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技能人才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2. 培养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3. 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4. 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原则:1. 需求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 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与实际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3. 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质量导向: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高质量培养高职高专人才,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设置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3. 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科学类课程,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创新。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培养方式:1. 应用型课程体系: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旨在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符合社会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本评估方案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了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流程,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评估背景与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制定背景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和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评估的目的在于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校际间的比较和交流。
二、评估内容与标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主要包括三个评估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内容,评估方案设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
在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评估中,将考察学校的定位与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的评估中,评估重点将关注学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创新性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而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评估中,将考察学校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是否符合行业需求,教学模式是否灵活多样、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三、评估的程序与方法评估方案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程序与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公正、客观性和科学性。
评估的程序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报告撰写三个阶段。
评估实施阶段主要采用文件审查、数据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多种方法,确保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全面评估。
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是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团将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根据评估标准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评价。
专家评审既重视定性指标,也注重定量指标的运用,以求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试行

3
经费使用透明度
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公开和透明度,接受社会 监督。
监督机制建设
建立评估机构
建立专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机构,负责评估
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建立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 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客观和 准确。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将 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高职高 专院校,促进其改进和提高。
评估程序与步骤
准备阶段
现场考察阶段
制定评估方案、标准和程序,确定评估时 间和地点,组建评估机构和专家组。
专家组深入院校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学校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素 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资料审核阶段
意见反馈阶段
专家组对学校提供的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进行审核,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3
评估组织与实施
评估机构与职责
评估委员会
01
负责制定评估方案、标准和程序,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监督
评估结果的应用。
专家组
02
由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评估工作,包括
现场考察、资料审核、意见反馈等。
院校自评工作组
03
由院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组织校内自评工作
,提供自评报告和相关资料。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方案试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评估内容与方法 • 评估组织与实施 • 评估结果应用与改进 • 保障措施与监督机制
01
引言
评估背景与意义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 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工作评
专科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专业领域,为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制定的教育计划。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根据该专业的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设计一系列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实习实训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模拟演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实训,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4. 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同时,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024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____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本方案,对____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进行规划和指导。
二、培养目标____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
2.职业能力与技术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3.适应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需求: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5.开展团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教师培养和发展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需求。
2.提供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2、注重社会调查,加强校企合作
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 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
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合作开发课程。
有条件最好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会。
School of Nursing, Fudan University Health Assessment
School of Nursing, Fudan University
Health Assessment
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以职业生涯为目标
重视与学生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毅力、自信 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不
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愿望的培养。
School of Nursing, Fudan University
Health Assessment
1、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 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 门人才”(16号文)
高职一方面要与中职有区别(高等教育属性),另一方面要与普 通高等本科教育相区别(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
School of Nursing, Fudan University Health Assessment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
1、学科系统化与学习理论导向课程开发 “普教改良型”学科课程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 性强。更关注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2、职业相关的课程开发 CBE/DACUM课程、MES课程、双元制等。以能力为基础取代了以知识为基 础。把能力看作一系列孤立行为的职业分析方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对全面提高 素质和就业灵活性的要求。 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项目课程。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 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除专业能力之外,劳动者在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 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 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 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和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需求,制定2023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1. 培养目标:a. 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b.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c. 培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d.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 培养原则:a. 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 市场需求导向,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c. 学以致用,实践教学和实习经验的重视;d.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e.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注和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组织与管理1. 课程设置:a. 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和职业导师进行课程设置,确保与市场需求相结合;b. 分为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c.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践、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d. 开设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2. 教学方法:a. 引入问题导向学习和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b. 建立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c. 推广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d. 引入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教师队伍建设:a.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训;b. 注重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c.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创新。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1. 实验实践教学:a.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验品质;b. 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c.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区别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区别
一、培养目标的不同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侧重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则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和管理型的专门人才,重视学生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差异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强调实践和技术的学习。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的知识的掌握。
三、实践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实习和实践基地为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则更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以培养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
四、教师队伍的不同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经验,更多的教师是来自企业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
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则更注重教师的学术背景和理论研究,更多的教师是具有较高学历和学术背景的专家。
总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等方面。
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旨在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大类:专业代码:075201一、培养目标(含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产品分析测试、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电子产品组装、维护、维修和制造能力;以及与电子信息化有关的领域一线岗位;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可以在电子产业部门的技术生产、职业技术教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和汽车电子领域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行业工作。
二、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1、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正确阅读简单零件图的能力;(4)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5)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能力;(6)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7)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技能,具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创新能力;(8)具有对电子设备、产品进行销售、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的能力;(9)具有较强的单片机系统设计能力。
2、岗位知识要求(1)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2)具有一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线路、汽车电器、数字通信等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和正确阅读简单零件图的的知识;(4)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工艺及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知识;(5)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知识;(6)具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7)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8)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素质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有社会主义和法制观念;懂得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的科学态度;具有振兴中华的理想,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唯实创新的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初步国防教育和训练,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人文修养,有企业职工基本文化道德素质与修养,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
能正确处理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事、团队精神;(3)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有较强的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4)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身体健康。
4、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附表1)(1)通过普通高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三级证书。
(2)通过学院要求的计算机考试或相当的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证书;(3)获得国家技能鉴定的电工(中高级)、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高级)、通讯变换设备调试工(高级)、印制电路检验工(高级)、通讯设备维修工(高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中级)、高低压电器装配工(中级)及维修电工(高级)等项中的至少两项。
三、学制学制3年。
四、专业主要课程简介:1、电工基础(课程编号:07ZB075202):学时数:54;学分数:2.5;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切电类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学习电工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简单计算;掌握电路常用电气元件的基本结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课程重点讨论集中参数电路和线性非时变电路,根据容可分为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等容。
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线性电路叠加定理、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割集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电路的等效变换和置换、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动态元件分析、一阶动态电路分析、三要素、二阶动态电路分析、电路相量模型分析、三相电路分析、变压器、双口网络和单口网络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阅读,分析一般电路图的能力,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检测一般电路的能力,电子产品装调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电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巧.学完本课程并经实践训练后考取"维修电工"高级证书,或"电工作业许可证"证书.教材:菊红:《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参考书:(1)、邱关源:《电路》高等教育,(2)、周克定、文灿:《电工理论基础》高等教育(3)、翰荪:《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编号:07ZB075203):学时数:72;学分数:3.5;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模拟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电特性和应用,着重讲述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有关理论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理解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振荡电路、集成运算电大器、稳压电源等工作原理。
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方法,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并能对复杂的电路图进行分析。
为后续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教材:胡宴如:《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参考书:(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2)、肃文:《低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编号:07ZB075204):学时数:66;学分数:3;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基础和逻辑门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编码器、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及能熟练应用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掌握时序逻辑电路中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等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利用集成芯片进行大规模的时序电路设计。
培养学生的数字电路分析能力及数字的电路设计能力。
教材:志忠:《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参考书:(1)、童诗白、华成英:《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3)、阎石:《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4)、忠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4、高等数学(课程编号:07ZB800201):学时数:90;学分数:5;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讲授一元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集合、多元微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对学生进行常用数学方法以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教材:童裕:《高等数学》(上、下)高等教育参考书:《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编号:07ZB075207):学时数:54;学分数:2.5;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能利用单片机构成小型控制电路,使学生具备把单片机应用于检测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设计硬件,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教材: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参考书:(1)、徐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希望电子工业.(2)、丁元杰:《单片微机原理》机械工业.6、电子线路CAD(课程编号:07ZB075206):学时数:48;学分数:2;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的辅助制造管理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运用有关EDA 软件之一--PROTEL99进行原理图设计,仿真分析及印制电路板设计,为以后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教材:《 Protel 99 se电路设计教程》江思敏等清华大学参考书:(1)、《Protel99高级应用》老虎工作室人民邮电(2)、《电路设计与制版Protel 99入门与提高》高鹏人民邮电(3)、《Protel DXP电路设计》阳天等清华大学7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编号:07ZB075208):学时数:48;学分数:2;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编程方法,具有一定的编程技巧;学会MAX+PLUS II/QUARTUS II编程软件的使用;初步掌握VHDL基本语法和应用,具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般应用设计能力.教材:松:《EDA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科学;参考书:(1)、晖:《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与数字系统设计》航空航天大学。
(2)、褚振勇:《FPGA设计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
8、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编号:07ZB800203):学时数:72;学分数:3.5;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主要容及教学要求:讲授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中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续专业颗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
五、职业能力分解(附表2):六、专业主要实验:说明实验项目的名称、学时(学分)、基本要求等,包括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和随理论课程教学开设但未独立设置的实验(3-5门)。
没有实验课程的专业,可以省略此项。
(一)、电工基础实验 18学时,0.5学分《电工基础实验》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实验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课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辨证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1、教学容根据需要,从以上选9个项目实验。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熟练掌握交、直流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调压器的使用。
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了解主要技术特性并熟练掌握使用稳压电源。
(2)、会使用单相感应式电度表,功率表,兆欧表,了解其工作原理。
(3)、初步学会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子管毫伏表的使用。
(4)、能按电路图熟练连线、查线,能处理简单故障。
(5)、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学会正确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绘制曲线,作出结论。
(6)、培养学生规操作,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