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研究现状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一、研究现状1.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农用植保无人机是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植保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它可以应用于小麦、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等多种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作业,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农业生产工具。
2. 技术特点农用植保无人机与传统的农业喷药机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技术特点:(1)精准施药:通过搭载高精度GPS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定位和施药,减少药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2)高效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高,可以大幅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安全环保:无人机植保作业可以减少农药对人体的直接接触,减少农药残留,降低了农民和环境的风险。
(4)智能化管理:植保无人机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作业,避免了传统农业作业中的人力、物力浪费。
3. 研究与发展现状目前,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国内外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应用阶段。
国内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也在植保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二、研究趋势1. 技术升级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将会不断升级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精度:提高作业精度,实现更加精准的植保作业。
(2)智能化管理:加强植保无人机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远程遥控和作业。
(3)多功能集成: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功能不断扩展,实现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环节的一体化作业。
2. 应用拓展农用植保无人机将逐渐拓展其应用领域,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跨地区作业:植保无人机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实现农业生产的跨区域作业。
(2)多品种适用:不仅限于某一种农作物的植保作业,而是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
(3)特殊环境作业:植保无人机可以适应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植保需求,如山区、荒漠、湿地等地区的作业。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农用植保无人机是指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田植保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工具。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1. 技术研发进展迅速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也越来越成熟。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中,不断推出各类类型、各种规格的植保无人机产品,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植保需求。
2.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喷洒。
农用植保无人机也在农田灌溉、施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 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农用植保无人机的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飞行、自动识别病虫害、智能调整喷洒量等功能。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的自动化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植保作业的效率和精准度。
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绿色农业政策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购买和使用植保无人机,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二、发展趋势1. 高端化、智能化未来农用植保无人机产品将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不仅在飞行性能、电池续航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感知系统、作业控制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等方面将会更加智能化,从而提高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2. 多元化应用未来农用植保无人机将会向着多元化应用的方向发展,不仅在病虫害防治、农药喷洒方面有所应用,同时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施肥等方面,成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工具。
3. 数据化农业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农用植保无人机将会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有了更多的应用。
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谢谢观看
低空反无人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低空反无人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安全保障技术,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未 来,该技术将在军事、公安、民用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保障国家安全和 公共安全。同时,低空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 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效益。
低空反无人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对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低空雾滴沉积规律及变量喷施测控技术进行了 深入探讨,旨在为提高农业喷施效率和精度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研究多旋翼植保 无人机低空雾滴沉积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调节雾滴的尺寸、速度和方 向,以实现更加精确的喷施作业;通过研究变量喷施测控技术,我们可以更加精 准地控制喷施的部位、时间和剂量,从而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和防治效果。
变量喷施测控技术
变量喷施测控技术
变量喷施测控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农业喷施技术,它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 和土壤状况,实时调整喷施的部位、时间和剂量,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喷施作业。 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中,变量喷施测控技术主要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实时控 制等手段实现。
变量喷施测控技术
传感器是实现变量喷施测控技术的关键部件,它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情 况和土壤状况,从而为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提供依据。数据采集系统则通过对传 感器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最佳的喷施方案,并实时传送给无人机控制系统。控 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调整无人机的喷施部位、时间和剂量,以实现精准喷 施作业。
三、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的趋势 分析
三、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的趋势分析
未来,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是该技术的几 个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将不断进行技 术创新和设备升级,以实现更高的作业效率和更精度的施药效果。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一、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1、技术成熟度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遥感探测、精准喷洒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都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在无人机导航系统、高清航拍技术以及智能喷洒系统的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市场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市场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目前,一些大型农场、种植合作社以及农业大户已经开始采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作物植保,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小麦、玉米、果树等作物上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政策支持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扶持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与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
4、学术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对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也在持续深入。
针对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成果。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支持。
二、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未来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将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精准的植保作业。
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将无人机的飞行路径、作业量和时间进行精确规划,实现定点定量、精准喷洒,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多旋翼技术目前农用植保无人机主要以固定翼为主,未来随着多旋翼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旋翼无人机将成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主流。
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垂直起降、悬停稳定等优势,适合于小范围、小面积的农田作业,而且在作业效率和适应性上都有很大优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农用植保无人机是指利用无人机进行农业植保操作,包括喷洒农药、施肥等作业。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出发,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农用植保无人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初是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探测和侦察工作。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农业植保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喷洒药剂浪费、效率低下、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等。
农用植保无人机应运而生,成为改进传统农业植保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技术特点农用植保无人机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导航精准:植保无人机可以通过GPS和导航系统精准飞行,能够实现作业路径的精确规划和实时监控。
2. 智能操作:配备了遥感和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快速感知和智能化作业。
3. 大数据应用:无人机通过搭载摄像头和遥感设备,可以采集大量的农田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4. 高效节能:相比传统喷洒方式,农用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药剂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等优点。
三、应用现状目前,农用植保无人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农用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兴农机装备,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据统计,2019年中国农用植保无人机的销售量达到了3万架,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10万架。
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农用植保无人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四、发展趋势农用植保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载设备智能化:未来农用植保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农田环境的智能感知和作业决策。
2. 多功能化应用:除了喷洒农药和施肥外,未来的农用植保无人机还将具备除草、播种、采摘等功能,实现一机多用。
3. 精准施药技术:未来农用植保无人机将采用更加精准的施药技术,包括变频喷雾、光电识别等技术,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植保无人机是指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业植物保护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飞行器携带喷洒设备,精确地喷洒农药、肥料等农业化学品,以控制病虫害、杂草等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保无人机具有高效快捷、精准喷洒、减少农药浪费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已经比较成熟。
目前,国内外很多农业科技公司和农业合作社已开始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作物保护。
中国是植保无人机应用领域最具发展潜力和市场规模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农业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低下。
植保无人机正好能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力不足、劳动强度大、农药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从技术角度来看,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目前,植保无人机的操作主要依靠遥控手柄进行,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飞行技术和农作物保护知识。
未来,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植保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起飞、自动飞行、自动喷洒等功能,减少对人员的依赖,提高操作效率。
2. 多功能化设备的发展:目前,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喷洒农药和肥料,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植保无人机将具备更多功能,可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病害识别、热成像等,提供更全面的农作物保护服务。
3.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提高植保无人机的决策能力和作业效果。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让植保无人机自动分辨农作物和杂草,更精准地喷洒农药。
4. 精细化农业的推动:植保无人机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实现精细化农业管理。
通过植保无人机的喷洒,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需求,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过量和不均匀施肥导致的浪费和病害等问题。
5. 植保无人机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植保无人机可以与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其他农业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土壤水分、气象条件等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植保无人机是指使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植物保护的一种新兴技术。
它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利用高科技手段快速获取农田的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施药和监测作物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对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目前,植保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包括农田作物的施药、作物监测、土壤检测等方面。
1. 农田作物施药植保无人机搭载喷雾设备,可以通过无人机自动飞行和定点喷洒技术,实现农田的精准施药。
无人机可以根据地块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路径规划和作业调度,提高施药的效果和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施药,植保无人机能够进一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并且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2. 作物监测植保无人机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获取农田的图像、红外线、多光谱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灌溉情况等,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决策支持。
这种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大大减少传统农业中因人工观测不及时导致的损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土壤检测植保无人机可以配备土壤检测设备,通过对土壤的pH值、含水量、肥力等参数的实时检测,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建议。
这有助于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肥力调控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二、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植保无人机技术在不断发展壮大,未来有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 无人机智能化无人机智能化是植保无人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无人机能够自主进行作业规划、路径规划和施药调度,提高作业的智能化程度。
无人机还可以通过与农田的传感设备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实现农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反馈,提供更准确的植保服务。
2. 多传感器技术融合传感器技术是植保无人机实现精准施药和监测的基础。
未来,植保无人机可能会采用多传感器技术融合,如多光谱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高精度GPS等,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作业数据和决策支持。
浅谈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植保无人机是指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和喷洒等植物保护工作的专用设备。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植保无人机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
首先,在技术方面,植保无人机的机载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得到了快速改进和突破,实现了更加精确、高效的作业能力。
其次,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范围得到了拓展,从最初的单一作物、小面积试点,逐渐推广到大面积、多作物的农田作业。
同时,植保无人机逐渐从简单的喷洒作业,向更复杂的监测、预警等工作转变,为农作物生长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此外,植保无人机的市场需求也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投入植保无人机的农民和农业企业越来越多。
未来,植保无人机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为植保无人机提供更好的性能和能力支持。
比如,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植保无人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
其次,植保无人机的机载设备和传感器将进一步升级,使其具备更精确、全面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比如,红外线传感器、高光谱传感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将使农民能够实时掌握农田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能力和效率也将得到提高,比如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智能路径规划等功能。
再次,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将扩大到更多的农作物和地区,形成更完善的植保无人机系统。
例如,针对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特点和需求,研发针对性的植保无人机;或者逐步推广到不同地区,满足不同地域的植保需求。
最后,植保无人机将与其他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农业智能化管理体系。
比如,通过植保无人机获取的农田情报,可以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总之,植保无人机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和农业工具,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无人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植保无人机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业生产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机水利2018, V ol.38, No.0145农业与技术引言近年来,无人机热度持续增长,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发展也紧跟其上。
在植保方面,无人机相比传统植保机械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体积小,质量轻、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量小、优良的喷施效果,高效的作业性能、实现人机分离等。
作为植保无人机主要研究方向,低空低量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GPS自动导航技术、低飘移喷雾技术等,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3]。
低空低量喷雾技术是指在距作物1m以上,4m以下的低空环境下,通过提高喷雾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确保单位面积施药量不变、减小雾滴粒径等办法,以提高农药利用率的一种施药方式。
根据《MTH 1008-1997 飞机喷施设备性能技术指标》,低量喷雾要求雾滴直径(VMD)处于150~250μm。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小雾滴较好的穿透性和高覆盖率及低空环境下的低漂移率,使雾滴到达植物各个部位,包括叶子背面的均匀分布,进而减少雾滴飘移,提高农药利用率。
1国内外农业航空发展状况农业航空起源于德国,1911年德国人提出了将飞机应用于植物保护工作中。
目前,美国农用飞机保有量达4000多架(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占88%);俄罗斯的农业飞机保有量数目高达1.1万架,作业的机型主要以有人驾驶飞机为主[4];日本受地形的影响,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不适宜进行农业航空作业,轻型无人机异军突起[4]。
据统计,截至2010年,日本的微轻型农用无人机达2346架;2003年农用无人机首次亮相韩国,开启农业航空时代。
因耕地面积小,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韩国农业航空喷洒多使用无人机进行。
截至2010年,农用无人机达101架,有人驾驶直升机20架 [4]。
农业航空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达国家的评判标准,各个国家都针对本国国情选择合适的农业航空设备。
在美俄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多采用有人驾驶飞机为主,无人机为辅的植保作业方式;而日韩等国,小型无人机的各种优势吸引着广大农户。
1951年,我国农业航空技术开始起步,农业航空飞机只能使用他国生产。
20世纪90年代,轻型飞机及配套的喷洒设备广泛用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农药喷洒、叶面施肥。
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是4890架。
2017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8393架,同比增长72%。
图1 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虽然,我国的无人机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的姿态,但是农业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仅1.65%,如上图所示。
较美、日等农业航空发达的国家相差甚远,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17%,远高于我国。
就当前数据来看,我国农业航空的发展刚刚起步,还需要各方人士共同努力。
*为本文通讯作者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研究现状吴笛1 李君兴2 袁洪印1*(1.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本文主要对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进行介绍,概述了国内外农业航空及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的发展方向。
各国的农业航空技术发展迅猛,受地形的因素影响,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成为主流。
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技术也随着农业航空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
针对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的发展瓶颈,列出了6个发展方向,以期系统的帮助人们了解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中图分类号:V27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201846 2018, V ol.38, No.01※农机水利农业与技术2国内外低空低量喷雾技术发展概况随着航空喷雾技术的发展,我国各位学者在低空低量喷洒、低空变量喷药系统等关键喷雾技术的各个环节上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针对无人机的低空、低量、均匀性及高功效的喷洒要求,我国的许多学者对无人机的喷头进行了设计、试验与改进。
2014年,茹煜等着重对一种兼顾了液力喷雾和离心喷雾的旋转液力雾化喷头进行了测试。
以喷孔直径、喷雾压力、电机转速3种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喷头雾滴粒径、沉积分布、喷幅和功率消耗的影响。
结果显示,喷头旋转电机电压对雾滴粒径的影响远高于喷孔直径,压力。
电机电压提高,喷幅扩大,雾滴沉积量呈现正态分布。
喷雾压力和喷孔直径对功率消耗的影响也很大[5];2016年,王森建立了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垂直风场模型及仿真模型,为分析无人机风场和喷洒作业中雾滴沉积规律提供了很大帮助。
还对农业航空喷头进行了研究实验,获得了较优的喷洒参数,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做出重要贡献[6]。
农业航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瓶颈,为了能够突破瓶颈的限制,相关人士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都进行了实验研究。
2.1 明确防治不同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最佳药剂和最佳施药量利用农业航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研究药剂喷雾雾滴大小及雾滴密度与防治效果的关系,明确防治不同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最佳药剂和最佳施药量。
2014年,杨帅等对4种不同无人机进行低空喷雾作业,寻找雾滴在作物冠层的沉积分布规律,并进行了防治效果的研究。
实验显示,无人机喷幅在一定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确定最佳防治效果所需的飞行高度。
不同无人机喷雾技术在冠层各位置的沉积密度均匀性不尽相同 [7];2.2 研究用于农业航空低空低量喷雾中增加附着率和防漂移助剂在研究药剂雾滴直径与作物叶面附着率之间的关系及雾滴蒸发萎缩规律的基础上,研发用于农业航空低空低容量喷雾中增加附着率和防飘移助剂。
2016年,文晟等针对植保无人机低量喷洒作业中,液力喷头的大粒径及离心喷头的复杂结构和高成本,提出了一种超低容量旋流喷头结构,并进行了试验分析[8]。
秦维彩等在水田环境中,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超低空低量喷雾实验,测试漂移量与沉积量。
数据显示,非靶标区域雾滴漂移量占总喷洒量的12.9%,水稻下部叶片沉积量达到上部叶片的92.8%。
证明了低空低量显著的喷洒沉积效果[9];Hoffmann W.C等利用一套自主开发压力式喷雾系统,研究了助剂对喷雾液滴雾化特性的影响,实验证明系统压力的上升,添加助剂能够减小雾滴粒径变化,从而更准确的进行低量喷雾作业实验,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0]。
2.3 研制无人旋翼植保机专用的智能控制方法与装置针对目前农业无人旋翼施药机喷雾过程中因喷雾不均匀而发生作物药害、药效不理想和环境污染问题,研制无人旋翼施药机用的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从而达到无人旋翼机随速度变化而改变施药液量,从而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农业航空施药过程中作物药害和环境污染。
Alvin R Womac 等人修改入口的压力差调节活塞在壳体内的位置,改变空间的尺寸,调节喷头流量的目的,实现了低量精量喷雾[11]。
HUANG 等设计了一种针对全自主飞行无人机的低容量喷雾系统,测试了4种不同喷嘴的喷雾效果[12]。
2.4 构造农业航空低空低量喷雾作业参数专家决策系统对作业参数专家系统总体框架进行设计,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数据库系统;系统需要能够根据远程用户手机终端提供的作物图像,判断作物的叶面积指数、生长期、病虫害发病情况,利用精准施药知识特点及决策树算法对无人机药液量,喷头的选择、飞行高度和速度给出决策支持。
2017年,陈胜德等对多旋翼无人机旋翼下方风场进行风场分布测量,结合航空喷雾技术,通过调整相关的不同参数进行喷洒实验,研究了风场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揭示多旋翼无人机航空喷雾技术中雾滴沉积原理[13]。
2.5 构建低空低量喷雾现场配药系统、复核监督决策系统构建低空低容量喷雾现场配药系统复核监督决策系统,完成作业现场配药、称量、记录远监控控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喷雾作业配药过程中药剂错配,漏配现象,为航空低空低容量喷雾安全性及病虫害防治效果提供保障。
3结语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固然可圈可点,但我国的农业航空起步时间较晚,且大多农业无人机并没有高效的低空※农机水利2018, V ol.38, No.0147农业与技术低量喷雾技术的支撑,这也是农业航空发展的短板。
因此,需要做的是加大农业航空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的研究力度,弥补行业发展的漏洞。
低空低量喷雾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各个环节上的技术突破,更需要建立低空低量喷雾作业规范,以期在针对不同作物、病虫害及作物周边环境的情况下,都能选择适宜的药剂,药量和安全区域。
参考文献[1]娄尚易,薛新宇,顾伟,等.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7.[2]温源,薛新宇,邱白晶,等.中国植保无人机发展技术路线及行业趋势探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4.[3]郭永旺,袁会珠,何雄奎,等.我国农业航空植保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4.[4]周志艳,臧英,罗锡文,等.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4):1-10.[5]茹煜,金兰,周宏平,等.航空施药旋转液力雾化喷头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03):50-55.[6]王森.单旋翼无人机航空施药效果分析与试验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7]杨帅.无人机低空喷雾雾滴在作物冠层的沉积分布规律及防治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8]文晟,兰玉彬,张建桃,等.农用无人机超低容量旋流喷嘴的雾化特性分析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9]秦维彩,薛新宇,吴萍.水田超低空低量喷雾飘移与沉积量的试验研究[C].江苏省昆虫学会.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江苏省昆虫学会,2012:6.[10] Hoffmann W.C,Fritz B.K,Kirk,I.W.Aerial methodsfor increasing spray deposits on wheat heads[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1996,24(6): 1109-1209.[11] Alvin R Womac,QU y D Bui Development ofvariable flow rate fan nozzle for precision chemical application[Z].ASA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2001.[12] HUANG Y,HOFFMANN W C,WESLEY C,et al.Development of a spray syste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latform[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9,25(6):803-809.[13]陈盛德,兰玉彬,李继宇,等.植保无人机航空喷施作业有效喷幅的评定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作者简介:吴笛(1994-),河北唐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现代农业机械设计;袁洪印(1963-),男,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