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合集下载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是1、在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

2、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至1956年,期间只用了4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且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1、改变了经济结构(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变化,让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

(2)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3)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它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还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消灭私有制这种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还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而是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3、开辟了新道路(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doc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doc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 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2.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 党的^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5. 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 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6.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 7.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8.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9.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土主义革命和社会土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己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12.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正确回答D答案分析[分析]方案D,三大转变,即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转变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方案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方案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方案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956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转变。

中国已经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扩展数据:基本特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尽力而为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尊重人民群众要求的社会。

同时,所有阶级和团体都必须表达他们对权利、民主、正义和政治的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的社会。

尊重人民群众的要求,就要做好“融合凝聚”,整合凝聚的目的就是让人民“各得其所”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只有让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社会成员才能和谐相处。

在适当的地方和睦相处是和谐共处的前提,和谐共处是每个人都获得自己地位的结果。

”“和谐共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进步的社会。

从尽最大努力让社会成员充满活力,到让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让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根本目的是使各种社会活跃力量共存、相互促进。

考研政治石磊: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各种标志

考研政治石磊: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各种标志

1.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或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的标志:香港海员罢工。

1925年出现的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起这一大革命高潮起点的标志:五卅运动。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破裂的标志:七·一五政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或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第一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的召开。

7.中国抗日战争起点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中国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标志:卢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标志:一二·九运动。

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8.反法西斯联盟结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9.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10.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以及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的标志: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标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的标志:《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或者《五四指示》)。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1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022风向标单元测试卷七年级政治广东版

2022风向标单元测试卷七年级政治广东版

2022风向标单元测试卷七年级政治广东版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完成期的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单选题] *A.“一化三改”(正确答案)B.“一改三化”C.“一化两改”D.“一改两化”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单选题]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答案)D.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确立3、66.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资金、技术、规模的竞争,然后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体现在()[单选题] *A.发挥国家宏观调控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B.要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成为主导C.我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维护稳定D.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答案)5、10. 遵守()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 [单选题] *A、纪律B、宪法和法律(正确答案)C、道德与法律D、约定6、97.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单选题]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D.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8、8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单选题] *A.“四个全面”B.“八个明确”C.“十四个坚持”D.“五位一体”(正确答案)10、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是(? )[单选题]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答案)D.深化文明交流,借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有(? ? )①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②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③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单选题]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12、10.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一下,对探索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学习马克思主义B.学习苏联模式C.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答案)D.另起炉灶,独树一帜13、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 ?)[单选题] *A.古典政治经济学B.西方经济学C.黑格尔哲学D.空想社会主义(正确答案)14、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因此()。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 选项D,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选项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选项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选项C,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956年底,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转变完成了。

中国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扩展数据:基本特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社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尽力而为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尊重人民要求的社会。

同时,所有阶级和团体必须表达对权利,民主,正义和政治的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位置的社会。

尊重人民的要求,必须做好“整合与凝聚力”。

融合和凝聚力的目的是使人们“获得自己的位置”。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

只有使社会成员以适当的方式相处,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和谐相处。

在自己的适当位置相互相处是和谐共处的前提,而和谐共处则是每个人获得自己的地位的结果。

“和谐共处”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生进步的社会。

从尽最大努力使社会成员充满活力,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再到使社会成员彼此和谐相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积极的社会力量共存并相互促进。

8第八章习题及答案修改

8第八章习题及答案修改

第八章作业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2 、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 归乡镇所有C. 归集体所有D. 归国家所有4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5 、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农业合作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6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7 、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 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 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 、作为 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农业D. 林业9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 华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东南地区10 、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制造厂位于()A. 沈阳B. 武汉C. 长春D. 北京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1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A、1952-1956年B、1949-1954年C、1953-1957年D、1950-1955年18、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发展农业D、恢复国民经济19、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0、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答案:1 、 C2 、 C3 、 A4 、 C5 、 A6 、 C7 、 C8 、 A9 、 C 10 、 C11、D 12、D 13、A 14、B 15、B16、D 17、C 18、A 1 9、B 20、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B. 国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已经完成C.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D. 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E. 完成了祖国统一2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下列关于 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B. 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E. 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4 、 1952 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间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结束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但我国比较特殊,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则需要经过一个特定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这个特定的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一直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所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于16世纪初,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
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的概念在西欧广为流传,发展出不同分支。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