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之情感体验及个性化表达
中考语文 题九 记叙文阅读 第五讲 个性阅读

1.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后又缀满小黄花;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父亲告诉我们“一朵花就是-颗白白胖胖的花生”。(或:我们数 着花就好像数着花生。)
“一毛钱。” “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
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 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 !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 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我选__A__: 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 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表现花生损失惨重,从侧面衬托花生顽强的生命 力。 我选B,赏析示例:“耷拉”和“擎着”这两个动词用得很有表现力,作 者将玉米、棉花叶片的无精打采和花生的精神抖擞进行对比,并赋予玉米 、棉花和花生以人的情态特征,生动形象,突出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情感表达与细节描写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展现生活中的点滴和情感的起伏。
在记叙文的创作中,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情感表达是记叙文的灵魂所在。
一个好的记叙文,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感动,也可以是复杂的、交织的多种情感。
比如,当我们描述一次久别重逢的场景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会透过文字传递给读者;而当讲述亲人的离去,那份悲痛和思念也会让读者感同身受。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表达呢?首先,要真诚。
作者必须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叙述的事件中,真正地去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让读者相信和感受到这份情感的真实性。
其次,要善于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
直接抒情就是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心中充满了喜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比如“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也在为我的悲伤而哭泣”。
细节描写则是记叙文的血肉。
没有细节描写的记叙文就像是一个骨架,虽然有了基本的框架,但缺乏生机和活力。
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而应该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现他的善良,比如“他每次看到街头的流浪猫都会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食物轻轻地喂给它们,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关爱”。
再比如,描写一个场景时,不能只是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而要具体描绘出花园中的花朵的颜色、形状,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花香,“花园里,红的、粉的、紫的花朵争奇斗艳,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像一场绚丽的花雨。
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
细节描写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
我们要学会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细节。
阅读的情感体验作文

阅读的情感体验作文阅读,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每翻开一本书,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各种情感也随之而来。
记得有一次,我偶然间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已经泛黄的旧书——。
起初,我只是被它简约的封面所吸引,心想:“就随便翻翻,看看能有啥。
”可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进了那个充满幻想和温情的小小星球。
我看到小王子独自在他的星球上,一天能看四十三次日落。
那种孤独感,就好像是我自己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心里空落落的,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填补。
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迷茫和无助,那种对世界的好奇与不解,像极了曾经年少的我。
小王子游历各个星球的经历,更是让我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
他遇到了那个自以为统治着一切的国王,我忍不住在心里偷笑,觉得这国王也太自不量力了。
还有那个不停数星星,想把星星据为己有的商人,让我气得牙痒痒,这得多贪婪才能干出这种事儿啊!当小王子来到地球,遇到了那只智慧的狐狸,我的心也跟着柔软了起来。
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你要是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和牵挂。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坐在书桌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热。
我一会儿皱起眉头,为小王子的遭遇感到担忧;一会儿又忍不住露出微笑,因为他的纯真和善良。
当读到小王子最终离开地球,回到他的星球去找他的玫瑰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那是一种深深的不舍和感动。
我仿佛看到了小王子坚定的背影,他带着对爱的领悟,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旅行,身心俱疲却又收获满满。
我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心里还在回味着书中的种种情节。
这就是阅读带给我的情感体验,它能让我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
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的一个小细节哈哈大笑;有时候,又会因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难过。
阅读就像是我的一个知心朋友,它懂我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想法。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讲解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其他经典设问◇◇◇ 2.[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 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 安排有什么好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映衬、烘托手法的运用) 3.[九上《故乡》思考探究]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 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小说→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铺垫、 照应、对比等)、环境描写、结尾妙处等。
注:在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写作技巧(见 “文体知识梳理”之“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写作技巧”)。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考点十八 表现手法[2013]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答题规范
表现手法 铺垫 对比
作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 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答 题语言借鉴)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其他经典设问◇◇◇ 1.[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 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 达效果。 2.[九下《枣儿》思考探究]剧本开头和结尾用了同一首童谣,但 出现的方式不同。结合童谣两次出现时的情境,说一说:童谣在剧中 起什么作用?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首尾呼应)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讲解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 会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5课时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在赏析文章特色时,要有文体意识,不同体裁的文章所呈现的美 感是不同的。而为了真正体味文章中的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 味,我们在阅读时需要根据体裁的不同而关注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技 巧。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中情感体验及个性化表达.doc

2019 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述文中感情体验及个性化表达【知识导学】所谓感情体验,就是在阅读时,把自己沉醉到阅读的情形中,在正确的思想认识指引下,去感觉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感情,进而引起自己的感情活动,评判文章的价值取向。
感情体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念书方法,是提升人文精神的有效门路。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培育感情体验的能力。
所谓个性化表达,是作者在写文章时,联合自己的实质状况,依据所处时代的特色所形成的一种合适自己的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
记述和描绘是记述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述和描绘相联合,是记述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记述是经过一般的陈述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互相关系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描绘是在记述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光景存在与变化做精美地描述,形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遇到艺术感染,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述文中假如缺乏描绘,就会显得平庸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亮,情节不动人。
自然,描绘要合适,为中心服务。
所谓合适,即突出特色,切称身份,写出变化。
1 . 感情体验类阅读题主要有两种:体验文中感情和论述自己感情。
不论是哪一类,答案常常是多元的、开放的。
⑴体验文中的感情。
即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推测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心里的感情活动,它一般针对记述文、小说、散文等表达类文章。
⑵论述自己的感情。
即读了文本后,唤醒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入感觉自己的感情脉动。
它既能够针对表达类文章,也能够针对说明、谈论等文体。
2. ⑴体验文章的感情,要注意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好,更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感情色彩。
如课文《记一辆纺车》在说到纺线时是这么写的:“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重沉沉的,像成熟了的肥桃。
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此后收获的快乐,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可以比较的。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14——拓展感悟 个性表达

变式: 1.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2.围绕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续写、补写。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联系实际对文中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 5.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 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
中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14——拓展感悟 个性表达
方法指导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2:31:4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中考作文记叙文写作的情感表达

中考作文记叙文写作的情感表达中考作文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其中一种常见的作文类型就是记叙文。
记叙文要求作者通过叙述事实、描绘情节来表达某一特定情感。
本文将探讨中考作文记叙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一、选择适当的情感在记叙文中,作者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情感进行表达,如喜悦、伤心、愤怒等。
首先,应考虑作文的主题与情感的契合度。
比如,描写一次难忘的旅行可以选择喜悦的情感,而讲述一次失败的经历可以选择沮丧的情感。
同时,还应考虑读者的感受,尽量选择与读者共鸣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产生共鸣。
二、运用描述手法要想有效地表达情感,作者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描述手法。
一是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传达情感。
作者可以描绘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节,通过生动的描述将情感传递给读者。
二是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笔更加瑰丽,情感更加饱满。
三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感。
透过人物的对话,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和冲突,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创造紧凑的情节一个好的情节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情感。
作者可以选择一个具有冲突的情节,通过表现人物在冲突中的种种情感变化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情节的设计应紧凑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同时,还需要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不要过分夸张或离奇,保持情节的真实性。
四、运用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可以更直观地表达情感。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矛盾、挣扎、思考等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情感的来源和发展。
五、通过情感转折展示成长在中考作文中,记叙文通常要求展示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情感的转折是展示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情感的变化,可以反映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成长经历。
情感的转折可以让作文更具层次感,更具说服力。
六、适当运用节奏和语调在写作时,作者还需要通过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中考作文记叙文情感表达

中考作文记叙文情感表达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愉快的,有悲伤的,有激动的,有失望的。
而在我中考的作文中,我选择了记叙文这样一种形式来表达我的情感。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精心准备了几个月的中考迎来了大限。
一早,我满怀期待地赶往考场,背负着父母对我殷切的期望,还有自己对未来的向往。
考试开始了,我紧张而又兴奋地写着答卷,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然而,在写作文这一环节时,我却陷入了短暂的困惑。
我明明想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却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
思考片刻后,我决定以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情来引出我内心真实的情感。
在我印象最深的那个夏天,我和父母一起去了离家很远的亲戚家串门。
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从小树林中跑到大山坡,从河边小溪中抓鱼,从小麦地里偷穗子。
在这一切的经历中,我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那种欢乐溢于言表。
然而,时间过得飞快,我长大了,面临着中考的考验。
我开始羡慕起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
我想再次回到那片树林,那座山坡,那个小溪和小麦地。
我想感受一次纯真的快乐,远离种种压力和焦虑。
于是,在作文中,我选择了用回忆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情感。
我描述了那个夏天的美好时光,描绘了自己在自然中的欢乐。
通过这些细节,我希望能够传达出我内心的渴望和对纯真快乐的向往。
作文完成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是如此真实而深刻。
它不仅仅代表着我对童年的怀念,更体现了我对未来的期待。
我希望能够找到生命中的那片净土,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去追逐自己内心的梦想。
回顾整个作文的过程,我发现记叙文这种形式非常适合表达情感。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具体细节,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我的情感世界。
同时,记叙文给了我更大的自由度,让我可以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受到某种特定结构的限制。
感受到这种自由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责任。
作为一名作家,我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文字传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方法之情感体验及个性化表达【概念阐释】所谓情感体验,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阅读的情景中,在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从而引发自身的情感活动,评判文章的价值取向。
情感体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是提高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情感体验的能力。
所谓个性化表达,是作者在写文章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处时代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做精细地描绘,形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叙文中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显得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
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阅读技法】1.情感体验类阅读题主要有两种:体验文中情感和阐述自己情感。
不管是哪一类,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开放的。
⑴体验文中的情感。
即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揣摩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情感活动,它一般针对记叙文、小说、散文等叙述类文章。
⑵阐述自己的情感。
即读了文本后,唤醒自身的思想情感,深入感受自身的情感脉动。
它既可以针对叙述类文章,也可以针对说明、议论等文体。
2.⑴体验文章的情感,要注意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好,更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感情色彩。
如课文《记一辆纺车》在说到纺线时是这么写的:“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
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
”这里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没有生命的“线穗子”变得富有生命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十分有趣。
为什么这样描写?因为作者怀念延安的战斗生活,对那种战斗生活存有深厚的情感。
⑵体验文章情感,还要注意深入思考文章所表现的事理,文章的情是附在事理上的,离开了事理,就谈不上情,即使是抒情的文章,也蕴涵着道理。
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朱德同志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母亲的辛勤操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他是为了单纯地抒发思念之情吗?文章最后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们仔细体会这时作者为之动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全中国的人民。
这是一种高尚伟大的情感。
⑶最后,体验文章的情感,就是用心去读。
用自己的情感去体味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例题讲解】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吗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③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天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怅惘,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①旖旎(yǐnǐ):柔和美丽。
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③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探究练习1.文中有许多描写月景的语句,形象生动,意蕴深刻,情感丰富。
请找出一句,仿照示例进行品析。
示例: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品析:“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四个短语凝练形象,分别用以描写湖光、大漠、大海、高山,十分贴切;四个短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协调,生动地写出了四种典型背景中不同形态的月景之美,表现了美的多样性,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
句子:______________;品析: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首先要找准句子,尽量找到特点鲜明,意蕴、情感比较容易把握的句子来品析。
品析句子时,主要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来分析其形象性,并发掘句子蕴涵的情感意趣和道理。
【解题误区】解析题目时要适当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品析。
切忌分析没有头绪,语言杂糅,答不到点子上去。
【参考答案】见月思乡,是千百年来几乎被人们写滥了的题材。
但是,读完这篇短文,“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却久久萦绕在心头。
读这篇散文,我们在感受作者真情的同时,不能不为作者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所陶醉。
2.本文在语言上极有特色,请你从探究本文语言特色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
问题: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设计问题要遵循题干的要求,不要超出其规定的范围。
想问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全文的角度来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意蕴深刻,情感丰富,文化韵味浓,引用或化用了许多诗文名句……提问题则要从小处着手,问题要具体,切忌大而空。
说明理由要有全局观,指出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感受、探究到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解题误区】设计问题时,不要撇开重点字词、句子去设计。
【参考答案】问题:文中为什么多次用“小月亮”“我的小月亮”“我那心爱的小月亮”来称呼家乡的月亮?“小”字在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理由:本文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拓展训练】幸福就是此刻铁凝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友人,聊起很多从前的事情,计划很多未来的事情,她突然发问:对于你来说,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
那阵子,经常携带这个问题去和人打交道,不管是新朋还是故友,聊到酣畅总是抛出这个问题冷场,当然,收获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幸福的时刻就是加官晋爵时,买房购车后,身体无恙中;有人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父母双全,爱人平安,孩子快乐,领导待见,粉丝忠诚,仇人遭谴……都对,但都不打动我。
直到有一天陪朋友去见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朋友说:他的人和他的文章一样禅意幽深。
茶过三道,我忍不住继续兜售这个问题时,他微笑着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所以,在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最大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好茶,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而面前与我谈新叙旧的你们更是我的幸福之源。
我终于领会到了何谓醍醐灌顶。
生活中似乎有太多可以论证他这番话的例子。
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了很多钱买过一些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就舍不得穿,除非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或者出席需要表示自己诚意的场合才上身。
使用率太低,慢慢地也就忘记了有这样一件衣服。
换季的时候,家人帮我整理衣柜时,才想起自己有这样一件衣服,因为躲过了水洗日晒的蹉跎,它依旧崭新笔挺,但是款式却已经过时,只好自责地把它包好继续收进柜底,回味起当初对它的喜欢,忍不住感叹那些快乐都成落花流水了。
很多年轻人很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什么人,一点一滴,一颦一笑都让我有无尽的话想要表达想要歌颂。
但总是羞于启齿,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心事静静地窝在心里,折叠得整整齐齐,幻想着有一天会勇敢地站在他面前全部抖开。
等啊等啊,最终,这些情愫就像一粒种在晒不到太阳又缺乏雨露的泥土里的种子,只能腐烂在密不透风的土壤里。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是永远没有错的,美好的岁月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遗憾中消耗掉了。
没有在最喜欢的时候穿上最美丽的衣服,没有在最纯粹的时候把这些纯粹表达出来,没有在最重要的时候去做想做的事,以为将来会收获的丰硕,结果全都变成了小而涩的果。
品尝这种酸涩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责:如果当初我多穿几次那件衣服,如果当初我有足够的勇气对他说……那会是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