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清史稿_卷225_230考证_王静
《清史稿》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

卷114-119,志89至94《职官志》)赵尔巽主编缀荃孙、柯劭忞等总纂(第十二册)卷114 志89《职官志一》,页3272-3273。
)(赵尔巽等纂《清史稿》清代职官传记笺注拟名陶澍、蒋攸铦、祁寯藻、穆彰阿、琦善、李鸿章、左宗棠、文祥、潘祖荫、荣禄、那桐、张之洞、沈桂芬、文廷式、王文韶、季芝昌、潘曾莹、吴廷栋、张荫桓、孙家鼐、○职官一(《清史稿》卷114·志八十九)太祖肇基东土,国俗淳壹,事简职专,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董统军旅,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釐治政刑,任用者止亲贵数臣,官称职立,人称官置,兴也勃焉。
太宗厉精为治,设三馆,置八承政,论功料勤,翕斯郅治。
世祖入关,因明遗制,内自阁、部以迄庶司,损益有物。
籓部创建,名并七卿,外台督抚,杜其纷更,著为令甲。
绿营提镇以下,悉易差遣为官,旗营御前领卫,年宿位重,意任隆密。
都统旗长,军民合治,职视专圻驻防,分翰外畿,规抚京制。
西北边陲,守以重臣,绥靖蒙、番,方轨都护,斯皆因俗而治,得其宜已。
世宗综覈,罢尚宝、行人、佥都诸目。
高宗明哲,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诸衔,沙汰虚冗,奉职肃然。
嘉、道以降,整釐如旧。
日久颓弛,精意浸失,日革月易,百职相侵。
光绪变法,宣统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夫一国事权,操自枢垣,汇于六曹,分寄于疆吏。
自改内三院为内阁,台辅拱袂。
迨军机设,题本废,内阁益类閒曹,六部长官数四,各无专事。
甚或朝握铨衡,夕兼支计,甫主戎政,复领容台,一职数官,一官数职,曲存禀仰,建树宁论。
时军机之权,独峙于其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
吏部助之用人,户部协以巨饟,用能藉此雄职,奏厥肤功。
自是权复移于经略,督抚仪品虽与相埒,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
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权力渐微。
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偾厥事。
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一列传十八_国学经典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十八佟养性孙国瑶李永芳石廷柱马光远弟光辉李思忠子荫祖荫祖子鈵金玉和子维城王一屏一屏子国光国光子永誉孙得功张士彦士彦子朝璘金砺佟养性,辽东人。
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氏。
有达尔哈齐者,入明边为商,自开原徙抚顺,遂家焉。
天命建元,太祖日益盛强。
养性潜输款,为明边吏所察,置之狱,脱出,归太祖。
太祖妻以宗女,号“施吾理额驸”,授三等副将。
从克辽东,进二等总兵官。
太祖用兵於明,明边吏民归者,籍丁壮为兵。
至太宗天聪间,始别置一军,国语号“乌真超哈”。
五年正月,命养性为昂邦章京,谕曰:“汉人军民诸政,付尔总理,各官受节制。
尔其殚厥忠,简善黜恶,恤兵抚民,毋徇亲故,毋蔑疏远。
昔廉颇、蔺相如共为将相,以争班秩,几至嫌衅。
赖相如舍私奉国,能使令名焜耀於今日。
尔尚克效之!”又谕诸汉官曰:“汉人军民诸政,命额驸佟养性总理,各官受节制。
其有势豪嫉妒不从命者,非特藐养性,是轻国体、亵法令也,必谴毋赦!如能谨守约束,先公后私,壹意为国,则尔曹令名亦永垂后世矣。
”是岁,初铸炮,使养性为监。
炮成,铭其上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凡四十具。
师行则车载以从,养性掌焉。
八月,上伐明,围大凌河城。
养性率所部载炮越走锦州道为营,击城西台,台兵降;又击城南,坏睥睨;翌日,击城东台,台圮,台兵夜遁,尽歼之。
九月,明兵出关援锦州,上遣亲军迎击,养性以所部兵五百从,敌溃遁。
明监军道张春合诸路兵援大凌河,夜战,上督骑兵击破之。
方追奔,明溃兵复阵,上命养性屯敌垒东,发炮毁敌垒。
十月,攻于子章台,发炮击台上堞,台兵多死者。
十一月,祖大寿以大凌河降,上命尽籍城中所储枪炮弹药付养性。
寻率兵隳明所置台壕,自大凌河至於广宁。
六年春正月,上幸城北演武场阅兵,养性率所部乌真超哈试炮,擐甲列阵,军容甚肃。
上嘉养性能治军,因追奖大凌河战功,赐雕鞍良马一、白金百,遂遍及诸将,自石廷柱以下皆有赐,设宴以劳之。
养性疏言:“新编汉兵,马步仅三千有奇,宜尽籍汉民为兵,有事持火器而战,无事则为农。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三列传四十_国学经典

卷二百五十三列传四十莫洛陈福王之鼎费雅达李兴元陈启泰吴万福陈丹赤马閟叶映榴莫洛,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呼纳赫鲁。
祖温察,太祖时来归。
莫洛初授刑部理事官,累迁工部郎中。
康熙六年,擢左副都御史。
七年,出为山西陕西总督。
陕西饥,平凉、临洮、巩昌、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兴安诸府州多逋赋,有司令现户均输,民苦之,奏请蠲免。
迭疏清釐加派、火耗诸弊。
八年,辅政大臣鼇拜获谴,法司以莫洛附鼇拜,请逮问,诏以能任事,贷勿治,仍留任。
九年,计典,仍以前罪夺职。
陕西民籥留,甘肃巡抚刘斗同,提督张勇、柏永馥等疏言莫洛清正,在官有善政,乞留以慰民望。
上谕曰:“简用督抚,原以绥辑地方,爱养百姓。
莫洛既能得民,其免处分,供职如故。
”俄擢刑部尚书。
十三年,吴三桂等奏请撤藩,上敕廷臣议,皆主勿徙,惟莫洛与米思翰、明珠议撤。
三桂反,四川提督郑蛟麟等叛应之。
二月,命莫洛经略陕西,拜武英殿大学士,仍管兵部,赐以敕印,既至,策遣诸军征四川。
时蛟麟兵据广元百丈关,莫洛遣都统马一宝、将军席卜臣赴汉中,副都统科尔宽赴广元,击贼。
十月,蛟麟将何德成犯宁羌,为官军所败,还奔四川,莫洛因遣提督王辅臣驻其地。
逾月,蛟麟将彭时亨复据七盘、百丈诸关,劫略阳粮艘,截陆运栈道。
广元军缺饷两月矣,总兵王怀忠所部溃散,而辅臣亦阴怀异志。
辅臣故与莫洛有郄,奉檄使随征,益怏怏,藉口戎备寡,莫洛益以骑兵二千,少之;又以马疲瘠不任用摇军心,军无斗志。
十二月,莫洛至宁羌,两营相去二里许。
先是,上命莫洛统绿营步旅下四川,嗣虑巴蜀道险,令贝勒洞鄂率满洲骑兵兼程继进。
军未至,是月庚寅朔,癸巳,辅臣煽所部噪饷,袭劫莫洛。
莫洛督兵击卻之。
甫定,辅臣复率悍党至,炮矢雨坌,莫洛被创,卒於军。
恤典久未行,二十二年,命予祭葬,谥忠愍,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子常安,袭。
陈福,字箕演,陕西榆林人。
国初师定陕西,福以武举应募,从宁夏总兵刘芳名剿寇。
叙功,授守备。
又从都统李国翰下四川,迁遵义游击。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

《清史稿》卷225—230考证作者:王静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以《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为底本,以《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等参校,对《清史稿》大臣传中的讹误加以考证。
关键词:清史稿清初大臣传《清史稿》是一部记录清朝历史的未定稿,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校改,以致年月、事实、地名等错误往往可见。
清初大臣在清朝人关前后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就《清史稿》卷225-230有关大臣传中发现的讹误,考证如下。
《劳萨传》“崇德元年。
偕吴松等赍书谕明松鹏路潘家口诸戍将。
”(P9197)按:《满汉名臣传-劳萨列传》:“崇德元年,偕参领吴拜等赍书入边。
”(P80)《太宗实录》卷27天聪十年二月:“戊子,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吴拜、苏达喇……赍书往明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四处书。
”(P353)本传下文有“五年五月,与吴拜侦敌广宁边境”。
《清史稿》卷230有吴拜传。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吴松”误,当作“吴拜”。
又,据《太宗实录》,劳萨等赍书人边发生于天聪十年二月。
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本传与《满汉名臣传》均称崇德元年,但此时尚未改元崇德,故此处当称“天聪十年二月”。
《图鲁什传》“闰八月乙酉,遇大弼侦卒十五人,图鲁什单骑驰击,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巳,斩二人,俘十三人。
图鲁什创甚,上亲迎视之。
丁亥,卒于军。
”(P9200)按:《满汉名臣传·图鲁什列传》:“单骑先驱,遇大弼侦卒十五人,接战,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
我兵至,生擒二人,余皆歼之。
”(P51)《太宗实录》卷20天聪八年八月:“前锋将领图鲁什往宣府侦探,遇明哨卒十五人,单骑冲击之。
矢中图鲁什腹,犹力战不休。
我军继至,斩十三人,擒二人。
图鲁什被创危笃。
”(P260)《八旗通志初集》卷144《图鲁什传》同(P3741)。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_国学经典

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张煌言张名振、王翊等郑成功子锦、锦子克塽李定国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
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
慷慨好论兵事。
顺治二年,师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
煌言迎於天台,授行人。
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
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与黄斌卿军相犄角,加右佥都御史。
鲁王诸将,张名振最强。
四年,江南提督吴胜兆请降,煌言劝名振援胜兆,遂监其军以行。
至崇明,飓作,舟覆,煌言被执。
七日,有导之出者,走间道复还入海。
经黄岩,追者围而射之,以数骑突出,自是益习骑射。
集义旅屯上虞、平冈。
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
六年,觐王於健跳。
七年,名振奉王居舟山,召煌言入卫。
乃以平冈兵授刘翼明、陈天枢,率亲军赴之,加兵部侍郎。
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卻之。
师攻滃洲,名振奉王侵吴淞,冀相牵制。
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
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修寓公之敬。
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九年,监名振军,经舟山至崇明,进次金山。
十年,复至崇明,师与战,败绩。
十一年,又自吴淞入江,逼镇江,登金山,望祭明太祖陵。
烽火达江宁,俄,退次崇明。
再入江,略瓜洲、仪真,薄燕子矶,寻还屯临门,皆与名振俱。
十二年,成功遣其将陈六御与名振取舟山,台州守将马信约降,煌言以沙船五百迎之。
名振中毒卒,遗言以所部属煌言。
十三年,师再破舟山,煌言移军秦川,王去“监国”号,通表桂王。
十四年,桂王使至,授煌言兵部侍郎、翰林院学士。
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
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
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三_列传十

万子扈尔干、孟格布禄、扈尔干子岱善、孟格布禄子吴尔古代杨吉砮兄清佳砮、杨吉砮子纳林布禄、金台石、清佳砮子布寨、布寨子布扬古布占泰拜音达里万,哈达部长也。
万自称汗,故谓之万汗。
明译为王台,“台”“万”音近。
明於东边酋长称汗者,皆译为“王”某,若以王为姓,万亦其例也。
哈达为扈伦四部之一,明通称海西。
哈达贡於明,入广顺关,地近南,故谓之南关。
万姓纳喇氏,其始祖纳齐卜禄。
纳齐卜禄生尚延多尔和齐,尚延多尔和齐生嘉玛喀硕珠古,嘉玛喀硕珠古生绥屯,绥屯生都勒喜。
都勒喜子二:克什纳、古对朱颜。
古对朱颜之后别为乌喇部。
克什纳,嘉靖初掌塔山左卫,於诸部中最强,修贡谨,又捕叛者猛克有劳,明授左都督,赐金顶大帽;既,为族人巴代达尔汉所杀。
克什纳子二:长彻彻穆,次旺济外兰。
克什纳死时,彻彻穆子万奔席北部境绥哈城,而旺济外兰奔哈达,遂为其部长。
明以其侦寇功,授都督佥事。
叶赫部长褚孔格数为乱,旺济外兰执而僇之,夺其贡敕七百道,及所部十三寨。
后其部众叛,旺济外兰为所杀。
其子博尔坤舍进杀父仇,迎从兄万於绥哈城,还长其部。
万能用其众,略怜部,远交而近攻,势益盛,遂以哈达为国,称汗。
兴祖诸子环居赫图阿喇,号“宁古塔贝勒”,与董鄂部构衅。
兴祖第三子索长阿为其子吴泰娶万女,盖尝乞兵於万以御董鄂部。
万居静安堡外,室庐、耕植与他部落异,事明谨。
是时王杲领建州,与鞑靼东西遥应,窥辽塞,万支拄其间不令合。
明使继其大父克什纳为都督。
王杲盗边,开原兵备副使王之弼檄万,令王杲还所掠。
万入建州寨,要王杲盟於抚顺关下,复通市如故。
土默特徙帐辽东,万入贡,多夺其马。
已而,土默特弟韦徵与万为婚,其从子小黄台吉拥五万骑,介叶赫复请婚於万,万惧而许之。
小黄台吉以马牛羊、甲胄、貂豹之裘遗万,筑坛刑白马为盟,约毋犯塞。
居无何,小黄台吉要万犯塞,万不可,乃罢,时为万历元年。
明年,王杲乱,辽东巡抚张学颜檄万捕王杲。
万令海西、建州诸酋款塞,乞先开市,游击丁仿语之曰:“必得王杲而后市可图也。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一

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一艺术三王时敏族侄鉴子撰孙原祁原祁曾孙宸陈洪绶崔子忠禹之鼎余集改琦费丹旭释道济髡残朱耷弘仁王翚吴历杨晋黄鼎方士庶惲格马元驭王武沈铨龚贤赵左项圣谟查士标高其佩李世倬朱伦瀚张鹏翀唐岱焦秉贞郎世宁张宗苍余省金廷标丁观鹏缪炳泰华嵒高凤翰郑燮金农罗聘奚冈钱杜方薰王学浩黄均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江南太仓人,明大学士锡爵孙。
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
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
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有开继之功,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锡爵晚而抱孙,弥锺爱,居之别业,广收名迹,悉穷秘奥。
於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踵接於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鉴,字圆照,明尚书世贞曾孙。
与时敏同族,为子侄行,而年相若。
崇祯中,官廉州知府,甫强仕,谢职归。
就弇园故址,营构居之,萧然世外。
与时敏砥砺画学,以董源、巨然为宗,沈雄古逸,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
后学尊之,与时敏匹。
康熙十六年,卒,年八十。
孙原祁,字茂京,号麓台。
幼作山水,张斋壁,时敏见之,讶曰:“吾何时为此耶?”问知,乃大奇曰:“此子业且出我右!”康熙九年成进士,授任县知县。
行取给事中,寻改中允,直南书房。
累擢户部侍郎,历官有声。
时海内清晏,圣祖右文,几馀怡情翰墨,常召入便殿,从容奏对。
或於御前染翰,上凭几观之,不觉移晷。
命鉴定内府名迹,充书画谱总裁、万寿盛典总裁,恩礼特异。
五十四年,卒於官,年七十四。
原祁画为时敏亲授,於黄公望浅绛法,独有心得,晚复好用吴镇墨法。
时敏尝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让;若形神俱得,吾孙其庶几乎?”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突过之。
每画必以宣德纸,重毫笔,顶烟墨,曰:“三者一不备,不足以发古隽浑逸之趣。
”或问王翚,曰“太熟”;复问查士标,曰“太生”。
盖以不生不熟自居。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二十五_国学经典

卷二百三十八列传二十五蒋赫德额色赫车克觉罗巴哈纳宋权傅以渐吕宫成克巩金之俊谢升胡世安王永吉党崇雅卫周祚高尔俨张端蒋赫德,初名元恒,遵化人。
天聪三年,太宗伐明,克遵化,选儒生俊秀者入文馆,元恒与焉,赐名赫德。
崇德元年,授秘书院副理事官,予四户。
汉军旗制定,隶镶白旗。
顺治二年,擢国史馆学士。
九年,朝鲜国王李淏奏国内外奸徒谋不轨,巳伏其辜,命与侍郎伊勒都赍敕往慰问。
十一年,擢国史院大学士。
十二年,诏诸大臣陈时务,疏言:“察吏乃可安民,除害乃可兴利。
今百姓大害,莫甚於贪官蠹吏。
惩治之法,惟恃督抚纠劾,以其确知属吏之贤不肖也。
近每见各督抚弹章,指事列款,赃迹累累;及奉旨勘谳,计赃科罪,不及十之二三。
不曰‘事属子虚’,则曰‘衙役作弊’。
即坐衙役者,又多引杂犯律例,听其赎免,何所惩惮而不肆行其志乎?其始官胥朋比,虐取瓜分;事败,官嫁名於吏以觊燃灰,吏假赀於官以成展脱。
究之官吏优游,两获无恙,纠劾虽行,竟成故事。
请严饬各督抚,纠劾勘谳覆奏时,必全述原参疏语,某款不实,或开报虚构,或承问故纵,穷源质讯,是非不容并立;实系衙役诈骗,按律坐以应得之罪,不许折赎,则贪蠹清而民苏矣。
”得旨,下所司严饬行。
旋加太子太保。
十五年,改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十六年,加少保。
命赍册封朝鲜国王李,侍读硕博辉副之。
蒋赫德屡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修辑明史、太宗实录,充副总裁;太祖、太宗圣训充总裁。
译三国志成,赐鞍马。
十七年,引疾乞休。
康熙元年,起为弘文院大学士。
二年,调国史院。
九年,卒,谥文端。
蒋赫德初为明诸生,尝应乡试,夜闻明远楼鼓声,曰:“此颓败之气,国安能久?”不终试而去。
遍游九边,曰:“王气在辽、沈,将有圣人出,吾蓄才以待可也。
”旋为太宗赏拔,卒致通显。
额色赫,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讷殷。
祖莽吉图,当太祖时,从其兄孟古慎郭和来归。
额色赫事太宗,从征伐,自巴牙喇壮达授兵部理事官。
天聪九年,从梅勒额真巴奇兰伐黑龙江部,使还奏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史稿 》本传上文即有 “康 熙 十 三 年 ,… … ”,下 文 为 “十七年”,故“四年”误,当为“十五年二月”。 据实录、本 纪,《满汉名臣传》作“十四年”也误。
《明安达礼传》 “师阻壕,以守城兵出争桥,明安达礼迫明兵使引入 城。 ”(P9268) 按 :《清 史 列 传 》卷5《明 安 达 礼 传 》:“我 师 凿 壕 驻 守 , 敌兵出锦州城夺桥,明安达礼击却,毋使入城。 ”(P268)王 钟翰校勘记认为原文脱“毋使”二字,据《文录》[7]卷 五七 改。 (P336)《满汉名臣传·明安达礼传》据《清史列传》校勘 记改作“毋使入城”(P375)。 本传“明兵”后脱“毋”字,可据补。 《阿济拜传》 “九年,上命巴牙喇纛额真布哈将八十人略明边,至宁 远,俘九人,获马四、牛百余。 ”(P9282) 按:《满汉名臣传·阿济拜列传》:“九年, 命护军统领 布哈率八十人,略明边境,至宁远,擒七人,获马四十,牛 百余。 ”(259)《太宗实录》卷26天聪九年十二月:“先是命 布哈塔布囊、阿济拜为帅,率两黄旗蒙古护军八十人由边 外入略宁远界, 擒获七人, 马四十, 牛一百一十二。 ” (P333) 本传作“俘九人,获马四”有误,“七”误作“九”,“获马 四”后脱“十”,当作“俘七人,马四十”。 《果尔沁传》 “师进次晚旧,得由榔以归。 ”(P9289) 按 :《满 汉 名 臣 传·阿 尔 沙 湖 列 传 》:“大 军 次 旧 晚 坡 , 缅人以由榔献,乃旋军。 ”(P316)《清史稿》卷236《爱心阿 传》:“十二月,师次旧晚坡,去其庭六十里,缅甸使诣军前 请遣兵薄城,当以桂王献。 ”(P9460)卷254、474均提及此 事,且俱作“旧晚坡”。 《小腆纪传》[8]卷6:“十二月丙午朔, 吴三桂驻兵缅甸之旧晚坡。 ……戊申(初三日)未刻,缅人 绐上以定国兵至,即舁上暨太后、中宫以行。 ”(P106)《清 史 列 传 》卷80《吴 三 桂 传 》:“十 二 月 ,我 兵 次 旧 晚 坡 ,离 缅 城六十里。 ……遂执由榔及其亲属献军前。 ”(P6636) 据以上文献,本传作“晚旧”误,当作“旧晚坡”。 《奇塔特彻尔贝传》 “吐谢图汗以六万人次扎济布拉, 为腾机思声援。 ” (P9292) 按:《满汉名臣传·奇塔特彻尔贝列传》:“时喀尔喀部 吐谢图汗以众二万拒大军于扎济布拉克。 ”(P347)《钦定 盛京通志》 ⑨卷76:“喀尔喀部土谢图汗以众二万拒战于 扎济布拉克。 ”(P502—607)《钦定八旗通志》⑩》卷188《奇 塔特彻尔贝传》也作“二万”(P667—415)。 《清史稿》本传作“六万人”误,当作“二万”。 《阿什达尔汉传》 “六年, 从贝勒济尔哈朗、 萨哈璘如蒙古鞫狱。 ” (P9307) 按 :《清 史 稿 》卷228 《尼 堪 传 》:“ 七 年 ,从 诸 贝 勒 按 狱 蒙古诸部,牛录额真阿什达尔汉以所赍敕二十道付尼堪, 尼堪以授从者,失其九。 ”(P9259)《满汉名臣传·阿什达尔 汉 列 传 》:“七 年 六 月 ,随 贝 勒 济 尔 哈 朗 、萨 哈 璘 鞫 狱 蒙 古 部。 ”(P68)《清史列传》同(P194)。 《太宗实录》卷14天聪七 年六月:“先是命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往外藩蒙古处审 事定制。 以御玺敕谕二十道付阿什达尔汉。 ”(P199) 据以上文献记载,本传作“六年”误,当为“七年”。
63
○ 古典文献学研究 2009年6月号下旬刊
(P210)《仁 祖 实 录 》[4]卷22仁 祖 八 年 (崇 祯 三 年 ):“宣 府 总 兵右都督侯世禄领兵来援。 ”(P224)
《清史稿》本传作“侯永禄”误,当为“侯世禄”。 “顺治初,入关破李自成,三诏,进至一等阿思哈尼哈 番。 以老乞休,寻卒。 ”(P9240) 按:《满汉名臣传·武赖列传》:“三遇恩诏, 加至二等 男,子世袭。 寻以老乞休,病卒。 ”(P43)《钦定盛京通志》[5] 卷68:“七年,进爵二等男。 以老致仕,寻卒。 ”(P502—437) 《国 朝 耆 献 类 征 初 编 》卷265《武 赖 传 》:“七 年 、九 年 ,三 遇 恩诏,加至二等男,子世袭。 寻以老乞休,病卒。 ”(P8315) 《清史稿》卷172《诸臣封爵世表五上》:“九年正月,恩诏加 至二等阿斯哈尼哈番。 今汉文改为二等男。 卒。 ”(P5883) 据以上文献,武赖最高爵位至二等男,本传作“进至 一等阿斯哈尼哈番”误,当作二等。 《谭布传》 “授牛录章京,赐貂皮及人户。 五年,擢十六大臣。 ” (P9244) 按:《满汉名臣传·谭布列传》:“五年三月,奏凯,分赐 貂皮及人户,授骑都尉世职。 ”(P243)《太宗实录》卷52崇 德五年七月:“谭布、阿哈尼堪、蓝拜、叶克书、禅珠、拜、及 半个牛录章京英古、 二分章京何托, 俱为牛录章京。 ” (P692) 《清史稿》本传表述不确,谭布授牛录章京当在崇德 五年七月。 《萨穆什喀传》 “尝以十二人逐敌山麓,斩百人,获五十三人,马、牛、 羊千计。 ”(P9245) 按:《满汉名臣传·萨穆什喀列传》:“率十二人, 追敌 至山下,斩百人,获炮五十三,人、马、牛、羊千计。 ”(P41) 《八旗通志初集》卷152《萨穆什喀传》:“征董夔时,萨木什 喀仅率十二人,追敌至山下,杀其拜思噶尔辖扎穆吴巴什 等百余人, 获火炮五十三, 俘获人口、 马牛羊千计。 ” (P3859)《太宗实录》 卷一五天聪七年九月:“萨穆什喀往 征东揆时,仅率十二人,兵单马疲,追敌至山下。 杀拜思噶 尔、 扎穆吴巴什等百余人, 获炮五十三位, 人马牛羊千 计。 ”(P208)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作“获五十三人”有 误,“五十三”前脱“炮”字,“五十三”与“人”应断开,当作 “获炮五十三,人、马、牛、羊千计”。 《夸札传》 “四年,从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讨吴三桂,其将夏国相 屯萍乡,依山结寨。 夸札率兵奋击,大破之,国相等弃资械 走。 ”(P9255) 按:《满汉名臣传·布善列传》:“十四年,(夸札) 随安 亲王岳乐击逆贼吴三桂党夏国相于萍乡县。 ”(P316)《圣 祖实录》卷59康熙十五年二月:“大将军和硕安亲王岳乐、 统领大兵进剿逆贼,将抵萍乡。 … …破其十二寨,斩首万余 级。 伪将军夏国相弃印败走,遂复萍乡县。 ”(P776)《清史 稿》卷6《圣祖本纪一》:“十五年二月戊寅,安亲王岳乐击三 桂将于萍乡,败之,复萍乡。 ”(P191)《平定三逆方略》[6]卷21 康熙十五年二月:“己卯,总督董卫国奏大兵复萍乡。 大将 军安亲王岳乐统领大兵进剿逆贼,于是月十一日抵萍乡; 相视形势,分兵四队。 十五日,我兵前进,分路并击,大败 贼众,破其十二寨、斩首万余级,复萍乡县,伪将军夏国相 弃印走。 ”(P170)
《清 史 列 传 》附 王 钟 翰 校 勘 记 谓 “‘方 ’原 误 作 ‘ 元 ’”。 《 清 史 稿 》 可 能 据 原 《 清 史 列 传 》 也 作 “ 刘 元 亮 ”, 误 , 当 作 “刘方亮”。
又,据《世祖实录》,刘方亮窥营于顺治 二 年 正 月 初 四,多铎奏报于二月。 本传作“二年二月”误,当作“二年正 月”。 《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作“三年二月”也误。
关键词: 清史稿 清初 大臣传
《清史稿》是一部记录清朝历史的未定稿,具有很高 的文献史料价值。 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 经仔细校改,以致年月、事实、地名等错误往往可见。 清初 大臣在清朝入关前后在政治上、 军事上都发挥了重要作 用,今就《清史稿》卷225—230有关大臣传中发现的讹误, 考证如下。
2009年6月号下旬刊 ○ 古典文献学研究
《清 史 稿》 卷 225—230 考 证
王静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2)
摘 要: 本文以 《清 史 稿 》(中 华 书 局 1977年 )为 底 本 ,以 《清 史 列 传 》、《满 汉 名 臣 传 》等 参 校 ,对 《清 史 稿 》大 臣传中的讹误加以考证。
《劳萨传》 “崇德元年, 偕吴松等赍书谕明松鹏路潘家口诸戍 将。 ”(P9197) 按:《满汉名臣传·劳萨列传》:“崇德元年, 偕参领吴 拜等赍书入边。 ”(P80)《太宗实录》 卷27天聪十年二月: “戊子,遣前锋将领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吴拜、苏达喇 ……赍书往明松棚路、潘家口、董家口、喜峰口四处书。 ” (P353)本传下文有“五年五月,与吴 拜 侦 敌 广 宁 边 境 ”。 《清史稿》卷230有吴拜传。 据以上文献记载,《清史稿》本传“吴松”误,当作“吴拜”。 又,据《太宗实录》,劳萨等赍书入边发生于天聪十年 二月。 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改国号为大清,改元 崇德。 本传与《满汉名臣传》均称崇德元年,但此时尚未改 元崇德,故此处当称“天聪十年二月”。 《图鲁什传》 “闰八月乙酉,遇大弼侦卒十五人,图鲁什单骑驰击, 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斩二人,俘十三人。 图鲁什创甚, 上亲迎视之。 丁亥,卒于军。 ”(P9200) 按:《满汉名臣传·图鲁什列传》:“单骑先驱, 遇大弼 侦卒十五人,接战,矢中其腹,犹力战不已。 我兵至,生擒 二人,余皆歼之。 ”(P51)《太宗实录》卷20天聪八年八月: “前锋将领图鲁什往宣府侦探,遇明哨卒十五人,单骑冲 击之。 矢中图鲁什腹,犹力战不休。 我军继至,斩十三人, 擒二人。 图鲁什被创危笃。 ”(P260)《八旗通志初集》卷144 《图鲁什传》同(P3741)。 据以上文献,本传称图鲁什“斩二人,俘十三人”恐有 误 ,图 鲁 什 “被 创 危 笃 ”,斩 二 人 且 俘 十 三 人 似 无 可 能 ,当 从 《满 汉 名 臣 传 》与 《太 宗 实 录 》,为 后 援 兵 所 助 ,且 为 “斩 十三人,擒二人”。 《顾纳岱传》 “二年二月,自成将刘元亮以千余人夜觇我师,顾纳 岱出击败之。 ”(P9201) 按 :《 清 史 列 传 》卷4《顾 纳 岱 传 》:“ 三 年 二 月 ,贼 将 刘 方亮以兵千余,乘夜窥我营中有备,出击败之。 ”(P181)
《满汉名臣传·觉罗拜山列传附顾纳岱》:“三年二月,贼将 刘方亮以பைடு நூலகம்千余,乘夜窥我营中有备,出击败之。 ”(P88)。 《清 史 稿 》卷216 《尼 堪 传 》:“ 二 年 ,师 次 潼 关 ,自 成 将 刘 方 亮出御,尼堪与巴雅喇纛章京图赖夹击之,获马三百余。 ” (P8970)《世祖实录》 卷14顺治二年二月:“定国大将军和 硕 豫亲王多铎等奏报 :… … 二年正月初 四 日 ,贼 将 刘 方 亮 领兵千余来窥我营。 ”(P124)《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61 《图赖传 》:“顺治 元 年 ,… … 明 年 ,贼 将 刘 方 亮 整 兵 千 余 来 窥我营。 ”(P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