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受到历史、地域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代代相传并得到保护和发扬的文化形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我眼中,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传统的艺术形式、宗教信仰、传统礼仪和家庭观念等。

以下是我眼中的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化特点。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舍弃了过于超脱世俗的理念,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儒家强调家庭伦理、社会责任和道德行为,提倡仁爱、忠诚、孝顺和礼仪等观念,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书法、绘画和音乐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书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类型,通过寥寥数笔的墨迹,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古老悠扬,具有独特的音调和节奏,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也十分丰富多样。

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宗教。

佛教强调个体的修行和解脱,道教崇尚自然和完善个人的修炼,儒教则注重社会伦理和治理之道。

这些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礼仪和家庭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重视礼仪,尤其注重家庭和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孝顺被视为美德之最,尊敬长辈和尊重家族传统是中国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丰富的,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它不仅代表了过去的辉煌,也深深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生活中。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传承和发展,我们才能让传统文化继续为我们带来智慧和力量。

优秀范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4篇)

优秀范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4篇)

导语:在大家眼中,传统文化是怎样的?下面是优秀范文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欢迎大家的阅读与参考。

【作文一: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二胡的悠扬踩着三月斜雨的韵脚,沁过薄雾和窗纱,微微的还有些许暖意。

冉冉檀香弥漫着空气,让我不觉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长河中。

天地初开,万物终归混沌。

祖先们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无一不体现着祖先们的智慧,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争鸣,如一声春雷惊雨,给华夏大地一场润泽。

道家,法家,儒家、诸如雨后春笋纷涌而出。

其文学思想,道德学说更是沿用至今,令我们受益匪浅。

而反自春秋《诗经》开始,先秦散文,魏晋文学,后唐诗宋词元曲,品读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学的博大精深。

从孔子的“诗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给人们打上了一种忧患意识的烙印。

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这种忧患意识逐步上升到爱国精神,体现了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不屈不挠精神。

“仁者爱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功业抱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天人共鸣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

当世界文化的铁蹄滚滚袭来时,总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抵挡。

在这个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

欲望,拜金,权利等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洋节”,昔日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步被淡忘。

生活中的这些情况比比皆是。

追求自己喜欢的,是没错。

可这又何尝不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漠视?那些我们曾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记得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一种民族的特有文化积淀,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

对于我而言,传统文化是我心中永远闪耀的一束光芒,是我自豪的标志。

在我眼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艺术形式等。

下面我将分几个方面来展开谈一谈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独具特色,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多个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孝悌”等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做人处世之道;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修身养性,提倡无为而治;墨家思想关注“兼爱”,追求公平正义;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制度,强调以法治国;阴阳家思想研究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形成了中医学和八字算命等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不仅为后世提供了智慧与启发,也为我理解世界、思考人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从古代的封建王朝到现代的共和国,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古代历史文化中,有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万里长城;汉朝的文人墨客、光武中兴;唐朝的盛世繁荣、诗人辈出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和精神养料。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广泛多样,其中包括中国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以“意境”和线条的表现为主要特点,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字艺术,在书法中,墨迹纵横,笔触流转,融合着中国人中和、谦虚、含蓄的性格特点。

音乐和舞蹈是中国人独特的艺术形式,既有宫廷音乐的高雅典雅,也有民间音乐的欢快活泼。

这些艺术形式别具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宽容和包容的。

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儒家“仁爱”观念提倡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佛教弘扬的是“一切众生平等”的观念;道家追求的是顺应自然、不强迫、不排他的态度。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在我看来,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经典,它是中国民族智慧、情感和美学的集合,是我们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中形成、传承下来的杰作。

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方面,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建筑、服装、食品等等。

首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汉字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书法的核心是用笔勾勒出汉字的结构和意义,并通过笔画的形状、长度、笔墨的浓淡来体现意境和意蕴。

书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的演变,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样本之一。

其次,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别具一格的。

它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表现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中国画的特点是笔墨相生,以笔墨表现物象,画面上强调画法、技巧,注重表现出画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比如“工笔画”、“写意画”、“水墨画”。

它们都在艺术表达上钻研求精,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和舞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舞、太极拳、京剧等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音乐和舞蹈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的音乐和舞蹈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民心灵的多元性。

建筑和服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独特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观。

传统的中国服饰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如上衣、裤子、鞋子等。

传统的中国服饰非常注重细节和手工制作技艺,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时尚的追求和对美的认同。

如今,传统的中国服饰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

这些古老的艺术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信息。

我相信,我们今天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好之处,并通过它来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为文化交流与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我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启示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的仁爱之道、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极大的道德教化意义。

又如,道家的隐逸清静、重视自然,对于当代人追求心灵平静和内在和谐意义重大。

佛家的慈悲解脱、缘起缘灭观念,则对于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心灵抚慰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和观念,都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启示和价值指引,成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并不应该只是一成不变的保留和模仿,而应该是与时俱进、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传统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不衰,正是因为它不断地融合和创新,吸取其他文明的精华,使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文化还跨越国界,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这种融合和创新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精神。

对于我们当代青年而言,传统文化不仅是要了解和尊重的,更是要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使它得以继承和发展。

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传统文化必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老子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在内的多个方面。

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寓意和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眼中,中国传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伟大而又神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格言给人以启迪。

中国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代代相传的智慧格言。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吃一堑,长一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等。

这些格言都从生活中或者历史中汲取智慧,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从这些格言中我们不仅可以收获智慧,而且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启示。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也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技艺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之久。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家和书法家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

比如,唐代张择端的《千里江山图》、明代唐寅的《无为谷图》、清代郎世宁的《花鸟图》等。

中国画家的创作灵感并不仅仅来自于自然风景,它们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

在中国人的礼仪中,尊敬长辈和传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青龙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

同时,遵循这些礼仪习俗的人都能够产生一种平和、宽容、谦恭且好客的文化氛围。

在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又神秘,并且在丰富人们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智慧和启示。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书法家、画家以及思想家都在中华文化史上宝贵的发展痕迹。

它们为中国文化的传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纷繁复杂,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上已深深打上了时间的烙印。

同时,它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我们探求的更多,了解更多,继续学习和创造。

我看中华传统文化即兴评述范文三篇

我看中华传统文化即兴评述范文三篇

我看中华传统文化即兴评述范文三篇篇1我喜欢刺绣,你没听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刺绣。

无聊的时候我总是用刺绣来打发时间,但是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喜欢刺绣的。

说到刺绣,你又了解多少关于刺的事情呢?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一,刺绣与养蚕,剿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叫做丝绣。

你知道上海的什么刺绣最有名吗?那当然是“露香园顾绣”了。

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镯绣,广东的粤绣。

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

例如:双面绣,是苏绣的代表作品之一。

艺人们把一根头发粗细的绣发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十万多个线头藏的无影无踪。

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

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要用二十多种丝线才能把猫眼睛绣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现在拍卖会上的刺绣能占怎样的地位吗?你一定不会想到。

在中国古代的刺绣价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

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

可是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却非常高。

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刺绣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针绣看看吧,一起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技艺如何高超。

篇2生活中的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

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在我眼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

诸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让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悲欢离合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古代诗词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优美而含蓄,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并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人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深深影响了我。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美的笔触闻名于世。

我喜欢欣赏中国水墨画的独特之处,其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传统民乐如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所发出的音乐旋律,让我陶醉感受到了一种纯粹而和谐的美。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尊敬长辈、注重家庭关系、关心他人的习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深深明白,这些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之一。

无论是过年时的拜年习俗,还是结婚时的婚礼仪式,这些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和珍惜。

传统文化也有其不足之处。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也导致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流失和衰退。

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不关心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不幸,因为它确实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自信心,并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传统文化在我眼中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的瑰宝和骄傲。

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经典文学、艺术和礼仪习俗,将我们与历史和文化相连接。

虽然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但我坚信传统文化不会轻易消失,它将在新的时代得到传承和创新。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尊重传统文化,让它的美丽在我们心中继续闪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传统文化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看传统文化》。

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生于80、90的我们也只是触其皮毛罢了。

传统文化是什么,都包括哪些东西,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不过仅从皮毛开始,我们就知道它有多么重要了,比如像中药、国画、京剧、针灸,这些东西都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纵观世界发展,除了中国文明一路传承下来,其他古文明都消亡了,这一点足够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大浪淘沙,历史证明的好的东西才是真的好东西。

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社会里,以孔子学说为基础的儒学和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讲“天地人和”、“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道德”、“孝悌”、“敬天保民”;讲中庸;讲小康;讲大同;讲诚信。

老子及道家讲“道法自然”、讲道、讲无为等。

这些思想不但在古代有其先进的一面,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其思想也有其指导性的一面,比如现在讲“和谐”,“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等许多治国理念都是其思想的表现。

这些思想不但对过去封建社会影响巨大、而且对现代社会、对将来社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整个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其实就象征着中国人的生命历程。

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记忆力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

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被称之为“会通”之学。

《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就是会通之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的时候应该汲取的智慧,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

但是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很多有识有志的西方人,热爱中国文化与传统学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反而数典忘祖,视民族文化为粪土。

中国的昆曲、传统功夫、曲艺、中医都岌岌可危。

孔子说,要了解一国的文化,看其国人的衣冠文物就一目了然了,而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消费,其中还保留了几分中国文化的含量呢?振兴中国文化、复兴国学是时髦的口号,但我们又真正做了些什么呢?
正像《国歌》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然,这个危险不是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侵略中国的威胁,而是外国列强通过文化殖民与学术控制,最终使中国人亡教灭种的威胁,后者更为阴险,更加残酷。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有类似遗传基因的作用。

“转基因食品”令人谈虎色变,而“转基因人”(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也同样可怕,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民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文化变异了,这个民族尽管形式上还存在,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被异化了。

今天的我们还是黑头发黄皮肤,但我们的价值观念、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已经逐渐脱离了民族传统。

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会导致人们内心缺乏安顿,心灵没了归宿,很少国人拥有信仰。

目前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接近30万,抑郁症与自闭症患者达到2600万,其根源就在于文化传统的缺失。

其还将导致整个社会道德崩溃,人们的道德水准下降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状态,而且在整体水平上,国人缺乏一种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因为文化传统的丢失所产生的文化悲观使我们的民族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产生了民族自卑感,弱化了民族的内聚力,这就在社会层面上,使我们失去了民族前途的希望,很少考虑未来的事情。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动物,能在艰难困苦中看到希望,提升自己奋斗的力量和改造命运的勇气。

如果丢掉了自己的文化,产生这种力量和勇气的根源就没有了。

一个国家经济落后不算什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总能发展起来。

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亡了,这个民族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历史上的犹太人亡国二千多年,在全世界流浪,受尽了凌辱,但它的文化没亡,所以时机一旦成熟就有可能再复国。

今日的菲律宾,民族形式虽然存在,但全盘西化以后,自己的文化亡了,其结局与现状是有目共睹的。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想要国家立足于当代世界强盛民族之林,汲取传统文化中沉淀千年的经典思想,古为今用,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
只有其拥有其自身的独特文化,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才可以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所以当务之急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来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我认为,首先应该在中小学的教育上着手。

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教育的功利性,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在其中生存自然有不少的难处。

但中小学无疑又是学习中打基础的阶段,对知识的积累、认识极为重要。

所以,我觉得中小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小抓起,在孩子记忆力好,课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小学中、低年级开始。

这时的学习可采用歌谣、游戏、讲故事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国学经典的基础诵读、记忆以及其中传统美德、文化的熏陶。

还有,适当的强制记诵也是必要的,在背诵中,学生吸收了大量古典文化与语言的精华,读写水平会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对于同学们的道德情操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是传统文化针对大众的普及。

在这一点上,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

解读经典图书、《百家讲坛》中《论语》心得等一系列栏目的热播、网络传媒的影响……及至现在的“国学热”的兴起,无一不是在说明这一点。

对此,有些人忧心“国学”也会成为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而持反对的态度,但我希望打这样一个比方:快餐文化就像母乳,在婴儿初生,尚不能自己完成对复杂食物的消化、吸收的阶段它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

但这个阶段之后,简单的“快餐”教育完成了个人对“国学”一定的积累与感悟,达到个人素养一定的提高,已经可以自己阅读、理解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满足于“快餐”的简单营养,而自然而然的阅读经典著作,从原著中得到自己的理解。

传统文化不是凝固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我们应在新的时代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将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使命。

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让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的高峰,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文化与底蕴!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