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

合集下载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文件设计题目:天台山公路隧道设计专 业:土木工程(岩土)班 级: 11-3 班学生姓名:臧浩然学号:20117181指导教师:刘振平院长: 武鹤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二〇一五年六月目 录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设计总说明 I 共2页 上行先平纵缩图 S1-1共5页 下行线平纵缩图 S1-2隧道平面布置图(一) S1-3 隧道平面布置图(二) S1-4隧道平面布置图(三) S1-5隧道上行线纵断面缩图 S2 共1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3-1共3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3-2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3-3隧道下行线纵断面缩图 S4 共1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5-1共3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5-2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5-3Ⅲ级围岩隧道标准横断面图 S6 共1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7-1共2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7-2 Ⅲ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8 共1页 Ⅳ、Ⅴ级围岩标准横断面图 S9 共1页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1 共4页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10-2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3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4 共4页 Ⅳ、Ⅴ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11 共1页 标准横断面图 S12 共1页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和平面图 S13 共1页 人、车横向通道横断面图 S14 共1页 翼墙式洞门立面图 S15 共1页 翼墙式洞门侧面图 S16 共1页 翼墙式洞门平面图 S17 共1页 射流机安装位置图 S18 共1页 射流机平面布置图 S19 共1页 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S20 共1页 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S21 共1页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2 共1页 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3 共1页 Ⅴ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4 共1页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隧道名称 始终里程桩号 隧道长度 天台山隧道上行线隧道 K95+238~k96+704 1466m下行线隧道 K95+230~k96+688 1458m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4、《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TGB01-2014;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2008;7、《公路隧道交通与辅助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F 72-2011;8、《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技术要求1、设计技术指标(1) 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直线型分离式单向行驶两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

《隧道工程》精品课件第四章 隧道的总体设计

《隧道工程》精品课件第四章 隧道的总体设计

隧道工程
2. 越岭隧道标高选择
在选择越岭隧道标高时,考虑运营条件的改善和通过能力的提高,宜 采用低标高方案,但必须进行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经济技术等多种 因素综合比较来确定最优隧道标高。
三、傍山隧道选址
1.傍山隧道在埋深较浅的地段,一定要注意洞身覆盖厚度问题。为保持山体 稳定和避免偏压产生,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 2.河岸存在冲刷现象或河道窄,水流急,冲刷力强的地段,要考虑河岸冲刷 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一些,有可能时最好设 在稳定的岩层中,如图4.1-2 所示。
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
隧道工程
由于地质条件的关系,隧道宽度过大则不经济,施工上也增加难度, 因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两座独立隧道。两相 邻隧道最小净距视围岩类别、断面尺寸、施土方法、爆破震动影响等因素 确定,一般情况可按下表的规定选用。
围岩级别
I
最小净距 1.0× B (m)
修道宽度不宜小于1.0m。
隧道工程
1. 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0m;三、四级公 路取4.5m。
2. 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当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 设不小于25cm的余宽。
3. 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坡;当隧道为双向交通 时,可取双面坡。坡度应根据隧道长度,平、纵线形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一般可采用1.5﹪~2.0﹪。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
第二篇 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
隧道工程
第 四章 隧道总体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隧道选址时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熟悉隧道平面、纵断面设计时 应注意的问题;熟悉隧道建筑限界、衬砌内轮廓线、实际开挖线的定义。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1)按照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相关要求和设计图纸提供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点,严格遵守国家和海南省有关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精心布置,做到合理可行。

(2)场地尽量布置在总体规划征地范围内指定的区域。

施工平面布置要满足交通要求。

布置要合理,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并尽量减少对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道路行车及施工行车安全。

(3)场地布置既便于各项目工程施工,又不影响通过施工区域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排水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尽量减小规模。

(4)突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节约用地,减少对工程所在地环境污染。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安排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施工需要,项目部办公生活设置在论坛金海岸酒店,租住酒店房建35间,办公室600平米,会议室500平米,餐厅700平米,生活区住宿租住27套房间(每套为2室一厅)。

施工队生活住宿临近现场租住民房350间。

2.1施工用电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数量较多,尤其是集中在施工前期围护结构施工阶段,用电设备投入数量多,用电集中,用电量大,前期主要的用电设备如表2.1所示。

2.1.1变压器(1)按照施工前期主要设备进行总用电量计算:P=1.05~1.1(K1£P1/cos@+K2£P2+ K3EP3 )P——供电设备总需容量(KVA)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P3——空调容量(KW)K1-全部电动机同时使用系数,10台以内K1=0.75;10〜30台K1=0.70; 30 台以上K1=0.60。

K2——全部电焊机同时使用系数,3〜10台以内K2=0.60; 10台以上K2=0.50。

K3一室内照明设备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取0.8。

cos”——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素在施工现场最高为0.75〜0.78, 一般为0.65〜0.75);P=1.05X{0 .6X(1604) /0.78+0 .5X311+0 .8X75+50)= 1572.9KVA根据计算4台400KVA的变压器容量能满足现场施工用电的需要。

7 隧道暂规

7  隧道暂规

7 隧道7.1 一般规定7.1.1隧道工程设计必须考虑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行车、旅客乘坐舒适度、车辆结构强度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可采用放大隧道断面有效面积减少阻塞比β(列车横断面面积/隧道横断面有效面积)、在隧道洞口修建缓冲结构及增设辅助坑道等主要工程措施。

7.1.2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空气动力学效应和防火疏散等功能的要求。

7.1.3隧道内轮廓、洞口缓冲结构、轨下结构等设计参数的确定必须同时考虑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引起的空气动力学效应、限界、设备安装和使用空间的要求。

7.2 隧道断面内轮廓7.2.1确定隧道断面内轮廓应考虑以下因素:1线间距和建筑接近限界;2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断面有效面积的要求;3养护维修、救援和其他使用要求所需的空间。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从结构受力等方面应对断面进行优化,并使盈余空间最小。

7.2.2 单洞双线隧道断面有效面积为100 m2。

内轮廓尺寸可按图7.2.2-1设计。

图7.2.2-1 (单位:cm)单线隧道断面有效面积为70 m2,内轮廓尺寸可按图7.2.2-2设计。

限速地段当检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200km/h时,可采用较小的隧道断面有效面积,但双线隧道断面有效面积不应小于80m2;单线隧道断面有效面积不应小于52m2。

7.2.3 隧道内线间距应与洞外相同,曲线地段线间距可不加宽。

7.2.4 曲线上的隧道,内轮廓可不加宽。

图7.2.2-2 (单位:cm)7.2.5 隧道内的使用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空间(见图7.2.5—1)图7.2.5—1 (单位:m)隧道内安全空间应在距线路中线3.0m以外,单线隧道设在电缆槽一侧,多线隧道必须设在两侧。

安全空间尺寸:高度不应小于2.2m,宽度不应小于0.8m;安全区的地面应不低于轨面规定高度,必须平整,允许有3‰的横向排水坡。

安全空间的地面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95m。

图4分离式填方路基断面图

图4分离式填方路基断面图

2)分离式路基段0. 75m土路肩+3m硬路肩+3×3.75m行车道+0.75m左侧硬路肩+0.75m土路肩=16.5m。

图 3.2-4 分离式填方路基断面图图 3.2-5 分离式挖方路基断面图3.2.5.2桥梁横断面整体式路基桥梁标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5.2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0.5m(中分带间隙)+0.5m(防撞护栏)+15. 2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33m。

图 3.2-6 桥梁标准横断面3.2.5.3隧道横断面隧道净宽16m,断面布置为:0.75m左侧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3×3.75m行车道+1.0m右侧侧向宽度+右侧2.5m检修道/人非混行道。

图 3.2-7 三车道分离式隧道标准横断面布置图(半幅)3.2.5.4纵断面布置本工程沿线地貌包括丘陵区、破洪积斜地和冲击平原,区内起伏,现状地坪标高为2.145m~64.222m,道路设计高程为3.856m~64.581m,桥梁高程抬升。

主线最大纵坡2.8%。

工程起点工程终点图 3.2-8 项目纵断面布置图3.2.6预测交通流量3.2.6.1标准车流量根据可研资料,经可研特征年和预测特征年之间的换算,得出各预测特征年的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3.2-3。

3.2.6.2项目昼夜小时绝对车流量昼夜车流量比例按83%、17%计,并且昼间取16小时,夜间取按8小时,则项目环评各特征年的昼夜小时绝对交通量见表3.2-5。

3.2.6.3高峰小时车流量高峰小时绝对车流量按日车流量的8%计,见表3.2-6。

3.2.7.1路基设计3.2.7.1.1一般路基设计填筑路堤前应先清表,清表包括路基用地范围内(不包括借土、取土场及临时工程用地)原地面垃圾、石头、肥料、表土(腐殖土)、草皮、田埂、老路的铲除与开挖,砍树挖根、旧路面挖除、结构物拆除与移用、坑洞回填等。

本项目路基填料全部采用沿线山体包括隧道开挖后的土石料。

隧道横断面设计PPT课件

隧道横断面设计PPT课件
W
7.50 7.50
侧向
宽度

路 缘 带
余 宽
行 道
R
S
C
0.75 0.50
0.50 0.50
检修道 (一侧)
J
0.75 0.75
山岭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7.50
0.50 0.25
0.75
7.00
0.50 0.25
0.75
向架间距l=18m,车辆外侧顶角距内轨顶面的高度
H=360cm,试推导和计算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总加宽 值。
30
d外
d内1 E
线路中线
车辆轴线 d外
l2
4050
d内1
(m) 8R
(cm ) R
式中
l — 车辆转向架中心距,取18m; R — 曲线半径(m)
O
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平面图
16
王丽琴主讲
⑵ 车辆两端向曲线外侧的偏移d外
d外 R R2 (L / 2)2 d内1
2
R2 R2 (L / 2)2 l 2
OF
H
d内2 AC E G E
G≈150c
m
H d内2 150 E
=2.4E
d内2 FD
A OCE
式中: H—— 隧道限界控制点自轨面起的高度
E —— 曲线外轨超高值,E 0.76 v 2 R
v ——铁路远期行车速度,km/h。
≤15㎝
18
总结:
王丽琴主讲
对于单线曲线隧道净空的加宽值为:
王丽琴主讲
第三章 隧道构造设计
王丽琴
西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岩土工程研究所

隧道横断面与隧道洞门设计PPT幻灯片

隧道横断面与隧道洞门设计PPT幻灯片
19
1.横断面设计基本内容
隧道的净空限界确定以后,就可以据此进行隧 道衬砌断面的初步拟定。由于隧道衬砌是一个 超静定结构,不能直接用力学方法计算出的截 面尺寸,而是先拟定一种截面尺寸,按照这个 截面尺寸来验算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20
2.横断面设计方法
1)确定隧道类型,选定相应建筑限界。 2)根据围岩类别初步拟定截面厚度。 3)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拟定的各种衬砌断面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和优化,得出最优的断 面几何参数。 4)应用结构分析程序,对得出的衬砌结构断面最优解进行力学验算, 并对有关结果 作出评价。
27
3.4 横洞设计与避车洞设计
3.4.1 横洞设计 3.4.2 避车洞设计
28
3.4.1 横洞设计
横洞是将行车方向分离的双洞公路隧道横向连接的通道,横洞应设置在地质条件良 好的地段内。《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行车方向分离的双洞公路隧道,当长度 超过400m时宜设置行人横洞,长度超过800m时宜设置行车横洞。
33
2.避车洞的底部标高
图3-16 避车洞底部标高(单位:cm) 图3-17 避车洞周边粉刷(单位:m)
21
3.3.2 铁路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1.内轮廓线 2.衬砌外轮廓线和轴线
22
1.内轮廓线
图3-13 隧道横断面图(单位:cm)
23
1.内轮廓线
图3-14 隧道横断面局部放大图
24
3.3.3 公路隧道衬砌断面设计
1)铁路隧道建筑限界是固定统一的,而公路隧道的建筑限界随公路等级、地形、车道 数等条件不同而变。 2)公路隧道的附属设施如通风、照明、消防、报警等也均比铁路隧道多且要求高,每 座隧道均会因交通流量和长度不同而要求不同。
13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课件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课件
对于较长或较为复杂的隧道,通风问题需要考虑。在纵断面设计中 ,应合理布置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
04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的优化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的优化目标
提高行车安全
通过优化平纵断面设计,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提高行车安全性。
降低建设成本
通过合理的平纵断面设计,减少工程量,降 低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
提高通行效率
01
02
03
隧道进出口位置
选择合理的进出口位置, 确保隧道与周围环境的协 调性。
隧道轴线走向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线路 走向,确定合理的隧道轴 线走向。
隧道洞门设计
洞门设计需考虑洞口景观 、地形地貌以及洞口位置 等因素。
隧道平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初步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线路 要求,初步确定隧道进出 口位置和轴线走向。
根据优化算法的反馈,不断调整平纵 断面的参数,以达到最优设计。
实例验证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优化方法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的优化实例
某高速公路隧道
通过优化平纵断面设计,提高了行车 安全和通行效率,减少了交通事故和 交通拥堵。
某城市地铁隧道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平纵 断面设计,保护了环境和景观,降低 了建设成本。
用。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应遵循安全 、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交通需 求以及建设成本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遵循国家和行业 的相关标准,如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等。
02
隧道平面的设计
隧道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半径是影响隧道纵断面设计的 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隧道内部的视觉 效果和行车舒适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