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0题每一小题2分,第11-20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50分〕1.1874年22岁的范特霍夫和27岁的勒贝尔分别提出碳正四面体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如下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构造,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A. 构造示意图B. 电子式C. 球棍模型D. 比例模型【答案】D【解析】【详解】比例模型能表示出甲烷的空间构型,又能表示出分子中C、H原子的相对大小,所以甲烷的比例模型更接近分子的真实构造,应选D。

2.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组成及构造的分析方法较多。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元素分析仪不仅可以测出试样常见的组成元素及含量,还可以测定其分子的空间构造B.C. 通过红外线光谱图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 质谱法和紫外光谱法不属于测定有机物组成和构造的现代分析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分析仪克帮助人们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但不能确定构造,错误,不选A;B、核磁一共振氢谱中有5中氢原子,比值为2:4:4:1:3,错误,不选B;C、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物质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乙醇和乙酸乙酯中的化学键、官能团不同,那么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正确,选C;D、质谱法可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紫外光谱法可以确定物质的构造,错误,不选D。

3.某铁件需长期浸在水下,为减少腐蚀,想采取以下措施,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在铁件上铆上一些锌片B. 在制造铁件时,在铁中掺入一定量的铜制合金C. 在铁件外表涂上一层较厚的沥青D. 给铁件通入直流电,把铁件与电源负极相连【答案】B【解析】【详解】A.在铁柱上铆上一些锌片,这样锌铁构成的原电池,金属锌是负极,铁是正极,正极金属铁能被保护,能到达目的,故A说法正确;B.制造铁柱时,向铁中渗入一定比例的铜制成合金,锌铜构成的原电池,金属铁是负极,铜是正极,铁易被腐蚀,不能到达目的,故B说法错误;C.在铁柱外表涂上一层较厚的沥青,可以隔绝金属和空气、水的接触,能被保护,能到达目的,故C说法正确;D.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为阴极,阴极被保护,可以减少铁的腐蚀,能到达目的,故D说法正确;应选:B。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8小题,总分54分)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是()A.氢气 B. 石油 C. 煤 D.天然气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3分)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 H+H=H2B.H+Cl=HCl C.I2→I+I D.S+O2=SO24.(3分)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加。

5.(3分)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达到化学平衡时,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O2 中B.只存在于O2 、SO2中C.只存在于SO3 、SO2D.SO3 、SO2、O2都存在6.(3分)在一定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容器里发生反应2SO2+O22SO3,下列说法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SO2 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同。

B.SO2 的消耗速率与O2生成速率相同C.SO2 的消耗速率与SO3生成速率相同。

D.SO3生成速率与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7.(3分)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能量一定高于MB.Y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8.(3分)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9.(3分)能正确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2H2(g)+O2(g)=2H2O(l) △H=-571.6KJ/molB.CH4(g)+2O2(g)=2H2O(g)+CO2(g) △H=-802.3KJ/molC.2CO(g)+O2(g)=2CO2(g) △H=-566KJ/molD.H2(g)+1/2O2(g)=H2O(l) △H=-285.8KJ/mol10.(3分)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 mol/(L·s)B.υ(B)=0.3 mol/(L·s)C.υ(C)=0.8 mol/(L·s)D.υ(D)=1 mol/(L·s)11.(3分)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1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250℃和1.01×105 Pa时, 2N2O5(g) = 4NO2(g) + O2(g) △H= +56.76 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 是吸热反应B. 是放热反应C. 是熵减少的反应D. 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能够自发进行,需要△H-T△S<0,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说明△H-T△S<0,所以△S一定大于0,是熵值增大的反应,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熵变与焓变对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影响,明确△H-T△S<0是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1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水力(水能)按不同的分类可看成可再生能源和一级能源D. 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答案】C【解析】【详解】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相比较,硫蒸气具有的能量多,因此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B、由C(石墨)=C(金刚石) △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水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可以从自然界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为液体水,所以H2(g)+O2(g)═H2O(g)△H=-241.8 kJ/mol不能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方法对2SO2(g)+O2(g) 2SO3(g)的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A. 加入SO3B. 容积不变,充入N2气体C. 压强不变,充入N2气体D. 降低温度【答案】B【解析】【详解】A.加入SO3,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错误;B.容积不变,充入N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B正确;C.压强不变,充入N2,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大,相当于压强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A.0.4Q1+0.05Q2B.0.4Q1+0.1Q2
C.0.4Q1+0.1Q3D.0.4Q1+0.05Q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混合气体的体积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结合气体体积比计算甲烷、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放出的热量。注意燃烧后恢复至常温,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应选择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B、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I2)变大,所以状态B的c(I2)大,故B错误;
C、T2>T1,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向逆方向移动,则K1>K2,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它要向A点移动,I3-的浓度应增加,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所以v正>v逆,故D正确;
B.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直接蒸干后分别得到Al2O3、Fe2O3、CuO,故B正确;
C.铵态氮肥溶液显酸性,K2CO3溶液显碱性,两者混用发生双水解反应,使N元素转化成NH3,造成N元素的损失,因此两者不能混用,故C错误;
D.硫酸铝溶液显酸性,对铁筒具有腐蚀性,因此玻璃筒中盛放硫酸铝,铁筒中盛放碳酸氢钠,故D错误;
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W点时v正= v逆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温度在a℃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a℃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答案选D。
8.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共5套,word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共5套,word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化学科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5分,12小题共60分)1. PH=1的两种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若 a<4,则A、B都是弱酸②稀释后,A酸溶液的c(H+)比B酸溶液c(H+)大③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④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 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加C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⑤升温A. ①⑤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 在密闭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NO(g) △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减小S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 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 反应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 若反应体系温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 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 C% )与温度( T )和压强( p )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方程式中m+n<e+fB. 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 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D. 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图Ⅰ图Ⅱ5. 把6moLM和5moLN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5M(g)+ 4N (g ) 6P(g)+ xQ(g),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生成P 3moL,并测得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计量数x=2B. M的转化率为41.67%C. N的平衡浓度为0.075mol/LD. 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为23/226. 常温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7.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nB(g) 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B.K随反应物浓度改变而改变C. 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D.K随温度改变而改变8.某温度时,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g )32H2(g)+12N2(g)的平衡常数为( )12a D.21a9.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3Y(g) 2Z(g);ΔH<0123456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湖北省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

湖北省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含解析)
B、②中溶液变成绿色,重铬酸钾被复原,重铬酸钾氧化乙醇,故B不符合题意;
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假设向④溶液中参加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符合题意。
5.常温下,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答案选D。
9.实验过程中,以下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 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
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D. NH4Cl溶液中参加适量的NaOH固体
【答案】D
【解析】
导电能力的大小,要比拟单位体积内离子浓度的大小。A、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参加硫酸后,反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下降直至为零,然后随着H2SO4溶液的滴入,导电性增强,A错误;B、醋酸是弱酸,导电能力不大,参加氨水后,生成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导电性变化大,B错误;C、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导电能力几乎变为零,再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氢钙,导电性又会逐渐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较大,C错误;D、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参加NaOH后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和强电解质NaCl,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故导电性变化不大,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气得到电子,在原电池的正极反响,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响,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向负极。
8.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溶液中:
B. 溶液中:
C. 配制 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D. 将 溶液蒸干,灼烧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0.1mol·L-1,故A说法正确;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附答案)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附答案)

高二化学9月份月考一、选择题(共21个小题,每题3分,共63分)1、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要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如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2、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炼铁时增大高炉的高度,能有效减少CO的排放B.明矾在水处理中可作净水剂C.热电厂进行燃煤时将煤块压碎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D.在海轮外壳上镶嵌锌块,能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表述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B.对于某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正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D.压强越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5、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01 mol/(L•s)B.v(B)=0.02 mol/(L•s)C.v(B)=0.60mol/(L•min) D.v(C)=1.0mol/(L•min)6、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的焓变大于零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7、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C.D.8、向容积为2L的密闭器中充入2molA气体和1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③平衡时物质A与B的转化率相等④平衡时物质B的浓度为0.2mol•L﹣1⑤其它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1molC气体,达到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变.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9、已知:A(s)+B(g)═2D(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的改变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10、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大11、在1L密闭容器中,把1mol A和1mol B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4mol D,并测得C的平衡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2 B.A的转化率为60%C.B的平衡浓度为0.8 mol/L D.D的体积分数为25%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B.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快速地转化为N2和CO2,其原因是催化剂可增大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C.在“反应热的测量实验”中测定反应后温度的操作方法: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经玻璃棒引流缓缓倒入盛有盐酸的简易量热计中,立即盖上盖板,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不断搅拌,准确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D.研制性能优良的催化剂既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又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13、下列措施或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逐渐变浅B.H2、I2、HI平衡混合气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变深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在催化氧化时条件控制为常压,而不是高压D.工业上合成氨气时温度选择450℃左右,而不是常温14、下列四种NaHCO3溶液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则反应最快的是()A.10℃20mL 3 mol•L﹣1的NaHCO3溶液B.20℃30mL 2 mol•L﹣1的NaHCO3溶液C.20℃10mL 4 mol•L﹣1的NaHCO3溶液D.10℃10mL 2 mol•L﹣1的NaHCO3溶液15、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恒压下充入稀有气体B.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C.升高反应温度D.分离出生成物16、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图1和图2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B.d 点:v(正)<v(逆)C.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D.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17、α1和α2分别为A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18、已知可逆反应a A(g)+b B(?)⇌c C(g)△H>0(B物质的状态未确定).关于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加压若平衡正向移动,则a>cB.加入一定量的B,平衡一定正向移动C.缩小容器的体积,各物质的浓度一定增大D.升高温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变化不能确定19、将1mol CO和1mol 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CO(g)+H2O(g)⇌CO2(g)+H2(g),此时有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条件下,若将1mol CO2、1mol H2和1mol H2O(g)充入同一反应容中,当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为()A.B.C.D.20、橡皮筋在拉伸和收缩状态时结构如图:在其拉伸过程中有放热现象,反之吸热.25℃、101kPa时,下列化学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发性与橡皮筋从拉伸状态到收缩状态一致的是()A.2Na+2H2O═2NaOH+H2↑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C.2H2+O2═2H2OD.CaCO3═CaO+CO2↑21、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L﹣1•s﹣13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5、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大于20%二、非选择题(共37分)22、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体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 t(N2)=13mol,n t(NH3)=6mol,则a的值为;(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则b的值为.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24、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水煤气(CO、H2)合成二甲醚是工业上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由以下几步组成:2H2(g)+CO(g)⇌CH3OH(g)△H=﹣90.0kJ•mol﹣1①2CH3OH(g⇌CH3OCH3(g)+H2O(g)△H=﹣24.5kJ•mol﹣1②CO(g)+H2O(g)⇌CO2(g)+H2(g)△H=﹣41.1kJ•mol﹣1③(1)反应①的△S0(填“>”、“<”或“=”).在(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该反应自发进行.(2)在250℃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事实可以作为反应③已达平衡的是(填选项字母).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C.H2O与C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1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3)当合成气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时,温度、压强对CO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中A点的v(逆)B点的v(正)(填“>”、“<”或“=”),说明理由.实际工业生产中该合成反应的条件为500℃、4MPa请回答采用500℃的可能原因(4)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水蒸气的转化率与n(H2O)∕n(CO)的关系如图2:计算该温度下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在图2中作出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与n(H2O)∕n(CO)的曲线.9月份化学月考答案1C2A3B4D5A6C7D8B9A10C11D12D13A14B15D16B17C18D19B20B21C22、(1)16(2)8mol 2423、(1);(2)吸热;(3)bc;(4)830.24、(1)<;较低;(2)BC;(3)<;B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A点高,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都会加快反应速率;500℃时一氧化碳转化率较大,反应速率也较快.若温度过高,一氧化碳转化率降低,若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4)由图可知,=1时水的转化率为0.5,令水、CO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转化的水为0.5mol,则:CO(g)+H2O(g)⇌CO2(g)+H2(g)起始量(mol):1 1 0 0变化量(mol):0.5 0.5 0.5 0.5平衡量(mol):0.5 0.5 0.5 0.5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平衡常数K===1;越大CO的转化率越大,=1时,CO与水的转化率相等为50%,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与的曲线变化为:,故答案为:1;答题纸22、(1)(2);23、(1)(2)(3)(4)24、(1);(2)(3);;(4)。

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4小题,总分42分)1.(3分)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生物质能B. 地热能C. 氢能D. 化石燃料2.(3分)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3.(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A.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B.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C.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D.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C.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5.(3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A.相同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B.常温下,测得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4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 000倍,测得pH<4D.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6.(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7.(3分)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N2(g) +3H2(g) =2NH3(g) ΔH= -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8.(3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Ca2+、Cl-、HCO3-、K+C.c(H+)/c(OH-)= 1×1012的溶液中:NH4+、Cl-、NO3-、Al3+D.c(Fe3+)=0.1mol/L的溶液中:K+、ClO-、SO42-、SCN-9.(3分)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xB(g)4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1/2,再次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2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H2O B.CH3COOH C.NH3•H2O D.AgCl2.关于吸热反应X+Y=Z+W(Ex、E Y、Ez、Ew分别代表X、Y、Z、W所具有的能量),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Ex<Ez+Ew B.Ey>Ez+Ew C.Ex+E Y>Ez+Ew D.Ex+Ey<Ez+Ew3.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燃烧热的是()A.C(s)+O2(g)═CO(g)△H=﹣110.5 kJ/molB.C(s)+O2(g)═CO2(g)△H=﹣393.5 kJ/molC.2H2(g)+O2(g)═2H2O(l)△H=﹣571.6 kJ/molD.H2(g)+O2(g)═H2O(g)△H=﹣241.8 kJ/mol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2H2(g)+O2(g)═2CO2(g)+H2O(l)△H1=﹣1301.0kJ•mol﹣1②C(s)+O2(g)═CO2(g)△H2=﹣393.5kJ•mol﹣1③H2(g)+O2(g)═H2O(l)△H3=﹣285.8kJ•mol﹣1则反应④2C(s)+H2(g)═C2H2(g)的△H为()A.+228.2 kJ•mol﹣1B.﹣228.2 kJ•mol﹣1C.+1 301.0 kJ•mol﹣1D.+621.7 kJ•mol﹣15.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A.2N2(g)+O2(g)═2N2O(g)△H=+163 kJ•mol﹣1B.2Ag(s)+Cl2(g)═2AgCl(s)△H=﹣127 kJ•mol﹣1C.2HgO(s)═2Hg(l)+O2(g)△H=+91 kJ•mol﹣1D.2H2O2(l)═O2(g)+2H2O(l)△H=﹣98 kJ•mol﹣16.已知反应4CO(g)+2NO2(g)⇌N2(g)+4CO2(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CO)=1.5 mol•L﹣1•min﹣1 B.v(NO2)=0.7 mol•L﹣1•min﹣1C.v(N2)=0.4 mol•L﹣1•min﹣1D.v(CO2)=1.1 mol•L﹣1•min﹣17.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象,其中图象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正反应△H<0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象,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象,压强p1>p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8.如图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t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2min,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9.(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64,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3为.(Ⅱ)在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A(g)+B(g)⇌C(g)+D(g)(1)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某温度下,将A和B各0.10mol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 c(C)=0.0060mol/L,则A的转化率为.(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A)•c(B)=c(C)•c(D),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为2mol•L ﹣1,c(B)为1.5mol,•L﹣1,c(C)为1mol•L﹣1,c(D)为3mol•L﹣1,则下一时刻,反应将(填“正向”或“逆向”)进行.10.氨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消耗3mol H2,放出92.2kJ热量.①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②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1mol N2和3mol H2,达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20%,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则Q1的数值为;若在同体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 N2和6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Q2 2Q1(填“>”、“<”或“=”)③已知:1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_kJ.(2)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写“>”.“=”或“<”).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字母):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3v(H2)逆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③在400℃时,当测得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时,则此时该反应的v(N2)正v(N2)逆(填写“>”.“=”或“<”)11.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Si3N4(s)+6CO(g)(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其氧化产物是;(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3)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0(填“>”、“<”或“=”);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v(N2)=(4)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729,则在同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足量的SiO2和C与2mol N2充分反应,则N2的转化率是(提示:272=729)2015-2016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H2O B.CH3COOH C.NH3•H2O D.AgCl【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解答】解:A.水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C.一水合氨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D.氯化银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明确电解质的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必须是本身能够电离.2.关于吸热反应X+Y=Z+W(Ex、E Y、Ez、Ew分别代表X、Y、Z、W所具有的能量),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Ex<Ez+Ew B.Ey>Ez+Ew C.Ex+E Y>Ez+Ew D.Ex+Ey<Ez+Ew【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思考,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判断即可解答该题,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3.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燃烧热的是()A.C(s)+O2(g)═CO(g)△H=﹣110.5 kJ/molB.C(s)+O2(g)═CO2(g)△H=﹣393.5 kJ/molC.2H2(g)+O2(g)═2H2O(l)△H=﹣571.6 kJ/molD.H2(g)+O2(g)═H2O(g)△H=﹣241.8 kJ/mol【考点】燃烧热.【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C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CO2不是CO,所以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故A 错误;B.1molC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CO2,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B正确;C.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方程式中为2molH2,不是燃烧热,故C错误;D.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为液态,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紧扣燃烧热的概念即可解答.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2H2(g)+O2(g)═2CO2(g)+H2O(l)△H1=﹣1301.0kJ•mol﹣1②C(s)+O2(g)═CO2(g)△H2=﹣393.5kJ•mol﹣1③H2(g)+O2(g)═H2O(l)△H3=﹣285.8kJ•mol﹣1则反应④2C(s)+H2(g)═C2H2(g)的△H为()A.+228.2 kJ•mol﹣1B.﹣228.2 kJ•mol﹣1C.+1 301.0 kJ•mol﹣1D.+621.7 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利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①即得到反应④,反应热为△H=2△H2+△H3﹣△H1,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①即得到反应④2C(s)+H2(g)═C2H2(g),所以该反应的△H=﹣393.5 kJ•mol﹣1×2﹣285.8 kJ•mol﹣1+1301.0 kJ•mol﹣1=+228.2 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注意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方法,答题时注意体会,题目难度不大.5.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A.2N2(g)+O2(g)═2N2O(g)△H=+163 kJ•mol﹣1B.2Ag(s)+Cl2(g)═2AgCl(s)△H=﹣127 kJ•mol﹣1C.2HgO(s)═2Hg(l)+O2(g)△H=+91 kJ•mol﹣1D.2H2O2(l)═O2(g)+2H2O(l)△H=﹣98 kJ•mol﹣1【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分析选项是否符合要求.【解答】解:A、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应用,注意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由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题目较简单.6.已知反应4CO(g)+2NO2(g)⇌N2(g)+4CO2(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CO)=1.5 mol•L﹣1•min﹣1 B.v(NO2)=0.7 mol•L﹣1•min﹣1C.v(N2)=0.4 mol•L﹣1•min﹣1D.v(CO2)=1.1 mol•L﹣1•min﹣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速率越快.【解答】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对应反应:4CO(g)+2NO2(g)⇌N2(g)+4CO2(g),A.=0.375 mol•L﹣1•min﹣1;B.=0.35 mol•L﹣1•min﹣1;C.=0.4 mol•L﹣1•min﹣1;D.=0.275 mol•L﹣1•min﹣1,故C表示的速率最快,故选C.【点评】不同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比较基础,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7.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象,其中图象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正反应△H<0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象,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象,压强p1>p2【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反应方向判断反应热;B.氯化钾不影响平衡移动;C.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导致平衡不移动;D.A的转化率随着B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A.根据图象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故A 错误;B.该反应实质为Fe3++3SCN﹣⇌Fe(SCN)3,钾离子和氯离子不参加反应,则KCl浓度增大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先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即不影响A的转化率,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会根据图象中曲线变化趋势、拐点、交点来确定平衡移动方向,注意结合方程式特点分析,注意A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后才是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变化,为易错点.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8.如图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t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A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B+3C .(3)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2min,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min).【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浓度,生成的浓度增大,据此结合图象判断;(2)由图象可知,平衡时△c(A)=2.4mol/L﹣1.2mol/L=1.2mol/L,△c(B)=0.4mol/L,△c(C)=1.2mol/L,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t是达到平衡状态,为可逆反应,据此书写方程式;(3)由图可知,△c(A)=2.4mol/L﹣1.2mol/L=0.8mol/L,根据v=计算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解答】解:(1)由图可知,随反应进行A的浓度降低,A为反应物,B、C的浓度增大,故B、C为生成物,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平衡时△c(A)=2.4mol/L﹣1.2mol/L=1.2mol/L,△c(B)=0.4mol/L,△c(C)=1.2mol/L,A、B、C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为1.2mol/L:0.4mol/L:1.2mol/L=3:1:3,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为:3A⇌B+3C,故答案为:3A⇌B+3C;(3)由图可知△c(A)=2.4mol/L﹣1.2mol/L=1.2mol/L,所v(A)==0.6mol/(L•min),故答案为:0.6mol/(L•min).【点评】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时间图象等,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9.(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64,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3为64 .(Ⅱ)在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化学反应:A(g)+B(g)⇌C(g)+D(g)(1)该反应为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某温度下,将A和B各0.10mol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 c(C)=0.0060mol/L,则A的转化率为60%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A)•c(B)=c(C)•c(D),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为2mol•L ﹣1,c(B)为1.5mol,•L﹣1,c(C)为1mol•L﹣1,c(D)为3mol•L﹣1,则下一时刻,反应将逆向(填“正向”或“逆向”)进行.【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Ⅰ)互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化学计量数为倍数关系时平衡常数为平方关系;(Ⅱ)(1)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大来分析;(2)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3)根据转化率=×100%计算;(4)根据浓度和平衡常数来计算平衡常数,从而确定温度;(5)根据800℃时,与K比较判断反应方向,如果>K,则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果=K,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如果<K,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答题.【解答】解:(Ⅰ)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64,则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故答案为:;64;(Ⅱ)(1)由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2)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3)平衡后时 c(C)=0.0060mol/L,则CO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用去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根据转化率=×100%可知CO2的转化率为×100%=60%,故答案为:60%;(4)c(A)•c(B)=c(C)•c(D)时,平衡常数K==1,则该温度为830℃,故答案为:830;(5)==1>K,所以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向.【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明确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的关系、平衡的判定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10.氨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消耗3mol H2,放出92.2kJ热量.①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3H2(g)=2NH3(g)△H=﹣92.2kJ/mol .②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1mol N2和3mol H2,达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20%,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则Q1的数值为18.44 ;若在同体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 N2和6mol H2,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Q2> 2Q1(填“>”、“<”或“=”)③已知:1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391 _kJ.(2)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写“>”.“=”或“<”).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c (填序号字母):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3v(H2)逆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③在400℃时,当测得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时,则此时该反应的v(N2)正= v(N2)逆(填写“>”.“=”或“<”)【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①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书写;②依据化学平衡计算生成氨气物质的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Q1,若在同体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 N2和6molH2,可以看作在原来平衡中加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计算分析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③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得到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2)①对于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平衡常数越小;②根据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判断;③化学平衡常数,正反应平衡常数和你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根据浓度熵和平衡常数的关系来确定平衡的移动方向.【解答】解:(1)①合成塔中每每消耗3mol H2,放出92.2kJ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写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2kJ/mol;②如图是N2和H2反应生成2mol 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反应焓变△H=335KJ/mol﹣427.2KJ/mol=﹣92.2KJ/mol,N2(g)+3H2(g)=2NH3(g)△H=﹣92.2KJ/mol1 3 00.2 0.6 0.4生成0.4mol氨气放热=×92,2KJ=18.44KJ;若在同体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 N2和6mol H2,可以看作在原来平衡中加入1mol氮气和3mol 氢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Q2大于2Q1;故答案为:18.44;>;③合成氨工业中:3H2+N2⇌2NH3,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3×436+945.8﹣6×N﹣H键键能=﹣92.2,N﹣H键键能=391kJ,故答案为:391;(2)①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K1>K2,故答案为:>;②N2(g)+3H2(g)⇌2NH3(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则a、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b、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3υ(N2)(正)=υ(H2)(逆)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c、容器内压强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如果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③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和反应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呈倒数,所以K==2;容器的体积为0.5L,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时,400℃时,浓度商Q c==0.5<2,因此有v(N2)正>v(N2)逆;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意义,反应速率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大小说明反应进行程度,与反应难易无关、与反应速率无关.11.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Si3N4(s)+6CO(g)(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N2,其氧化产物是CO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3)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0(填“>”、“<”或“=”);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v(N2)= 6mol/(L•min)(4)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729,则在同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足量的SiO2和C与2mol N2充分反应,则N2的转化率是50% (提示:272=729)【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2)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3)放热反应的焓变△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2);(4)设氮气的转化率为a,表示出平衡时氮气、CO的物质的量,再根据K==729计算.【解答】解:(1)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故N2是氧化剂,C元素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为CO,故答案为:N2;CO;(2)可逆反应3SiO2(s)+6C(s)+2N2(g)⇌Si3N4(s)+6C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3)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热△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反应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2消耗速率为v(N2)=v(CO)=×18mol/(L•min)=6mol/(L•min),故答案为:<;减小;6mol/(L•min);(4)设氮气的转化率为a,则反应的氮气为2a mol,则:3SiO2(s)+6C(s)+2N2(g)⇌Si3N4(s)+6CO(g)起始量(mol):2 0变化量(mol):2a 6a平衡量(mol):2﹣2a 6a容器体积为1L,则K===729,解得a=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理解掌握平衡常数及应用,(4)计算为易错点,难度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