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之问题汇总
膜片钳实验与技术

汇报人:XX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膜片钳实验原理 膜片钳实验操作流程 膜片钳实验数据分析 膜片钳实验的应用实例
膜片钳实验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添加章节标题
膜片钳实验原理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片钳实验原理:通过玻璃微电极接触细胞膜,记录单一离子通道活动的 电位变化,从而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特性。
膜片钳实验操作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膜片钳 放大器、微操纵器、微电极、
细胞夹持器等
添加标题
细胞贴片稳定:等待细胞贴 片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添加标题
开启膜片钳放大器:开启放 大器,调节放大器参数,确 保记录到有效的膜电流信号
数据记录:记录膜电流信号, 进行分析和处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型膜片钳技术的研发,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数据分析与处理 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拓展膜片钳技术的应用领域 持续优化膜片钳设备,降低实验成本,提高普及率
膜片钳实验在多学科交叉中的应用前景
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神经元电活动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生理学领域: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药理学领域:研究药物对细胞膜通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发新型膜片钳技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膜片钳技术的特点: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能够记录单个 离子通道的活动。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药理作用和药 物作用机制等。
膜片钳实验的影响因素:电极内液的成分、温度、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和 pH值等。
膜片钳实验的应用范围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药理学:药物对膜通道的影响 生理学:研究生物膜的离子通道功能 病理学:研究疾病状态下膜通道的异常变化
{经营管理知识}钳工的知识问答题

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答文: 8. {KHD:工艺基本知识,th=35}****铸铁分为 (白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等。 答文: 9. {KHD:工艺基本知识,th=36}****金属材料的 力学性能包括(弹性)、(塑性)、 (强度)、(硬度)、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等六种。 答文: 10. {KHD:工艺基本知识,th=37}****热处理的 种类有(退火)、(正火)、(淬火)、 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 答文: 11. {KHD:工艺基本知识,th=38}****通常所说 的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答文: 12. {KHD:工艺基本知识,th=39}****运动副包 括(低副)和(高副)。 答文: 13. {KHD:工艺基本知识,th=40}****带传动是 由(主动轮)、(从动轮)及紧套在带
{经营管理知识}钳工的 知识问答题
初级一
名词解释 (B) 1. {KHD:工艺基本知识,th=1}****基本尺寸 答文:**答:设计给定尺寸。 2. {KHD:工艺基本知识,th=2}****实际尺寸 答文:**答: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 {KHD:工艺基本知识,th=3}****极限尺寸 答文:**答: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 尺寸。 4. {KHD:工艺基本知识,th=4}****尺寸偏差 答文:**答:实际尺寸或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 得到的代数差。 5. {KHD:工艺基本知识,th=5}****配合 答文:**答: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 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6. {KHD:工艺基本知识,th=6}****表面粗糙度 答文:**答: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 较小间距和微小 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 特性。
31. {KHD:工艺基本知识,th=58}****泵按工作 原理分为(叶片式)、(容积式)和液 体作用泵等三大类。 答文: 32. {KHD:工艺基本知识,th=59}****转子主要 包括(轴)、(叶轮)、(轴套)、键、 背帽等。 答文: 33. {KHD:工艺基本知识,th=60}****壳体部分 由(泵体)、(泵盖)组成。 答文: 34. {KHD:工艺基本知识,th=61}****齿轮泵按 啮合方式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 内啮合齿轮泵)。 答文: 35. {KHD:工艺基本知识,th=62}****压缩机按 照压缩气体方式分(容积型)和(速 度型)两类。 答文: 36. {KHD:工艺基本知识,th=63}****离心压缩 机的结构由(转子)、(定子)、轴承 等组成。
模具钳工常见问题解答1000例

模具钳工常见问题解答1000例(全) 时间:2009-01-11 13:13:13 来源:中国模具视频网作者:ugproe浏览:462 收藏投稿1:什么叫图样?答:能够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大小及技术要求的作图。
2:什么叫投影图?答:就是一组射线通过物体向预定平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的方法。
3:投影法的分类有几种?答: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4:什么叫剖视图?答:一组平行的光线通过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5:物体投影的三个基本视图是什么?答: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答: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7:金属的物理性能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8:什么叫熔点?答:是金属由固态转变成液态时的温度。
9:什么叫金属的化学性能?答:是指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其周围化学介质对它侵蚀的能力。
10:化学性能包括哪些?答:包括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11:什么叫抗氧化性?答:在室温或高温下抗氧化的能力。
12:什么叫耐腐蚀性?答:在高温下抵抗水蒸气等物质腐蚀的能力。
13:什么叫机械性能?答: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14:机械性能包括哪些?答: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
15:什么叫变形?答: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的变化。
16:金属材料的变形可分为哪几种?答:可分为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和剪切。
17:什么叫弹性极限?答:指材料在弹性阶段所能承受的最大力。
18:什么叫屈服强度?答:指材料在出现屈服现象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9:什么叫抗拉强度?答:指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0:什么叫塑性?答:指材料容易产生变形而不致断裂的性质。
21:什么叫材料的硬度?答:指材料抵抗其它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22:硬度的表述方法有哪几种?答: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23:什么叫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答:指金属材料的性能是否易于加工成型。
提高膜片钳实验成功率的方法研究

第18卷第3期2020年6月实麟学与技术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18 No. 3Jun. 2020•实验技术•提高膜片钳实验成功率的方法研究潘一会,王君,尚蕾,李虹,邹远文(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摘要:为了研究提高膜片钳实验成功率的方法,该文以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p c l2)的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 检测实验为例,通过分析实验影响因素和控制关键参数,记录高阻封接、细胞破膜成功率及质量,经实验数据分析,最终 确定实验的最优参数。
实验表明,在该文实验设备及环境下,提高成功率的最优参数为:玻璃微极管尖端直径为3 jun;A g/A gCl电极电镀电流为0.1m A,电镀时间为2h;高阻封接负压在l~2m L间;破膜负压在0.5~lm L间;破膜电击刺激 延续脉冲为3 m s。
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高阻封接;破膜;最优参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2179/1672-4550.20180534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Rate of Patch Clamp ExperimentPAN Yihui,WANG Jun,SHANG Lei,LI Hong,ZOU Yuanwen(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patch clamp experiment, taking the whole cell patch clamp electrophysiological detection experiment of pc 12 cells as an example,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trolling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experiment, the success rate and quality of high blocking sealing and cell membrane breakage were recorded, an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finally determ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 the optimal parameters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are: the tip diameter of glass microelectrode is 3 |im; the plating current o f A g/AgCl electrode is 0.1 mA and the plating time is 2 hours; the nega- live pressure of high resistance sealing is 1〜2 mL;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film breaking is 0.5〜1mL; and the continuation pulse of film breaking electric shock stimulation is 3 ms.Key words: whole cell patch clamp; high impedance sealing; film breaking; optimum parameter膜片钳技术是一种以记录离子通道的离子电 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 子活动的技术。
膜片钳之仪器操作与维护篇

膜片钳之仪器操作与维护篇1、电极一旦拉制成功后,其尖端必须作进一步的处理。
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小电极内部与溶液之间的电容,即在电极末梢前数微米处,涂敷一层疏水材料,如硅酮树脂(Sylgard)。
这种物质能够防止液膜爬上电极。
另一目的是为了对电极尖端作优化处理,如同热抛光的方法使电极尖端光滑、周围均匀,以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封接成功率。
2、关于电极的问题a. 洁净的电极是封接的关键。
电极需要在使用前拉制完成放在密闭容器中,通常在12小时内用掉比较好;b. 内液(确切的说是电极液)需要过滤;c. 在电极入水之前可以加一个正压,可以吹开电极尖端的液体及灰尘;d. 如果不用灌流的话,最好bath solution也要过滤。
e、电极拉制成功以后,常置于一有盖的容器内,2-3小时内必须使用,电极使用前要进行充灌。
在充灌前,电极内液要用的滤膜或滤纸进行过滤。
利用玻璃管的虹吸作用,溶液可从电极尖端吸入,也可利用5ml注射器在尾端加负压以实现充灌,随后电极从尾端充灌。
电极内液不能漏到夹持器,会使其内表面变湿形成薄膜从而产生热噪声,在充灌时,电极内出现的气泡可以通过轻敲电极而消失。
3、降低噪声的关键是地线和屏蔽,第一地线接地要好;第二要注意将一些容易产生噪声的设备屏蔽好,比如显微镜灯光的电源、电动微超的马达、监视和记录的电脑以及一些可能产生噪声的电源线,总之你可以用排除法一一试验,肯定会降低噪声的,一般降低到几个pA/fA级即可。
另外,你的负压也可以用一个“U”形管通过3通管加上。
我认为屏蔽很重要哦,以前我在实验中,常遇到电极入水后方波有50HZ干扰,有时还跳动,很是心烦,想了很多办法就是去不掉,包括接地线,镀银丝、参比电极,清洗Holder等等,甚至怀疑仪器有问题,感到有些绝望了!后来发现灌流时干扰明显,把灌流装置控制电源搬到法拉第笼子外,一切就ok了!而且发现只要有电源线进入屏蔽笼,即使没有通电,也有交流干扰,所以所有进入屏蔽笼的电源线都应该用屏蔽线(而不是一般电线)。
膜片钳常见问题汇总(人人都会膜片钳)

人人都会膜片钳膜片钳常见问题汇总目录膜片钳系统 (4)做膜片钳之前 (4)什么是膜片钳?Patch clamp (4)信号流 (4)重要概念: (4)膜电位: (4)参考电极: (5)记录电极: (5)电极参数: (5)电极参数对patch的影响: (5)怎样得到需要的电极参数? (6)膜被动反应参数: (6)细胞外液的配置要注意什么? (6)电极内液配置有什么要求? (7)没有渗透压仪,怎么计算渗透压? (7)封接时需要给正压吗? (7)为什么封接维持不了很长时间? (7)膜片钳放大器到底记录哪些参数? (7)快电容与慢电容 (8)Mode: (8)Membrane test测试脉冲怎样设置? (9)钳制电位是什么?如何设置? (10)达不到G欧封接的原因 (10)脑片细胞破膜困难怎么办? (10)什么是protocol? 什么是Ramp? 什么是step? (10)记录时发现Overload信号灯闪,为什么? (10)解决噪音与基线问题的通用招数: (11)基线怎么老是上下跳动? (11)滤波频率,采样频率的应该如何设置? (11)Whole-cell 问题及解答 (12)全细胞记录一般使用什么样的电极内液? (12)如何确定已经破膜? (12)是否每次一定要做电容消除、串连电阻补偿、漏减、和液接电位矫正? (12)什么是尾电流,他主要反映通道的什么特性及用在那些方面? (13)实验记录应该保留那些参数? (13)记录到的电流幅度差异大怎么办? (13)为什么我记录到的电流越来越小? (13)什么是漏电流,为什么要做Leak subtraction? (13)Cell-attached 单通道记录问题及解答 (14)其他记录模式常见问题及解答 (14)数据分析 (14)如何分析突触放电活动数据? (14)如何选用数码滤波类型? (14)细胞类型 (15)急性脑切片 (15)要保证细胞活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5)脑切片一般切多厚合适? (15)如何判断脑片细胞的好坏? (15)ACSF的配方中的Mg离子,有的用的MgSO4,有的用的MgCl2,他们有什么区别? (15)培养脑切片 (16)急性分离神经元 (16)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 (16)培养神经元 (16)为什么我们用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记录NMDA电流,总是会出现电流的衰减? (16)急性分离细胞 (17)怎样用离体灌流的方法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 (17)如何对心肌细胞悬液进行复钙? (17)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液体一般配方: (17)分大鼠心肌细胞,液体充氧是用的是纯氧、还是95%O2和5%CO2的混合气? (17)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是用什么酶,消化多少分钟比较好? (18)如何通过观察细胞状态调整酶浓度? (18)如何判断心肌细胞的状态?实验室需要持续灌流吗? (18)用消化酶灌流心脏后整个心脏迅速变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18)分离平滑肌细胞需要注意什么? (18)如何分离动脉平滑肌细胞? (19)分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什么酶?怎么判断消化时间是否合适? (19)平滑肌细胞patch要注意什么? (19)急性分离的DRG要消化到什么程度才合适,进行全细胞膜片钳? (19)细胞系 (19)HeK293细胞转染多长时间合适? (19)为什么我记录的细胞没有Ca电流呢? (19)我记录的细胞非常扁平,不好patch怎么办? (20)离子通道问题 (21)离子通道的种类: (21)什么是离子通道的激活,失活,去激活? (21)如何绘制离子通道的激活曲线? (21)如何绘制离子通道的I-V曲线? (21)什么叫整流?内向整流、外向整流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21)如何绘制离子通道的失活曲线? (22)钾离子通道 (22)神经元钾通道电流的电极内液和细胞外液配方 (22)如何记录及确认K ATP 电流? (22)记录KATP电流内液加不加Na2ATP的问题? (22)钠离子通道 (22)钙离子通道 (22)外液中用Ba2+取代Ca2+对不同的钙电流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22)全细胞记录不到Ca2+电流,好像还是K+电流,都是正向电流 (23)电极内液和细胞外液都用了TEA-Cl,仍然没有记到Ca电流,是什么原因? (23)记录L型Ca电流,阻断Na电流应该加TTX吧? (23)记录钙离子通道电流的时候,怎样判断记录的就是钙电流,而不是其它通道电流? (23)电极液中已加过TTX和TEA-Cl,用不用再判断记录电流为钙电流? (23)氯离子通道 (23)水通道 (23)膜片钳配套设备问题 (24)刺激器与刺激电极 (24)隔离器 (24)微操 (24)那个牌子的微操比较好? (24)微操一动就有噪音怎么办? (24)为什么patch上细胞以后,电极一会儿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24)电极拉制仪 (24)我应该选垂直拉制仪还是水平拉制仪? (24)换了新的铂金片,如何重新设置拉制仪参数? (24)我用的水平拉制仪,两根电极参数差很多怎么办? (25)电极抛光仪 (25)我做脑片细胞,电极要不要抛光? (25)显微镜 (25)灌流给药系统 (25)震动切片机 (25)膜片钳相关设备\软件的具体操作 (26)怎样连接放大器和Digitizer? (26)MultiClamp 700A中,在放大器和信号器的连接中,放大器的raw output是否需要连接信号器的ANALOG IN 接口? scaled output,raw output有什么区别? (26)Axon CNS中如何消除膜电容? (26)使用Clampex 8.0记录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电流,protocol 如何设置 (26)膜片钳采集软件Clampex的Acquisition Mode中Fixed-Length Events Mode和Variable-Length Events Mode是如何采样的? (26)附录膜片钳系统设备与参考价格 (27)附录国内著名电生理实验室目录 (29)附录国外著名电生理实验室目录 (29)附录国内外电生理设备供应商 (30)附录名词目录 (31)膜片钳系统(不包括细胞):做膜片钳之前对于实验所用样本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不同的细胞系,不同的动物种属,甚至不同的制备方法,离子通道的表达都有巨大的差异,最好是采用前人使用过的模型。
膜片钳技术

2008级硕士研究生膜片钳技术试题请用A4纸书面手写,严禁抄袭。
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交于先知楼2002室陆巍老师处,过期不侯!问答题(共100分)1、什么是膜片钳技术?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答:膜片钳技术是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上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具体说来就是利用微玻管(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接触细胞膜,以吉欧姆(GΩ)以上的阻抗使之封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的小区域(膜片)与其周围在电学上绝缘,在此基础上固定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pA级)(10-12A)进行监测记录的方法。
膜片箝的基本原理是:用一个尖端光洁、直径约0.5-3um的玻璃微电极同神经或肌细胞的膜接触而不刺入,然后在微电极的另一段开口施加适当的负压,将与电极尖端接触的那一小片膜轻度吸入电极尖端的纤细开口,这样在小片膜周边与微电极开口的玻璃之间形成紧密封接,在理想状态下电阻可达数十兆欧。
实际上把吸附在微电极尖端开口的那小片膜同其余部分的膜在电学上完全分开,如果这小片膜上只含一个或几个通道分子,那么微电极就可以测量出单一开放的离子电流或电导,对离子通道的其他功能进行研究。
2、膜片钳记录方法分为四类?各有何特点?答:膜片箝有四种分类:(1)单通道记录法-细胞吸附模式(Cell-attached Mode)微电极在显微镜下贴近细胞后,给微电极施加一负压,形成高阻抗封接。
此时可看到背景噪音明显减少,通常选取电极下仅有一个通道的膜片进行分析,即单通道记录,以利于不失真的观察一个通道的活动状态。
该方法的优点是对细胞膜结构和调制系统干扰最小,能准确反映通道的活动状态并对此进行客观分析。
但缺点是电流小,分辨率地,对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且工作量大而成功率又较低。
(2)全细胞记录法(Whole-cell recording)在高阻抗封接做好后,再给一个很小的负压,将电极覆盖的膜吸破,使电极内与整个细胞内相通,用这个方法可记录进出整个细胞的电流。
膜片钳记录和分析技术

九洲健康咨询台供膜片钳记录和分析技术细胞是动物和人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细胞与细胞内的通信,是依靠其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行的,离子和离子通道是细胞兴奋的基础,亦即产生生物电信号的基础,生物电信号通常用电学或电子学方法进行测量。
由此形成了一门细胞学科-电生理学(electrophysiology),即是用电生理的方法来记录和分析细胞产生电的大小和规律的科学。
早期的研究多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作细胞内电活动的记录。
现代膜片钳技术是在电压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创建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
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
以后由于吉欧姆阻抗封接(gigaohm seal, 109W)方法的确立和几种方法的创建。
这种技术点燃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的革命之火,它和基因克隆技术(gene cloning)并架齐驱,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这一伟大的贡献,使Neher和Sakmann获得199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一、膜片钳技术发展历史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首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记录到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
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cmH2O的负压吸引,得到10-100GW10-100G?的高阻封接(Giga-seal),大大降低了记录时的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
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具有1pA的电流灵敏度、1µm的空间分辨率和10µs的时间分辨率。
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 Recording》一书问世,奠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片钳网上问题收集汇总膜片钳之实验操作篇1、消化分离海马锥体细胞时,应该通氧气?不用通氧,直接放入CO2 孵箱里就行了。
电极内液应该过滤完分装入EPPENDORF 管,用时再拿出来。
尽量避免污染。
另外,环境中的灰尘也要考虑。
细胞外液要及时清洗。
2、全细胞破膜以后串联电阻总是在不断上升,膜渐渐的又融合起来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串联电阻上升是由于破膜不完全,或者电极内液有污染堵塞电极所至。
解决方法:适当增大电极的口径,以利于破膜;电极内液使用前一定用0.22目滤器过滤;灌注电极液的器具也要保持洁净;电极现用现拉;电极下降入细胞外液时给予一定的正压防止此过程中灰尘堵塞电极。
3、破膜以后封接电阻有所降低的话,会不会影响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情况下offset调0,是在zero程序下,holding在0,给一个5-10mv,持续2ms的电压刺激,然后用offset补偿电极尖端电位。
axon 破膜后电阻当然会下降,根据我的经验瞬时电阻应在100M以上,之后会上升,以稳定在500M以上的为佳,越高越好。
4、第一军医大学高天明教授组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方法:脑片的制备与神经元的急性分离成年Wistar大鼠(200~250 g)麻醉后(水合氯醛40 mg/100 g)迅速断头取脑, 置于0~4℃的高浓度蔗糖溶液中冷冻约2 min, 再用振动切片机(World Precision Instruments MA752-045)切成400 μm厚的脑片。
高浓度蔗糖溶液的成分为(mmol/L): 蔗糖 234、 KCl 2.5、 Na2HPO4 1、 MgSO4 4、 CaCl2 0.1、 HEPES 15、葡萄糖 11、用1 mol/L的NaOH调pH值至7.3。
将切好的脑片置于通以95% O2+5% CO2混合气的EBSS液中孵育1~6 h (室温), 然后将脑片移入低Ca2+的羟乙基磺酸钠缓冲液中, 并在解剖显微镜下用细解剖针按Paxinos图谱所示, 将海马CA1区含锥体细胞层的一小块组织从脑片上分割下来, 将组织块放入用100% O2饱和的HBSS液中(33℃)用链白蛋白酶(protease XIV, 1.1~1.4 mg/ml)消化30~45 min后取出, 置于低Ca2+的羟乙基磺酸钠缓冲液中清洗3次, 用尖端经火抛光处理的吸管(口径依次为500、 300和150 μm)将之吹打成细胞悬液, 并移数滴至盖玻片上。
待细胞贴壁后, 先将盖玻片用浴槽液清洗两遍, 再移至浴槽内进行实验。
实验仅选用形态为锥形或梭形、有顶树突和基树突特征的锥体细胞进行记录。
5、阻断Na通道的TTX浓度应该是多大?500nM6、细胞的质量是实验的关键,如果细胞的质量不好,你的实验技术再高,结果也不会好的,"巧妇妇难为无米之炊",活性不好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仔细检查一下配置溶液的水是否干净,我一直用的是去离子水;b.重新标定一下酸度计,溶液的PH值对细胞的活性的影响是很大的,c.调整一下消化酶的剂量,消化酶需要根据气候温度等情况不同随时加减d.消化的时间也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缩短或延长.e.有时候动物的状态也会影响平滑肌细胞的活性质量的,假如动物挨饿,受冻,受热等使动物处于应急状态,细胞的质量也会下降的.7、对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我的体会是:a.分离液体最好是新配的,超过一周就不要再用了b. pH应为7.4为宜,宁偏碱不要偏酸c. 酶量与消化时间、消化温度(一般37℃)要自己多摸摸,不同细胞的条件不同d. 木瓜蛋白酶的效果比胶原酶好(具体原因我也说不清)尽管都注意了,但运气还是很重要。
8、封接问题:电极内压是不能给太高的,你想:如果压力太高的话,细胞内液往电极内流的速度不就更快了吗,RUNDOWN不就会更快了吗?你也不能把细胞压的太狠了,那样对细胞也是一个刺激,并且那样更不容易封接了,最好是电极尖端贴到细胞膜后稍微压一点,具体也没有办法说,只能靠自己体会。
9、破膜难:我估计你使用的是国产机器吧,我这里那台国产的机器破膜也是不好,有时候需要用嘴吸,有一次还吸了我一嘴的酚红,恶心了好几天,但是AXON和HEKA公司的两台只要封接好之后,一"zap"却很容易就破了.10、下压电极是指什么呢?是一入水是的电阻吗?我们实验室的要求是:一入水时电极的电阻通常在2-5M之间,如果是太小,可能是电极尖折了;如果太大,可能是电极尖被杂质堵了,那就需要更换一个新的电极了。
还有一个就是最好使用进口的电极,国产的各种参数不是很好,有时候会影响实验的。
11、以我的经验而言,做血管平滑肌细胞主要有4点:a. 分离:活性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比较困难,上面的帖子大体上说了一些。
b. 封接:由于平滑肌细胞比较小(一般只有20pF左右),封接时,首先应该用灌流液多冲洗几遍,以去除BSA的影响(李慈珍,1994);其二,电极尖端压细胞时不能太狠,以免刺破细胞,以在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表面有一小凹陷为宜(这要多练习);其三,细胞浴液(灌流液)为高渗液体比较容易封接(康华光,2003)。
c. 破膜:分离得到的平滑肌细胞膜都比较脆,所以,1)电极内负压大时,可能还没达到GW封接时细胞已破膜,所以宁可升得慢些;2)zap功能对血管平滑肌而言,太大了细胞容易掉,小了不起作用,具体的参数我认为是没有确定值的,使用时要多次摸索,结合负压吸引,个人的手法,熟练程度和运气都很重要。
d. 电流记录: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电流非常小,如脑动脉只有30pA左右,rundown 现象又普遍存在,所以我最绝望的就是废了大半天劲却记录不到电流,这一点我还没解决。
12、穿孔模式:我曾经试过,的确是挺难的,首先对细胞的要求是很高的,,从钳制开始经过破膜出现微分电流,到膜片充分穿孔大约需要20-30min,加上给药的10-20min,细胞钳制以后至少要坚持30-40min左右。
绝大部分文献是用全细胞模式记录的。
13、平滑肌钙的电流的确是很小的,比心肌的小多了,并且个体的差异是很大的(胃的是这样的),这可能与它的活动特性是有关的。
我查阅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有2种解决方法:a、先应用一些药物比如ISO等将钙电流放大,这样就便于观察;b、将钙离子换成钡离子,由于钙通道对钡离子的通透性要比对钙离子的大,钡离子所负载的电流也要比钙离子的大,这样就容易观察了。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则就好比是通过一个“放大镜”,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钙电流。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弱了RUNDOWN的现象,但是只要是全细胞就不可避免的存在RUNDOWN,只能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点,而不能彻底消除。
穿孔模式的RUNDOWN影响是最小的,可以忽略。
14、操作:操纵电极进入液面后,在未形成封接之前,不要移出液面。
电极进入液面后,电极电流曲线可能超越刻度之外,此时,实验者应降低放大器的增益,直至电流曲线在屏幕上再现,随后要消除电极和浴池电极之间的液结电位。
为此,首先将保持电压设置为0mv,并调节“电极失调控制”使电极直流电流接近于零。
封接的成功率与电极尖端入液后的时间成反比。
吉欧封接成后,电流波形再次变得平坦,使电极超极化由-40mv到-90mv,有助于加速形成封接。
为证实吉欧封接的形成,可以增加放大器的增益,从而可以观察到除脉冲电压的首尾二端出现电容性脉冲尖端电流之外,电流波形仍呈平坦状。
形成高阻封接后,记录实验结果之前,要进行参数补偿,以期获得符合实际的结果。
数据记录:应恰当的设置放大器的带宽,例如10KHZ,这样,在电流监测端将观察不到超越此频带以外的无用信息。
浴池和电极溶液渗透压和PH值的差异将严重影响多类离子电流。
细胞的膨胀和收缩可出现某些容积-调整的离子通道电导(Cl-1,K+和其他阳离子通道的变化)。
浴液中二价离子具有屏蔽表面膜电荷的作用,因而影响离子通道的电压依赖性。
例如钙离子去除会引起Rundown。
氯离子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必须含有氯(至少10mM)。
以便Ag/Agcl丝实现电子导电和离子导电的接口作用。
若溶液和电极充灌液中完全没有氯离子,导电作用将无法实现,除非使用琼脂盐桥。
15、神经元whole-cell patch,主要是海马和脊髓的急性分离以及培养细胞的,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大小一般在15微米(直径),培养的细胞可能会更大一点。
电极的入水电阻一般要求在3-5MΩ之间,入水前一般要给一个正压以防电极有脏东西堵塞,电极一般压在细胞表面横轴1/3和纵轴1/2交界处(因为细胞表面是球形的,位置不好会影响封接),在接触到细胞后电极继续下压(或斜下压)直至电阻改变0.1-0.2个单位后(如果要做穿孔,个人认为电阻变化1-2个单位比较利于封接和穿孔),松开正压进行负压封接,当电极电阻改变至100MΩ上就可以给holding电压以利于封接。
当电极电阻上GΩ后,松开负压,让细胞稳定1-2min,就可以开始吸破了。
16、小细胞的封接应该加大电极电阻的,我们做果蝇细胞时(直径3-5μm)电极入水电阻在6-10MΩ的。
同时胞内液比胞外液的渗透压要低一点的,这样细胞洗破后就不会皱缩了。
17、各位中有哪位做过转染细胞,想请教一下转染后的细胞在什么时候做最合适,我查了文献,有的说24-48H,有的48-72H,各位有什么高见呢?另外感觉转染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细胞有很大差异,而且细胞膜显得很脆,很容易吸破。
我觉得在24小时内做基因已经表达,而且细胞状态会好些,可能更容易做成功。
18、各位中有哪位做过转染细胞,想请教一下转染后的细胞在什么时候做最合适,我查了文献,有的说24-48H,有的48-72H,各位有什么高见呢?另外感觉转染细胞的形态和正常细胞有很大差异,而且细胞膜显得很脆,很容易吸破,请各位高手指点迷津,万分感谢!通常情况下我做过电转染的细胞系在48-72H的whole-cell记录,这个时间是根据资料来定的,其实是取决于转染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半衰期.Patch的感觉也是细胞很脆,高阻封接的维持的时间短一半以上.一般是细胞膜光滑些的较好做,可能是那些损伤小,愈合快的细胞吧? 我的办法是多多做些细胞,工作量成倍增加!!19、动物麻醉和制动下,体温会下降,故应保温调节,加温维持肛温36-38℃.记录脊髓背角或腹角神经元将脊柱前后拉直以减小呼吸运动造成的位移。
记录脑神经元应在表面用温热石蜡制成一油槽,防止血管博动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20、1),为什么绝大多数用急性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文献上都是在CA1区做的?是否CA1区好做还是该区意义大?CA3和DG呢?有无这方面的有关大鼠海马各区解剖,生理等神经生物学方面的详细资料?2),通常切取海马脑片是按照冠状面切取的吗(我一直就是这样切的,是照图谱那样用振动切片机切的)?还是需要先将海马组织块剥出再切(那样不好做)?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因此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也就更严格,而CA3和DG则不太敏感,所以选CA1区的神经元做意义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