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PPT优秀课件

高二历史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PPT优秀课件

【答案】 (1)群众干预具有直接民主色彩;国民 议会是间接民主。 (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 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不 当,社会秩序不稳。 间接民主: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 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 不利于革命的推进。
【探究史料研习】
归纳综合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1870年普法战争中, 法国大败,巴黎人民乘机发动起义,废除帝制,建 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随着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派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民主力量获得了最终胜 利。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法国共和制度确立艰难的原因 1.历史因素:法国历经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封建主义在法国根深蒂固。 2.外来干涉: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起欧洲封建 君主们的仇恨和恐慌,于是组织反法联盟干涉法 国革命,致使国家动荡不安。 3.革命方式的艰巨性: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是欧 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突出的,造成这一状况 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深刻性。革命的深刻性使法国 大革命中的反抗力量特别顽固。
【探究思路】 本题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为背景, 以179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为载体,主要考查比 较分析能力。第(1)题要明确1791年宪法为君主立 宪政体,1875年宪法为共和政体;第(2)题要从异 同两个方面找出比较项,然后逐一比较。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THANKS
【特别提醒】 路易·波拿巴能够成为法国的最高 统治者,主要是得到农民的支持。决定农民手中 选票投向的因素,除了那些因小土地观念而引申 的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外,再就是农民对传统社会 的忠诚以及对社会权威的服从精神。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措施 (①1)推对行内_专__制__独___裁____统治,取消公民享有的自由 权利。 ②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强化国家机器。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重点难点1、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1)初步形成: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在《人权宣言》引导下,1792年9月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正式宣不法国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反复斗争:法国大革命中间,法国经历了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1804年,进入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在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进攻下,拿破仑统治垮台,进入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其反动统治遭到法国人民的反对,被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开始了七月王朝时期,七月王朝拒绝政治改革,引起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强烈不满,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其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波拿巴企业仿效他的伯父拿破仑,实行独裁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3)最终确立:在普法战争中,随着军事斗争的失败,第二帝国灰飞烟灭,1870年,开始了第三共和国时期,1875年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建立。

2、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比较。

路易·波拿巴取得政权后,积极效仿其伯父,恢复帝制,建立了第二帝国,路易·波拿巴虽然建立了帝国,但它必须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法国的工业革命恰恰是第二帝国时期完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波拿巴执行了1848年革命的遗嘱。

两个帝国作用的相似性及其原因:法国历史上的这两个帝国在实现革命目的方面是具有相似性的。

第一帝国保留并实现了大革命的成果,第二国际也实现了1848年革命的目的。

其共同的原因是,两个帝国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措施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

3.法国帝制与共和制斗争的实质⑴帝制与共和制的斗争反映了传统力量与民主力量的斗争,但不能认为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

⑵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其斗争也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

4.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历史因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法国是千年封建王国,又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根深蒂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共和制度并不适于法国 C.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 D.不同政治派别斗争激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
势,共和派力量不强大,但不能说明“共和国是含蓄地通过其
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故A项错误;根据 所学可知,1875年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并延续了70多年之
三个职责:一是总统的职责;二是国民议会的职责;三是
内阁的职责。
[史论要旨] 1.法国共和制确立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政权更替频繁,
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制几次反复;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
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2.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宪法。
3.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 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 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
久,可知共和制度适应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
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题意不符,故C项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由于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强大,因而宪法 没有明确宣布法国为共和政体,这说明当时法国不同政治派别 斗争非常激烈,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5· 潍坊期中)“(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 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 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 和制。”“它”是指 导学号 93040124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 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
2.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的区别

高中历史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麦克马洪被迫承认共和政体素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麦克马洪被迫承认共和政体素材新人教版

麦克马洪被迫承认共和政体
麦克马洪在1877年秋季选举后的咨文
10月14日的选举再次证明了全国对共和政体的信任。

为了服从议会制度的规定,我组成了一个从两院中挑选出来的内阁,它是一个由决心忠实地执行宪法以保卫和维护共和制度的人们组成的内阁。

国家的利益要求我们平息这场正在延续的危机,也同样强烈要求这种危机不再重演。

事实上,行使解散权,只不过是向一个最高法官进行最高咨询的一种方式,而不能被视为政府的制度。

我认为自己必须行使这一权力,同时我也服从全国的答复。

1875年宪法建立了一个议会共和国,同时确定我承担责任,但又规定了内阁部长的连带的各自的责任制。

这样,我们各自的义务和权利就确定了。

部长们的独立是他们负责的前提。

宪法中的这些原则正是我的政府的原则。

──楼均信、郑德弟等选译《1871~1918年的法国》。

中考历史(上册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中考历史(上册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启蒙运动1.时间:18世纪2.国家:(1)法国:事件:法国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2)美国:事件:独立战争;签署《独立宣言》。

3.代表人物: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

4.内容: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核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5.*性质: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或思想解放运动)。

二、法国大革命1.原因: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或封建专制统治)。

2.导火索(直接原因):召开三级会议。

3.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4.《人权宣言》(1)颁布: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2)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5.*1791年宪法(1)颁布: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2)内容: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6.结果: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7.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8.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1.发动政变: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2.拿破仑对内对外措施:(1)对内:①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②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3.《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4.建立帝国: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5.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6.灭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思维导图

第19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背景:过程清政府预备立宪:1901年到1905年实行新政。

→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第1枪。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湖南、广东等十四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南北议和):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统治;2月15日,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确保民主共和。

内容:①主权在民。

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实际上确立责任内阁制)。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意义:局限性: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区分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①民族危机: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②阶级矛盾尖锐。

③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⑤组织技术:兴中会等革命团体以及中国同盟会。

⑥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⑦多次军事准备,多次武装起义。

①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②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③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推动移风易俗。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②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

③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

高一历史第九课笔记

高一历史第九课笔记

高一历史第九课笔记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 共和制确立的背景。

- 政治:法国自大革命以来,政权更迭频繁。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派统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统治、拿破仑帝国等不同政权形式。

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反复较量,保皇派与共和派长期斗争。

- 经济:19世纪,法国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 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影响深远,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深入人心,为共和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共和制确立的过程。

-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统治。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共和制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

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 行政权归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 立法权归议会。

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4. 共和制确立的意义。

- 从政治上看,共和制的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政权,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从经济上看,有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从国际影响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 政治: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各邦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

- 经济:19世纪,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工业革命也在逐步推进,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5.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5.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路易·波拿巴与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统治措施的相关史实,理解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的原因和独裁统治的影响。

理解1875年宪法和共和制确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课堂呈现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史料解读、归纳比较的能力。

通过概括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归纳其确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共和制的确立虽然十分曲折、艰难,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新事物最终会取得胜利的。

重点:法国178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

难点:对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确立标志: 1875年宪法
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 部宪法,也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不系统、不完 整的宪法,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即《参议院组 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 系法》。
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2.宪法内容(政府框架)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 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 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 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 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 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 同,并指出其原因。(11分)
议会 参议院 众议院 最高法院
产生方式
参众院联席 会议选出
间接选举
成年男子 直接选举
任期
七年(可 九年,每三年 连选连任) 改选三分之一
四年
权力
行政
立法
参议院授 权组成
司法
总统共和制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3.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⑴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⑵共和派逐渐掌握实权。 ⑶与封建君主专制、帝制独裁相比是历史 的进步。 ⑷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⑴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 分)
不同:①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 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人 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 (3分)
②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 教育等各领域。(3分)
原因: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 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一 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3分)
(2010·广东文综)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 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 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 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 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 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2.(2007海南卷,28) (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 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 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 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 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 (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色帽。
2.共和之路艰难
表现:
①过程复杂:经过了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最后才确 立了共和制;
②时间长:从1789年到1875年,长达80多年,法国社会处 于动荡之中;
③内外矛盾交织:既有国内斗争,又有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 的斗争。
原因:
①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根深蒂固; ②国外其他反法干涉势力的存在; ③法国资产阶级分成许多政治派别,坚持不同的政治主张,也 增加了法国确立共和制度的困难。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 2000年)
⑵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3分)
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3分)
众议院 议会
参议院
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任期四年 间接选举产生 任期九年 有权否决众议院决议案
立法权
产生: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
总统
官员、缔结条约、特赦
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
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最高法院——由参议院授权组成
行政权 司法权
法国政体
项目
总统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 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 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 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 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 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 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君主立宪制(七月王朝,1830—1848年) 君主制、
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共和制几
第二帝国(路易·波拿巴,1852—1870年)次反复。
第三共和国(1870年)
英国的漫画家为此 创作了题为《玛丽 安娜女郎(法国的 象征)终于挑好帽 子了》的漫画。图 中的房间衣物凌乱, 女郎站在镜子前面, 终于选好并戴上了 象征共和制度的三
第五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19课 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一、艰难的法国共和之路
1.共和的过程:
君主专制(波旁王朝)
由此可看出法国政 局的特点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
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特点:政
第一帝国(拿破仑,1804—1814年)
权更替频 繁;政局
君主专制(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动荡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