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巧解化学平衡图像!

三步巧解化学平衡图像!

解答有关化学平衡的图象题时,

要抓好以下三步:

“一看”、“二想”、“三判断”。

(1)“一看”——看图像:

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

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

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⑤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2)“二想”——想规律:

看清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①浓度:增大某物质浓度,其对应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减小某物质浓度,其对应反应速率突然减小。

②压强:增大压强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气体反应物分子数大者增大更多;减小压强反应速率都突然减小,气体反应物分子数大者减小更多。

③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吸热反应增大更多;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都突然减小,吸热反应减小更多。

④催化剂: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增大程度相等,平衡不移动。

(3)“三判断”: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常用方法为

(1)“先拐先平”: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你学会了吗?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 在教辅资料或模拟题中经常会出现下列经典图像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pC(g)+qD(g) 图1 图2 设置的问题及解释如下: 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思考M点一定就是平衡点吗?M点后一定是平衡移动吗?先来看几道高考题: 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 【思考】最高点是平衡点吗?分析实线和虚线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最高点不是平衡点,相同时间,转化率减低,可能是催化剂降低活性(注意区别失活与减低活性) 【答案】BD【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 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 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2000,故D正确;故选BD。 2、(2017·天津高考·10) 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各方法中的问题。(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突破十三 化学平衡图像(含解析)

考点突破十三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 1.可逆反应:mA(s)+nB(g)pC(g)+q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 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C%将增大 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方程式中n>p+q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可逆反应中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像可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像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4篇) 化学平衡教案篇一 班级: 姓名:组别:主备人:裴拥爱编号:7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学习目标】1.深化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的影响,会将其转化为对应图像 2.通过探究掌握几类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图像与平衡知识的结合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学习 【方法归纳】 处理图像问题的步骤: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七作判断,做出答案。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探究二:速率-时间图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 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探究三: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一可逆反应m A(s)+n B(g)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探究四:含量-温度-压强图 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效果检测】 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

化学反应原理之图象 (1)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之图像分析 ? 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点 近几年的高考题的重难点主要是对图形数据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画图能力的考查以及一些简单计算能力应用。 ? 以图像为载体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综合考查 化学平衡图像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该类题型的特点为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方程式及图像的特点。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形”、“义”、“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1)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步骤 第31题 化学反应原理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 1.根据条件写反应方程式 7.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转化率、反应热等计算 5.图像、数据分析、归纳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6.画图(能量变化、速率变化、平衡移动、电化学等) 4.电化学原理

(2)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题常用技巧 ①先拐先平 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②定一议二 在含量—T/p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因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于“单因素”的改变)。即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图像类型及例析 1.v-t图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 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1>a2 B.t1

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图像问题解题步骤 (1)看懂图像: ①看面(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④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 ⑤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出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1. 以速率—时间图像计算平衡浓度 例1.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 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表示的反应速度v正、 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变化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 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 A.2−Saob B.Saob C.Sdob D.1−Saob 练习1.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 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 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反应I2 (aq)+I−(aq)═I−3 (aq)的△H>0

B.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A 的c (I 2)大 C.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v 逆 D. 若温度为T 1、T 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 2. 以速率-时间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 例2. 反应A(g)+B(g) C(g);△H<0已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对时间的曲线为 3.以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描述可逆反应达平衡的过程 例3. 如图表示反应X (g )⇌4Y (g )+Z (g )△H <0,在某温度时 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 的是( ) A.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 B. 第6 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 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 若降低温度,v 正减小,v 逆增大 练习 500℃、20MPa 时,将H 2和N 2置于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H 2、N 2和NH 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 2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0.005mol /(L ⋅min) B. 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 至20min 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 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 时,分离出0.1mol 的氨气 D. 在25min 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NH 3的体积分数比 原平衡小 A B C D V t V 正 V 逆 V t V 逆 V 正 V t V 逆 V 正 V t V 正 V 逆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题型归纳--化学平衡图像、有“拐点”的图像(精品解析、规律小结、易错警示、方法技巧)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题型突破有“拐点”的图像 有关“拐点”图像的分析方法 同一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反映到图像出现“拐点”的时间也就有差异。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即反应所处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相对要高一些,或者是加入了催化剂。 1.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 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如图7-27-5中交点A是平衡状态,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移动。 2.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规律小结 方法技巧

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a A(g)+b B(g)c 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 αA为例说明] 正确掌握图像中反应规律的判断方法 ①图甲中,T2>T1,升高温度,αA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反应。 ②图乙中,p1>p2,增大压强,αA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反应。 ③图丙中,a表示使用了或(气体分子数反应前后相等的可逆反应)。 注意:若纵坐标表示A的百分含量,则甲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乙中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3.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 已知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压强图像或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温度图像,推断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间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反应A(g)+B(g)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

解答这类图像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定一议一”原则:可通过分析相同温度下不同压强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与产物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关系。如甲中任取一条温度曲线研究,压强增大,αA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乙中任取横坐标一点作横坐标垂直线,也能得出结论。 (2)通过分析相同压强下不同温度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反应的热效应。如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在甲中作垂直线,乙中任取一曲线,即能分析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几种特殊图像 (1)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物开始,则v正 >v逆;M点为刚达到的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大(C%减小),平衡逆向移动,ΔH 0。

化学平衡图像、合成氨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知识点1: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方法指导 (1)看懂图像: ①看轴:即弄清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 ②看线:即弄清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③看点:即弄清起点、拐点、交点、终点的意义; ④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 ⑤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即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吸热还是放热,气体化学计量数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等。 (3)“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该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对应的反应可能温度_____、压强____、浓度____或使用了___________。 (4)“定一议二”原则: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如:mA(g)+nB(s) ?pC(g)+qD(g) 左图:表示T2 T1,正反应是反应 右图:表示P2 P1,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 增多的反应,即m+n p+q 知识点2:化学平衡图像常见类型及分类解析 1、浓度—时间图像(c-t图像)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 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率—时间图像(v-t图像)

巧解化学平衡图像

巧解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在高考中是重点难点,这一部分内容不像化学方程式,可以供我们背诵。我们使用的理论基础是勒沙特列原理,它的内容是“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抗衡该改变”。通过前人的实验总结,衍生出了这三句话:第一,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均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第二,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浓度减小均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第三,催化剂不会打破化学反应的平衡。 常考化学平衡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种,浓度─时间图,这类图比较简单,先从浓度的升降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即,浓度增加的为生成物,浓度减小的为反应物;再从变化量判断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 图1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判断 出A和B为反应物,生成物为C,A、B和C的浓度变化量比为0.1:0.2:0.3,化成最简整数比为1:2:3,所以出化学方程式为:A+2B=3C,A、B的转化率分别为33.3%、66.7%。 第二种,速率─时间图,可用于:(1)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2)(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解决这类问题,我们要抓住关键,这类图大致为分两类,一类是平衡改变后图像与原平衡时图像无交点,另一类是平衡改变后图像与原平衡时图像有交点。我们解题可以为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初步判断,平衡改变后图像与原平衡时图像无交点时,说明所有物质都受到影响,只可能是压强变化或者温度变化;平衡改变后图像与原平衡时图像有交点时,说明只有部分物质受到影响,只可能

是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后还是一条直线,说明是使用催化剂。第二步,平衡改变后图像在原平衡时图像上方时,根据勒沙特列原理,是因为浓度增大、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或者使用正催化剂,反之亦然。第三步,无论何种原因致使平衡打破,平衡打破后,哪个方向的速率大(即哪个速率在上方),平衡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即,V正>V逆,则平衡像正反应方向移动。 图2 如图2所示,第一步,判定有交点,所以是因浓度改变引起的;第二步,平衡打破后的曲线都在原平衡图像上方,所以是增大浓度引起的;第三步,V正高于V逆,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勒沙特列原理,可知是增加反应物浓度; 图3

知识讲解—化学平衡图像(基础)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图像 图像题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题型。这类题可以全面考查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某些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或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就可能发生变化,反映在图像上,相关的曲线就可能出现渐变(曲线是连续的)或突变(出现"断点")。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程式及图像的特点。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一、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 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①确定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分析反应的特征: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气体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③分清因果,确定始态和终态;必要时可建立中间态以便联系始、终态(等效模型)。 ④关注起点、拐点和终点,分清平台和极值点,比较曲线的斜率,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抓住“先拐先平数值大”。 ⑤控制变量: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⑥最后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二、常见化学平衡图像归纳: 例:对于反应mA (g)+nB (g)pC (g)+qD (g),若m+n>p+q且ΔH>0。 1.v-t图像 2.v-p(T)图像

高中化学 平衡常见图像分析学法指导

平衡常见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询问题的综合性强,思维难度大,是很多同学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特征是以图像的方式将一些相关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直观的曲线表示出来,把习题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询问题,旨在考察同学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运用才能。 一、化学平衡常见图像及其分析 图像I: 图像分析: 〔1〕假设a、b无断点,那么平衡挪动确信是转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假设a、b有断点,那么平衡挪动可能是由于以下缘由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转变反响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转变反响体系的压强;③转变反响体系的温度。 〔3〕假设平衡无挪动,那么可能是由于以下缘由所导致:①反响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假设在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假设在的上方,即平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图像II: 图像分析: 〔1〕由曲线的拐点作垂直于时间轴〔t线〕的垂线,其交点即为该条件下到达平衡的时间。 〔2〕由到达平衡的时间长短,推断与、与的相对大小〔关于此图像:、〕。 〔3〕由两平衡时,不同p、T下的量的变化可推断纵坐标y代表的物理量。 图像III: 图像分析: 〔1〕固定温度T〔或压强p〕,即作横坐标轴的垂线,观看分析图中所示各物理量随压强p〔或温度T〕的变化结果。 〔2〕关键是精确推断所作垂线与原温度〔或压强〕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3〕y能够是某物质的质量分数、转化率、浓度、浓度比值、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 图像IV: 图像分析: 〔1〕温度为点为化学平衡点。 〔2〕温度段是随温度〔T〕上升,反响速率加快,产物的浓度增大或反响物的转化率增大。 〔3〕温度段是随温度上升平衡向吸热反响方向挪动的结果。 二、解答化学平衡图像询问题的技巧 在解答化学平衡图像询问题时,要留意技巧性方法的应用。 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毁灭拐点的,那么先到达化学平衡状态,说明该曲线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或压强〕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争辩另外两个量的关系〔由于化学平衡挪动原理只适用于外界“单要素”的转变,导致的平衡挪动的分析〕,即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争辩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通常作一条横坐标的垂线〕,争辩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三、典型考题例析 例:以以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响阻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题型归纳--化学平衡图像、有“断点”图像(精品解析、规律小结、易错警示、方法技巧)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题型突破 有“断点”的图像 分析速率图像中改变的条件的方法 速率图像中有一个速率出现连续性,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浓度;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如果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程度相等,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催化剂;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来说,如果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程度相等,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压强,也可能是催化剂。若“断点”后的速率大,则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再利用平衡移动方向作出具体的判断。 1.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 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如图7-27-5中交点A是平衡状态,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移动。 规律小结 方法技巧

2.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a A(g)+b B(g)c 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 αA为例说明] 正确掌握图像中反应规律的判断方法 ①图甲中,T2>T1,升高温度,αA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反应。 ②图乙中,p1>p2,增大压强,αA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反应。 ③图丙中,a表示使用了或(气体分子数反应前后相等的可逆反应)。 注意:若纵坐标表示A的百分含量,则甲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乙中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3.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 已知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压强图像或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温度图像,推断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间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反应A(g)+B(g)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

高考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总结

高考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总结 一、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二、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三、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微专题六 化学平衡图像 Word版含解析

化学平衡图像 [知识必备] “析”图像定影响因素 方程式 (1)2SO2(g)+ O2(g)2SO3(g) ΔH<0 (2)CH4(g)+ H2O(g)C O(g)+3H2(g) ΔH>0 (3)N2(g)+ 3H2(g)2 NH3(g) ΔH<0 (4)2SO2(g)+ O2(g)2S O3(g)ΔH< (5)2NO(g)+ 2CO(g)2 CO2(g)+ N2(g)ΔH< 图像 影响因素确定t2时刻改变的条件 增大压强 曲线Ⅰ相对 曲线Ⅱ改变 ①的条件升 高温度 ②曲线Ⅲ相 对曲线Ⅱ改 变的条件可 能是使用催 化剂并适当 降低温度 t1时刻改变的 条件可能是 增大压强或 增加H2的量 ①10 min到 15 min内曲 线变化的原 因可能使用 催化剂、缩小 容积的体积、 升温、加压等 ②20 min变 化的原因可 能是增加O2 的量 ①X表示的 是温度 ②Y表示的 是压强且Y1 <Y2(填 “>”或 “<”) 解题策略和注意事项(1)要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如v、c、n等),例如(2)中利用横坐标 可以确定速率,利用纵坐标可以确定移动问题。 (2)看改变条件的时刻图像是否脱离原平衡点,可以排除一些或肯 定一些图像,如(3)可能是加压,(4)中10 min时不可能改变物质的 量。(1)中不可能是改变某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3)利用平衡移动方向,若仅根据改变条件哪一时刻不能确定外界 条件改变,要结合平衡移动方向综合判断。 (4)要弄清条件改变是在平衡之前还是在平衡之后,如(4)中10 min 确定X时,根 据曲线走向 变化、方程式 特点和平衡 移动原理解 决。 确定Y时,平 行纵坐标做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的解题技巧 一、考点知识网络建构 1.解化学平衡图像题三步曲 1看懂图像:看图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 2二个原则 1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2定一论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知识规律 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3同一反应中,末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 4.解答图像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1注意物质的转化率与其百分数相反; 2注意图像的形状和走向是否符合给定反应; 3注意图像是否过愿点; 4注意坐标格的数据,也可由它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里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5注意抓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图像正确与否,可加辅助线,常在横坐标上画垂直线为辅助线来判断图像是否合理; 二、常见的平衡图像例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7.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象(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是化学试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该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偶尔也会在非选择题中出现。因为图像是用二维坐标表示的,所以该类试题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数形结合的试题将频频出现。 高频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像 【例1】25 ℃时,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1)根据上图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为________。 (2)在5~7 min内,若K值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 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2~t3t4~t5t5~t6t7~t8 K1K2K3K4 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用“>”、“<”或“=”连接)。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

t3处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5处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6处改变的条件是减压,因此有K1>K2=K3=K4。由于整个过程条件的改变均造成转化率减小,所以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为开始建立平衡的t2~t3段。 答案(1)A+2B2C c2 c c2 0.05 mol·L-1·min-1(2)增大压强(3)K1>K2=K3=K4 t2~t3 【归纳总结】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代表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量的内在联系,即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例关系等情况。 如2A3B+C的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2.速率—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N 2+3H22NH3ΔH<0,建立平衡后,加热对速率的影响如图。 【变式探究】已知NO 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考中,出现某些涉及化学平衡图像试题,可以直接考查学生对观察能力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 解图像题离不开识图、析图和解答。识图是解题的基础,析图是关键,解答是目的。而由于曲线和图形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隐含的,学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加工,才能总结出其中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与考题有关的信息。下面分类归纳各类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速率〜时间图 这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反应过程中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逆、动、等、定、变、同”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解这一类题常分三步: ①看起点 首先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起点应能看出起始加入是只有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还是都有。 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②看变化趋势 要看清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分别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变大”和“变小”、变化后是否仍然相等等情况; ⑴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V (正)突变,V (逆)渐变; ⑵温度的影响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温度时,吸热反应的速率受到的影响程度大:升高温度, V (吸)大增,V (放)小增;降低温度,V (吸)大减,V (放)小减; ⑶压强的影响a对于体积可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方程式中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大的一侧,其 反应速率受压强的影响程度大。增大压强,V(正)、V (逆)都增大,气体体积之和(系数和)大 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减小压强,V(正八V (逆)都减小,气 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b.对于体积不变的气体反 应体系,改变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会同等程度的改变。 ⑷催化剂的影响使用正(负)催化剂,V(正八V (逆)都增大(减小)且改变量相等。 ③看终点 t1;t3;t4 。 (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A . t2 〜t3B. t3 〜t4 C . t4 〜t5D. t5 〜t6 解析:根据速率〜时间图像中速率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1)由V (正)=V (逆)的速率关系,可知,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所以在t o〜t1 , t t3, t3〜t4 , t5〜t6时间段,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2)反应起始时,V (正)=V (逆)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状态。在t i、t3、t4时刻, 速率突变,说明外界条件改变了,引起速率突变。 在t i时刻,其反应速率逐渐变化,且变化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可推测是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 在t3时刻,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相同,而合成氨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故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在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减小后倍数不同,且速率是突变,由于减小后的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不可能是减小压强,只能是降低温度。 (3)在t2〜t6时间段内,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降低温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中,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应是改变条件最后的时间段。 答案:(1)t o 〜t i , t2 〜t3, t3 t4, t5 〜t6 (2)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温度 (3)D 巩固练习: 1 •右图是N2(g)+ 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影响该平衡的 原因是() A.升温,同时加压 E.减压,同时降温 C.增大反应物浓度,并作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2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 + Y ------------------ Z+W, 分清消耗浓度和增生浓度,反应物的消耗浓度与生成物增生浓度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N2(g)+ 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如图所示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 。 (2)t i、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如右 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 集状态 为 /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 . 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 . 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3.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G、H进行可逆反 应 a A (g) + b B (g) g G (g) + h H (g)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图像复习讲义

授课主题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及反应方向的推断 教学目的能够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平衡转化率; 教学重难点推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平衡转化率的变更推断;焓变、熵变及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 教学内容 本节学问点讲解 1.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肯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K= (C)(D) (A)(B) p q m n c c c c ⋅ ⋅ 。 (3)应用 ①推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K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K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 K <10−510−5~105>105反应程度很难进行反应可逆反应可接近完全 ②推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随意状态时,浓度商均为Q c= (C)(D) (A)(B) c d a b c c c c ⋅ ⋅ 。 Q c>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Q c=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α(A)=A A A 的初始浓度-的平衡浓度 的初始浓度 ×100%=0 (A)(A) (A) c c c ×100% [c0(A)为起始时A的浓度,c(A)为平衡时A的浓度] 反应物平衡转化率的变更推断 推断反应物转化率的变更时,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提高等同起来,要视详细状况而定。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形: 反应类型条件的变更反应物转化率的变更 有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 恒容时只增加反 应物A的用量 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 同等倍数地增大 (或减小)反应 物A、B的量 恒温恒压条 件下 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恒温恒容条 件下 m+n>p+q 反应物A和B的转化 率均增大 m+nn+p反应物A的转化率增大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