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和分析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和分析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和分析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和分析方法

一、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

1、速率—时间图(v-t图像)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

平衡的“动、等、定、变”等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变”)方向等。

←2NH3(g)中先补充N2和H2,

如像平衡体系N2(g)+3H2(g)?→

一段时间后又升高温度,其v-t图像如图2-30所示。

2、浓度—时间图(c-t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含量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AB从开始至达到平衡以后的c-t变化关系如图2-31所示。此类

如A+B?→

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

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如果达到平衡后再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依据平衡移动带来的浓度变化可

以画出相应的c-t图像,依据c-t图像中浓度变化可以判断所变的条件。如图2-32

中,10min——15min内,c(SO2)、c(O2)减小的速率和c(SO3)增大的速率明显加

快,可能的原因是加了催化剂或缩小了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或升高了温度;

15min-20min内处于平衡状态;第20min时c(O2)“直线”增大后再慢慢减小,c(SO2)

和c(SO3)分别在原起点上慢慢减小和增大,由此判断,第20min时的条件变化应

是加入了氧气。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此类图像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体积)分数的变化过程,包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和不同温度(压强)下的平衡状态的物质的量分数比较等信息,由图像可以判断T1、T2或P1、P2的大小,再判断反应的?H或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或者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含有缩小的反应)。对

←cC(g),常见此

于反应aA(g)+bB(g) ?→

类图像如图2-33所示。

4、恒压(温)线

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有如图2-34所示两种:

5、其他类型

如图2-37所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a、b、c、d四个点种,表示v(正)>v(逆)的点是c,表示v(正)

二、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答方法

一般步骤为:

1、看图像: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作响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折

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度、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

3、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4、作判断:将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例:

化学平衡图像经典例题

第 1 页 共 3 页 专题五 化学平衡图像 考点1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解题策略: (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 (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数值大”) (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 .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 C .X 、Y 、Z 、W 皆非气体 D .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7.图2表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8.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10.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

(2)由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可以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是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技巧 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要注意技巧性方法的应用。

化学平衡图像题汇总

专题强化训练 巧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 【解析】选A。在0~50 min内,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为100%,A正确;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的酸碱性及起始浓度均有关系,因此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由于起始浓度不同,故不能判断R的降解速率与溶液酸碱性的直接关系,B、C错误;pH=10时,在20~25 min之间,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D错误。 2.(2015·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所示的是

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解析】选D。图象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m+n>p+q。 【加固训练】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 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 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专题Word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10类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

10类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 索金龙 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解题关键一是读图,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大小、升降。二是识图,进行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三是用图,联想化学原理解答问题。 1. 以速度�时间(v-t)图像计算平衡浓度 例1 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 X(g)+2Y(g)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 解析根据v-t曲线计算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若静心思考,从定义出发,Y减少的浓度,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同时生成部分Y,因此Y的平衡浓度为初始浓度与消耗浓度之差。瞬时速率与时间的乘积即为微小矩形的面积,累积计算则Y 减少的浓度表示为,Y增加的浓度表示为,则Y的平衡浓度表示为: ,故选B。 2. 以v-t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 例2 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

解析此题易误选D,以为逆反应速率升高了正反应速率必然降低,其实升高温度放热、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幅度大,因此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合成氨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选C。图A和图B分别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后速率的变化情况。 3. 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n(c)-t)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 例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 C. D.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起点和等特殊点,在0到时间内(或选取0到之间的任一点)从8mol到4mol减少了4mol,从2mol到4mol增大了2mol,因此N为反应物,方程式为2N M(从反应趋势看,N没有完全转化为M,故为可逆反应)。时 ,瞬时浓度也相等,但浓度变化并不相等,实际是,不再改变,达到了平衡状态,,体积相同,c与n成正比,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 4. 以c-t图像描述等效平衡过程 例4 在425℃时,1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HI(g),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均达到平衡(如下图) (1)将图示3种情况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填入表格。 (2)以上3种情况达到化学平衡是否为同一平衡状态?由图中的事实可以说明化学平衡具有哪些特征? (3)等温、等容情况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完整版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4)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 (2)由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可以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考中,出现某些涉及化学平衡图像试题,可以直接考查学生对观察能力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 解图像题离不开识图、析图和解答。识图是解题的基础,析图是关键,解答是目的。而由于曲线和图形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隐含的,学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加工,才能总结出其中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与考题有关的信息。下面分类归纳各类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速率~时间图 这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反应过程中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逆、动、等、定、变、同”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解这一类题常分三步: ①看起点 首先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起点应能看出起始加入是只有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还是都有。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②看变化趋势 要看清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分别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变大”和“变小”、变化后是否仍然相等等情况; ⑴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⑵温度的影响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温度时,吸热反应的速率受到的影响程度大: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降低温度,v(吸)大减,v(放)小减; ⑶压强的影响 a.对于体积可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方程式中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大的一侧,其反应速率受压强的影响程度大。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气体体积之和(系数和)大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减小压强,v(正)、v(逆)都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b.对于体积不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改变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会同等程度的改变。 ⑷催化剂的影响使用正(负)催化剂,v(正)、v(逆)都增大(减小)且改变量相等。 ③看终点 分清消耗浓度和增生浓度,反应物的消耗浓度与生成物增生浓度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如图所示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 t1_____;t3_____;t4_______。 (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A.t2~t3B.t3 ~t4 C.t4 ~t5 D.t5~t6 解析:根据速率~时间图像中速率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1)由v(正)=v(逆)的速率关系,可知,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所以在t0~t1,t2~t3,t3 ~t4,t5~t6时间段,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2)反应起始时,v(正)=v(逆)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状态。在t1、t3 、t4时刻,速率突变,说明外界条件改变了,引起速率突变。 在t1时刻,其反应速率逐渐变化,且变化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可推测是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 在t3 时刻,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相同,而合成氨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故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在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减小后倍数不同,且速率是突变,由于减小后的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不可能是减小压强,只能是降低温度。 (3)在t2~t6时间段内,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降低温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中,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应是改变条件最后的时间段。 答案:(1)t0~t1,t2~t3,t3 ~t4,t5~t6 (2)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温度 (3)D 巩固练习: 1.右图是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影响该平衡的原因是() A.升温,同时加压 B.减压,同时降温 C.增大反应物浓度,并作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像 如右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 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G、H进行可逆反应:aA(g)+bB(g)gG(g)+hH(g)下 v 0 1 2 3 4 5 6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1. 速率-时间图 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 A. B. C. D.E.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是M浓度的2倍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4. 可逆反应m A(s)+n B(g )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6. 可逆反应m A(s) + n B(g) 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T 2 >T 1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 7. 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 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得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就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得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得特征就是以图像得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得关系通过形象直观得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得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得数学意义与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得分析、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就是改变某一物质得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就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得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得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得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就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在得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得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得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得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得时间。 (2)由达到平衡得时间长短,推断与、与得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得量得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得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得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得变化结果。 (2)关键就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得交点得纵坐标、 (3)y可以就是某物质得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得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就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得浓度增大或反应物得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就是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得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得技巧 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要注意技巧性方法得应用。 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得,则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曲线得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或压强)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得关系(因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外界“单因素”得改变,导致得平衡移动得分析),即确定横坐标所示得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得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得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得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得关系。 三、典型考题例析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试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 B .反应开始时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时10s ,Y 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 2.( 广东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 2(g)+3H 2(g) 2NH 3(g), 673K ,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大 B .点 c 处反应达到平衡 C .点d (t 1时刻) 和点 e (t 2时刻) 处n(N 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 下反应至t 1时刻,n(H 2)比上图中d 点的值大 3.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 C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A 、B 、C 、D 均为气体 4.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5.现有可逆反应A (g )+2B (g )nC (g );△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 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p 1>p 2,n >3 B .p 1<p 2,n >3 C .p 1<p 2,n <3 D .p 1>p 2,n=3 6.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7.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 1+10)min 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t 1+10)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 —1 A 0.1 mol·L —1 B 和0.4 mol·L —1 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0.4 mol·L —1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 8.右图表示反应N 2(g )+3H 2(g ) 2NH 3(g );ΔH =-92.2kJ/mol 。在某段时间t 0~t 6中 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A . t 0~t 1 B . t 2~t 3 C . t 3~t 4 D . t 5~t 6 n 2· · · · · a b c d e NH H 2 1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技巧总结

化学平衡图像学案 一、速度-时间图: 可用于: 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 素。 练习4、对于达 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 二= 图所示。据此分析 X 、Y 、W 、Z 的聚集状态是 A. Z 、W 均为气态,X 、Y 中有一种为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X 、Y 均为气体 C. X 、Y 、Z 均为非气体,W 为气体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向 ______ 方向移 动。 v 2、 t l tl t2 v 正 tl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 (升高或降低), 平衡向 ______ 反应方向移动, t2 * t 正反应是 ____________ 热反应。 练习1、对于反应A(g)+3B(g) , ? 2C(g)+D(g)(正反应放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 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由于v 正、v 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 可能是 ___ 此题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练习 2、对于 mA (界nB(g) pC(g)+qD(g), 改变压强时有如右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或减小), 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向移动, m+n ___ (>、 <、 (增大 =)p+q 。 练习 3、对于反应 mA(g)+nB(g) , * pC(g)+qD(g) 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 tl 时的改变原因可能是什 么?并说明理由。 tl t2 t v 正=v 逆 1、 v 正 v 逆 t 2 I v 正 v 逆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平衡向 ______ 方向移动。 例 3、 v 逆 v 逆 v 正: v 正 v 逆° t tl

专题04 化学平衡图像-2019高考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解析版)

专题04 化学平衡图像 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0 min~40 min 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 min 时降低温度,40 min 时升高温度 D. 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之间,反应速率降低了,平衡不移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浓度,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 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40 min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故A错误; B.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以知道x=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降低温度,平衡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象可以知道,30 min时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知识网络建构 1.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 (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 2二个原则 (1)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2)定一论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4.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 (3)注意图像是否过愿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参考模板

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 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 (2)由达到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对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判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察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准确判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可以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是随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技巧 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时,要注意技巧性方法的应用。 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曲线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或压强)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因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外界“单因素”的改变,导致的平衡移动的分析),即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的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三、典型考题例析 例: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X、Y、Z均为气态 C. X和Y中只有一种是气态,Z为气态 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像,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例如1000kPa,随着温度的升高,Z 的体积分数增大,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思路和要点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思路和要点 发表时间:2018-03-16T16:46:10.5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作者:杨永裕张红[导读] 该类问题是学生感到比较犯难的一类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对化学平衡问题中常见图像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杨永裕[1]张红[2]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526500)摘要:由于化学平衡的图像问题不仅是对学生化学分析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化学平衡理论素养的考察,因此该类问题是学生感到比较犯难的一类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对化学平衡问题中常见图像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思路;要点 1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思路和要点首先,看面。看清直角坐标系平面中两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一般纵坐标可以是某物质的百分含量、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反应速率等;横坐标一般为反应时间、温度、压强等。弄清曲线所代表的物理含义,明确纵坐标所示的物理量随横坐标所示的外界条件变化的趋势。其次,找点。把握图像中的特殊点,理解其含义,判断反应的特征或所处的状态。第一,原点。根据曲线是否经过原点,可判断反应起始特征。第二,拐点。曲线一般是连续光滑的,但出现拐点,说明反应到了一个新的状态,或反应过程中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第三,交点。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的条件下,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相等。第四,线外的点。在有些图像中,曲线上的点均表示平衡状态,而线外的点即表示非平衡状态。再次,察线。主要观察曲线的增减性、斜率、长短高低及连续性。第一,增减性。如图1表示某反应物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是减函数,说明温度升高,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第二,斜率。如图2中,正反应速率随压强变化的曲线比逆反应速率随压强变化的曲线斜率大,说明压强增大时,正反应速率的增幅比逆反应速率的增幅大,可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方向。即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第三,线的长短、高低。如图3表示在不同温度下,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OA对应的线段OA'比OB对应的线段OB'短,说明T1温度时,OA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则有T1大于T2,再根据达平衡后T2线高于T1线,判断出温度低,反应物转化率高,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第四,线的连续性。在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时,物质的浓度或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的连续性,可判断改变的是何种外界条件。最后,析定量关系。根据坐标轴上的定量关系,可判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确定反应方程式。 2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的应用2.1浓度—时间关系图像浓度-时间的图像的纵坐标一般是时间(t),横坐标一般是浓度(c)。以该类图像的为载体的化学平衡问题,其一般设置的问题大致如下:1.写出其反应方程式;2.求各个物质的反应速率;3.求其化学平衡常数(K)等。 解析在选项A中,由图像可知,在t=10min时,Δc(X)=0.4mol/L,Δc(Y)=0.2mol/L,此时可得Δc(X)∶Δc(Y)=2∶1,因此可得X是NO2,Y 是N2O4,故选项A是正确的;在选项B中,由图像可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t=10~25min和t=30min以后,因此即可得b、d处于平衡状态。故选项B是正确的;在选项C中,t=25min时,c(NO2)增大了0.4mol,因此应该加入0.4molNO2。故选项C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点拨:在浓度-时间的图像中,要想很好的解决好该类图像,关注图像中转折点(达到平衡的点)是关键。由于该类图像的特殊性;各物质浓度的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是相等的,因此在解题是要抓住这一特点,往往可以解答很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