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记载
• 《吕氏春秋· 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纹在二里头文 化、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 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 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 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饕餮,为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也比喻 贪婪凶恶的人。《吕氏春秋· 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 也。”《左传· 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 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 为饕,贪食为餮。”现代有学者将其统称为兽面纹。 《左传》有记曰:“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 凶。”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 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 其是鼎、簋上。“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 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 《吕氏春秋· 先识览》中说道:“周 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 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 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 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据晋代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

最后为饕餮纹的欣赏
• 这是一个帅哥做的。。
文化特色
• 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 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 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 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着神秘而肃穆的气氛,但这些具有 浓厚神秘色彩的纹饰具体代表着什么意义,至今众说纷纭。青铜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识的体现, 周代则发展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权、族权三位一体的表征。 大部分学者认为,商周统治 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 占有,让人望而生畏。奴隶主在这些可怖狰狞的纹饰中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威严、意志、荣贵、幻想 和希望。张光直先生同样认为“青铜便是政治和权力”,但他认为这些动物纹样不是为了威吓,而 是为了与神沟通。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 人们对神灵充满敬畏之心,乞求神灵,取悦神灵,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因此“可以通神”的巫师 有着极高的地位,巫师阶层也就成为最初的帝王统治阶层。祭祀是巫师的特权,也是沟通人、神, 使人间秩序神圣化的中心环节。巫师们利用青铜器上的动物们与神灵交流,因此这些怪异动物纹样 也就代表着神秘和权力。另据陈公柔和张长寿先生研究,无身兽面纹的最原始形式,只是一对圆泡 状乳钉,以表示兽面的双目,渊源可直溯到二里头文化,后来逐渐增添鼻角口耳眉,成为器官齐备 的兽面。眼目是兽面纹的主体,由于兽面纹一般其实只见有双目,它原本应当源自史前的眼睛崇拜。 史前彩陶上有成对眼目纹,玉器上有成对眼目纹。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标准的兽面纹,也有了 兽面纹的简化形式即眼目纹。据汤惠生先生研究,萨满教中的天神同时也是太阳神,太阳神往往被 绘制成眼睛状,因为在诸多古代神话中,太阳被称为是“天之眼”。如波罗门教的太阳神,又称 “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持这一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饕餮纹并不仅仅是一种 兽面纹,饕餮当为天神或太阳神之属,饕餮纹中对眼睛的强调,正是其作为太阳神——光明这个特 征的描述。
饕餮纹
Biblioteka Baidu
饕餮纹的介绍
• 产生背景: •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 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tāo tiè)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 纹饰。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 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 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 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 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1]

• • •

涨姿势
• • • 人民币 20元人民币上的‘饕餮纹’ 2012年2月份,一则“第五套百元人民币存在‘跪拜猫’”的微博在网上流 传,中国人民银行回应此为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2月8日,又有网友发出 “20元人民币上有面具”的微博,这位网友说:“一百元人民币上有天猫, 20元人民币上有面具!赫然发现20元人民币上居然还有类似金沙遗址出土的 金面具,设计师是怎么了?!同学们今天你在人民币上发现了什么?” 在第五套人民币20元币的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20”数字之间的花纹里, 确能辨认出一人头形状,眼睛、鼻子、耳朵、嘴、下巴都像模像样,与网友 配发的“金沙遗址金面具”和三星堆“青铜兽面具”图案很相似。成都商报 记者就此事联系到金沙遗址博物馆,该馆副馆长朱章义告诉记者,20元人民 币上面的是“饕餮纹”,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饕餮纹是青铜器上 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而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面方形, 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有两个鼻孔,阔口,长方 形耳,耳垂有一圆孔;下颌齐平,内折。从金面具背面的痕迹观察,推测金 面具可能是附着在某种物体之上,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对于20元人民 币上的花纹和金面具,朱章义表示两者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只是20元人民币 上面的是饕餮纹中刚好绘制成了一对立眼,与金沙金面具的立眼看起来很相 似,另有钱币专家称,这种设计源于防伪和艺术双重考虑

• •
应用领域
• • • • • • • • 宗教文物: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 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 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纹铜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饰以饕餮纹,上下饰以连珠纹,祭祀 用。 酒具器皿: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 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 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 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 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 又如牛首饕餮纹铜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径28厘米,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 出土,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纹爵,在商代是五侯级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为饮酒器,前有饮酒的“流”,中 有杯,后有尾,一侧有耳,下有三足,“流”与杯的之间有柱,除能装饰外,还有饮酒时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饮过 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渐消失。 建筑艺术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纹装饰。 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顶防水建筑构件,用泥土烧制而而。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护城河西岸,发掘 出纹半瓦当,经考古工作者鉴定,系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殿顶防水部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京城建城 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宣武区韩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饕餮纹 半瓦当和兽面瓦当各2件。 另有战国饕餮纹瓦当:多为半圆形,图案浮雕比较大方,远视效果好,块面整体感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