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电镀制品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电镀基础知识问答汇总搞电镀一定要知道!

电镀基础知识问答汇总搞电镀一定要知道!

电镀基础知识问答汇总搞电镀一定要知道!因此要使自己能胜任电镀工这个岗位,就必须懂一点电镀的基本常识,通过理论上的培训,实践操作合格,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合格的电镀工。

以下是电镀基础知识汇总的的100个问答,希望能帮到身边的电镀师傅们。

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

在电解液中由于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

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

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

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烫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电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青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试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KItW——析出物质的重量(g)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I——电流强度(安培)t——通电时间(小时)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K=CEC——比例常数。

E——化学当量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中,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

电镀考试题

电镀考试题

选择题
在电镀过程中,下列哪项因素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
A. 电流密度
B. 镀液温度
C. 镀件表面清洁度(正确答案)
D. 搅拌速度
电镀液中,主盐的主要作用是?
A. 提供镀层金属离子(正确答案)
B. 调节镀液pH值
C. 增加镀液导电性
D. 抑制镀液杂质
下列哪种添加剂能显著改善镀层的均匀性和光亮度?
A. 缓冲剂
B. 光亮剂(正确答案)
C. 抑制剂
D. 导电盐
电镀前处理中,除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 增加镀层厚度
B. 提高镀层附着力(正确答案)
C. 改变镀件颜色
D. 减少镀液消耗
在电镀铜的过程中,若镀液中出现铜粉,可能的原因是?
A. 电流过大(正确答案)
B. 镀液温度过低
C. pH值过高
D. 搅拌不足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电镀过程中的氢脆现象?
A. 降低电流密度
B. 提高镀液温度
C. 加入去应力剂(正确答案)
D. 延长电镀时间
电镀后处理中,钝化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镀层硬度
B. 提高镀层耐腐蚀性(正确答案)
C. 改变镀层颜色
D. 减少镀层厚度
在电镀镍的过程中,若镀层出现麻点,可能的原因是?
A. 镀液中有杂质(正确答案)
B. 电流密度过小
C. 镀液温度过高
D. 搅拌过度
下列哪种设备是电镀生产中用于控制镀层厚度的关键设备?
A. 整流器
B. 镀液过滤器
C. 厚度测量仪(正确答案)
D. 搅拌装置。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下:
1.针孔或麻点:这是由于前处理不良、有金属杂质、硼酸含量太少、镀液温度太低等原因造成的。

可以使用润湿剂来减小影响,并严格控制镀液维护及流程。

2.结合力低:如果铜镀层未经活化去氧化层,铜和镍之间的附着力就差,会产生镀层剥落现象。

因此,在电镀前应对基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酸洗、活化等。

3.镀层脆、可焊性差:这通常是由于有机物或重金属物质污染造成的。

添加剂过多会使镀层中夹带的有机物和分解产物增多,此时可以用活性炭处理或电解等方法除去重金属杂质。

4.镀层发暗和色泽不均匀:有金属污染可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应尽量减少挂具所沾的铜溶液,并在发现污染时立即处理。

5.镀层烧伤:这可能是由于硼酸不足、金属盐的浓度低、工作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高、PH值太高或搅拌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需要检查并调整相关工艺参数,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

6.沉积速率低:PH值低或电流密度低都可能导致沉积速率低。

应检查并调整镀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以优化沉积速率。

7.其他问题:如辅助阳极的铜条未与生产板长度一致或已发粗,不允许再使用。

全板及图形镀后板需在24小时内制作下工序。

图形镀上板戴细纱手套,下板戴棕胶手套,全板上板戴橡胶手套,下板戴干燥的粗纱手套。

在处理电镀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镀液成分、设备状况、操作条件等。

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012超硬材料及制品电镀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012超硬材料及制品电镀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00`⨯=mm η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概论 1、答案见P2~3之1~6条(须做简化处理) 2、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的特点: (1)结构形式:①具有工作层和基体两层结构特点;②具有形状特殊和工作层较薄特点。

(2)工作层组织:①浓度最高,一般在200%左右;②结合力最强;③气孔率最低,可趋近于零;④硬度高,明显高于青铜和树脂磨具。

(3)产品类型:首先,仅仅少部分是磨具,更大部分是非磨削用途的专用工具。

其次,电镀制品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其他工艺方法难以制造的产品。

3、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具有一切超硬材料制品共有的使用性能。

其共性主要表现在比普通磨具加工磨削比高、磨削力小、磨削热也小。

同时,由于电镀工作层具有组织致密、磨粒浓度高、固结牢的特点,使得电镀制品使用性能又有一些独到之处。

其特性突出表现为加工效率高、磨削比高、保形性好以及加工精度高。

第二章 电化学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③电镀:在基体表面上形成结合牢固、细致紧密、分布均匀的金属层的电沉积。

⑥电流效率:电极上实际析出或溶解的金属质量m`与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的理论值m 之比,通常用%表示。

公式:3、答:法拉第第一定律:在电极上电流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的量m 与通过的电量Q 成正比,公式为m=KQ=KIt 。

法拉第第二定律:物质的电化当量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与其离子价数n 成反比。

公式为K=M/(nF )。

4、答:电化学当量:表示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所形成产物的量,是各物质特有的常数。

公式: 单金属:K=M/(nF )13、填空 (1)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因素为电解液本性、浓度和温度。

(2)电解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子浓度、离子淌度、温度。

(3)在离子电荷相同的条件下,H +移动速度比其他离子快5~6倍,OH -移动速度比一般离子快2~3倍,所以强酸强碱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电解质 大得多 。

17、④平衡电位:指无外电流通过,电极上氧化与还原速度相等,体系处于动态平衡时的电极电位。

电镀工中级试题及答案

电镀工中级试题及答案

电镀工中级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镀过程中,镀液的pH值对镀层质量有重要影响,以下哪种pH值范围适合电镀铜?A. 3-5B. 6-8C. 9-11D. 12-14答案:C2. 在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过大可能导致镀层出现哪种缺陷?A. 针孔B. 烧焦C. 粗糙D. 起泡答案:B3. 电镀液中添加光亮剂的目的是:A. 提高电流效率B. 增加镀层厚度C. 改善镀层外观D. 减少镀层孔隙答案:C4. 电镀前对工件进行预处理,以下哪项不是预处理的目的?A. 去除油污B. 去除氧化膜C. 增加镀层附着力D. 增加镀层厚度答案:D5. 电镀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距离对镀层质量有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距离越近,镀层越均匀B. 距离越远,镀层越均匀C. 距离越近,镀层越粗糙D. 距离越远,镀层越粗糙答案:A6. 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过大可能导致镀层出现哪种缺陷?A. 针孔B. 烧焦C. 粗糙D. 起泡答案:B7. 电镀液中添加光亮剂的目的是:A. 提高电流效率B. 增加镀层厚度C. 改善镀层外观D. 减少镀层孔隙答案:C8. 电镀前对工件进行预处理,以下哪项不是预处理的目的?A. 去除油污B. 去除氧化膜C. 增加镀层附着力D. 增加镀层厚度答案:D9. 电镀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距离对镀层质量有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距离越近,镀层越均匀B. 距离越远,镀层越均匀C. 距离越近,镀层越粗糙D. 距离越远,镀层越粗糙答案:A10. 电镀过程中,工件表面出现斑点状缺陷,可能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A. 电流密度不均匀B. 镀液温度过高C. 工件表面有油污D. 阳极材料不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电镀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镀层质量?A. 电流密度B. 镀液温度C. 工件表面清洁度D. 镀液pH值答案:ABCD2. 电镀液中添加光亮剂可以带来哪些效果?A. 提高镀层光泽度B. 减少镀层孔隙C. 增加镀层硬度D. 改善镀层外观答案:ABD3. 电镀前对工件进行预处理,以下哪些步骤是必要的?A. 除油B. 除锈C. 抛光D. 清洗答案:ABD4. 电镀过程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镀层的均匀性?A. 控制电流密度B. 调整阴极与阳极的距离C. 搅拌镀液D. 使用纯度高的阳极材料答案:ABC5. 电镀过程中,以下哪些现象可能是镀层缺陷的征兆?A. 镀层表面出现针孔B. 镀层表面出现烧焦C. 镀层厚度不均匀D. 镀层表面出现斑点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电镀过程中,电流密度越大,镀层沉积速度越快。

看完你就是专家!电镀专业知识问答集结

看完你就是专家!电镀专业知识问答集结

看完你就是专家!电镀专业知识问答集结慧聪表面处理网讯: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

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

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

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原理。

2、什么是电解?答: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解质在电流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就叫做电解。

通电时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成新物质;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新物质3、金属为什么要进行电镀?答:金属在各种不同环境下使用时,由于外界介质在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而产生了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的结果,不仅是金属本身的损失,而且由于金属制品结构的损坏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其价值比金属本身要大很多倍。

因此,在大量生产金属和金属制品的同时,就必须与金属的腐蚀进行斗争。

电镀工艺是增加金属防护性能及改善金属表面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金属制品电镀就是为了保护金属不受腐蚀、改善金属制品的性能和增加制品表面的美观。

4、什么是电镀?答: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的方法,就叫做电镀。

电镀包括镀前处理(除油、除锈)、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除氢)等过程。

用于防止金属制品腐蚀,修复磨损部分,增加耐用性、反光性、导电性和美观等。

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为阴极,所镀金属板或棒作为阳极,分别挂于铜制的极棒上面浸入含有镀层成分的镀液中,通入直流电。

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不溶性阳极,例如镀铬时用铅或铅梯合金阳极。

5、试述电镀溶液配制过程。

答:(1)将计量好的所需电镀药品先分别放入开料槽(小槽)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溶解充分后,才能将溶液倒入镀槽内。

(2)溶液所含的杂质,可以先用各种化学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处理。

电镀磷化线考试题及答案

电镀磷化线考试题及答案

电镀磷化线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磷化处理通常用于以下哪种材料的表面处理?A. 木材B. 塑料C. 金属D. 玻璃2. 磷化液中通常不包含以下哪种化学物质?A. 磷酸锌B. 硝酸钠C. 硫酸铜D. 氢氧化钠3. 下列哪项不是磷化处理的目的?A. 提高耐腐蚀性B. 增强涂装附着力C. 增加材料硬度D. 改善表面导电性4. 磷化处理后,通常需要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什么?A. 清洗B. 打磨C. 焊接D. 切割5. 在磷化处理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表明处理失败?A. 形成均匀的磷化膜B. 产生大量气泡C. 溶液颜色变深D. 工件表面出现白色结晶6. 磷化液的pH值通常控制在什么范围内?A. 2-3B. 4-5C. 7-8D. 9-107. 磷化处理的温度一般不超过多少摄氏度?A. 30B. 40C. 50D. 608. 下列哪项不是磷化处理前的准备工作?A. 工件除油B. 工件打磨C. 工件焊接D. 工件清洗9. 磷化处理后,工件表面的膜层厚度一般是多少?A. 1-5微米B. 5-10微米C. 10-20微米D. 20微米以上10. 磷化处理后的废水处理不包括以下哪项操作?A. 中和B. 沉淀C. 氧化D. 蒸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磷化液的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2. 磷化处理后的工件需要进行________处理,以去除表面残留的磷化液。

13. 磷化膜的颜色通常为________或________,这是由于含有________元素。

14. 磷化处理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________性,从而增强涂装层的________性。

15. 磷化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pH值和________,以保证磷化膜的形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 简述磷化处理的基本原理。

17. 磷化处理过程中,如何判断磷化膜的质量?18. 磷化处理后,为什么需要进行后处理?19. 描述磷化废水处理的一般流程。

电镀试题

电镀试题

2012年度(宝业电镀厂)技术晋升考试------电镀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2x11=22分)1. 电镀应注意的重点是____、____。

2.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____,待镀的工件做____,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3.电镀后被电镀物件的美观性和____大小有关系,____越____(大或小),被电镀的物件便会越美观;反之则会出现一些不平整的形状。

4. 电镀的主要用途包括防止金属____以及进行装饰。

5. 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强碱酸有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x16=32分)1.宝业厂使用的是以下哪种除油方法( )A 有机溶剂除油B 化学除油C 电化学除油D 擦拭除油2.宝业厂除油不需要使用的设备( )A 三槽式溶剂除油设备B 超声波C 炸酸缸D 振机3.宝业厂除油不需要用到的物料( )A 硫酸B 盐酸C 除油粉D 氰化钠4.以下哪项不属于电镀操作必须佩戴的装配是( )A 水鞋B 口罩C 厂服D 手套5.什么叫电解抛光( )A 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交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B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C 以被抛工件为阴极,不溶性金属为阳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C 以被抛工件为阴极,不溶性金属为阳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交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m m ηnFMk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概论 1、答案见P2~3之1~6条(须做简化处理) 2、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的特点: (1)结构形式:①具有工作层和基体两层结构特点;②具有形状特殊和工作层较薄特点。

(2)工作层组织:①浓度最高,一般在200%左右;②结合力最强;③气孔率最低,可趋近于零;④硬度高,明显高于青铜和树脂磨具。

(3)产品类型:首先,仅仅少部分是磨具,更大部分是非磨削用途的专用工具。

其次,电镀制品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其他工艺方法难以制造的产品。

3、答:超硬材料电镀制品具有一切超硬材料制品共有的使用性能。

其共性主要表现在比普通磨具加工磨削比高、磨削力小、磨削热也小。

同时,由于电镀工作层具有组织致密、磨粒浓度高、固结牢的特点,使得电镀制品使用性能又有一些独到之处。

其特性突出表现为加工效率高、磨削比高、保形性好以及加工精度高。

4、答:(1)制造工艺特点:①工艺程序特点:包括基体加工、基体镀前处理和电镀三个主要阶段。

②工艺参数特点:制造温度低,制造周期短(高厚度多层电镀制品除外)。

③成型性能特点:保形性好,成型性能优异。

(2)工艺装备特点:①一般只需要功率不大的整流器和电镀槽等小型设备。

因此投资少、占地少、厂房小。

②为防止电镀废气和废液污染环境,需要有一套专用的处理设备。

第二章 电化学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①电化学:研究化学变化与电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②金属电沉积:用电化学方法使金属离子从溶液中还原为金属的过程。

③电镀:在基体表面上形成结合牢固、细致紧密、分布均匀的金属层的电沉积。

④第一类导体:依靠自由电子导电的导体,也叫电子导体。

⑤第二类导体:依靠离子导电的导体,也叫离子导体。

⑥电流效率:电极上实际析出或溶解的金属质量m`与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的理论值m 之比,通常用%表示。

公式:⑦法拉第恒量:法拉第第二定律公式中的比例系数F 。

其数值为96500C ·mol -1。

⑧电沉积速率:电镀时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镀层厚度。

即V=δ/t 。

2、答:电镀时整个电回路的导电机理: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两电极和外线路中定向移动而导电;阴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定向移动而导电;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有得失电子的电极反应发生而导电。

3、答:法拉第第一定律:在电极上电流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的量m 与通过的电量Q 成正比,公式为m=KQ=KIt 。

法拉第第二定律:物质的电化当量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与其离子价数n 成反比。

公式为K=M/(nF )。

4、答:电化学当量:表示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所形成产物的量,是各物质特有的常数。

公式: 单金属:K=M/(nF )二元合金:K AB =1/(A/K A +B/K B ) 三元合金:K ABC =1/(A/K A +B/K B +C/K C ) 5、解:η=m '/(KIt )×100%= 95%. 6、解:η=δγ/(K i C t )=97.5(%). 7、解:δ=K i C t η/γ=5.84μm. 8、解:t=δγ/(K i C η)=4.56h. 9、解:i C =δγ/(Kt η)=1.7A/dm 2,I 总=2S 总i C =68A (两面都镀镍).10、解:t=δγ/(K i C η)=0.50h. 11、解:δ= (i 1t 1+ i 2t 2) K η/γ=11.1μm. 12、名词解释:①溶液的电导:指溶液导电能力大小,为溶液电阻的倒数。

②溶液的电导率:长1m 、截面积为1m 2的液柱的电导称为该溶液的电导率。

③离子迁移数:某种离子迁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13、填空(1)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因素为电解液本性、浓度和温度。

(2)电解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子浓度、离子电价、离子淌度。

(3)在离子电荷相同的条件下,H+移动速度比其他离子快5~6倍,OH-移动速度比一般离子快2~3倍,所以强酸强碱的电导率通常比其他电解质大得多。

14、答:在电极表面附近的液层中,传质过程主要以扩散形式或扩散与电迁移的形式进行。

原因:在电极表面附近的液层中,稳态下保持着一定的浓度梯度,并以一定的速度进行着稳定的扩散过程。

在这里,液流速度比溶液深处小得多,对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传质以扩散和电迁移为主。

当溶液中含有大量惰性电解质时,放电离子本身迁移数很小。

此时扩散过程起着主要作用,可视为扩散区。

15、答:电极与溶液界面是电极反应进行的场所,因此界面的状态和性质对于电极反应的动力学性质,以及反应产物的组织和性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表面状况不同,同一电极反应的速度可以很不相同,有时甚至相差1010倍以上。

其次,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电场强度对电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有很大影响,从而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也达到十个数量级。

而界面双电层是界面电场形成的原因,因此应对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状况和性质有所了解。

16、答:(1)双电层的电荷分布:双电层是由电极表面电荷层与溶液中过剩异号离子层所构成。

液相侧的一层通常又包含紧密层(厚度约10-10m)和分散层(厚度约10-8~10-10m)两部分。

在稀溶液和表面电荷密度很小时,分散层厚度较大;在浓溶液中和表面电荷密度较大时,分散层厚度较小,可以忽略。

(2)双电层的电位分布:与双电层的电荷分布相对应,双电层的电位ϕa也分为两部分:分散层电位ϕ1和紧密层电位ϕa-ϕ1。

这两部分是串联关系,ϕa=(ϕa-ϕ1)+ϕ1。

当ϕa和C0都很小时,ϕa≈ϕ1;当ϕa和C0都很大时,|ϕa|>>|ϕ1|,ϕa-ϕ1≈ϕa,即紧密层电位是主要的,分散层电位可以忽略。

17、答:①电极电位:将标准氢电极做负极与给定电极(作正极)组成一个电池,其电动势为给定电极的电极电位。

②标准电极电位:处于标准状态时所测得的(氢标)电极电位。

③电化序:电极电位的顺序定量地表示出各种物质离子化的难易顺序,称为电化(学)序。

④平衡电位:指无外电流通过,电极上氧化与还原速度相等,体系处于动态平衡时的电极电位。

18、填空测定电极电位实际上是测定电动势,后者通常可根据对消法(或补偿法)原理进行测量。

第三章电极过程动力学概论1、解释:①电极的极化: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④过电位: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间的差值称为过电位,通常以η表示,并且取正值,即η=⎪Δϕ⎪⑤极化曲线:描述电极电位(或过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⑥极化率:极化曲线的斜率称为极化率,公式为Kp=⎪Δϕ⎪/Δi=dη/di⑦析出电位:当外加电压等于分解电压时两极的电极电位,是开始析出物质时所必须的最小电极电位(绝对值最小)。

⑧电极过程:在讨论电化学反应速度时,习惯上将电极表面上发生的过程与电极表面附近液层中进行的过程,以及新相生成过程合并起来处理,统称为电极过程。

⑨稳态电极过程:整个过程的进行速度达到稳定值,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而且过程中各个基元步骤进行速度相等的状态时的电极过程。

⑩速度控制步骤:控制稳态电极过程速度的基元步骤中最慢的那个步骤。

2、电极过程的基本步骤及其解释见教材P35第11~23行。

3、解释:①交换电流:是在平衡电位下电极上的还原或氧化的单向反应速度,它表示电极在平衡条件下的反应能力的大小。

②电化学极化:由于电化学反应的迟缓而引起的电极极化,也叫活化极化。

③浓差极化:由于液相传质步骤的迟缓而引起的极化。

④扩散层厚度:稳态下电极附近存在浓度差的液层的厚度。

⑤极限电流密度:电极上对应实际浓度C S →0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电流密度。

4、答:电化学极化与交换电流的关系: i 0越大越不易产生电化学极化,i 0越小越容易产生电化学极化(η越大)。

5、答:电极极化对电化学步骤反应速度影响: 电化学极化是电化学反应的推动力,其值越大电化学反应速度越快。

6、电化学极化基本方程式(以阴极为例)为⎥⎦⎤⎢⎣⎡--=)exp()exp(0c c c RT nF RT nF i i ηβηα 由上式可知,极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外电流i C 和交换电流i 0的大小。

更进一步说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大小,即二者的比值i C /i 0。

7、答:线性极化方程式η=ωi 及其极化曲线适合范围:i«i 0或η<20mv 。

它表示过电位与电流密度成线性关系。

8、答:塔费尔方程式η=a+blgi 及其极化曲线适合范围:i »i 0或η>120mv 。

它表示电流密度与交换电流成半对数关系。

9、答:浓差极化方程式为 )ln(cd d c i i i nF RT -=η 它适用于产物不溶解的电极过程,相对应的极化曲线如图3-12和图3-13所示(见P45)。

这种极化曲线的特点是η与lg(1-i C /i d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斜率为2.303RT/(nF);而在i C 与ϕ图中出现极限电流密度i d 。

10、答:并存时的极化方程式为 )ln(ln 0cd d c c i i i nF RT i i nF RT -+=ααη 极化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1)、(2)、(3)(见P46~47。

不必画图)。

11、答案见表3-2(P48)第四章 习题 1、填空(1)金属电沉积是通过电解方法从溶液中获取金属沉积物的过程。

(2)电镀的目的是制造特定成分与性能的金属覆盖层。

(3)按照主要离子的存在形式,电镀溶液可分为简单盐电镀液和配合物电镀液两类。

2、答:(1)按结构镀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镀层,另一类是复合镀层。

(2)按使用目的镀层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防护性或防护装饰性镀层,另一类是功能镀层。

3、答案见P53~54(1)~(6)(应适当简化)。

4、答案见P54第17~24行。

5、答:金属配离子在阴极还原时的主要放电形态是表面配合物。

原因:电化学反应级数的测定表明,直接在电极上放电的总是配位数较主要存在形态低的配离子。

这是因为配位数较低的配离子具有适中的浓度和反应能力,因而反应速度较大。

另一方面,配位数较低的配离子负电荷较少,受到的排斥力较小,因此配位数较低的配离子成为主要的直接放电粒子。

同时,这些配离子是主要存在形态的配离子在还原过程中经过配体改组转化而来的,只存在于电极表面上,可称为表面配合物。

6、答:经历的主要步骤如下: (1) 配离子向电极迁移。

(2) 主要存在形态的配离子发生转化,在电极表面上形成表面配合物。

(3) 表面配合物直接在电极上放电。

(4) 脱去配体,进入金属晶格。

7、答:电结晶过程的过电位包含η电和η结。

i 较低时,由电子转移步骤控制或与表面扩散联合控制;i 较高时,电子转移为控制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