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麻醉的探讨[1]

合集下载

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6例的围术期护理

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6例的围术期护理

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6例的围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6例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新生儿围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家属入院前后对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CHPS围术期护理内容的认识、患儿护理前后的呕吐和营养情况;并统计患儿的住院天数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儿家属经教育后护理知识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患儿平均呕吐次数明显少于护理前,以及患儿经护理后其营养不良情况也有所改善,P均<0.05。

而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住院天数为6.25±3.70;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1.67%(33/36)。

结论:在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过程中,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呕吐和营养不良状况,还可以提高家属对CHPS的认识和强化其护理常识,更重要的是可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获得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关键词】腹腔镜;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86-0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因幽门肌水肿、肥厚引起的输出道梗阻,多见于新生儿,有家族集中的倾向,截止至今其病因尚不明确[1]。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可见胃蠕动波、扪及幽门肿块和喷射性呕吐三等,如患儿得不到不及时的治疗,长期剧烈的呕吐将并发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2]。

由于新生儿各个系统的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优良的治疗方案,还需优等的护理。

笔者据此将应用腹腔镜辅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6例的围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具体报道如下。

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麻醉的探讨

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麻醉的探讨

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麻醉的探讨
李德辉;李海波;刘金峰;李恩有;李文志;杨威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35)6
【总页数】1页(P401-401)
【关键词】婴儿;幽门狭窄;麻醉
【作者】李德辉;李海波;刘金峰;李恩有;李文志;杨威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2;R614.2
【相关文献】
1.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的分析总结 [J], 王则娅
2.超声检查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运用的临床探讨 [J], 潘彩云
3.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采用骶管麻醉的探讨 [J], 王则娅
4.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X线诊断探讨(附46例手术后的X线征象分析) [J], 包绍林;袁昌炽
5.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麻醉方法探讨 [J], 李大珍;石远;舒仕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麻醉管理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麻醉管理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麻醉管理作者:徐传果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1期[摘要] 目的观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插管与非插管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应用理论依据。

方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婴儿40例,年龄1~3个月,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插管组(E组),根据术前是否酸碱失衡分为正常者K1、E1组,异常者K2、E2组;监测麻醉诱导(T1)、手术切皮(T2)、出手术室(T3)时的BP、HR、ECG、SpO2、ETCO2。

观察术中分泌物、术中屏气次数及术后烦躁例数行为学指标;监测麻醉诱导(T1)和出手术室(T3)时的血气。

结果四亚组间T1、T2时刻MAP、HR、SpO2、ETCO2无统计学差异,T3时刻K2组较其他三亚组MAP、HR、SpO2均低,而ETCO2均高,ECG无异常出现。

术中出现呼吸抑制,需要处理者K2组较其他三亚组均高。

术后烦躁K2组明显多于其他三个亚组。

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麻醉选择全身麻醉,插管全身麻醉较非插管全身麻醉更安全。

非酸碱失衡者,选择插管全身麻醉及非插管全身麻醉均可;但伴随酸碱失衡者,插管全身麻醉更安全。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血压;呼吸;麻醉[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87-02目前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治程短、效果好。

新生儿的特殊解剖和生理特征,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疾病给患儿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本研究对其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比较,探讨其安全、有效并适合本疾病患儿的麻醉方式,更好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2年1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收治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婴儿40例,年龄1~3个月,患儿性别不限,均分为两大组,氯胺酮组(K组)和插管组(E 组)。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4-05-26T13:37:00.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7期供稿作者:左玉霞[导读]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

左玉霞(辽宁省儿童医院外科 110032)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对18 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幽门环肌松解术,并给予系统化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 18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效果满意,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89-0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

多为第一胎足月儿,未成熟儿较少见[1]。

一般生后2~3周发病,频繁呕吐可造成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们对收治18例患儿行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经个体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经验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8例,男15例,女3例;平均手术年龄(32.8±19)d,平均体重(3.5±0.4)kg;其中合并中度营养不良5例,电解质紊乱7例。

均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确诊。

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留置胃管。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成功后,摆好体位,于脐窝左右侧旁各作长约5mm纵切口,任选一侧切口作气腹针穿刺,建立CO2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6~8mmHg(1mmHg=0.133kPa)。

然后右侧植入腹腔镜,左侧植入无创抓钳行幽门环肌松解术,由胃管注入气体,以检查幽门管及十二指肠黏膜处有无损伤、十二指肠充气是否良好后,排除CO2气体,去除手术器械,切口医用胶粘合。

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起 窒息 。 3 术 前 1 禁食 、 , 给予 静 脉 维持 输 () 2h 水 并 入葡萄糖 氯化钠 注射 液 , 充体液 ) 补 。
[ 收稿 日期]00 0—0 修 回 日 21—8 l 21— 32 ;[ 期3000一 1
[ 者简介] 作 秦鹏飞 (9 2 ) 女 , 18 一 , 籍贯河北新乐 , 专科 , 护师 , 主要从
关键词 : 先天性肥厚性 幽门狭窄 ; 新生J ; L 围术期 ; 护理
【 文章编号】 0854 ( 1) —020 10—0 1 001 1 —2 2 2 2
【 中图分类号】 72 R 2. 1
【 文献标识码】 B
先 天 性 肥 厚 性 幽 门狭 窄 ( n ei l y et i c gnt pr nc o ah o
plr e oi, H S是 新 生儿 期 常 见 的消 化 道 畸 y is ns C P ) oct s
22 .
术后 护理
患 儿 术毕 安 返病 房 , 察患 儿 已清 醒 。如患 儿 观 哭 闹 、 动 , 用 约 束 带 约 束 其 四肢 , 意 松 紧 适 躁 可 注 宜 。去 枕平 卧 6h 头偏 向一侧 , , 给予 持续 低 流量 吸
性 幽 门狭 窄 。 于 2 0 年 l 月在 氯 胺 酮麻 醉下 行 幽 07 2
2. .2禁食期间的护理 :患儿术后禁食水 , 2 留置 胃
肠减 压 管 , 察 胃管 是否 在 胃 内 , 观 胃肠 减 压 管是 否
通畅 , 2 用生理盐水冲管 1 , 每 h 次 保证胃管的通畅 , 真正起到减压的作用。观察 引流夜的量 、 颜色及性
吸道 通 畅 , 及时 清除 口鼻 内分 泌物 , 防止 引起窒 息 。

婴儿气管狭窄麻醉管理制度范文

婴儿气管狭窄麻醉管理制度范文

婴儿气管狭窄麻醉管理制度范文婴儿气管狭窄是一种婴儿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气管腔狭小,呼吸道阻力增加,导致呼吸困难。

因此,在对婴儿进行气管狭窄手术时,麻醉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婴儿气管狭窄的麻醉需求、麻醉方法、麻醉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婴儿气管狭窄的麻醉需求气管狭窄手术对婴儿的生理状况和呼吸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麻醉需求如下:1. 保护呼吸道:婴儿气管狭窄患者因气管腔狭小,容易阻塞,呼吸困难明显,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护呼吸道通畅。

2. 控制血流动力学:婴儿气管狭窄手术中需通过麻醉管理方式控制血流动力学变化,防止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手术效果。

3. 减轻疼痛: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术后疼痛是婴儿所不能忍受的,因此需要通过麻醉管理减轻疼痛感。

4. 保证安全和稳定:手术中需确保婴儿的生命体征安全和稳定,避免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

二、婴儿气管狭窄的麻醉方法1. 高频雾化吸入无创通气麻醉:该方法通过雾化吸入药物,无创通气麻醉患者,通过高频无创通气设备给予药物麻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麻醉效果好等特点,适用于气管狭窄手术的无创通气麻醉。

2. 静脉麻醉:该方法通过静脉输注药物实现全身麻醉,可以快速达到麻醉效果,适用于气管狭窄手术的病情紧急、手术时间短的患者。

3.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该方法通过气管插管将麻醉药物送至肺泡,通过肺泡吸收,实现全身麻醉。

适用于气管狭窄手术的全身麻醉。

三、婴儿气管狭窄的麻醉监测为了确保婴儿手术期间安全可控,需要进行相关的麻醉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电监测:通过心电监测仪对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实时监测,以观察心脏有无异常,及时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等情况。

2.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血氧饱和度仪实时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防止发生缺氧情况,保持患儿的呼吸功能正常。

3.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通过呼吸监测仪实时监测患儿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以了解其呼吸道情况,保证正常通气。

先天性肠梗阻手术的麻醉

先天性肠梗阻手术的麻醉

先天性肠梗阻手术的麻醉病例一先天性肠闭锁手术的麻醉一般情况患儿,女,1天,体重2.4kg。

患儿主因生后吐泡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以“新生儿湿肺”收入NICU。

入院第2天,发现患儿呕吐黄绿色胃内容物,并有腹胀。

患儿为33+ 3周早产,胎膜早破,出生体重2350g。

其母亲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手术治疗,目前患儿母亲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活动耐量可。

入院时患儿精神反应稍弱,哭声略低,口唇发绀,口吐白色泡沫。

腹部立位X 线片显示肠梗阻征象。

腹部B超示回肠闭锁。

超声心动图为卵圆孔未闭。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麻醉过程入院后第2天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入室监测生命体征SpO2 99%,HR150次/分,RR 26次/分,BP75/50mmHg,体温36℃。

面罩吸氧浓度60%,麻醉诱导予丙泊酚8mg,瑞芬太尼5μg,芬太尼2μg静脉缓慢注射,下颌松弛后置入3.0mm(ID)气管导管,插管深度9.5cm。

麻醉维持给予3.5%七氟烷,氧流量4L/min,吸入维持麻醉,机械通气VT 25ml,RR 28次/分。

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维持PET CO2 30~45mmHg,水温毯38℃持续保温。

术中发现回肠扭转720°,肠管颜色变黑,血运差,切除回肠50cm及回盲部。

关腹后逐渐减小七氟烷浓度,缝皮时停用。

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出现自主体动时拔除气管导管。

手术时间55分钟,麻醉时间60分钟,术中补液5%葡萄糖10m l,出血1m l。

患儿恢复顺利,术后16天出院。

病例二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手术的麻醉一般情况患儿,男,2个月,体重3.8kg。

生后间断呕吐两月余。

体格检查无特殊。

化验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胸、腹立位X线片可见肺炎少许;上腹可见巨大囊腔影,并可见气液平面。

B超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膜式狭窄,继发十二指肠不全梗阻。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卵圆孔未闭。

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支持治疗,完善相关检查。

麻醉过程入院后第6天在全麻下行Ladd术。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41 4・
常州实用医学 2 0 1 7 年第 3 3 卷第 6 期
至横 窦 , 外 至 乙状 窦 , 弧 形切 开 硬脑 膜 , 缓 慢放 脑脊 液后牵开小脑 , 在显微镜下 , 沿岩骨小脑幕角找到 岩静脉 。锐性分离 三叉神经周围的蛛网膜 , 充分暴 露三叉神经根 , 辨别责任血管 , 松解压迫神经的血 管袢 。将大小适宜的T e l f o n 毡形垫片置于三叉神经 与脑干或血管之 间 , 并用生物蛋 白胶 固定 , 部分患 者将血管用生物化学胶粘于岩骨硬膜上 , 使血管与 神经完全分开且T e l f o n 固定不易脱落。 2 手术 配 合 2 . 1用 物准 备 常 规脑 外科 器 械 , 小金 刚 动力 系统 , 4 毫米 西 瓜 头磨钻头 , 显微镜 , 双核电凝镊 , 明胶海绵 , T e l f o n 垫 片, 生物蛋白胶 , 显微镊 , 弹簧剪 , 人工硬脑膜 , 颅骨 锁及 工具 。 2 . 2巡 回护 士配合 2 . 2 . 1安 置体位 患者全麻后 , 取侧俯 卧位 , 头部垫 中单 , 上肩部用扎脚带向足部牵拉并固定于手术床 两侧 , 松 紧度 根 据 主 刀 医 生判 断 , 颈 肩 角> /1 0 0 。 , 有 助于三叉神经根部的显露 。头部及肩部尽量靠近 床边 , 腋下 垫双层长方形胸垫 , 肩 和床保持一拳的 空隙 , 以免臂丛神经受压 , 患侧上肢 自然放于患侧 下肢上 , 对 侧肢体则用 3 M透明敷贴妥善于患侧肩 部, 手指 自然 打开 , 避免屈曲。双下肢采取下腿伸 直 上腿 弯 曲 , 用2 个 圆枕 固定 , 并 加 以扎脚 带 妥善 固 定 。耻 骨联合及 臀 部用腰 托 固定 牢靠 。 2 . 2 . 2调节 电凝功率 、 手术床体位及观察生命体征 手术 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 , 根据医生要求 , 调整双机 功率 , 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在电凝岩静脉时应从 小功率开始 , 以免造成不 良后果 。同时密切观察血 压, 脉搏 , 呼吸 , 心率的变化 , 在分离三叉神经压迫血 管 时注意 观察是 否 出现三叉 神经一 心脏 反射 。一旦 发现立 即提醒手术者暂停操作 , 并作 相应处理 。 2 . 3器 械护 士配合 提前 1 5 - 2 0 分钟洗手 , 上台准备器械 , 协助医生 消毒铺单 , 将各种器械按规范摆置 。用手术衣或中 单叠成三角形支架 , 用3 M透明敷贴包裹表面 , 将各 种型号脑棉 及 明胶海 绵按大小排列 , 方便 医生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第七届国际糖尿病大会简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1):
60262.[2] 林丽娟,郭平凡,石铮,等.不同剂量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对大鼠
糖尿病模型稳定性的影响[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9,16
(2):52.
[3]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等.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27521277.
先天性幽门狭窄婴儿麻醉的探讨
李德辉,李海波,刘金峰,李恩有,李文志,杨 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 婴儿;幽门狭窄;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05(2001)06-0401-01⒇
婴儿患有幽门狭窄,由于呕吐,常常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使麻醉选择和维持很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幽门狭窄婴儿麻醉,以探讨安全适合的麻醉方法。

1 临床资料
34例诊断为幽门狭窄婴儿,男29例,女5例。

年龄15~270天(平均8周),平均体重为(3.8±1.1)kg。

术前给阿托品20μg/kg,21例0.1mg,3例术前未用药;平均麻醉时间(56±17)min,手术时间(42 +16)min。

S pO2大于94%,3例术中返流,需紧急插管。

术前单纯用氯胺酮24例,平均氯胺酮用量每小时14.46mg/kg,氯胺酮复合异氟醚4例,氯胺酮复合安氟醚4例,插管4例,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1例,氯胺酮复合氟哌啶1例。

术中补液(132±79) ml,10例输血,无1例围术期死亡。

2 讨论
回顾了34例婴儿幽门狭窄手术的麻醉,男女比例5.8∶1,全部在全麻下完成,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①胃排空问题:麻醉期间的呕吐返流,可使患儿窒息或吸入肺内,产生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幽门狭窄患儿,胃内容物易潴留,因此麻醉前需通过胃管反复多次吸出胃液,但仍可能有胃液残留,如术前钡透视诊断,胃有钡剂残留,应用较粗胃管吸引,以防胃液返流,使患儿窒息。

先在麻醉前用8~12号胃管,变换不同体位3次吸出胃液,有报道术前用纤维胃镜进行诊断和吸出胃液。

②麻醉选择:蛛网膜下腔麻醉,骶管麻醉,硬膜外麻醉,氯胺酮全麻,插管吸入全麻都可用于幽门成型术,常规选择全麻,因有报道局麻并发症多于全麻。

本组病例全部在全麻下完成,大多数是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面罩吸氧。

氯胺酮麻醉方法简单,也无插管损伤气管粘膜和肌松药残留所致术后呼吸抑制,但氯胺酮用量大(每小时14mg/kg),对未成熟婴儿肝脏有负担和代谢延长,使清醒延长;不插管,术中返流可能吸入肺内,产生吸入性肺炎,在31例未插管麻醉中有3例术中返流,引起窒息,占10%,需采取紧急措施;氯胺酮无肌松作用,不能减少十二指肠穿孔的危险。

插管吸入麻醉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这是决定选择麻醉方法的重要因素。

本组4例插管吸入麻醉,2例异氟醚麻醉,2例安氟醚麻醉,3例司可林诱导插管,1例吸入+卡肌宁诱导并维持术中肌松,术中平稳,术后顺利拔管。

③补液:婴儿幽门狭窄术前多有代谢紊乱,表现为低氯,低钾,低血容量和某种程度的低氯代谢性碱中毒。

术前纠正使麻醉更安全。

尿氯是反映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尿氯>20mEq/L,说明容量状态得
到纠正。

术中出血不是主要问题,一般不需要输血;
维持输液5%葡萄糖和生理盐水1∶1或1∶2,需补充
细胞外液考虑乳酸林格氏液,第一小时25ml/kg,以
后每小时4~6mg/kg输注。

气管内全麻是最安全的麻醉方法,单纯氯胺酮
麻醉不能抑制反射,返流发生率10%,容易发生术
中窒息。

104第6期 郭 健,等1中药血糖安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0-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