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水稳试验段总结】试验段总结0

【水稳试验段总结】试验段总结0

【水稳试验段总结】试验段总结0《【水稳试验段总结】试验段总结0》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试验段总结0张石高速公路保定段连接线工程承包单位申报表承包单位:保定申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号:土建施工六请示和报告等情况。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K10+637~K10+837)张石高速保定段连接线第六合同项目经理部20XX年7月18日水稳碎石试验段总结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我经理部于20XX年7月11日在K10+637~K10+837段进行了水稳碎石试验段的施工,监理监督了施工的全过程。

水稳碎石试验段压实厚度为18㎝,采用半幅施工。

经测、试、检人员检查、分析、总结,得出了水稳碎石的松铺系数及压路机碾压的顺序及碾压遍数的关系,为今后水稳碎石全面开工提供了相应的参数。

一、原材料要求和准备水稳碎石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和碎石,对原材料质量严格把关是保证水稳碎石混合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经过检验主材料的技术指标如下。

?水:采用饮用水。

水泥:水泥采用保定太行和益水泥有限公司出产的太行山牌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

混合料:用于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

二、机械设备配备思想汇报专题水稳碎石施工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流水作业,施工前需检查设备状况,加强保养、清洁。

此次试验段配备机械型号及数量见下表:水稳碎石机械设备配备表三、铺筑方案1.设置专人清扫路面,洒水车洒水保持下承层湿润。

2、培路肩3.由测量员按虚铺系数1.25控制高程每10m放样,在路线两侧架设钢线。

4.稳定粒料厂拌设备选用1台WBS300稳定粒料拌和站5.拌和好的混合料应在限定时间内尽快运抵摊铺现场摊铺。

6.摊铺作业摊铺使用2台自动找平并具有振捣夯实功能的大功率摊铺机半幅一次性摊铺。

7.用振动式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1台及时进行碾压,其方法先用振动式压路机稳压1遍,然后振动碾压2遍,试验员取压实度,然后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

路面水稳下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在业主及监理的大力支持下,我项目部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19年12月27日顺利地进行了路面水稳基层试验段的铺筑工作。

经过对试验段全过程的跟踪检测,取得了可以指导正常施工的技术参数,为今后路面水稳下基层大规模施工提供了标准和技术依据,现将试验段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段铺筑情况我部于2019年12月27日在K18+900~K19+100段左幅进行了路面水稳基层试验段的试铺。

铺筑长度200m ,平均宽度11.25 m。

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全部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招标文件》的规定。

现将试验段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准备情况,配合比检验情况,摊铺工艺及各项检测指标汇总。

二、试验段人员配置及分工情况三、机械设备配置情况路面水稳基层开工前,对主要设备的机况进行了检查和调试,使机械设备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路面水稳基层试验段我部主要配备以下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四、水稳基层试验段试验、测量设备配置情况试验和测量设备经过国家计量部门的检验标定,建立了相应的使用和保管台帐、操作规程,详见主要试验、测量设备一览表。

主要试验测量设备一览表五、配合比及原材料检测情况1.确定路面水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的相关试验,最终确定最大干密度2.358g/㎝ 3,最佳含水量6.2%。

集料配合比例为16~26.5mm 碎石:36%,9.5~19mm 碎石:22%,4.75~9.5mm 碎石:17%,0~4.75mm 石屑:25%,水泥用量4.5% 。

2.集料:采用大丰石场生产的16.0~26.5㎜、9.5~19.0㎜、4.75~9.5㎜、0~4.75㎜的石料。

其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如下:3.海南华盛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天涯P.C32.5(缓凝)水泥,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检测结果如下:六、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一)工艺流程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施工。

施工顺序为: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一、引言二、试验方案1.试验段设计本试验段选取了一条长150米、宽5米的道路段作为试验区域。

设计了两个试验组,分别是纯碎石试验组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

2.试验材料碎石采用了规格为5-10mm的骨料,水泥采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密度计、强度测试仪、渗透系数仪等。

3.试验步骤(1)纯碎石试验组:将选定的碎石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保持一定的均匀厚度,并进行压实。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将水泥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同样进行压实。

(3)进行密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进行强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进行渗透系数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试验结果1.密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1.8 g/cm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2.1 g/cm³。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密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2.强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20MPa,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30MPa。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3.渗透系数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1 cm/s,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 cm/s。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纯碎石试验组。

四、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相比纯碎石底基层,在密度、强度和渗透系数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密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强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和变形。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低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引言水稳试验是指在室内或校园内进行的对其中一地面材料进行的稳定性试验,主要目的是测试材料在水稳层中的稳定性和强度等性能。

本次试验对其中一种地面材料进行了水稳试验,以评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能,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际工程条件,对地面材料进行水稳试验,了解其在水稳层中的稳定性能,并根据试验数据评估该材料的应用价值和适用范围。

三、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了其中一种地面材料作为试验材料,其成分和性能指标如下:-成分:水泥、砂和骨料的混合物-性能指标:强度、稳定性、承载力等2.试验方法:-试验设备:采用了水稳试验机,能对试样施加统一的压力和振动。

-试验步骤:a.将试样置于试验机上,并施加统一的压力。

b.通过试验机的振动功能施加振动,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振动条件。

c.根据试验机的显示,记录试样的稳定性能、强度等数据。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数据,我们对试样在水稳试验中的表现和性能进行了分析。

1.稳定性能:观察试样在振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位移或破坏情况,以评估其稳定性。

根据试验结果,试样在振动过程中未产生明显的位移或破坏,稳定性较好。

2.强度指标:通过试验机的测力装置,记录试样在施加压力下的强度数据。

根据试验结果,试样在施加压力下能保持较好的强度,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3.承载能力:根据试样的尺寸和材料性能,计算试样的承载能力。

根据试验结果,试样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大部分实际工程的荷载。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该地面材料在水稳层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能和强度指标,适用于一般工程条件下的地面铺装。

2.考虑到该地面材料的成本和施工难度,建议在一些对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工程中应用,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3.对于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工程,建议在使用该地面材料前进行更加详细的试验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水稳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引言水稳层是公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层,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

因此,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进行水稳层试验段的建设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水稳层试验段的建设和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试验段建设1.设计方案:试验段的设计方案参照了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了水稳层的厚度、配合比及施工工艺等。

2.材料准备:采用了优质的石料、石粉和沥青作为试验段的主要材料,确保了试验段的质量和性能。

3.施工过程:试验段的施工采用了现代化的道路施工设备和技术,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结果分析1.物理性能测试:对试验段进行了密度、含水率、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段的物理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2.稳定性试验:试验段在交通荷载下的变形和位移均在允许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3.耐久性试验:通过模拟长期使用和环境影响,试验段的耐久性能良好,未出现明显的老化和损伤。

四、问题与改进措施1.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材料配比不准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2.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改进措施,如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优化施工工艺等。

三、总结与展望1.总结:水稳层试验段的建设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优质的材料和规范的施工工艺,可以获得良好的水稳层质量和性能。

2.展望:未来,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水稳层试验段的建设和试验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提高水稳层的质量和性能,为公路建设和运营提供更好的支持。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4》[3]《石油沥青试验方法标准GB/T507-2024》[4]《路面试验方法标准JTGE50-2024》以上是对水稳层试验段的总结报告,通过对试验段建设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希望本报告能为水稳层试验段的建设和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施工简况3月29日,我标段在K*+***~K*+***段进行了3%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路段长300m。

施工当日为晴天,气温在20℃左右。

底基层厚度为20cm,混合料采用WDB600拌和楼集中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两台WLT90B型摊铺机,碾压采用两台振动压路机和两台光轮压路机。

二、试验段目的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明确以下主要内容:(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①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②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三、施工安排1、人员组织项目负责人:张启合技术负责人:方政施工负责人:周成测量负责人:潘建生试验负责人:何曼玲安全负责人:李曙2、机械设备配备计划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两台摊铺机摊铺、振动碾压实的方案进行摊铺。

施工主要设备如下表:3、材料及配合比指标①水泥: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巢湖铸字牌P.S.A 32.5水泥。

为使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该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

拌合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施工)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施工)

目录一、试验段概况 (1)二、原材料检测 (1)三、水稳基层配合比 (2)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2)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5)六、混合料的拌和 (7)七、混合料的运输 (8)八、混合料的摊铺 (9)九、混合料的碾压 (10)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11)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12)十二、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2)十三、结论意见 (15)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18)附表二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资料 (19)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概况1、试铺时间:2017年05月17日9:10-5:002、施工单位:南京西部路桥集团有限公司3、监理单位:江苏东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4、天气情况:晴,气温16~28℃,2~3级,具备施工条件。

5、试铺段桩号:施工桩号为K3+230–K3+410左幅,长度为180米,结构类型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调平层,铺筑宽度为16.0m。

下承层为混凝土拼宽段,已通过我总监办验收合格,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6、水稳拌和站开机时间为9:10。

为确保拌和站混合料的稳定性,我总监办派专人对混合料的稳定度进行把控,在第一车出料约20t时混合料已经稳定,此时将第一车的20吨废弃。

第二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9:38,到达现场时间为9:50,开始摊铺时间为10:10,摊铺结束时间为10:20。

摊铺起始桩号为Kxx+xxx,实际摊铺段落Kxx+xxx–Kxx+xx,长度xxm,摊铺机以1.7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夯锤振级为3.2级。

第一段碾压长度为30m,初压开始时间为10:41,初压结束时间为11:08,初压速度控制在1.6km/h;复压开始时间为10:50,复压结束时间为11:25,复压速度控制在2.2km/h;终压开始时间为11:25,终压结束时间为11:48,终压速度控制在2.2km/h。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

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概况本合同段项目部按照六监[2003]32号文件对本同段路面水泥砂砾稳定基层试验段开工申请及其施工方案的批复内容和要求,于2003年7月28日完成了水稳层试验段的施工任务,现总结如下:该试验段桩号为K881+260~K881+481.06,路段长度241.06米,水稳层料采用K871+000右侧300米取土场土料,土料质量指标符合设计标准,土料标准击实已经监理批准,水泥掺量已经监理批准。

(见附表)该项任务由本合同段路面施工队承担,详见“施工组织及管理机构框图”人员及机械设备投入见附表。

试验段施工拌合站开机时间为2003年7月28日8时47分,停机时间为2003年7月28日17时50分。

试验段施工摊铺机开始时间2003年7月28日9时50分,停机2003年7月28日18时50分。

二、试验路段施工过程及观测方法(一)、试验过程:首先进行了底基层复测放样——打钢桩每10米(一根)——测量钢丝高程(设计高出5cm)——摊铺机行走方向线(中线右侧3米)——摊铺机调试及位置调整——运输水稳料—卸料摊铺——检查摊铺厚度、平整度、路拱、合水量、宽度——压路机碾压(局部人工跟机补平)——检测高程、压实度——6小时后洒水两遍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二)、观测方法1、混合料含水量及水泥掺量测试及观察首先按试验室确定设计含水量4.9%和水泥剂量5%配料,经调试试拌后,拌合料经试验室人员测室料合料含水量及水泥剂量,本段试验段其测定9次,记录内容包括拌合站开、停机时间、含水量、水泥量测定、实际水泥用量。

详见附表。

按上表含水率进行分段观察记录如下表:由上观测结果看出当含水率在7%和5.3%时。

压实度虽符合要求,但外观有影响,当含水率在5.8%、6.0%、6.2%时,压实度最佳,外观质量较好,所以通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应为6.0%,确定水泥剂量为5%。

2、混合料碾压遍数的确定方法混合料在摊铺机铺至30米时,经过检查平整度、横坡、宽度、厚度符合要求时开碾碾压,碾压由两侧开始向路中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青海省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是G214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规划》“3410”中的一条南北纵线。

为青海省南部少数名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着持续的交通保障作用,是2010年“414玉树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拯救生命”的生命线。

公路起点位于海南州共和县(与正在实施的京藏高速相接),终点位于玉树州结古镇。

我公司承建的GYⅡ-SGC6合同段起点为K376+000,终点为K409+200,路线长公里。

设计车速为80km/h分离式路基宽度10m,整体式路基为和。

公路桥梁、涵洞设计为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含100%碎石),厚度18cm,试验路段选取K377+000~K377+200段,长200m。

路面水泥稳定碎(砾)石底基层(含25%碎石),厚度18cm,试验路段选取K376+400~K376+600段,长200m。

二、试验段目的:1、根据天气、运输距离、摊铺速度调整含水量,确定水稳层的拌和含水量;2、根据试验段确定和碾压遍数;3、根据拌和出料速度对设备、进行科学调整;4、根据试验段优化机械组合;5、培训管理人员,;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原材料准备①水泥:采用共和县金和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型硅盐缓凝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初凝时间为3小时以上, 络凝时间为6小时以上。

②碎石:碎石采用K386+600左侧800m碎石场碎石, 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

③砾石:砾石采用K387+000右侧300m河滩砾石, 砾石最大粒径控制不大于。

④细集料:细集料采用K386+600左侧800m碎石场通过的筛下部分。

⑤水采用K386+000右侧800m的河水。

(2)工作面准备按质量验收标准对己完垫层进行检验、并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干净, 确保表面无附着物。

(3)机械设备的准备施工前对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检验, 确保设备的完好,其要对水泥稳定拌和站进行调试、试拌、检查复核拌和站的水泥流量、加水系统水的流量,确保拌和过程水泥剂量控制的准确性和含水量的均匀性。

(4)人员的准备(5)试验仪器设备的准备需要的水泥剂量滴定设备、灌砂筒、钢板尺、3m直尺、水准仪、钢尺、全站仪、无侧限试件成型设备、压力机等设备已经全部准备完毕。

2、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2)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①测量放样在路床己检查合格的路段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边线外~处每10m钉立钢钎,在钎架上架设φ3mm的钢丝(钢丝平行于设计高程)作为基层摊铺的高程、横坡控制基准线, 避免由于机械碰撞或机械振动造成钢丝的跳动而影响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

②支立模板施工前在己放样的路床两侧底基层设计宽度处支设高18cm槽钢模板来控制底基层铺筑宽度,并预设土工布,预埋。

③水泥稳定碎(砾)石混合料拌和水泥稳定碎(砾)石基层(底基层)混合料拌和采用1台800型稳定土拌和站进行厂拌施工。

集料均采用装载机上料。

水泥为散装水泥罐泵送。

根据各种材料目标配合比例, 现场烧含水量、滴定水泥计量;待拌合正常,配合比满足标准试验要求后取样回试验室做筛分和制无侧向抗压试件。

④水泥稳定碎(砾)石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进行运输。

混合料运输采用彩条布覆盖以减少混合料水分的散失。

在基层(底基层)施工过程中使用至少20辆运输车。

⑤水泥稳定碎(砾)石混台料的摊铺主线水泥稳定碎(砾)石底基层厚度为18cm,分一层铺筑。

正常段水泥稳定碎(砾)石底单幅宽度和,采用二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施工。

基层(底基层)试验段松铺系,松铺厚度为18×=根据拌和运输能力,两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min铺设。

⑥水泥稳定碎(砾)石混合料的压实通过试验段施工, 确定采用如下碾压方案进行碾压。

混合料摊铺后立即在全宽范围内碾压。

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碾压原则。

碾压段的长度为 40m。

碾压方案:首先用XGM220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 速度为 25m/min;其次用 CLG6126振动压路机机弱振2遍,速度为30m/min;在其次用 XG6223M 振动压路机强振2遍,速度为30m/min;在其次用XP261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 速度为30m/min;压实机械碾压时重叠1/2轮宽,压至无轮迹为止。

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从碾压4遍开始检测,直到压实度达到要求为止,并建立相对沉降量观测,确定松铺系数。

⑦横缝处理横向接缝处理:施工结束时要设置横向接缝。

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

因故中断时间超过 2h, 则应设横缝; 每天收工之后, 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每当通过桥涵 (特别是明涵、明通), 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

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稳定碎(砾)石的碾压。

横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设置, 其设置方法:a、压路机碾压完毕, 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b、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3m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确定出基层面离开3m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 沿横向断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刷涂水泥浆,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c、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d、碾压完毕, 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e、养生全断面覆盖透水土工布进行保湿养生, 养生期为不少于7天。

基层(底基层)养生期间要封闭交通, 禁止车辆通行。

四、存在问题:1、受连续降雨影响,部分原材料含水量不稳定, 导致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含水量波动极大。

现场发现3处含水量严重超标段落,收光后效果不理想;2、碾压结束后, 发现部分模板有外倾现象,经分析:模板固定不牢固,须加强支撑,为减少因模板外倾导致的线形不顺和浪费现象,由工程部安排专人负责模板固定钢钎的加密工作,减少因碾压导致的模板外倾现。

3、摊铺高程交接不够细致,导致在开始摊铺20米范围内有松铺厚度明显不足,我部技术人员在现场及肘发现并进行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在后续施工中,我部将加强对水稳作业队的高程交接工作,确保基层(底基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4、在试验段铺筑过程中,混合料水泥剂量捡测开始不是很稳定,在后续施工中,生产级配曲线应始终向配合比设计的曲线靠拢,水泥剂量控制在~之间。

每灭拌和前10min应增加水泥剂量%,含率应根据集料含水率、天气倩况控制在~内选取。

5、底基层有超粒径集料,拌合站在料斗顶面加设一层7cm×7 cm方格金属网, 用以剔除超粒径集料。

五、试验总结:通过水稳基层(底基层)试验段的试铺. 捡查了施工工艺: 技术措施技术措施等符合施工要求;机械性能良好;配合比满足技术要求。

可以为规摸化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根据试验段施工采集数据. 我部拟在规模化施工中采用以下控制措施: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为中心试验室设计而成,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①碎石(1#料,10~)掺量为50%;②碎石(2#料,5~10mm)掺量为20%;③碎石(3#料,0~5mm)掺量为30%;④水泥剂量为%;⑤最大干密度cm3,最佳含水量%。

水泥稳定碎(砾)石底基层配合比为中心试验室设计而成,水泥稳定碎(砾)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①砂砾(以下)掺量为75%;②碎石(1#料,10~)掺量为15%;③碎石(2#料,5~10mm)掺量为10%;④水泥剂量为%;⑤最大干密度cm3,最佳含水量%。

2、拌合站根据天气控制好含水量,水泥剂量和各材料计量。

基层水泥剂量滴定检测3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满足标准试验要求;底基层水泥剂量滴定检测3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满足标准试验要求。

基层含水量检测3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满足标准试验要求;底基层含水量定检测3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满足标准试验要求。

3、基层(底基层)试验段松铺系数为,松铺厚度为18×=;4、碾压遍数和方法:共碾压7遍,首先用XGM220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为 25m/min;其次用 CLG6126振动压路机机弱振2遍,速度为30m/min;在其次用 XG6223M 振动压路机强振2遍,速度为30m/min;在其次用XP261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 速度为30m/min;压实机械碾压时重叠1/2轮宽,压至无轮迹为止;5、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基层压实度检测6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为97%,合格率100%;底基层压实度检测6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为96%,合格率100%。

6、基层无侧限抗压制件13个,最大强度,最小强度,标准值为,满足设计要求;基层无侧限抗压制件13个,最大强度,最小强度,标准值为,满足设计要求。

7、7天后基层、底基层各钻取芯样4个点,芯样完整、密实,孔壁光滑,芯样长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8、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基层压实度检测6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为97%,合格率100%;底基层压实度检测6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为96%,合格率100%。

9、接缝处理:横向接缝处理:施工结束时要设置横向接缝。

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

因故中断时间超过 2h, 则应设横缝; 每天收工之后, 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 每当通过桥涵 (特别是明涵、明通), 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

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稳定碎(砾)石的碾压。

横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设置, 其设置方法:(1)、压路机碾压完毕, 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2)、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3m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确定出基层面离开3m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 沿横向断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刷涂水泥浆,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3)、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4)、碾压完毕, 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10、人员、机械设备必须按试验段要求协调和配合施工。

根据试验段的铺筑,我部认为1座 WDB800水稳拌和设备,2台水稳摊铺机,3台压路机,4台装载机,2辆压路机,24辆自卸车,25人配合工组合完成能满足施工要求。

我部拌和站位于主线K387+200线路左侧650m处,在水稳基层(底基层)施工中,混合料需要运送的最远距离16公里,按照试验段施工中运输车辆的运送时速30km/h计算,耗时32分钟,每一车平均装料25吨,排铺时间为5分钟。

同时为了保证施工现场不受混合料运输延迟而造成摊铺机停车待料. 施工现场应保证有 3~4辆混合料运输车在场恃铺,因此在理想状态下每车料从出场到摊铺的间隔时间间隔为39分钟。

另外考虑到从摊铺到碾压成型的施工时间1小时10分钟,我部认为在最大运距的施工中,每车料从拌和出场到碾压成型的时间可以保证每车混合料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施工,不会超出水泥初凝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