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扩展资料
十月革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3.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井举6.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9.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资本主义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11.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l12.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8.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辉告C.中共八大D.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前后,我国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从而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A.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C.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E.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国家资本主义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初级社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C.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以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为特点E.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B.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没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A.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建国以后,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原因是A.国有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确立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E.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一种合作)的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经销代销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A.定息B.国家所得税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B.实行土地国有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E.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D.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0.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内容是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D.现代化的国防E.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三、辩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一时期大约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
第二阶段是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建立。
这一时期大约从1917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创和发展阶段,其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时期大约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
第四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迷或倒退的时期,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
第五阶段是21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
第六阶段是全球社会主义运动重新兴起的时期,其标志是21世纪以来拉美、非洲等地区出现一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
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和共同富裕等课题也引起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回归的思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标志性事件1.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2.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3.抗美援朝运动1951-19534.三反五反运动19535.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社会主义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社会主义时代正文: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社会主义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是一个落后和分裂的国家。
沙皇制度的腐败和封建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工人和农民的困境日益加深。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声音日益高涨。
事件过程1917年2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但并没有实现工人和农民的真正权益。
这场革命后,俄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和暴力冲突的局势。
而布尔什维克党利用这一时机,发动了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于19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期间进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夺取了政府机构和军队的控制权。
列宁和托洛茨基等领导人宣布建立苏维埃政权,并正式宣布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事件迅速传播到国际社会,激发了其他国家工人阶级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期望和追求。
影响十月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1. 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榜样和启示。
许多国家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2. 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十月革命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之间的斗争逐渐升级。
3. 社会经济改革:在苏联,十月革命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
国有化、集体化和计划经济成为主导,控制了国家资源和生产资料。
4. 战争与全球影响:十月革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从战争中退出,使得其他国家关注到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并对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运动,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革命史的概述二、中国革命史的主要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2.社会主义革命3.社会主义建设4.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中国革命史的概述】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激情的史诗,它记录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 19 世纪末开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伟大的革命斗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二、中国革命史的主要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民主化。
这一阶段的革命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开始,历经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在 1949 年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二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从 1950 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国营工商业改造、农村集体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革命的第三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从 1950 年代末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如“大跃进”、“四个现代化”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失误。
4.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革命的第四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强国。
【三、总结与展望】回顾中国革命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3.抗美援朝运动1951-1953
4.三反五反运动1953
5.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新中公司赫赫有名。
盛名之下,新中公司却已举步维艰。8年的迁徙生涯,多次遭受日军轰炸,损失惨重,再受1948年金圆券风波、货币贬值的影响,当年年终结账,仅盈余金圆券2.7万元,折合银元200元。
1949年,新中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到4月份时,只能全靠借款和变卖材料支付员工薪水。当年5月8日,时任新中公司代总经理的魏如,在第十五届股东大会上作业务报告时说:“回忆去年股东会议时,本公司业务尚可。现受时局影响,营业萧条,门可罗雀,不胜感慨。公司从去年11月以来,每况愈下,全靠借款度日,前已借款约700银元,近为应付工资,又借美金2000元。”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实现工业化D、消灭资本家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人民公社的建立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 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 、过渡性质的社会D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16、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18、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19、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2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政治上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十月革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
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