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5 人口与城市 城市化考点剖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城市化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重点讨论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也就是说,城市化程度是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进行衡量的。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加。
二、城市化的原因1.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拥有更多的企业、工厂和服务业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2.教育与医疗条件:城市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民希望通过迁往城市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吸引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4.生活方式改变: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吸引了农民,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
三、城市化的影响1.人口聚集:城市化导致农民向城市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逐渐聚集。
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扩大,城市规模的增大。
2.改变地形地貌: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土地往往是由农田或自然环境转变而来的,从而导致地形和地貌的改变。
3.资源消耗: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
城市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带来压力。
4.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与交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会问题,如失业、住房压力、社会犯罪率上升等。
四、城市化的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迁移:对于过快的城市化过程,政府可以采取控制人口迁移的措施,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水平,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5 人口与城市 城市空间结构考点剖析

城市空间结构---考点剖析
主标题:城市空间结构
副标题:认清城市形态,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城市形态,服务功能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考点剖析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城市空间结构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几乎没有综合题,重点考查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城市功能分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等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示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考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5年山东卷第3题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知识,所考查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
复习备考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熟练掌握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熟练掌握城市地域形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5人口与城市城市化备考策略

城市化---备考策略
主标题:城市化
副标题: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城市化,地理环境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备考策略
1. 研究最近几年高考真题,掌握本知识点的命题形式,进而预测其命题趋势。
研究和训练高考真题,可以掌握本知识点的命题形式,结合考点和考题,复习相关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地备考。
2. 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厭1A1 K駅 5 (ft-甘!;;
st吐細堆純理-島城巾
3. 针对考点,精选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自主命制试题,扎实训。
地理的人口与人口分布高中地理知识详细解析

地理的人口与人口分布高中地理知识详细解析地理的人口与人口分布在地理学中,人口和人口分布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口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数量,而人口分布则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模式。
通过研究人口和人口分布,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一、人口的概念和因素人口统计指标中最基本的是人口总数。
人口总数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所有居民的总和。
人口总数的变化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决定的。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或国家出生的人口数量。
出生率的高低反映了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
常见的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有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女性教育水平等。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或国家死亡的人口数量。
死亡率的高低反映了人口的生存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
常见的影响死亡率的因素有医疗条件、卫生设施、环境质量等。
迁移率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比率。
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迁移率的高低反映了人口流动的活跃程度。
常见的影响迁移率的因素有经济差距、社会稳定性、政治因素等。
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模式人口分布在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均匀的特点。
以下是常见的人口分布模式:1. 线状分布:在一些地理条件特殊的地区,人口分布呈现出一条条的线状分布,形成人口集中的带状地带。
例如,印度次大陆上的恒河平原就是典型的线状分布。
2. 点状分布:在一些地理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资源有限,人口只能聚集在少数几个点上。
例如,撒哈拉沙漠周边的绿洲地区就是点状分布。
3. 集中分布:在一些地理条件相对良好的地区,人口分布集中在某个区域,周围地区人口较少。
例如,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就是集中分布的典型代表。
4. 稀疏分布:在一些地理条件非常恶劣的地区,人口非常稀疏,几乎没有定居点。
例如,南极洲就是稀疏分布的典型。
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5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问题考点剖析

人口增长与问题--考点剖析主标题:人口增长与问题副标题:分析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地区差异、引起的问题,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人口增长,人口问题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考点剖析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命题时,人口增长与问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综合题,重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差异等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示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考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4年新课标I卷第10〜11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的知识,所考查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
复习备考需要认清以下问题:1.熟练掌握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 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K iw **& 6 1 0 > 4 9■鲁葷ti沁a>«三种类琏人口年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
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高二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
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
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
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兵源短缺,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注意:(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到传统型的转变是通过死亡率的下降实现的;传统型到现代型是通过出生率的下降实现的。
(2)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原始型人口增长缓慢,传统型人口增长迅速,过渡型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现代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2.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
②社会问题: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就业困难,粮食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等。
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①对社会: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剖析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剖析一、人口增长1.1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四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2 人口增长的影响•正面影响:劳动力增加、消费市场扩大。
•负面影响: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社会压力增大。
1.3 中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放宽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三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人口迁移2.1 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因素: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
•战争和政治因素:逃离战乱和政治迫害。
•社会文化因素:婚姻、家庭团聚等。
•生态环境因素:逃避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
2.2 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增加劳动力外流、导致人才流失。
•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剧资源紧张。
三、城市化3.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3.2 城市化的标志•人口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城市用地规模:城市面积的扩大。
3.3 城市化的阶段•第一阶段: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第二阶段:城市人口增长放缓,城市用地规模继续扩大。
•第三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上面所述,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
3.4 城市化的影响•正面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科技创新。
•负面影响: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社会问题增多。
四、城市功能区城市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教区。
•居住区:提供居民居住的地方,配套设施齐全。
•工业区:集中工业企业和工厂,便于管理和运输。
•商业区:集中零售商业、餐饮和服务业,便于消费者购物和娱乐。
•文教区:集中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考点剖析
主标题:城市化
副标题: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城市化,地理环境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考点剖析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城市化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比较常见,重点考查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示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考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第1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所考查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
复习备考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熟练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认清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