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平衡针结合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坐骨神经痛25例临床观察

平衡针结合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坐骨神经痛25例临床观察
临床 与 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a n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9 期( 总 第2 0 7 期) 2 0 1 3 年7 月
平衡针结合踝 -@ t 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并发坐骨神经痛 2 5 例 临床 观 察
谭 彦 龙①
【 摘要 】 目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 医院 2 0 1 0 年2 月一 2 0 1 3 年2 月收
【 关键词 J 平衡针 ; 踝三针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坐骨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1 9 — 0 0 2 0 — 0 2
Cl i n i c a l Obs e r v a t i o n o n P i n g he ng z he n Co mb i ne d Hua i s a nz h e n Co n c u r r e n t Tr e a t me n t o f Lu mb a r I nt e r v e r t e b r l a Di s c Pr o t r us i o n S c i a t i c a o f 2 5
g r o u p s o f c l i n i c l a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 B y u s i n g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s c o r e ( V As ) , b e f o r e t r e a t me n t a n d a f t e r 2 0 d e v l a u a t i n g p a i n , l u mb a r d i s e a s e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a s s e s s m e n t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

05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06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 电生理检查等综合评估,确定诊断结果
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随 机对照试验
01
治疗方法:踝 三针治疗
03
结论:踝三针 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根性痛具 有显著疗效
05
02
研究对象:腰 椎间盘突出根 性痛患者
04
演讲人
目录
01. 踝三针疗法概述 02. 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
病因和症状
03.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根性痛的效果
04.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根性痛的注意事项
治疗原理
踝三针疗法是一种 通过针灸刺激法。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 过刺激脚踝周围的 穴位,调整人体气 血运行,从而达到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
难,影响正常活动
诊断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 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02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脊柱活动度、 肌肉力量、神经功能等
03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MRI等,了解椎间盘突 出程度、神经压迫情况等
04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评估 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腰 椎间盘突出 根性痛患者
禁忌症:孕 妇、凝血功 能障碍患者、 皮肤过敏患

治疗效果: 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

治疗周期: 根据病情和 治疗效果, 可能需要多
次治疗
病因
01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老化、纤维 环破裂、髓核突出
02
外伤:腰部扭伤、 撞击等外力作用导

腕踝针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腕踝针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腕踝针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腕踝针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一、腕踝针中医技术操作流程腕踝针,源于古代的“足三里下针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针对四肢末端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全身疾病的目的。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检查时间:年月日腕踝针㈠腕踝针的概念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刺疗法1975年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教授创立㈡腕踝针的适应证1、各种痛症2、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3、某些神经精神疾病4、失眠、焦虑、抑郁5、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6、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㈢身体分区1、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2、针刺点腕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3、针刺法_皮下针刺法㈣身体分区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 1、2、3区在前面 4、5、6区在后面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㈤上下肢分区–上下肢的内侧面(阴面)向前,即手掌向前,足外展,两侧上下肢相对靠拢,靠拢处前后的缝与躯体的前后中线相当。

上下肢的分区方法与躯体相同,手足略有区别。

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以数字1~6编号,与区同名,针刺时按病症所在区选取同一侧编号相同的点①1区——前中线两侧头面部在前中线至以眼眶外缘为垂直线之间的区域,包括前额、眼、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体、颏颈部沿气管、食管,胸部自前中线至胸骨缘,包括胸肋关节、气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缘、心前区(左侧)。

腹部自前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包括胃、胆囊、脐部、下腹之膀胱、子宫、会阴部②2区——前面两旁头颈部包括颞前部、面颊、后牙、颌下、甲状腺。

胸部沿锁骨中线向下区域,包括锁骨上窝、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肝(右侧)、侧腹部。

③3区——前面外缘沿耳廓前缘、腮腺,腋前缘垂直向下的狭窄区域、乳房近腋前缘部分④4区——前后面交界自头顶经耳向下至颈,肩部沿斜方肌缘,胸腹部自腋窝至髂前上嵴的胸侧壁及腹侧部区域⑤5区——后面两旁与前面的2区相对颞后部,颈后外侧靠斜方肌缘,肩胛冈上窝及肩胛中线垂直向下区域的背和腰⑥6区——后中线两侧与前面的1区相对,枕、颈后部、颈椎棘突至斜方肌缘,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内缘,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

⑦肘部的分区1区在肘窝内侧2区在肘窝中部3区在肘窝外侧4区在肘之桡侧5区在肘之背,稍靠桡侧为肱骨外上髁6区靠鹰嘴内侧⑧膝部分区1区—膝后部(又称腘窝)内半侧2区—膝部内侧3区—髌骨内缘4区—膝部阴阳面交界,以髌骨为中心5区—膝部外侧,与2区相对6区—膝后部外半侧⑨踝部分区1区—跟腱内缘与内踝之间2区—内踝3区—内踝与胫骨前嵴之间4区—胫骨前嵴与外踝之间5区—外踝6区—外踝与跟腱外缘之间⑩足部分区1区—足掌面的足跟2区—足掌中段的内侧3区—从内踝前延至足母趾内侧4区—足背至足趾背侧5区—足掌中段的外侧6区—足前掌至足趾㈥踝部针刺点–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6㈦针刺点的选择1、根据症状所在的区选择编号相同的点2、分左右上下3、症状恰在中线,针两侧若在横线以上,针两侧上1或上6,在横线以下,针两侧下1或下64、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上肢针上5,下肢针下4,全身或不能定位的症状,针两侧上1㈧腕踝针的疗程1、每日针1次,针3次后改为隔日针1次2、隔日针1次3、每周针2次㈨腕踝针的不良反应1、皮下出血2、晕针㈩针具: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直径0.25毫米,长25毫米–安尔碘或75%酒精棉球–棉签或干棉球–纸胶带针刺法•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刺点位置:纵轴固定,上下可调整•进针深度:将针身几乎全部刺入,留2mm针身在皮肤外•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针刺点上1定位:在尺骨缘掌面浅沟的中央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em>打开文本图片集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依据络皮部理论,结合神经分布区,按照“循经分部,通督化瘀”的原则,采用“以经刺皮”的针法,结合临床疗效,反复实践,筛选出一组最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穴位(根痛1、根痛2、根痛3)及最恰当的操作方法。

通过多年临床运用证明该疗法有以下优点:①镇痛起效快速,疗效显著,维持时间较长。

②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无不良反应。

③选穴客观、易掌握,融中西理论为一体。

④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镇痛机制的有机结合。

诊断标准西医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制定。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生于青壮年。

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④下肢受累神经分部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⑤X线摄片检查: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诊断标准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第3版)及1988年卫生部药政司颁布的《临床疾病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

①脊髓后根受压或受损后,出现相应后根的放射性疼痛。

②腰痛伴发坐骨神经痛,直腿抬举受限。

③椎旁压痛常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

④坐骨神经支配的肌力、反射和知觉改变。

⑤椎管内压力或张力的增高试验,可激发腰腿痛的再现。

中医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制定。

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踝三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152例报道

踝三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152例报道

【 文 章 编 号] 1 0 0 2 ~3 7 6 3 ( 2 0 1 4 ) 0 9 —0 2 4 3 一O 1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 、 多发病 。常规手术 治疗 , 近 年 来 有 些 地 方 社 区 医 微 创 方 法 , 此方法引起局部皮肤性湿疹创面时有发生 , 但 发 生 较 大 面积 的 皮 肤 溃 疡 未 常 规 换 药 效 果 不 佳 。而 采 用 羊 膜 治 疗 , 止疼痛迅速 , 抗感染效果好 , 缩 短 治 疗 院采用硬化剂局部点状 、 多点注射 , 效 果 良好 。但 也 有 的 患者 由 于局 部 硬化 剂 注 射 引 见 报 导 , 促 进 刨 面愈 合 。 , 羊膜是一种生物性薄膜 , 含纤维 蛋白多 , 厚 度均匀 , 透 明度 高 , 起不 良反应 , 造 成 皮 肤 溃烂 ,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健 康 和 生 活 质 量 。2 0 1 4年 2月 我 院 收 治 1 时间 , 】 ] ; 羊膜内还含有抑菌因子, 覆 盖 后 例大隐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导 致皮肤破 渍形成 溃疡 , 经用 新鲜人胎 羊膜 ( 以下 简 称 羊 表 面 光 滑 的 生 物 性 基 膜 有 良 好 的 通 透 性 和 黏合 力[ 能够防止细菌侵人 , 有利于上皮生长 , 在创面中羊膜基膜 不仅可起到 支架作用 , 还 具 膜) 治疗 , 取得较好的疗效 , 现介绍如下。 1病 历 介 绍 有生物刺激素及活性物质 , 可 促 进 组 织 修 复 和 神 经 纤 维 再 生 ; 同 时还 能 使 创 面 坏 死 溶解 , 局部血液循环得 到改善 , 肉芽组织 生长迅 速, 灰 暗 肉 芽 颜 色 转 为 红 患者为 5 2岁 男 性 , 在 外 院行 大 隐静 脉 曲 张 处 行 硬 化 剂 注 射 治 疗 , 术 后 局 部 出 现 组 织 分 离 、 渗 出减 少 ] 。使 用 羊 膜 有 以下 优 点 L . ] : ① 保护创 面, 起屏 障作用 , 减 少 细 菌 再 感 皮肤水疱 、 破 溃形成溃疡 , 经 地 方 医 院换 药 治疗 效 果 差 。 2 0 1 4年 2月 1 0 日来 我 院 就 润 , 诊。查体 : 患 者左 小 腿 肿 胀 明 显 , 踝关节上方 红肿 , 疼痛 , 皮肤缺 损约 6 c m× 1 1 c m, 创 染 的 机 会 ; ② 减 少 创 面 水 分 的蒸 发 , 可保持创面 湿润 ; ③ 促进 上皮及 肉芽组织 生长 ,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④保护创 面, 减 轻 冷 热 与 换 药 刺 激 引起 的疼 痛 ; ⑤ 能 及 时 观 察 创 面渗出脓性分泌物 , 诊断 左小腿皮肤溃疡 , 患 者 要 求 羊 膜 换 药 治 疗 面 的 变 化 。总 之 , 羊膜应用方便 , 疗效满意, 是现代较为理想的生物敷料 , 值 得 临床 推 2治 疗 与 结 果 本例患 者, 创 面给予 局部 清创后 , 用 3 过 氧化氢溶 液清洗 , 生理 盐水 冲洗 , 0 . 广使用 。 1 新 洁 尔 灭棉 球 消 毒 , 然 后 将 保 养 的无 菌 羊膜 ( 本院制备) 根 据 创 面 大 小 剪 取 贴 敷 创 参 考 文 献 面, 边缘 大于创面 1 c m, 将羊膜下的空气驱 除, 使 羊 膜 与 创 面 紧 贴 。 由 于 创 面 渗 出 液 [ 1 ]蔡 承 林 , 郑裕明, 汤 敏 中, 等。 羊膜教料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J ] . 生 物 医 学工 程 与 2 0 0 3 , 9 ( 3 ) : 1 6 2 . 较多 , 前7 2 h使 用 带 L 羊膜. 换药 2 4 h后 , 红肿 疼痛减 轻, 4 8 h后 创 面 皮 岛 少 量 形 成 , 临床 , 疼痛 、 红 肿基 本 消 失 , 渗 出液减 少, ? 2 h剖 面 皮 岛 形 成 增 多 , 创 周 边 缘 上 皮 爬 行 3— [ 2 ]舒 苏凤 . 羊膜 移 植 治 疗 急 性 期 严 重 眼 表 烧 伤 病 人 的 护 理 [ 刀. 护理 研究 , 2 0 0 5 , 1 9 5 mm, 疼痛 、 红肿消失, 刨面少量 渗出液 , 创面 肉芽红 润, 生长迅 速 , 创 周 边 缘 上 皮 组 (7 A): 1 1 9 8 . 织生长增快 , 改用常规羊膜 , 4 8 h换 药 1次 , 直 至创 面 愈台 , 患者 经换药治疗 1 6 d创 面 [ 3 ]高 素 珍 , 李英, 赵婷婷 , 等. 人 羊 膜 治 疗 四肢 慢 性 溃 疡 创 面 的 疗 效 观 察 [ 刀. 南 方 护 理 学报, 2 0 0 5, 1 2 ( 1 2 ) : 1 1 -1 2 . 治愈 。 3讨 论 [ 4 ]高 素 珍 , 赵婷婷, 王 丽丽, 等. 干 燥 人 羊 膜 治 疗 感 染 伤 口的 疗 效 观 察 [ J ] . 护 理 研 大 隐 静 脉 曲张 是 老 年 外 科 常 见 病 之 一 , 采 用 硬 化 剂 治 疗 手 段 是 近 年 来 的 另 一 种 究 , 2 0 0 7, 2 1 ( 1 ): 1 2 9 —1 3 0 .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检查时间:年月日腕踝针㈠腕踝针的概念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刺疗法1975年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教授创立㈡腕踝针的适应证1、各种痛症2、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3、某些神经精神疾病4、失眠、焦虑、抑郁5、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6、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㈢身体分区1、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2、针刺点腕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3、针刺法_皮下针刺法㈣身体分区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1、2、3区在前面4、5、6区在后面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㈤上下肢分区–上下肢的内侧面(阴面)向前,即手掌向前,足外展,两侧上下肢相对靠拢,靠拢处前后的缝与躯体的前后中线相当。

上下肢的分区方法与躯体相同,手足略有区别。

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以数字1~6编号,与区同名,针刺时按病症所在区选取同一侧编号相同的点①1区——前中线两侧头面部在前中线至以眼眶外缘为垂直线之间的区域,包括前额、眼、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体、颏颈部沿气管、食管,胸部自前中线至胸骨缘,包括胸肋关节、气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缘、心前区(左侧)。

腹部自前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包括胃、胆囊、脐部、下腹之膀胱、子宫、会阴部②2区——前面两旁头颈部包括颞前部、面颊、后牙、颌下、甲状腺。

胸部沿锁骨中线向下区域,包括锁骨上窝、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肝(右侧)、侧腹部。

③3区——前面外缘沿耳廓前缘、腮腺,腋前缘垂直向下的狭窄区域、乳房近腋前缘部分④4区——前后面交界自头顶经耳向下至颈,肩部沿斜方肌缘,胸腹部自腋窝至髂前上嵴的胸侧壁及腹侧部区域⑤5区——后面两旁与前面的2区相对颞后部,颈后外侧靠斜方肌缘,肩胛冈上窝及肩胛中线垂直向下区域的背和腰⑥6区——后中线两侧与前面的1区相对,枕、颈后部、颈椎棘突至斜方肌缘,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内缘,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

⑦肘部的分区1区在肘窝内侧2区在肘窝中部3区在肘窝外侧4区在肘之桡侧5区在肘之背,稍靠桡侧为肱骨外上髁6区靠鹰嘴内侧⑧膝部分区1区—膝后部(又称腘窝)内半侧2区—膝部内侧3区—髌骨内缘4区—膝部阴阳面交界,以髌骨为中心5区—膝部外侧,与2区相对6区—膝后部外半侧⑨踝部分区1区—跟腱内缘与内踝之间2区—内踝3区—内踝与胫骨前嵴之间4区—胫骨前嵴与外踝之间5区—外踝6区—外踝与跟腱外缘之间⑩足部分区1区—足掌面的足跟2区—足掌中段的内侧3区—从内踝前延至足母趾内侧4区—足背至足趾背侧5区—足掌中段的外侧6区—足前掌至足趾㈥踝部针刺点–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6㈦针刺点的选择1、根据症状所在的区选择编号相同的点2、分左右上下3、症状恰在中线,针两侧若在横线以上,针两侧上1或上6,在横线以下,针两侧下1或下64、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上肢针上5,下肢针下4,全身或不能定位的症状,针两侧上1㈧腕踝针的疗程1、每日针1次,针3次后改为隔日针1次2、隔日针1次3、每周针2次㈨腕踝针的不良反应1、皮下出血2、晕针㈩针具: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直径0.25毫米,长25毫米–安尔碘或75%酒精棉球–棉签或干棉球–纸胶带针刺法•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刺点位置:纵轴固定,上下可调整•进针深度:将针身几乎全部刺入,留2mm针身在皮肤外•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针刺点上1定位:在尺骨缘掌面浅沟的中央(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晓虎郑昊龙李旭明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探讨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取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二组。

依托考昔片组、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组各100例,每个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治疗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依托考昔片组优良率80%,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煎剂组优良率为98%,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踝三针配合身痛逐瘀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踝三针;身痛逐瘀汤煎剂;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
【中图分类号】R24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30-02
前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评分标准
姓名:成绩:


考评要素考评要点分值评分标准扣分
1 针刺前准备要求着装整齐、整
洁,不允许佩戴任
何饰品,符合针刺
操作的要求
4
不按要求穿戴扣5分;衣帽不整洁
或穿戴不整齐扣3分;佩戴首饰、
手表、带手机未关机或调为静音者
扣5分,指甲过长者扣5分。

2 操作
取穴原则 6
L3、4椎间盘突出症,取根痛1;
L4、5椎间盘突出症,取根痛2;
L5、S1椎间盘突出症,取根痛3。

体位选择 3 体位选择不正确酌情扣分。

针刺前消毒(针
具、腧穴部位、医
生手)
9 未按要求消毒,每缺一项扣3分。

取穴准确并描述
解剖定位(取根痛
1操作)
6
取穴不准扣3分;未描述解剖定位
扣3分。

进针10
针刺角度为平刺(2分),方向向
上(2分),深度少于2毫米(2
分),进针长度约2.5寸(2分),
手法熟练不扣分,不熟练或角度
不对酌情扣2分。

行针 6
行捻转手法,速度200-300次/分
(2分),不提插行针,捻转幅度
108-360°(2分),捻转时间约3
分钟(2分),手法熟练描述准确
不扣分,不熟练手法不对酌情扣
分。

留针 4
每10分钟行针1次(2分),留针
约30分钟(2分)。

出针 2
出针手法熟练不扣分,不熟练酌情
扣分。

4 合计50 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