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与冠心病(英文)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与冠心病(英文)-精选文档

Hospitalization Costs for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the US
Ophthalmic disease Renal disease Others Neurologic disease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20 15 10 5 0Βιβλιοθήκη Diabetes 17.0
Nondiabetes
Men, cohort 1* Men, cohort 2** Women, cohort 1* Women, cohort 2**
14.2
6.8 7.6
7.4 4.2 2.4 1.9
(P=0.46)
-16.6%
+10.7%
(P=0.76)
Survival Post-MI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Men and Women: Minnesota Heart Survey
100 80 60 40 0 0 MEN 100 80
n=568
WOMEN
No diabetes
Survival (%)
n=1628
No diabetes
(P<0.001)
-43.8%
(P=0.12)
-20.4%
*Defined in 1971-1975, followed up through 1982-1984. **Defined in 1982-1984, followed up through 1992-1993. Gu K et al. JAMA 2019;281:1291-1297.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Causes of Death
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

胰岛素抵抗是怎么回事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给糖尿病人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素,有的病人血糖明显下降,而另一些病人则效果不明显;50年代Yallow等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发现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的病人胰岛素敏感性较高,而血浆胰岛素较高的人对胰岛素不敏感,由此提出了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概念。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疾病分期根据胰岛素剂量反应曲线,可以看出,胰岛素抵抗有三种形式:(1)单纯曲线右移,表示胰岛素的效应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减低,需要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才能达到最大反应。
(2)单纯曲线高度降低,增加胰岛素的剂量也不能达到最大的反应高度,这提示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3)同时伴有曲线右移及曲线最大高度的降低,表明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均降低。
1988年Reaven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这种综合征包括摄取葡萄糖刺激产生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减低、高血压、冠心病。
1995年,stern提出了"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上述代谢异常的共同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同时并存和共同联系的基础。
1998年7月WHO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定义为:①胰岛素抵抗;②糖耐量异常;③血压≥160/90mmHg;④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L;⑤向心性肥胖;⑥体重指数BMI>30kg/m2;⑦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⑧高尿酸血症;⑨微量白蛋白尿。
一个个体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及或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2项以上组合,可定义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报道,一些炎症介质和胰岛素敏感性有相关关系的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等,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个体,CRP 水平明显增高,也就是说CRP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些组成成分相关,由于CRP是炎症标记物,所以有人提出,由于体内的慢性炎症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作者:邓新春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心血管病死亡现已占我国人口死因的首位。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DM)发病率明显升高。
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对减少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机制予以综述。
1 血糖升高郑志雄等认为[1]:高血糖可引起动脉血管壁的胶原蛋白及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的非酶糖化和氧化,从而改变血管壁的物理性质,妨碍脂质的正常代谢。
高血糖还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受损后的修复,导致凝血系统异常及纤溶系统障碍,这些都能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控制血糖可以改善血脂紊乱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2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及其它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
2.1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机体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维持糖代谢的正常,然而这种以升高胰岛素为代价的后果可导致脂代谢紊乱,表现为高密度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下降,其原因可能与继发性高胰岛素刺激肝细胞,加速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的释放有关[3]。
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2 内皮素-1(ET-1)对血管具有收缩作用,高胰岛素血症可使受体活性及数目发生调节,使得受体介导的缩血管物质效应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内皮素-1的增敏作用[4],增强内皮素-1的缩血管作用。
2.3 胰岛素作为一种生长因子,能刺激动脉壁细胞成分的生成和增殖,导致动脉硬化。
在胰岛素抵抗时,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易致血栓形成。
3 血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和血脂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近10年来开展的调脂药物的多中心大病例的观察结果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之一[5]。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是指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学效应以满足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引起血糖升高,胰岛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25%的个体患有IR.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IR患病率超过80%。
研究表明IR是T2DM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IR不是在T2DM患者DM期才出现,而是贯穿病程的发生和发展,治疗IR巳经成为预防、控制DM的关键。
我们发现95例2型DM患者中有81例存在IR,判断2型DM患者是否有IR,积极采取减轻IR的措施,可以减少2型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1]。
多年来,诸多学者围绕IR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开展了研究,以揭示其与糖尿病的关系,并已从中发现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
一IR的发生机制:1、基因突变引起IR:与I型糖尿病相比,T2DM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
IR与遗传高度相关,从遗传学角度讲,IR是多种基因一定数量的突变遗传所致。
这些突变基因包括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基因、磷脂酞肌醇-3激酶(Pl-3K)基因等。
InsR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其基因也是研究IR的首基因。
Almind等于1996年经转染实验证明此突变可显著降低Ins刺激的PI-3K的活性而致IR。
Andreelli等发现,在Ins刺激下,单纯肥胖者及健康人的PI-3K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T2DM患者的PI-3K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
说明在T2DM患者中存在Ins调节的PI-3K基因表达缺陷[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2型糖尿病胰 岛素抵抗与冠心病相关性 的研究
倪 长林 . 王 伟
( 天津 医科 大学 代谢病 医院心 脏科 , 津 天
30 7 ) 00 0
[ 摘要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2 M) T D 患者胰岛素抵抗 和发生冠 心病 ( HD 的相关性 。方 法: 已确诊 为 T D 的 9 C ) 将 2M 6 例患者 . 根据其是否并发 C HD分为两组 , 中单纯 T D 其 2 M组 5 例 ,2 M并发 C 1 TD HD组 4 例 。了解并检测两组患者性 5 别、 年龄 、 体重 、 病程 、 体重指数 ( MI、 B ) 收缩压( B )舒张压( B )血糖 ( B P B )胰 岛素( I S PN )糖化 血红 SP、 D P、 F G、2 G 、 FN 、IS 、
ABS TRACT .ci e oe poeter kfcoso a do a c lrds ae y e2d a eis M eh ob e t :T x lr h i a tr fc r iv su a i ssi tp ib t . t - i v s e n c
o s 6 P t ns i p ib ts lts(2 M)w r i d dit ogo p, 5i o po e i d .9 ai t w t t e da ee lu T D , ee v e ot ru s4 g u n t e hy 2 me i di n w nr wh
St dy o h ik f t r fc r i v s u ard s a e n t pe2 d a tc u n t e rs ac o so a d o a c l e s si y i be i s i
NICh n ln, ANG e a g— i W W i
胰岛素抵抗

Gly 1008→Val Arg 1174→Gln Trp 1200→Ser
完全缺失5个外显子 10kb缺失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低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低 受体亲和力和自身 磷酸化减低 酪氨酸激酶活性丧失 酪氨酸激酶活性缺如
引起的疾病
矮妖精症
矮妖精症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矮妖精症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A型综合征
IR =
22.5
根底状态法的共同缺陷
仅说明根底状态下的情况,信息范围窄 Glu-Ins反响是与B细胞、肝脏和外周组织三
者相关,如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Glu-Ins 的 反响环就不存在了,故不适用于细胞功能 严重受损者 FPG和Ins本身的可变性很大,受影响因素 很多,凭1次结果推算胰岛素的敏感性很不 可靠 用于动态观察是合理的
理想的检测IR的方法
结果准确、精确、重复性好 平安,对人体无害 操作简单,不费事,费用低 不依赖血糖浓度 在胰岛素作用的生理范围内反响胰岛素敏感性 不被葡萄糖效应混淆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
内容提要
根本概念 I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体内检测方法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抵抗素:抵抗素是在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发现的,对 抗胰岛素, 使血糖水平升高, 脂肪细胞增生而致肥胖。尚需 深入研究
游离脂肪酸增多
总结
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水平的缺陷,包括功能 和结构的异常均可导致IR,引起诸多临床病症,其中 单基因突变的IR仅占极少数,尤以受体后缺陷最为重 要.
以受体后缺陷为主的IR是现代常见代谢病,如糖尿病、 IGT、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等所共有 的特征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世界十大医学难题简介

世界十大医学难题简介展开全文1、器质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
高发人群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者。
3.高血压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7.肥胖者。
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2、癌症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
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3、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
脑卒中(stroke)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
糖尿病(本科生)

年龄小 起病急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多一少明显 有DKA倾向 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自身抗体阳性
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 LADA
发病年龄>15岁 发病时非肥胖 GAD、ICA、IAA等抗体阳性 具有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空腹C肽<0.3ng/dl,餐后C肽<0.6 ng/dl 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es
妊娠过程中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不排除糖耐量减低发生在妊娠前未被发现的可能 孕前已知有糖尿病者不属于妊娠糖尿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分娩后6周应重复一次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病程 etiology,pathogenesy and natural history
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 etiology and pathogenesy of type 1 diabetes
1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主要是以易感人群为背 景的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所致的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 炎症或胰岛B细胞凋亡导致B细胞破坏和功能损害,胰 岛素分泌缺陷。 1、易感基因( Genetic susceptibility ): HLA-Ⅱ中DQ,DR编码基因, DR3、DR4与易感性相关 DR2与保护性相关
1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immune mediated type 1 diabetes): 青少年型(adolescents) 成人迟发型(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LADA) 特发1型糖尿病(idopathic type 1 diabet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iss LS et al. In: Diabetes in America. 2nd ed. 1995; chap 11.
Mortality Due to Heart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 with or without Diabetes (US)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US in 1997. Alexandria, V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1998:1-14.
Rate per 1000 person-years
Diabetes 20
17.0
15
14.2
10
6.8 7.6
5
Nondiabetes
Men, cohort 1* Men, cohort 2** Women, cohort 1* Women, cohort 2** 7.4
4.2 2.4 1.9
0
-16.6%
-20.4%
(P=0.12)
Survival Post-MI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Men and Women: Minnesota Heart Survey
Survival etes
80
n=1628
60 Diabetes
n=228
40
WOMEN 100
No diabetes
80
n=568
60
Diabetes
40
n=156
0 0 20 40 60 80 Months Post-MI
0 0 20 40 60 80 Months Post-MI
Adapted from Sprafka JM et al. Diabetes Care 1991;14:537-543.
17
DM
Non-DM
4 Women
% of Deaths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Causes of Death
50
40
30
20
10
0
Ischemic Other Diabetes Cancer Stroke Infection Other heart heart
(P=0.46)
+10.7%
(P=0.76)
-43.8%
(P<0.001)
*Defined in 1971-1975, followed up through 1982-1984. **Defined in 1982-1984, followed up through 1992-1993. Gu K et al. JAMA 1999;281:1291-1297.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 of Deaths (Crude Rate)
60
MEN
WOMEN
28 d – 1 y
50
9.1
Hospitalization – 28 d
40
15.4
4.2
11.1
Out of Hospital
30
Age-adjusted CVD death rate per 10,000 person-years
140
120
No diabetes
Diabetes
100
80
60
40
20
0 None
One only Two only All three
*Serum cholesterol >200 mg/dl, smoking, SBP >120 mmHg Stamler J et al. Diabetes Care 1993;16:434-444
Mortality per 1000 person-years*
35 29.9
30
25
20
19.2
23.0
Diabetes No Diabetes
15
11.5
10
6.3
5
11.0
7.1 3.6
0
Men
Women
Men
Women
All heart diseas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ge-adjusted Adapted from Gu K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138-1145.
Trends in Mortality Rate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NHANES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Epidemiology of Insulin Resistance,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even Haffner, MD
Hospitalization Costs for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the US
Ophthalmic Others disease
Renal disease
Neurologic disease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Total costs 12 billion US $
CVD accounts for 64% of total cost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ramingham Study: DM and CHD Mortality 20-Year Follow-up
Annual CHD Deaths per 1000 Persons
18
16
17
14
12
10
8
6
8
4
2
0
Men
Kannel WB, McGee DL. JAMA 1979;241:2035-2038.
20
28.6
10
9.6 22.1
22.7 10.9
2.8 9.0 11.9
0 Diabetes No Diabetes Diabetes No Diabetes
Adapted from Miettinen H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69-75.
Influence of Multiple Risk Factors* on CVD Death Rates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Men: MRFIT Screen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