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与佛

合集下载

莲花和佛的禅意句子

莲花和佛的禅意句子

莲花和佛的禅意句子
1. 莲花在淤泥中开放,佛陀在痛苦中觉醒。

2. 莲花静默绽放,佛陀心如止水。

3. 莲花无忧无虑地漂浮在水面上,佛陀无欲无求地生活在尘世间。

4. 莲花散发出清香,佛陀传递着智慧。

5. 莲花绽放出美丽,佛陀传递出和平与慈爱。

6. 莲花守望着池塘的安宁,佛陀呵护着众生的平静。

7. 莲花无私地给予,佛陀无私地教导。

8. 莲花的花瓣如同佛陀的慈悲,广泛包容一切生命。

9. 莲花没有被水的波澜所动摇,佛陀没有被人世的繁华所困扰。

10. 莲花的根深埋在泥土中,佛陀的智慧深入人心。

11. 莲花的开放象征着心灵的觉醒,佛陀的教导引导着人们迈
向解脱。

12. 莲花在清晨的湖面上盛开,佛陀在心灵的宁静中证悟真理。

13. 莲花修行无言,佛陀教化无声。

14. 莲花借着阳光绽放,佛陀借着智慧照亮世界。

15. 莲花纷纷开放,佛陀孜孜不倦地救渡众生。

16. 莲花的优雅与佛陀的慈悲相互映衬。

17. 莲花的清澈象征着佛陀的智慧洞察。

18. 莲花是佛陀的象征,代表着纯洁与无私的心灵。

佛与花的诗词

佛与花的诗词

1、《渌水曲》唐代: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释义: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2、《青阳渡》魏晋:佚名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释义:青青的荷叶盖住了盈盈绿水,芙蓉穿上了红衣服。

水下有连成线的藕,上面有大头莲子。

3、《曲池荷》唐代: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释义: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4、《采莲曲》唐代:白居易菱叶萦波荷贴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释义: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唐代:李白《渌水曲》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魏晋:佚名《青阳渡》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唐代:卢照邻《曲池荷》4、菱叶萦波荷贴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唐代:白居易《采莲曲》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6、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关于“佛与莲花”诗句有哪些?我来答化》8、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荷花意象的宗教意义

荷花意象的宗教意义

荷花意象的宗教意义作者:刘彩文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3期荷花不仅仅是文学意象,也是宗教意象。

荷花是本土宗教道教中的“道瑞”之花;在外来宗教佛教中,荷花更是独一无二的圣物。

解析荷花宗教意义、表现形态的变化,为我们认识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荷花意象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芙蕖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乡泽国,是一种典型的南国花卉,也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已出现荷花意象;东汉之后,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荷花的佛教寓意也随之进入中土。

我们观念中的荷花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一个结合体、复合体。

“一花一世界”,对荷花意象进行解析,既有助于认识中国丰富多姿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去了解中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

最早进入《诗经》中的荷花原型奠定了荷花和女子之间的隐喻、类比关系,荷花比喻女子、女子比喻荷花两种模式都是以荷花、女子的视觉相似性为主要内涵。

随着荷花《楚辞》原型、佛教寓意的渗入,荷花审美认识的不断发展,这两种模式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莲花是印度佛教中的重要花卉,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

东汉之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土,荷花又产生了新的原型,即佛教原型意义。

梁武帝《净业赋》:“外清眼境,内净心尘。

不与不取,不爱不嗔。

如玉有润,如竹又筠。

如芙蓉之在池,若芳兰之生春。

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

”“淤泥不能污其体”是佛教莲花原型意蕴的简明阐释。

从中唐至北宋,对荷花的审美认识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荷花的人格象征意义萌生、定型。

定型的标志是周敦颐《爱莲说》的出现,荷花成为“君子”之花。

“君子”拟喻的道德人格象征意义指向决定了荷花描写方式的变化。

从北宋后期开始,对荷花的描写超越了六朝、唐代以来的色、态描写,而倾向于表现荷花内在的神理、神韵。

二、荷花的佛教意义相对于《诗经》原型、《楚辞》原型,荷花的佛教寓意是外来的、后起的,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化、世俗化,荷花的佛教寓意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荷花内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荷花与佛的诗词

荷花与佛的诗词

荷花与佛的诗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荷花与佛教的联系
2.荷花在佛教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3.荷花与佛教的诗词赏析
正文
荷花与佛教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佛教创立之初。

荷花作为佛教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清净、圣洁和慈悲。

在佛教文化中,荷花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佛教艺术和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荷花在佛教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荷花生长在泥潭之中,但花叶却不沾染污泥,象征着佛教徒在世俗中修行,却不被世俗尘埃所污染。

其次,荷花的花瓣和花蕊寓意着佛教的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再次,荷花的盛开和凋谢,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无常。

在我国古代佛教诗词中,荷花与佛教的联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许多诗人都以荷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原上草",就是指的荷花。

再如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里的"庐山",就是荷花的象征。

第1页共1页。

荷花文化与鉴赏

荷花文化与鉴赏

荷花文化与鉴赏荷花文化与鉴赏摘要:荷花是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不但形态美丽,因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人民喜爱,还以其实用性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荷花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荷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荷花的植物特性、应用价值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荷花;植物特性;文化内涵;应用价值1荷花的植物特性介绍荷花,又名荷花、水芙蓉等,为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属睡莲科,莲属。

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不但花、叶色彩艳丽、形态优美,而且生长旺盛,适应能力强,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

1.1形态特征荷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型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花有单瓣、复瓣和重瓣几种,花瓣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或有彩文、镶边[1]。

萼片绿色,4~5枚,花后脱落。

花两性,花托变态呈上举的蜂窝状,称莲蓬,内有莲子,呈椭圆形、卵形或卵圆形,内有种子。

荷花的叶片巨大,呈盾状圆形(幼时两侧缩卷呈梭形),直径可达70厘米。

叶面深绿色,上有一层蜡质白粉;叶背淡绿色,光洁无毛。

叶柄长圆柱状,位于叶片中央,从根状茎的节部生出[2]。

荷花的根为须状不定根,主根退化,不定根成束状环绕排列在地下茎节的四周,长8~20厘米。

在生长期根为白色或褐色,藕成熟后为黑褐色。

荷花的茎为地下茎,长而肥厚,具有明显的节、节间,横生于淤泥之中,并分枝蔓延。

生长前期地下茎节间白嫩细长,生长后期主茎及分枝顶端数节入泥深处,节间明显肥大,形成藕[3]。

1.2生长习性荷花于4月中旬萌芽,从种藕的顶芽和节部抽生出新生地下茎,称为藕;5月上旬由藕鞭节处抽生浮于水面的浮叶;6月上旬,藕鞭逐节加长生长,并从节处抽生挺出水面的立叶;6月下旬初见花蕾,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盛花期,每朵花可开2~3天,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闭合。

8、9月为果实成熟期,10月上旬长成新藕,10月下旬荷花茎叶枯黄,进入休眠期。

荷花的生长发育和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30℃,一般8~10℃萌芽,14℃开始长出藕鞭,3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开花,气温降到25℃时生长新藕。

荷花与佛的诗词

荷花与佛的诗词

荷花与佛的诗词
荷花与佛的诗词有:
静坐池塘荷,花开佛心间。

一池清香溢,万千心境宽。

佛法莲花开,智慧无边限。

蓮花出淤泥,清香自开放。

佛道无尘染,心性纯净光。

荷叶舞微风,禅意自在行。

荷塘月色伴佛照,静坐心境宛如逍遥。

莲花盛开开智慧,禅心舒展达解脱。

荷塘水面波澜静,佛陀静坐心净清。

花开蓮叶如舞动,禅境无边觉醒情。

佛心如莲花,荷叶舞微风。

心境纯净清,智慧光辉现。

岭南秋日碧如常,禅骨欲缲蘧梦凉。

无奈红尘花世界,一生趺坐水中央。

行来古寺赏芙蓉,种碧池前半百翁。

莫笑风流人未老,双蓬鬓角弄凋红。

以上就是荷花与佛的诗词,希望您满意。

荷花知识

荷花知识

荷花知识荷花是通称,大众化的,莲花是宗教之名,带宗教意义的。

莲,又称荷,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

古人称荷花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乃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依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描述,碗莲是指在口径26厘米以内的花盆中能正常开花,同时必须具备以下三项指标:平均花直径不超过12厘米,立叶平均高度不超过33厘米,立叶叶片的平均直径不超过24厘米。

碗莲是以藕身做种藕栽培的,在一个生长周期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长藕和休眠等过程。

从种藕萌发开始至立夏、小满期间为萌芽出土阶段。

春分以后,当气温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种藕上的藕芽开始萌动,清明以后,气温达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长出浮时,并抽生藕鞭;当气温达20摄氏度以上时,主鞭抽生立叶,并已有较强的根系,吸肥能力增强。

从立叶长出到出现后为旺盛生长阶段。

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高,最适宜于藕的生长,此时即进入旺盛生长期。

以后,大约每隔5—7天长出一片立叶,而且一片高于一片;主鞭、侧鞭也很快生长,同时新的侧鞭不断出生,并现蕾开花。

此阶段要严防大风侵袭,避免折叶伤根。

莲可以分为花莲,子莲,藕莲。

花莲主要是观赏花朵的,子莲一般是生产莲子的,而藕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产莲藕为主。

花莲的品种很多,可以根据不同花色,花朵的大小等依据划分。

莲的历史: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

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

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

莲花在佛中的寓意

莲花在佛中的寓意

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

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

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

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

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

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

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

”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

“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与佛
一方池水一心莲,半以开敷半似眠。

不蔓不枝亭亭立,出泥不染净尘缘。

蝶乱蜂喧由他去,何等自在何等闲。

清清淡淡不繁华,留得清白在人间。

莲花与佛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荷花与佛教:
荷花在印度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

佛为什么要坐在荷花上呢?
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

净土世界__莲花: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

其实许多花都柔软、乾净、充满香气,只是荷花有一特殊的生态是其他植物没有的,因此承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初期佛教徒是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徵而重视莲花,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本是许多古今文人墨客喜用的主题。

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莲花则在开花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备。

莲花因此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

佛曰: 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地、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

极乐净土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

具有超时空相貌的莲花,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花朵。

《阿弥陀佛》中记载: 众生若得善报,不再堕入胎生、卵生、湿生等轮回;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会有观音手持莲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莲花里“化生”为极乐世界的一员,视个人业障、福报,莲花闭合时间长短不同;福报够的人可以提早“出关”,享受净土世界。

妙法莲花:
《妙法莲华经》,莲华,即妙法。

莲花代表接引众生的法门。

古老的南传佛教圣典《经集》,也采用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形容不为诸种情欲所污染的生命。

莲蓬上成熟的莲实,必须剥去黑而坚硬的外壳,才是人们食用的白色莲子,“正如人的佛性”。

小小的莲房、莲子,在佛界弟子眼中广阔无边,是人所探究,也是应认识的本心、佛性。

莲蓬上供莲子居住的一格格莲室,曾被喻为人体的窍门。

佛陀讲经,要人行菩萨道,渡自己,也要渡众生,让人人成佛。

莲花努力生长不只是为了开花,而是开了花才能结出莲子。

一片片的莲花瓣,正如佛陀以很多方便法门接引众生,通过不同法门,人们得显出藏在其中的佛性,进而成佛。

佛陀步步生莲花:
莲座,乃为佛陀结跏趺坐讲经开释而设。

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座,与荷
花云锦可观,香远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关。

莲花其实已升华为天上之花,与人中之花有别,“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

有种河流: 百道流散、平顺向下。

渐渐要行、不缓不急、无有波浪、其岸不深、平浅易涉、其水清澄、众华覆上、水流遍满……”水涝不现、云雾消除、有清凉风的创世纪,山与山间的河流上,覆满莲花。

史志上记载:
第一个生命起源于水,今天植物学界已经佑道出水芙蓉是最出现地球的开花植物之一。

生命如睡莲开合:
当祖国大地上一朵朵的荷花谢了,莲子成熟,水泽乾了,莲藕可掘,人们得享莲花带来的可口。

特别的是,大部份睡莲造型都含羞半开,是在特意强调睡莲开合的能力?
由水中深处冒升至水面的睡莲,像造物主潜藏的生命力,暗示著创造的本源. 据佛经描述的莲花,有白有青有赤有黄,不同颜色有不同意义;
如白色代表“深”;青色是“善”;赤色是“觉”。

色虽鲜好,出处不净
荷花:皎洁;信用;佛;君子。

佛教进入中土后,原本喂养众生的荷花渐渐确立洁净的象徵。

佛教探求解脱人生苦难,人生是苦海、是火宅,成佛,是最高理想,莲花出污泥而生鲜美花叶,正如佛教解脱过程。

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

水生木长出水上不著水。


污泥是“福田”: 在内修、静定、沉思的修行之外,污泥其实也是锻练,是非理性的忍辱、牺牲,如经地狱炼火,才能完成宗教性的崇高与升华,迸发出生命最惨烈而华丽的光焰。

在信奉佛教的土地上,莲花“图像”四处可见,是很自然的了。

仪式丰富的密宗佛修道场,莲花是观音的对象。

一般佛堂里被供奉的持莲观音,双眉下垂凝视手中莲花,内心世界圆觉无碍,莲友认为:常念持莲观音名号可远离欲望。

观音多种化身里,还有卧于莲花丛中的莲卧观音,可以助人脱离世俗苦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