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2011)

合集下载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_____________实验一 阶梯轴长度和直径的测量1. 实训目的学习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设备与器材游标卡尺和标准件。

3. 量仪说明与测量原理(1)游标卡尺以10分度游标卡尺(图1-1)为例说明。

将尺身的9小格即9mm 长度平均分成10份,做成游标,游标的每小格即为0.9mm ,比尺身相应小0.1mm ,根据游标和尺身的刻度错位可测量不足1mm 的长度。

尺身和游标上对应的一等份差值,叫做精确度,它体现了测量的准确程度。

游标卡尺正是利用尺身和游标上每一小格之差,来达到提高精确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示差法。

图1-1 10分度游标卡尺1-内测量爪(测内径);2-锁定旋钮;3-主尺;4-深度尺(测深度);5-游标尺;6-外测量爪(测直径)如图1-2所示,游标上的第6条刻度线与尺身上的某一条对齐,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精确度⨯=⨯=⨯-=-=∆6)(1.069.066dc mm L L L bc同理,当游标上第n 条刻线与尺身上的某一条刻线对齐,则被测物体的长度为精确度⨯=∆n L图1-2 游标卡尺读数原理游标卡尺的读数步骤如下:第1步 确认游标格数,算出游标卡尺精确度:1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1.0mm 101=。

2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05.0mm 201=。

3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02.0mm 501=。

第2步 从尺身读出游标零刻线前的毫米数L 1。

第3步 观察游标上第几条刻线跟尺身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L 2=n ×精确度,得游标示数L 2。

第4步 测量结果为L = L 1+L 2= L 1+n ×精确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通用量具应用及量块组合选择(选用)实验二用比较仪检测工件尺寸误差实验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验四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验1 通用量具应用及量块组合选择(孔轴测量)(选做)一、实验目的:1.了解量块、千分尺、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量块尺寸组合、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尺寸的方法3.掌握由测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误差类型。

二、实验所需仪器千分尺、游标卡尺 83块一套的量块三、实验步骤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直径尺寸,共测量十组数据,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2.利用千分尺测量工件长度尺寸,共测量十组数据,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用83块一套的量块对千分尺测量的数据处理以后的数据进行尺寸组合。

四、测量数据1.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尺寸2.用千分尺测量的数据3.用83块一套的量块对千分尺测量的数据数据处理以后的数据进行组合的量块尺寸尺寸:第一块量块:第二块量块:第三块量块:第四块量块:六、思考题1:测量误差一般分为几类型,一般各怎么进行数据处理?实验2 用比较仪测量工件尺寸误差1.实验目的1.1 立式光学比较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1.2 熟悉轴的直径误差的测量方法。

1.3 学会基本的测量误差处理方法。

2.设备与器材立式光学比较仪、被测轴和相同尺寸量块3.实验原理与方案立式光学比较仪主要用于作长度比较测量。

要先用量块将标尺和指针调到零位,被测尺寸对量块的偏差可从仪器标尺上读得。

并可对某轴的固定部位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计算测量误差。

立式光学计主要组成见外形图2-2。

由底座1、立柱2、支臂3、直角光管4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

立式光学计的光学系统图2-3所示。

光线由进光反射镜6进入光学计管中,由通光棱镜7将光线转折90度,照亮了分划板4上的刻度尺9。

刻度尺上有±100 格的刻线,此处刻线作为目标,位于物镜2的焦平面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

工程技术系机电一体化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训指导书编写人:王钧成靖文目录实验一轴孔测量实验 (3)实验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 (9)实验三形位误差测量实验 (15)实验四螺纹主要参数的测量实验 (18)实验五圆柱齿轮的测量实验 (25)实验一 轴孔测量实验项目一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结构及测量原理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巩固尺寸及行为公差的概念4.掌握由测量结果判断工件合格性的方法 二、测量仪器介绍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

用量块组合成被测量的基本尺寸作为长度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相对基本尺寸的偏差值,从而计算出实际尺寸。

仪器的基本度量指标如下: 分度值:……………0.001mm 示值范围:…………±0.1mm 测量范围:…………0-180mm 仪器不确定度:……0.001mm 仪器的外观结构如图5-1 所示 三、测量原理直角光管是立式光学比较仪的主要部件,整个光学系统和测量部件装在直角光管内部。

测量原理是光学自准直原理和机械的正切放大原理组合而成。

其光路系统图如图5-2,正切放大原理图如图5-4,图5-3为图5-2中分划板的放大图。

分划板在物镜的焦平面上,由于这一特殊位置使刻度尺受光照后反射的光线经直角棱镜折转90°到物镜后形成平行光束。

当平面镜垂直于物镜主光轴时(通过调节仪器使测头距工作台为基本尺寸时正好平面镜垂直主光轴).这束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图5-1 立式光学计外观图1—底座; 2—工作台; 3—粗调螺母; 4--支臂; 5--支臂紧固螺钉;6—立柱;7—直角光管;8—光源; 9—目镜;10—微调旋钮;11—细调旋钮;12—光管紧 固螺钉;13—测头提升杠杆;14—测头;15—工作台 调整旋;13—测头提升杠杆;14—测头;15—工作台 调整旋钮(共四个,调整工作台垂直测杆)回。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

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

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

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

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

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表1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 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1'in i i h y ==∑'i h — 在测量点A i 处,导轨的倾斜量(μ); Δh i — 测量点A i 对导轨首末两端点连线(A 0,A n )的直线度误差(μ)(显然Δh 0=0,Δh n =0);l — 桥板跨距,即各测量段长度l =L /n (mm),L ——导轨全长(mm ),n ——测量段数; c —水平仪的分度值0.01mm/米·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五、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教研室注意事项一、学生在上课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装置、仪器设备的介绍,了解实验目的、测量方法、测量步骤和测量结果的处理。

二、学生应按规定的时间来做实验。

进实验室后按要求签到。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并尽快利用空闲时间来补做实验。

三、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环境,爱护室内公共卫生,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

四、在开始实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听实验指导老师讲解全过程后,方可开展实验,使用仪器和器具。

填写实验记录要认真仔细,独立完成每项实验的全部测量过程。

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发生事故,应停止实验,及时通报,经实验指导老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恢复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实验完毕,应将使用过的量具、仪器、附件和工件的金属表面擦洗干净,归还原处,主动清理实验现场后,经指导老师认可同意,方可离开实验室。

七、实验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实验指导老师批阅。

八、实验室为开放性的实验室,与实验指导老师预约后,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开设不作要求的实验,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检测动手能力。

实验一 光滑工件轴颈尺寸的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颈尺寸误差的方法和特点。

认真体会“局部实际尺寸(实 际误差)”概念。

二、设备与器材外径千分尺1个和实验用轴1个。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1.机械外径千分尺的简介: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

常见的机械千分尺如下图所示。

它的量程为25mm ,分度值是0.01mm ,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和锁紧装置等组成。

2.外径千分尺刻度及分度值说明:(1)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mm的刻度线,上刻度线在下侧两相邻刻度线中间。

(2)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做旋转运动的。

(3)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mm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学院基础课部实验指导书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年10月目录前言 (1)一、《公差和技术测量》 (2)实验一用自准直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 (4)实验二用电感式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实验三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 (6)实验四齿轮齿距偏差和其累积误差的测量 (7)前言实验是理工科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可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感性认识。

若是把实验方法、理念加以修正、更新,把验证型实验升级为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则能培养训练学生使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为此,及时修订编撰实验教学指导书使其和人才培养计划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

而指导书的编写水平也是衡量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院四个本科专业共开设158门课程(包括通识课、通修课、专业方向模块课)。

有90门课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其中有44门课需开出216个实验。

又有28个实验雷同于四专业之间,23个实验共享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土木水利学院力学实验室”。

这样我院的机械基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五个实验室所涵盖的20个子实验室需承担165个实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实验教学水平,培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学院于2005年7月5日发出了编辑修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的通知,立即得到学院四系一部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并于2005年10月10日前完成了31门课189个实验项目(包括选做)的指导书编写,翌年5月7日完成补充修订。

可喜的是有些实验指导书和教材是教师和实验员在完成教改课题和毕业设计课题中自行研制开发的,填补了实验空白,丰富了实验内容。

为了适应大类招生,先期教学计划打通、后期教学计划分专业进行的教学模式需要,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分为五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试用版)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系 机械教研室


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 测量理论和基本的测量技术,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要求培养锻炼学生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的动手能力。
五、数据处理
利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1. 在坐标纸上,用横坐标 x 表示测点序号,用纵坐标 y 表示各测点相对于 0 点地高度差 Δk,作 出图所示地误差折线。 2. 根据形状误差评定中的最小条件,分别作两条平行直线 L1 和 L2 将误差折线包容,并使两平行 直线之间的坐标距离(平行于 y 方向的距离)为最小。例如,对图 a 所示的误差折线,可先作 一条下包容线 L1 (因为误差折线上各点相对于 L1 的坐标距离符合低-高-低准则) , 然后过最 高点作 L1 的平行线,获得上包容线 L2;对图 b 所示的误差折线,可先作一条上包容线 L2(因 为误差折线上各点相对于 L2 的坐标距离符合高-低-高准则) ,然后过最低点作 L2 的平行线, 获得下包容线 L1。 3. 确定两平行直线 L1 和 L2 之间的坐标距离,即可求得直线度误差值。
棱镜; 5. 投影物镜; 6. 分划板; 7. 反射棱镜; 8. 微动螺钉; 9. 反射镜;
10. 投影屏; 11. 放大镜; 12. 物镜; 13. 平面反射镜; 14. 测杆; 15. 测帽
图 1-2 光学比较计的光学系统
3
图 1-3 光学比较计的杠杆放大原理图 2. 内径百分表的工作原理 内径百分表是内量杠杆式测量架和百分表的组合,如图 1-4 所示。用以测量或检验零件的内孔、深 孔直径及其形状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主编:唐芬南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的直径 (1)实验二:用内径指示表测内孔 (7)实验三:直线度误差测量 (10)实验一、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的直径线性尺寸可以用相对测量法(比较测量法)进行测量。

相对测量常用的量仪有机械、光学、电气和气动比较仪等几种,本实验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外尺寸,用比较仪测量时,先用量块(或标准器)调整量仪示值零位,测量工件所得的示值为被测尺寸相对于量块尺寸的偏差。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并熟悉它们的示值零位调整方法和使用方法;2.熟悉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图1-2 光学比较仪系统的光学二、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光滑极限塞规1.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立式光学比较仪也称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结构不复杂的光学仪器,用于测量外尺寸。

图1-1为量仪外形图;量仪主要由底座12、立柱16、横臂14、直角形光管4和工作台10等几部分组成。

量仪的光学系统安装在光管内,光学系统如图1-2所示。

光管工作时的测量原理是光学杠杆放大原理。

光线经反射镜6、棱镜7投射到分划板4上的刻度尺9(它在分划板左半面)。

分划板位于物镜2的焦平面上。

当刻度尺9被照亮后,从刻度尺发出的光束经直角转向棱镜3,物镜2形成平行光束,投射到平面反射镜1上。

光束从反射镜1反射回来,在分划板4右半面形成刻度尺9的影象,从目镜5可以观察到该影象和一条固定指示线。

刻度尺上有一条零刻线。

它的两侧各有100条均布的刻线,这些刻线与零刻线构成200格刻度间距。

零刻线位于固定指示线上。

测量时,若反射镜1垂直于物镜2的主光轴,则分划板右半面胸刻度尺影象与其左半面的刻度尺的上下位置是对称的,即零刻线影象位于固定指示线上。

如果反射镜1与物镜2的主光轴不垂直,则分划板右半面的刻度尺影象就相对于其左半面的刻度尺上下移动。

参看图1-3所示的光学比较仪测量原理图(图中没有画出图1-2中的直角转向棱镜),从图1-3.光学比较仪测量原理图物镜焦平面上的焦点C 发出的光线,经物镜后变成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平面反射镜P 上。

若平面反射镜P 垂直于物镜主光轴,则从反射镜P 反射的光束由原光路回到焦点c ,象点C '与焦点C 重合(即刻度尺影象与刻度尺的上下位置保持对称)。

如果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产生微小的直线位移S 推动反射镜P 绕支点0转动一个角度α,那么反射镜P 与物镜主光轴不垂直,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间的夹角为2α,从反射镜P 反射的光束汇聚于象点C"(即刻度尺影象相对于刻度尺在上下方向产生位移)。

C"点与C 点的距离计算式如下:α2ftg l =式中 f 一一物镜的焦距;α——反射镜偏转角度。

而测杆位移S 与反射镜偏转角度α的关系为, αb t g s =式中 b----测杆到支点0的距离。

这样,刻度尺影象位移l 对测杆位移S 的比值即为光管放大倍数n 计算式如下,αα2btg ftg s l n ==因a 角很小;取α≈α,α2≈α2tg tg ,则 bf n 2=光管中物镜的焦距mm f 200=,测杆到平面反射镜键支点的距离b=5mm 。

于是 8052002=×=n 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2。

因此,量仪的放大倍数 K=12n=960光管中分划板上刻度尺的刻度间距为0,08m ,从目镜中看到的刻度尺影象的刻度间 距为d=l2x0,08=0.96mm 。

因此,量仪的分度值 um mm K a i 1001.0801208.012==××==从目镜中可以读出刻度尺零刻线影象相对于固定指示线移动的格数,将它乘以量仪的分度值就是量仪示值。

由于零刻线两铡各有100格刻度,因此量仪的示值范围为-100um 到+1OO um 。

2. 实验步骤(1) 根据被测表面的几何形状,选择测头并把它安装在测杆上。

(2) 根据被测塞规工作部分的基本尺寸或极限尺寸选取几块量块,并把它们研合成量块组。

(3) 参看图1-1,接通电源,拧动四个螺钉11,调整工作台10的位置,使它与测杆8运动方向垂直(调整好后,切勿再拧动螺钉11)。

(4) 调整量仪示值零位。

将量块组放在工作台10上,并使测头对准量块测量面的中央,按下列三个步骤进行调整。

a.粗调整:松开螺钉15,转动螺母13;使横臂14缓缓下降,直至测头与量块测量面接触,且从目镜3的视场中看到刻度尺影象为止;再拧紧螺钉15;b.细调整:松开螺钉15,转动手轮5,使刻度尺零刻线的影象接近固定指示线,图如1-4(a),然后拧紧螺钉6。

C.微调整:轻轻按动测头提升器7,使测头起落数次,零刻线影象的位置稳定后,转动另位调节手轮13(图1-2),使零刻线影象与固定指示线重合,图如1-4(b)。

(5) 按动测头提升器7,使测头抬起,取下量块组,换上被测轴。

分别对相隔900的径向位置AA'、BB '进行测量。

在工作台10上移动轴进行测量时,注意读取刻度尺影象示值中的最大值。

(6) 取下被测轴,再放上量块组复查示值零位。

其误差不得超过±0.5um,否则重新测量。

图1-43.注意事项①、测量前应先擦净零件表面及仪器工作台。

②、操作要小心,不得有任何碰憧,调整时观察指针位置,不应超出标尺示值范围。

③、使用量块时要正确推合,防止划伤量块测量面。

④、取拿量块时最好使用棉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量块.以减少手温对测量精度的影晌。

⑤、注意保护量块工作面,禁止量块碰撞或掉落地上。

⑥、量块使用前,要用棉花擦干净。

⑦、测量结束前,不应拆开量块,以便随时校对零位。

四、思考题1.列举你所使用过的长度测理器具,比较其精确度,测量范围及使用场院合。

2.试分析绝对测量和比较测量的优缺点。

3. 试分析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

实验二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指示表的结构并熟悉其使用方法;2.掌握用内径指示表进行比较测量的原理。

二、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内径指示表是测量孔径的常用量仪。

它由指示表和装有杠杆系统的测量装置组成,其结构如图2-1所示。

测量时,活动测头1和固定测头Array 2分别与孔壁接触,活动测头1向内移动,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推动挺杆向上移动,使弹簧压缩,并推动指示表4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1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定心板3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定心板3与孔壁的接触点的连线和被测孔的直径线互相垂直,使两测头位于该孔的直径方向上。

量仪附有一组长短不同的固定测头,可根据被测孔直径的大小来选择使用。

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是采用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

可用具有确定内尺寸L的标准圆环或用装在量块夹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来调整内径指示表的示值零位。

然后用它测量被测孔径,指示表的示值即为实际被测孔径对确定尺寸L的偏差△L。

因此,实际被测孔径X=L+△L。

三、实验步骤1.根据被测孔的基本尺寸选取量块,或研合成量块组,装入量块夹中(或使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圆环)。

2.根据被测孔的基本尺寸选择合适的固定测头,把它拧入内径指示表的测量装置上相应的螺孔中,并加以固紧。

3.按量块组(或标准圆环)的确定尺寸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将内径指示表的两个测头小心地放入量块夹的两个量爪之间(要先放入活动测头,并压紧定心板,然后放入固定测头);按图2-2所示的方法摆动量仪。

当指示表指针回转到转折点(最小示值)时,这表示测头与量块夹的量爪表面垂直.然后转动刻度盘使指针指向其零刻线。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指针稳定地在零刻线处转折为止(内径百分表在校零时应注意手握直管上的隔热手柄)。

4.将内径指示表的量杆放入被测孔中,在孔的两个截面两个方向上,共测四个点,测量时应左右摆动指示表,找出最小读数(见实验报先告测量示意图)。

测量时要特别注意该实际偏差的正、负符号:当表针按顺时针方向未达到零点的读数是正值,当表针按顺时针方向超过零点的读数是负值。

5.根据测量结果,确定被测孔的尺寸形状误差的大小,作出其合格性结论。

6.填写实验报告,清洗量仪及被测工作。

四、思考题1.为什么内径指示表调整示值零位和测量孔径时都要摆动量仪找指针所指示的最小示值?2.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属于何种测量方法?固定测头磨损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实验三、直线度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并熟悉使用它们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2.掌握按最小条件和两端点连线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值的方法。

二、直钱度误差的评定:直线度误差是指实际被测直线对其理想直线的变动量,理想直线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最小条件是指实际被测直线对其理想直线(评定基准)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测量数据可以用指示表测量实际被测直线上各测点相对于平板(测量基准)的高度来获得,也可以用水平仪或自准直仪对实际被测直线均匀节点测量,测量两相邻测点之间的高度差来获得。

然后,按照最小条件或以首.尾两个测点的连线(即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由获得的测量数据用作图或计算方法求解直线度误差值。

三.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1.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合象水平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用自然水平面作为测量基准。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见图3-1,它的水准器8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注入精馏乙醚,并留有一定量的空气,以形成气泡。

管的内壁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

气泡在管中停住时,气泡的位置必然1. 直线度误差值为何不取在两条包容线的垂直距离上,而取纵坐标方向距离?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一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的直径一、仪器及被测零件二、测量记录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二用内径指示表测内孔实验记录与测量结果截面M--M N--N a--ab--b半径差圆度误差合格性结论: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三直线度的测量一、仪器及被测零件二、测量记录三、图解及分析四、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