的桥梁技术,对今后斜拉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斜拉桥;发展史;现状;展望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recent decades history of Cable-stayed bridg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 structur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of it.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 Looking forward to1.斜拉桥的发展1.1 斜拉桥的历史斜拉桥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桥型结构。

早在数百年前,斜拉桥的设想和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亚洲的老挝,爪哇都发现过用藤条和竹子架设的斜拉结构人行桥。

在古代,世界各地也都出现过通行人、马等轻型荷载的斜拉结构桥梁在 18 世纪,德国人就曾提出过木质斜张桥的方案,1817 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为 34m 的人行木质斜张桥,该桥的桥塔采用铸铁制造,拉索则采用了钢丝。

以后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斜拉桥,如 1824 年,英国在 Nienburg 修建了一座跨径为 78m 的斜拉桥,拉索采用了铁链条和铸铁杆,后来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垮塌。

1818 年,英国一座跨越特威德河的人行桥也毁于风振。

斜拉桥原理

斜拉桥原理

斜拉桥原理
斜拉桥原理是指利用斜拉索将桥面荷载传递到桥塔上,通过桥塔的支撑来分担荷载的一种技术原理。

斜拉索是由高强度钢索组成的,它们被拉伸成斜向的线条,连接桥面和桥塔。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可以使斜拉索承担整个桥面的荷载。

这样,桥梁的主要受力构件就变成了桥塔和斜拉索,比传统桥梁更加轻型化和优美。

斜拉桥原理的应用可以实现大跨径、大荷载的桥梁建设。

相比于悬索桥,斜拉桥在斜拉索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更长的跨度。

同时,斜拉桥也具有更好的抗风性能和抗震性能,更加适合建设在复杂地形和海洋环境中。

近年来,斜拉桥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著名的斜拉桥有中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法国的米兰多梅特大桥、美国的金门大桥等。

斜拉桥的建设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展示。

- 1 -。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

3、桥塔的形式和布置
1)桥塔纵向形式 主要有三种类型: 单柱形、倒V形、倒Y形
2)桥塔的横向形式 桥塔的横向形式与索面布置密切相关。当采用单面索中,横向形式主要为 三种类型:单柱形、倒V形、A形
当采用双索面时,桥塔横向形式有5种:独柱形、A形、菱形、门形、梯形。
Knie Bridge(中文:格尼桥),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该桥为独塔竖琴式 双索面斜拉桥,桥塔为柱形。
4、锚拉体系与支承体系 1)斜索的锚拉体系 有三种:自锚式、地锚式、部分地锚式。
2、桥塔支承体系 (1)、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2)、塔梁固结、梁墩分离 (3)、铰支桥塔 (4)、塔、梁、墩固结
三、现代斜拉桥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是: (1)桥跨向特大跨度(即1000m以上)发展; (2)结构形式更为美观,表现为桥塔独特异形,桥面加劲梁更为轻巧。 因此需要存在改进的问题为: (1)、抗风设计 风的随机性和其动力振动行为极为复杂,尽管依靠风洞试验来验证抗风设 计,但风洞模型与实际还是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多收集跨海峡大桥的风振方 面实际资料加以研究。 (2)、抗震设计 斜拉桥的塔、索、梁的各自振动特性有很大差别,给地震设计带来很大的复 杂性。此外结构的阻尼特性也还研究不够,再加之对于大跨度桥梁,地震的行 波效应也需要考虑。 (3)、斜索的使用寿命 影响斜索的使用寿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腐蚀与疲劳。 (4)结构材料强度的提高 结构材料强度的提高可以减轻结构自重,从而提高桥梁跨越能力。
长沙浏阳河洪山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无背索斜塔竖琴式单索面斜拉桥,主 跨206米,等截面薄壁空心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箱梁高4.4米,桥面宽33.2米。
4)多塔多跨式 斜拉桥与悬索桥很少采用多塔多跨式。主要原因是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的中间 桥塔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

市政工程技术——斜拉桥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工程技术——斜拉桥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工程技术——斜拉桥施工技术要点1、斜拉桥类型通常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钢斜拉桥、钢―混凝土叠合梁斜拉桥、混合梁斜拉桥、吊拉组合斜拉桥等。

2、斜拉桥组成斜拉桥有索塔、钢索和主梁组成。

3、裸塔施工宜用爬模法,横梁较多的高塔,宜采用劲性骨架挂模提升法。

4、倾斜式索塔施工时,必须对各施工阶段索塔的强度和变形进行计算,应分高度设置横撑,使其线形、应力、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施工安全。

5、必须避免上部塔体施工时对下部塔体表面的污染。

6、混凝土主梁在零号段浇筑前,应消除支架的温度变形、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和支承变形。

7、当设计采用非塔、梁固结形式时,施工时必须采用塔、梁临时固结措施,必须加强施工期内对临时固结的观察,并按设计确认的程序解除临时固结。

8、主梁采用悬拼法施工时,预制梁段宜选用长线台座或多段联线台座,每联宜多于5段。

9、为防止合龙梁段施工出现的裂缝,在梁上下底板或两肋的端部预埋临时连接钢构件,或设置临时纵向预应力索,或用千斤顶调节合龙口的应力和合龙口长度,并应不间断地观测合龙前数日的昼夜环境温度场变化与合龙高程及合龙口长度变化的关系,确定适宜的合龙时间和合龙程序。

合龙两端的高程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可视情况进行适当压重。

合龙浇筑后至预应力索张拉前应禁止施工荷载的超平衡变化。

10、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法可分为顶推法、平转法、支架法和悬臂法;悬臂法分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

悬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1、斜拉桥施工监测①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主梁各个施工阶段的拉索索力、主梁标高、塔梁内力以及索塔位移量等进行监测。

②监测数据应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设计等单位,以便分析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拉索张拉量值和主梁线形、高程及索塔位移控制量值等,直至合龙。

③施工监测主要内容变形:主梁线形、高程、轴线偏差、索塔的水平位移;应力:拉索索力、支座反力以及梁、塔应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温度:温度场及指定测量时间塔、梁、索的变化。

京新上地斜拉桥的技术创新

京新上地斜拉桥的技术创新
l a u nc h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e t h o d. An d t h e n a n e w me t h o d o f t wo po i n t s l i mi t i ng or f i n c r e me n t a l l a un c h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ur v e d g i r d e r i s p u t f o r wa r d t o e n s ur e t h a t t h e t r a n s v e r s e f o r c e s y s t e m i s c l e a r a n d t h a t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l i mi t i n g r e c t i f i c a t i o n i s s i mp l e . Al s o, i n t h i s p a pe r ,t h e d e s i g n s c he me o f e mb e d d i n g t h e LED
达 2 5 0 0 0 0 k N顶 推 施 工 的 混凝 土 复 杂 曲 线 箱 梁 桥 平 曲线 、 竖 曲 线 的 设 计 简化 处 理 方 法 , 提 出曲梁顶推过程 中的两
点 限位 新 方 法 , 确 保 顶推 过 程 横 向 受 力 体 系 明确 、 限 位 纠 偏 简单 易行 ; 研 究 了将 L E D 灯具 嵌 入 斜拉 索 的 护 套 内的 设 计方案 , 减 少 了照 明 灯 具 对拉 索抗 风性 能 的 不 利 影 响 , 解 决 了大跨 度 斜拉 桥 亮 化 灯 具 易 于产 生 风 振 的 技 术 难 题 ; 设 计 了新 型 主 塔 、 拉 索 检 查 维修 系统 , 满 足 了运 营 管理 的 需要 。

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设计及技术创新

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设计及技术创新
1 1 工 程 概 况 .
北 方 某 斜 拉 桥 位 于 该 市 总 体 规 划 的 中心 商 务 区 ,是 一 座 既 满 足交 通 功 能 又 具 有 独 特 景 观效 果 的桥 梁 。 桥 一跨 跨 越 桥 址 处 河 流及 河 边 道 路 , 该 桥 梁 全 长 2 1m, 径 布 置 为 ( 110 3+ 0 I。其 3 跨 5+ 2+ 0 3 ) n 中 主桥 长 11m, 独 斜 塔 单 索 面稀 索 斜 拉 桥 , 7 为 引 桥 为 2×3 0i 应 力 连 续 箱 梁 。桥 梁 是 机非 混 合 n预 桥 , 向 4车 道 , 在 主 桥 两 侧 设 有 观 光 人 行 道 双 另
沉 降 槽 的 一 半 宽 度 : 18 +50 18 ) W=2/ (7 +2 / × 2 2
t (5 一 .。 )6 79 c : a 4 。 67 / = 2 .( m) n 2
最大沉降量 : c V -1 5.6 7 =.Cm) AhL  ̄ ̄ 8 /2. 2 。 = =5 2 9 5c
预应力 混凝 土连续箱 梁 , 跨径布 置为 ( 1 10 m 主塔采 用钢混 组合式 桥塔 , 5+2 ) 。 索塔 锚 固区采用 钢锚箱结 构 。 钢箱 梁主梁 为单箱
多室结 构 , 度大 , 宽 梁高 小 , 梁锚 固区域采 用梁 式钢锚 箱连接 。该 文介 绍 了该桥 的结构设 计及关 键技 术创新 , 索 为今 后类 似工 程提供 经验 和借鉴 。
定 限度 内。 另外 , 在保证管道能够顺利施工 的情 况 下 应 尽 量 减 小 管 道 与 钻 孔 之 间 的 环 状 问 隙 体 积, 环状 间隙体积是使公路产生沉降的最大 因素 。

【] 4 乌效 鸣 , 胡郁乐 , 粮纲 , . 向钻 进与 非开 挖铺管 技术 【 】 李 等 导 M.

斜拉桥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斜拉桥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斜拉桥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斜拉桥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江桥梁形式,在现代交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出色的工程性能,使得斜拉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但是,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并非易事,其中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深入研究。

一、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核心。

设计师需要兼顾桥梁的外观美观、工程经济性和使用安全性。

首先,设计师需要注意桥梁的跨度和主梁的刚度。

斜拉桥跨度较大,主梁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其次,设计师还需要根据桥梁所处环境的风速和地震状况,确定合适的结构参数,以提高桥梁的风振和地震抗力。

最后,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桥梁在斜拉状态下的变形问题,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保证桥梁的几何稳定性。

二、斜拉桥的施工技术斜拉桥的施工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等。

首先,设计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考虑到场地条件、材料运输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将施工过程细化为若干个工序,并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

其次,设计师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合理的施工技术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设计师需要严密监控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三、斜拉桥的维护技术斜拉桥的维护也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为了确保斜拉桥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设计师需要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工作。

首先,设计师需要了解斜拉桥各部件的破损和老化情况,明确维修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设计师还需要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选用适合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设计师还应该密切关注斜拉桥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补和加固受损部位,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设计师需要建立档案记录桥梁的维护历史,以便于今后的维护工作和修复决策。

总之,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对于保证桥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性至关重要。

西江特大桥混合梁斜拉桥钢箱梁架设关键技术

西江特大桥混合梁斜拉桥钢箱梁架设关键技术

置,距离辅助墩 10. 5 m。大里程钢 - 混分界点位于 起吊船抛锚定位、钢箱梁运输等施工组织提出很大
600 m 主跨,距 桥塔 P157# 26 m 位置。两处钢 - 混 挑战。
结合段之间采用钢箱梁,两侧边跨采用混凝土箱 (2)主跨采用 12 m 标准节段钢箱梁,每节段钢
梁。主桥钢箱梁共 54 个节段,编号依次为:钢 - 混 箱梁最大吊重 220 t 左右,吊装高度 26 m,大悬臂施
相邻节段焊接固定。标准节段中,L1、R3、R4、R5
段的钢箱梁同样利用 1 000 t 浮吊吊装 + 滑移的方
式安装,其余的标准节段钢箱梁均采用运输船浮运
图3 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钢箱梁标准横断面图(单位:cm) 至桥下,在桥面上设置 2 台 BL230 型桥面吊机对称
2 工程建设难点和总体施工方案
桥,钢箱梁共 54 个节段四种类型,具有结构复杂、跨度大、吊重大、施工干扰多等建设难题。为此,围绕该桥钢箱梁
施工质量和线形控制等关键工序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形成的大节段钢箱梁浮吊滑移就位技术解决了边跨大节段
吊装难题,标准节段钢箱梁桥面吊机悬臂架设技术解决了中跨标准节段安装难题,中跨适时适温合龙技术解决了
结合段、26# ~ 29#大节段、L0#节段、L1 ~ L24 标准 工时受风力影响较大,钢箱梁吊装困难、拼装精度
段、中跨合龙段、R24 ~ R3 标准段、钢 - 混结合段, 及线形控制要求高且钢梁拼装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布置如图 2 所示。
(3)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钢箱梁施工位
于台风期,避免台风天气下钢箱梁吊装作业,并对
钢箱梁合龙难题,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斜拉桥钢箱梁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斜拉桥 钢箱梁 滑移就位 悬臂架设 适时合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Ayunose Bridge(Japan 1990) 峡谷深140m,宽300m,总长390m,主跨
200m
16、La Porta d’Europa Bascule Bridge (Spain),109 m,Rotation 75°
我国的斜拉桥发展
苏通大桥
创造四项世界之最
最大主跨:
斜拉桥的构造
一、斜拉索 1、拉索
每一根拉索都包括钢索和锚具两大部分。 钢索承受拉力,设置在钢索两端的锚具用来传 递拉力。钢索作为斜拉索的主体主要有如下几 种形式。
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北汊大桥为钢筋混凝 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2172米,主跨为 3×165米,该跨径在国内亦居领先。
南京长江三桥
南京长江三桥是长江南京段继南京长江大桥、 二桥之后建设的又一座跨江通道,2005年10 月,三桥建成通车,这样,长江南京段已拥 有三条快速过江通道。
白沙洲长江大桥
发展实例 1、瑞典Stromsund桥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钢斜拉桥,建于1955年,跨径
74.7+182.6+74.7,梁体为钢板梁,由越经塔顶的 成组预应力拉索支撑。
2、德国的Severin桥 世界上第一座独塔斜拉桥
3、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桥 世界上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4、德国的北易北河桥 世界上第一座单索面斜拉桥
斜拉桥的发展展望
1、斜拉桥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地位重要。 良好的力学性能、经济、景观优美
2、中国桥梁建设成绩显赫。 杭州湾跨海大桥、伶仃洋跨海大桥、苏通
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 3、斜拉桥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超大跨径 不断出现。 4、建筑美学、环境因素成为重要评价指标。
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
最长拉索:
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
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二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 里处,全长21.33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 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其中:南汊 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 628米,当时建成时,该跨径仅次于日本多多 罗大桥和法国的诺曼底大桥位居同类型桥中
5、澳大利亚巴特曼桥 世界上第一座斜塔式斜拉桥 6、美国的P-K桥 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密索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
桥 7、加拿大安娜西斯桥 世界上第一座组合梁斜拉桥 8、挪威斯卡恩莎德桥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9、法国的诺曼底桥 混合式斜拉桥的里程碑
10、澳大利亚悉尼格来贝岛桥 大洋洲最大的斜拉桥
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
最深基础:
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
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
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最高桥塔: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的钢塔,
拉索的索距和拉索的水平倾角
单塔:H/l2=0.0.34~0.45
拉索在平面内的布置型式
辐射式 竖琴式 扇式
早期:稀索 •拉索间距
现代: 密索
混凝土达15m~30m 钢斜拉桥达30m~50m
混凝土达4m~12m 钢斜拉桥达8m~24m
•拉索倾角(边索) 辐射式或扇式:260~300 竖琴式:210~300
斜拉桥的演变
我国古代的吊桥
东南亚的原始藤竹索桥 欧美国家的近代斜拉桥
美国的布鲁克林大桥 1883年
(悬索和斜拉组合体系)
国外斜拉桥的发展
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中,特征是
拉索以稀索体系,钢、混凝土梁以受弯为主。 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特征是拉索采
用密索体系,钢、混凝土梁以受压为主,截 面减少。 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今,拉索普遍采用 密索体系,梁体轻型化,梁高减小,出现组 合式梁体,截面出现肋板式和板式。
11、日本的多多罗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 桥
12、 Alamillo Bridge (Spain 1992)
13、Sunshine Skyway Bridge (USapeake&Delaware Canal Bridge (USA 1995),span=229 m
徐浦大桥 徐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之后,上
海市区第3座跨越黄浦江的特大型桥梁,位于 徐汇区华泾镇和浦东新区三林镇附近的江面 上。
斜拉桥的特点
1 主梁、斜拉索、索塔三者组合,形成不同 体系
2、斜拉索支承,相当于弹性支承 3、抗风好,不需要锚碇 4、调整拉索索力可以调整主梁内力 5、便于采用悬臂施工 6、高次超静定
斜拉桥的孔跨布置
1、双塔三跨式 最常见,主跨跨径大,适用于跨越较大的
海峡或河谷。边跨l1/中跨l2=0.2~0.5,
2、独塔双跨式 主跨跨径小,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或城市
通道。边跨l1/中跨l2=0.5~1.0 3、三塔四跨式和多塔多跨式
结构体系
按梁体与塔墩的连接分
漂浮体系 半漂浮体系 塔梁固结体 系 刚构体系
按拉索的锚拉体系分类
自锚式斜拉桥 地锚式斜拉桥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锚拉体系与主梁轴力的关系
索塔的型式 塔的高跨比 拉索的布置
高跨比: 双塔三跨式 0.18~0.25 独塔双跨式 0.3~0.45
索 主跨跨径
塔 高 度
索面形式(辐射式、竖琴式或扇式) 双塔:H/l2=0.18~0.25
武汉建成的第三座长江大桥,该桥为双塔双索 面栓焊结构钢箱梁悬索桥, 主跨618m, 钢箱梁 全长906.72m, 全宽30.2m。主要分流外地过 汉车辆,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 工程。1997年3月28日开工,2000年9月8日 通车。
杨浦大桥
杨浦大桥是继南浦大桥之后又一座跨越黄
浦江的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 斜拉桥。杨浦大桥,于1991年4月29日动工, 1993年9月15日建成,历时仅2年5个月。总 长为7654米,主桥长1172米、宽30.35米, 共设6车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