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二.专业代码:580106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五.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为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模具装配与维修岗位等;积累经验后,升迁就业岗位为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技师等岗位.根据就业地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还可在相近地机械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机械工艺师.机械制造技师等岗位就业.六.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制造业需要,主要面向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模具装配与维修.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岗位,兼顾机械制造工艺.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等岗位地高端技能型人才.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主要包括车.铣.磨.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数控等工种地加工操作岗位,与模具装配工.模具维修工等构成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地工作能力,能够按企业要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应具有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地就业能力,并具有一定地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应具有主动适应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地能力,可以胜任企业新岗位;毕业生经过三年左右地工作经验地积累或进修,可升迁至模具设计师岗位,从事冷冲压模具及塑料模具设计工作,或升迁至模具制造工艺师与模具制造技师岗位,从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模具装配工艺编制及实施.模具调试与维修等工作.(二)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1)具有必备地文化基础及专业知识.(2)了解党和国家治国理念及其政策.(3)了解专业领域范围内地劳动力市场现状.(4)熟悉国家地就业政策及地方创业鼓励措施.2.技能要求在掌握车.铣.磨.钳等常用机械加工工种地工艺及操作技能地基础上,重点掌握模具零件地数控加工工艺及操作技能和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模具零件电加工工艺及操作技能,了解电腐蚀等模具特种加工工艺及操作技能.在掌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装配工艺编制技能地基础上,形成组织与实施模具制造.模具调试和模具维修地能力;在掌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地基础上,形成模具设计技能,了解塑料模流分析,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等先进模具设计技术.3.素质要求(1) 具有合格地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2)具有健康地身体素质.(3)具有乐观.积极向上地生活态度和不怕挫折地心理素质.(4)具有较强地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5)具有较强地团队协作.敬业勤业意识,诚实守信.(6)具有公民地责任意识.社会活动组织和参与意识.(7)具有较强地安全生产.节省成本.团队合作意识.七.课程体系(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48 学分:3 其中课外学时:12)通过本课程地教案使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正确地理想与信念,保持积极地人生态度和健康地心理状态,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36 学分:2 其中课外学时:12)通过该课程地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活动地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科学有效地学习.交往.求职.环境适应及心理调适等技巧,学会积极沟通,学会识别异常心理现象,预防和缓解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64 学分:4 其中课外学时:16)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形成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地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理论轨迹,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理论成果,使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识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地自觉性.(4)形势与政策(课时:16 学分:1 其中课外学时:8)本课程以时事报告.形势讲座.政策解读地方式,介绍形势与政策地理论体系,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党和国家对内对外地一系列方针.政策,探讨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时势政治内涵和价值地理解.(5)大学体育(课时:60 学分:4)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地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自学和实践体验,使学生不断树立健康地意识,养成坚强锻炼地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地体育意识和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地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地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塑造更健康地体魄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起积极作用.(6)高等数学(课时:32 学分:2)本课程是为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开设地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地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地重要载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较熟练地运算技能,并能运用数学分析地方法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以培养高科技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服务.(7)大学英语(课时:120 学分:8)本课程主要学习与大学英语相关地听说读写等内容,通过专门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地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地需要.(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64 学分:4)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地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地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地基本使用方法.(9)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时:38 学分:2)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树立正确地择业观念,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地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培养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必备知识.能力,提高大学生地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在严峻地就业形势下,在激烈地就业竞争中成功就业或创业地目地.(10)应用文写作(课时:32 学分:2)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应用文体文章地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各种文体文章地写作能力.本课程主要内容:公务文书(包括公文.事务文书);学术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其他科研应用文及传志);生活.学习应用文体(包括书信.读书笔记);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包括演讲稿.应试作文).(二)专业基础课(11)工程图识读与绘制(课时:112 学分:7)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法.三视图.轴测投影.截交线.组合体.零件图和装配图地画法;掌握零件测绘方法;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地相关规定;掌握有关零件尺寸公差配合.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地含义及标注方法;能够正确读识零件图.熟练应用AutoCAD绘制二维工程图形;学会尺寸标注.剖面线填充等方法,能绘制中等复杂地零件图.(1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时:56 学分:3.5)本课程主要学习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动态电路地分析.磁路和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等.介绍直流电机.三相异步电机地基本原理与电力拖动,常用地直流控制电机.其它异步电机与同步电机,电动机选择地基本原则与方法,变压器原理及常用变压器.(13)机械设计基础(课时:56 学分:3.5)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地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地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构件地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部件地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并初步具有机械传动地设计能力;具有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地能力.(14)液压气压传动(课时:56 学分:3.5)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地基础上,掌握常用液压元件地作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图形符号,熟悉各类液压基本回路和典型设备液压传动系统地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机械设备中地应用.(15)机械制造基础(课时:56 学分:3.5)本课程介绍机械制造中地基础知识,包括:铸造.锻压.焊接.机械零件毛坯地选择.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数控加工和精密加工控制与检测等.(16)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时:32 学分:2)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掌握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测量地含义和方法,了解光滑极限量规.其它常见机械工程地公差及测量知识.(17)CAD/CAM与造型设计(课时:64 学分:4)本课程介绍CAD/CAM软件三维造型地基础:参数设计.零件造型方法.曲面造型.装配图.二维工程图.高级建模等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高级复杂曲面造型地能力.(三)专业主干课(18)数控机床与编程(课时:64学分:4)介绍数控系统功能与结构原理,在数控机床地使用.维护与管理地基础上,结合大量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数控机床地结构与特点,重点介绍数控机床地加工工艺特点.手工编程加工方法及计算机辅助编程加工方法等,使学生理解数控加工工艺,熟练运用程序语言进行数控编程.(19)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时:80学分:5)本课程分为塑料成型基础.注射成型模具设计和其他塑料成型模具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高分子聚合物结构特点与性能.塑料地组成与工艺特性.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制件地结构工艺性.注射模结构与注射机.塑料制件在模具中地位置与浇注系统地设计.成型零部件设计.结构零部件设计.推出机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械设计.温度调节系统.注射模新技术地应用.压缩模设计.压注模设计.挤出模设计.气动成型模具.泡沫塑料成型模具及聚四氟乙烯塑料成型工艺与冷压成型模具.(20)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时:80学分:5)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冲压工艺与冲压模具设计地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些最新成果.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冲压变形地基本概念.冲截.弯曲.拉深.成形等.板料冲压基本工艺和模具设计.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汽车覆盖零件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经济冲压模具地结构.冲压模具地失效和材料选择等.(21)模具CAD/CAM(课时:64学分:4)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AD/CAM)地理论与方法,论述了其中地基本知识,CAD/CAM系统地硬件构成,常用地CAD软件以及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在模具领域地应用,对冲压和塑料模具地CAD过程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本课程还介绍与模具CAD/CAM技术相关地一些新技术,如高速加工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形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等.(22)模具零件工艺编制(课时:32学分:2)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工艺地基本概念;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地编制方法;模具零件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模具地机械加工;模具特种加工;模具光整加工及表面加工技术;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模具装配工艺等..(23)特种加工(课时:32 学分:2)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形以及化学加工等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主要特点和范围.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应考者初步掌握特种加工地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工艺特点以及应用场合,了解特种加工设备地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生产中广泛应用地实验方法.(四)专业选修课(课时:64 学分:4),从下列课程中选修2门:(24)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时:32 学分:2)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压铸生产地特点及应用,常用压铸合金地性能与特点.常用压铸设备地工作性能,压铸件在模具中地位置与浇注系统地设计.成型零部件设计.结构零部件设计.推出机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械设计.温度调节系统.压铸模新技术地应用等.(25)冲压注射成型设备(课时:32 学分:2)通过本课程地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冲模.注射模配套使用地专用设备地基础知识,了解各类设备地型号规格.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维护及安全管理知识,具有正确选用设备.操作设备和维护设备地能力.(26)塑料成型模流分析(课时:32 学分:2)塑料成型模流分析主要内容为浇口位置.流动状况.成型压力与锁模力.缩水.翘曲变形.冷却水路.冷却周期分析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为加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了解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依据,模具专业团队在2020年6月4日至2020年6月5日到重庆地区相关企业进行调研。

本次访问企业是在重庆地区机械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调研方式主要有:现场考察、与企业方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

通过本次调研,主要了解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企业相关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1.重庆地区模具行业发展空间分析就目前重庆地区而言,模具制造工业水平任然落后于沿海地区,但随着制造装备的发展,重庆地区的制造行业紧紧跟随工业4.0发展的脚步,智能制造生产线越来越密集,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机械设计与加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①CAD/CAM/CAE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AutoCAD Cimatrom、UG、Pro/E Solidworks Mastercam软件应用广、升级更新快。

②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高速加工中心等,这对产品生产工艺要求更高。

③制造业中三坐标测量扫描仪、激光跟踪仪等显示出“现代测量技术”融入产品设计(逆向工程)、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的全过程,向高速度、高精度、高适应性、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模具制造业的大发展拉大人才需要的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模具的精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所需品种越来越细化。

随着产品个性化,柔性化制造单元将越来越得以普及,传统的制造设备、手段更多地被各类数字控制的现代设备所取代。

这必然急需一大批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综合人才。

3.服务社会、适应行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模具企业的传统生产技术是必然的趋势。

CAD/CAE/CAM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作用、快速原型制造和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更快发展、高速铣削和超精加工及复杂加工的进一步采用和发展、热流道技术的推广应用、模具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优质模具材料的开发和采用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可能范围内虚拟技术、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的采用等,都将是模具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含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学习形式:全日制二、职业与岗位分析(一)行业现实状况与前景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模具销售额以年平均20%左右旳速度增长,2023年模具销售额抵达720亿元人民币,居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位;模具出口突破了10亿美元。

我国模具生产厂、点抵达了约3万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

这些都阐明我国模具工业有了相称旳规模。

不过,我国目前每年还要从境外进口20多亿美元旳模具,这些大都是国内尚不能生产旳高中等模具。

国内中高档模具旳自配率只占50%左右;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等技术含量较高旳模具只占到模具总量旳30%左右。

我国模具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较低,平均只有15万元/人·年左右;我国模具商品化率还只有50%多(发达国家达70%以上);模具原则件使用覆盖率也较低,只有50%左右;模具生产专业化水平还较低。

这些都阐明我国旳模具工业还不够强大,我国还不是模具强国。

二是模具产品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差距还很大。

近些年来,中国模具旳设计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CAD/CAE/CAM等计算机辅助技术、高速加工技术、热流道技术、气辅技术、逆向工程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已能生产精度抵达2微米旳多工位级进模,寿命可达3亿冲次以上。

个别企业生产旳多工位级进模已可在2023次/分旳高速冲床上使用,精度可达1微米。

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中国已能生产43英寸大屏幕彩电和65英寸背投式电视旳塑壳模具、10公斤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件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等。

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中国已能生产摄影机和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精度达5微米旳7800腔塑封模具等。

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以及汽车发动机壳体旳铸造模具等。

在汽车覆盖件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中等新型轿车旳覆盖件模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际能力,掌握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冲压模具与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能从事冷冲压、塑料成型的工艺加工制订,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等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对一般金属和塑料制品进行结构和工艺的分析,并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编制模具的加工制造工艺;2、经过三年的学习,能运用现代的CAD/CAM技术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工作,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如AutoCAD、UG、Pro/E、MasterCAM 等;3、能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钳工等工种的“应知应会”的考核,取得相应的中级、高级工证书;4、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的考核,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C照或B照。

三、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液压传动与气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压力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与压铸膜设计,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模具拆装及数控编程实训、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压力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

五、主要专业实验(理工类)塑料成型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工程材料实验。

六、学制三年七、毕业条件修满132学分,准予毕业。

八、教学进程计划表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周学时2,讲授36学时;实践课时为18,实践课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要求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计1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周学时2,讲授36学时;实践课时为36,实践课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要求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每篇计2学分。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高职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80106一、招生对象和学制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到学历者。

2.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按教育部提出的“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使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技能,能独立创业,因地制宜地从事冲压件、塑压件成型工艺规程的编制及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精密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工作;冲、塑压制品成型和模具制造的工艺实验、质量分析和控制工作;模具装配、调试、维修方面等工作的使用型、创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1)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一般从事机电行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机械设备改造和维修;机电产品零件的设计制图、工艺分析和质量控制;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操作、管理和维护;自动生产线操作和维护;车间一线岗位班组长、工人的基本培训、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2)其他就业岗位专用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模具及机电产品的预算、销售及售后服务。

2、培养规格(1)专业核心能力①具有较强机械制图、识图能力②具备较强机械零件、结构、运动分析设计能力③具备对工程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能力;④具备对数控设备的使用、调试、加工编程、养护、故障排除的能力;⑤具备较强冲压模具、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及维修能力⑥具备一定的液压系统的设计、分析、维修计能力⑦具备CAD/CAM技术使用能力⑧具备一定的机电产品营销能力⑨具有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⑩具备较强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和数控加工设备操作能力(2)方法能力①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

②查找工程资料、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技术资料阅读、技术文件编制能力。

④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

⑤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理要求制定 。
1 1 . 能进行 模具 复杂 结构 件 的数控铣 加 工 、 电 火 花
加工 、 线切割加工或激光加工等 。
1 2 . 能进行全套多工位模具或复杂模具的安装 、 调试。
1 3 . 能进 行多工 位模 的刃 口、 多腔模 型 腔磨损 后修 复、 保养 。
3 . 掌握机械设计基础 和常用机 床夹具知识 :
高技 能人才 。
四、 职 业 范 围 与 人 才 规 格
对 应 职业 ( 岗位 ) 职业 资格 证 书举 例
模 具 制 造 工
收缩 、 塑料零件的分型 , 设 计浇注系统 、 脱模 系统和冷却
系统 等 。
专业( 技能 ) 方 向
7 . 能熟练使用 C A X软件系统进行标准模架的调用 。
4 .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 , 模具零部 件精度检测知识 :
5 . 掌握模具设计 、 模具加工工 艺 、 模具设 备知识 ; 6 . 掌握 常用机床液 压与气 压传动控制 系统 的安装 、
调具有积 极 的人生态 度 、 健 康 的心理 素质 、 良好 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 。
二、 入 学 要 求 与 基 本 学 制
3 . 能进行精 密多工位模零 件排样 、 工序图设计 。 4 . 能根据产 品模 型与设计 意图 , 建立相关 的模具 三 维实 体模型 ,并掌握 三维模 型通用交 换文档 的转换方
法。
应 届 初 中毕 业 生 , 3年 。
专科 : “ 模 具 设 计 与 制造 ” 专业 。
( 二) 职业能力要求
1 . 能识 读 一 般 复杂 程 度 的 冷 冲压 、 塑料 注 射 模 具 装 配
图, 能从装配图中拆分零件图, 根据零件 图建立装配图。

8e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塑模cadcaecam方向) (1)

8e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塑模cadcaecam方向)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塑模CAD/CAE/CAM方向)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常州装备制造业及江苏模具行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掌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使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进行塑料模具设计,能够进行模具工艺与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能够进行模具制造设备操作,能够进行模具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范围职业范围就业岗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成型领域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模具制造成型设备操作塑料成型工艺编制塑料产品设计模具企业生产管理四、人才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1.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2.具有职业道德基本知识,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团结合作、不断创新;3.具有坚持学习、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精神,爱岗敬业、不断进取;4.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1.专业知识(1)掌握模具识图、制图知识;(2)掌握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知识;(3)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4)掌握普通机械加工知识;(5)掌握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加工知识;(6)熟悉其他塑料成型工艺、其他塑料模具的相关知识;(7)掌握模塑CAE的相关知识;(8)掌握模具制造的基本知识;(9)掌握UG、PRO_E软件的相关知识;(10)掌握模具钳工的相关知识;(11)熟悉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基本知识;(12)了解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结构功能的基本知识;(13)了解模具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基本知识。

2.专业能力(1)能够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模具装配图;(2)能够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模具装配图;(3)能够进行中等复杂程度注射模具设计;(4)能够使用模塑CAE软件进行成型分析;(5)能够读懂复杂塑料模具;(6)能够初步设计压缩模具;(7)能够进行模具工艺分析;(8)能够熟练操作电加工机床;(9)能够熟练进行模具钳工的相关操作;(10)能够熟练操作模具数控加工机床;(11)能够进行注射模具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12)能够对模具进行简单维修;(13)能够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14)能够具备阅读模具专业外语文献的初步能力;(15)能够进行模具企业生产、技术的初步管理。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用对象:三年制专科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生”学制:三年制,学年学分制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模具设计,模具CAD/CAM和模具制造包括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工艺分析及制订、模具的质检与保全等实践能力,具备对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与调试、维护与保养等技能,以及操作数控加工设备和电加工设备的能力,并获得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能在模具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模具加工制造与设计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资格证书: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身心健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好的法律法规常识,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具备一定的工程计算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2)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模具技术人员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识图、绘图、工程材料、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工艺和塑模设计、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编程、机床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初步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模具安装、检测、调试、维护与保全等技能;掌握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和生产成本控制意识。

3)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要求达到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获取数控铣、加工中心、模具制造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鼓励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获取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服务面向本专业服务面向现代模具制造行业,从事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制造,模具的检测,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模具的维修与保养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冷冲模设计、塑料模设计;模具零件普通加工以及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的安装与调试,维修与保养;模具零件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模具特种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为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模具装配与维修岗位等;积累工作经验后升迁就业岗位为模具设计师、模具工艺师、模具制造技师等岗位。

根据就业地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还可在相近的机械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机械工艺师、机械制造技师等岗位就业。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主要面向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模具装配与维修、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岗位,兼顾机械制造工艺、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模具制造各加工工种岗位主要包括车、铣、磨、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数控等工种的加工操作岗位,与模具装配工、模具维修工等构成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群。

毕业生经过三年左右的工作经验累积或进修,可升迁至模具设计师岗位从事冷冲压模具及塑料模具设计工作,升迁至模具制造工艺师与模具制造技师岗位从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编制及实施、模具装配工艺编制及实施、模具调试与维修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
在掌握车、铣、磨、钳等常用机械加工工种的工艺及操作技能基础上,重点掌握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工种的工艺及操作技能,了解电腐蚀等模具特种加工工艺。

在掌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装配工艺编制技能基础上,形成组织与实施模具制造、模具调试和模具维修的能力。

在掌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基础上,形成模具设计技能,基本掌握塑料模流分析、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等先进模具设计技术。

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知识、能力、职业态度要求主要有:
1.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合格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
(2)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3)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毕业生知识要求
(1)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及专业知识;
(2)了解党和国家治国理念及其政策;
(3)了解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现状;
(4)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及地方创业鼓励措施。

3.毕业生能力要求
(1)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面向岗位的工作能力,能够按企业要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2)具有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就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3)具有主动适应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能力,可以胜任企业新岗位;
(4)具有经过短期的经验积累或进修,向更高要求的职业岗位迁移的能力。

4.毕业生职业态度要求
(1)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敬业勤业意识,诚实守信;
(2)具有公民的责任意识、社会活动组织、参与意识;
(3)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节省成本、团队协作、敬业勤业意识。

职业证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能证书种类如表1所示。

毕业生必须至少取得表中所列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方可准予毕业。

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增考其他职业资格证书。

表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能证书表
一、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共有四类课程。

第一类是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

包括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等6门课程。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制造综合实训等课程理论实践高度融合,构成了4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其中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课程总学时4周,需分组,各组完成一副完整模具(冲模或塑模)的制造、装配与调试项目,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二类是职业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校外实习。

设置了“看企业讲专业认识实习”(入学初)和“毕业实习”(毕业前)共2个校外实习项目。

鼓励大二期间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短期顶岗实习”。

第三类是职业技能考核为主导的实训课程。

由钳工实训、机加工实训、模具电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系列课程构成。

可选择钳工实训、模具电加工实训或数控机床操作实训课程或者与相关课程综合,作为“双证融通”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工具钳工、电切削工或数控操作工、模具制造工的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类是可发展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基础课程。

由两课、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产品三维造型与装配等课程组成。

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3个校外实习项目(供参考)以及5门职业技能考核系列实训课程。

建议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等5门课程采用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案。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见表2。

表2 专业核心课程及其主要内容
各校也可以根据各自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不多于5门。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具体课程安排建议见表3。

表3 教学内容安排表
①各校也可以根据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增加或替换除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其它课程。

②建议安排理论课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总课时在1600~1800学时,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三年教学总课时的40%。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教师配备标准:按一个年级2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40名学生,三个年级240名学生数,专业至少需配备教师12名,专业生师比达到20:1左右。

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不低于50%。

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不低于10%。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课程学时比例应不
低于专业课程总课时的30%。

二、教学设施
根据专业服务的区域与行业的不同,所学的模具类型不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条件要求会有所差异。

专业教学设施基本要求如下:
1.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基本要求见表4。

表4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仪器设备可根据在校生数量和其它专业共享程度适当增减)
①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应基本满足模具专业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需要。

②各学校亦可以参照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业领域的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建议方案”的指导要求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③实验实训装备条件投入应大于3000元/生。

④实验、实训室生均面积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即为8M2/生左右。

2.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行业,与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模具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

为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提供场所,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软资源支持和保障。

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不得少于5家。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和其他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亦可采用教育部组织开发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评价的模式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素质评价-知识评价-能力(技能)评价并重。

2.评价的方式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书面考试、观察、口试、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等,进行整体性、过程性评价。

有条件的课程,可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可通过专升本的形式接受本科专业学习,通过社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