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学习有感

合集下载

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

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

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医精诚读后感1《大医精诚》一书,向我们展了许多医者“侠之大者,义之大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济世救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病痛的扁鹊;遍尝百草,着书济世、甘冒风险献身中国医学的李时珍;仗义疏财,助人为乐,毕生只为中医事业的孔伯华;到献身中国医学事业的外籍医生共产党员白求恩;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倾心于中国卫生事业的马海德。

平凡岗位超常奉献的李琦等等。

他们以青春、热血向我们诉说了一个亘古不变真言:奉献的天空最美丽!要奉献,首先要有基础,一个基础扎实、业精、技精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这就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医学知识,多吸取教训和经验,在前人的求医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另外,无私的奉献更需要我们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献身精神。

只有思想高洁的人,全心为民的人,才能是无私奉献的人!在法制化社会日益健全的今天,在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官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医院和医生不断的卷入到医疗纠纷当中,因而,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成为我们卫生行业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金钱的“魔爪”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医疗行业亦不能幸免。

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购买药品、医疗器械收受“回扣”,医生收“红包”,医院乱收费,医生乱开检查费等不良现象。

这些不正之风,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给这个神圣纯白职业摸上了一层阴影。

而患者则动则求助于法律,让医生们行医时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却非来源于张孝骞的那种“以病人为本”的心情。

如此一来,即便是有再高的医术。

在这种情况也不敢作出确定的诊断,越来越多的医生抱着一种明哲保身态度。

这是我们行业的悲哀,也是医者们的无奈。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是千年来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那么大家知道《大医精诚》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医精诚》读后感”,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www.)查看。

《大医精诚》读后感【一】《大医精诚》讲述了黎秀芳、章金嫒、李秋洁、叶欣、李淑君、姜云燕等一批批医疗战线楷模和非典战斗英雄的轶事,虽然她们所处的年龄段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然而护士这份神圣的职业赋予她们神圣的使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仁心仁术,在医术力求不断突破,在医德上要做到仁者仁爱。

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护士?护士是会打针,会处理伤口,会判断简单的疾病?这是护士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我们理念中的护士。

不,这不是护士,这样的护士可能会被未来的机器人护士取代。

真正的护士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一个人,她们胸腔里涌动的血液一部分是在千千万万的患者身上流动着的。

所以,当患者痛苦时他们的心也是痛的--这才是护士,所谓的仁者之心。

在法制社会日益健全的今天,在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官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医院和医生来断的卷入到医疗纠纷当中,护士也不可避免与部分医疗事故纠缠上了,因而,医生和护士的职业道德问题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成为我们卫生行业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金钱的"魔爪"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医疗行业亦不能幸免。

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购买药品、医疗器械收受"回扣",医生收"红包",医院乱收费的不良现象。

这些不正之风,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给这个神圣的纯白职业抹上了一层阴影。

而患者则动则求诸于法律,让医生们行医时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却非来源于张孝骞的那种"以病人为本"的心情。

如此一来,即便是有再高的医术,在这种情况也不敢做出确定的诊断,越来越多的医护工作者报着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

这是我们行业的悲哀,也是医者的无奈。

一场"非典"夺去了许多医护者的生命,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国家亦蒙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第1篇: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心得体会赵家店乡卫生院----胡永华从医已经十五年了,对于我的职业也有了很深的理解。

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健康神圣的捍卫者。

今年卫生局要求卫生系统职工学习《大医精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关键词就是责任。

《大医精诚》其实不是书名,而是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作者孙思邈是唐朝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而《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

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著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突出地强调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

为此,该书一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修养的准绳。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通过学习,一是细心:《大医精诚》中有这么一句话“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意思是说:“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放到当今医学就是说不能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做全面细致必要的检查。

这就是为什么诊断学要我们深刻的认识每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的原因。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

《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第一篇:《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大医精诚》之读后感言我想,如果您有念过《大医精诚》此文,自己心中,所想所愿、所作所为,都跟“苍生大医”完全沾不上边,甚至背道而驰的话,在此,我以病人的身份,向医人再三恳求一件事:只盼您别把《大医精诚》一文,作为“吸引很多病人上门的宣传广告”,就可以把患者们当成摇钱树,借着行医之名,一心就只知紧盯着病人的荷包,肆意榨尽患者们的钱财,使自己的财源滚滚而来,因为,不知有多少被病苦缠身的人,因此负债累累,承受着债权人,上门讨债的经济重担;不知有多少人得了病以后,因此不敢进医院治病,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您是这样,我想,我只是个病人,没资格过问医界,但是,您最后背上了“表里不一”的恶名之外,连《大医精诚》此文的作者,也受到了波及,成为被指责痛斥的对象!“余自幼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家产都因付医药费而荡尽了。

)我很盼望天下的医师,了解重症病人的痛苦实况。

我知道,医师们,要靠赚病人的钱过生活,病人们,也要付出必要的医药成本,但是,“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道理,也但愿所有的“医人”记得!在现代,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很多人付不出庞大的医药费而欠债、缴不出费用而不敢进医院治病,以致最近台湾要设中央健保局,以全国每人每月缴六百元的方式,分担患者的庞大医药费。

看到这样的情况,使我很期待能以最小的“必要性医药成本”,让医药费降低下来,减轻患者的经济重担,重症病人在付“必要性医疗成本”,所花费的费用,经济重担尚且如此!更何况,如果重病患者还碰上了,“一心紧盯着患者的荷包,有意榨尽病人们的钱财,使自己的财源滚滚!”,漠视病人痛苦的医师,那么,重症患者身心痛苦的加剧,就可想而知了!无疑地,是在痛不欲生的重症病人心头,无形地打了一针“致命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挥慈悲之心,拥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的淑世情怀,相信世间苦难一定会大大减少。

有人说:劳而不获,是一件不能长远的事,当然相对于苦行僧一类理想的人,自当别论.一个好医生的出现,是要读很多很多的书,做很多很多的临床,也有可能出很多很多的医疗事故或偏差,还要本质聪明善悟,还要有人出资给他读书买书或出外就教之类.这样过了二三十年之后,一个大好医生才能出现,这时候,你不让他收费,我不知这算不算过份?我想:出现一个,真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存救苦之心”从事医药的人员,是天下,绝大多数病患,由衷的殷切盼望!请注意,我当初引用的文句,我没有把原文“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之“无欲无求”写出来,就是因为,我早就知道,“医生”要靠病人的钱来维生,换句话说,如果世间没有病人,医生就无法生存了!要达到“无欲无求”,实在是不太可能,除非,医生不收医药费,纯以“义诊”来医疗病患。

2021年《大医精诚》初中读后感(精选6篇)

2021年《大医精诚》初中读后感(精选6篇)

I don't like robbing others in my life, but I won't let what I get.(页眉可删)2021年《大医精诚》初中读后感(精选6篇)《大医精诚》初中读后感1古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医者悬壶济世,造福世人,是世间不可缺少的职业之一。

大医精诚,学医贵在学精,贵在真诚。

孙思邈先生幼时多病,为治病散尽家产而致家道中落,这为他日后从医奠定了基础。

古时,医者乃是一个卑贱的职业,即使它能救人于苦难之中。

与仕途相比,学医远没有做官那样具有诱惑力。

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孙思邈的父亲希望他踏上仕途,然而孙思邈意在从医,将借来的医书藏于经典之下偷偷阅读,悉心钻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先生的真诚。

先生由自己的身世想到了全天下的疾苦百姓,因此他放弃了仕途而选择从医,放弃了荣华富贵而选择了贫贱卑微。

在先生的从医生涯中,先生四处搜集医药典籍,学习民间医术,著有《千金要方》,先生全身心的投入医学事业,不断精化自己的医术,先生的事迹让人敬佩。

大医精诚,学医贵在追求极致。

这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从医的根本“修身,明德”。

医者医术固然重要,凭此可救人于痛苦之中,而医者的德行则更为值得关注。

一位好医生不仅仅要拥有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德行也不可缺少。

每一位医术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底线,做一位纯粹的医生,做一位孙思邈先生一样的医者。

大医精诚,医学是博大的。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是医学的范畴,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中医所强调望闻问切,于西医同样有所体现,就比如说我所选择的影像学,说白了就是中医中的“望,闻”,不过更加直观,更加方便。

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人们的医学误区,打破人们总要给中医西医分出个高下的观点,中医西医本属同源,不过表现形式不同,并无高下贵贱之分。

韩非曾有言:“人处疾则贵医”。

这句话是十分真实的,健康时无人会关注医生,只有疾病出现时人们才会求助医生。

其实人们并不一定只有在生病时才能求助医生,医生也不仅仅只会治病那么简单,医者可以对你的生活习惯提出有利意见,帮助你更好,更健康的生活。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读后感1我的学医生活生计已过两年半了,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熟悉。

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健康神圣的扞卫者。

今年冷假我读了《大医精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枢纽词就是责任。

《大医精诚》实在不是书名,而是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着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作者孙思邈是唐朝知名的医师与羽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知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而《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着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凸起地夸大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需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涵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

为此,该书逐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涵养的绳尺。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遥。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病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我总结了医者必须的四种品质:【细心】《大医精诚》中有这么一句话“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线人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意思是说:“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仍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仍是梗阻,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放到当今医学就是说不能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做全面细致必要的检查。

这就是为什么诊中断学要我们深刻的熟悉每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的原因。

《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个合格的正骨师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辩证论据原则,结合西医解剖,病理诊断。

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解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的方法。

要有四心;细心,仁心,专心,静心。

一:细心;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的气是通畅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的,一定要先诊脉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深浅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如果把极精细微妙的医学道理用粗略肤浅的思想去探求他难道不是很危险?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寒证却用寒凉药,热证却用温热药治疗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所以医术是难以精通的技艺。

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么深奥的道理?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的人,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了治病三年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所以学医的人要广泛深入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医学原理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

二:仁心一直贯穿孙思邈的医徳阐述我觉得他的高尚来源于对生命最本质的敬畏,是行医各行的至高境界,“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能入眼的只有患者伤痛,牵动医者心灵就只有生命的延续,甚至对生命敬畏已经超越了人类延伸到了每一个生存这的生命体。

在面对患者时候要集中精神,让患者觉得重视他,怀有端正态度,给予患者力所能及支持。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医精诚》读后感(一)我的学医生涯已过两年半了,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健康神圣的扞卫者。

今年寒假我读了《大医精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关键词就是责任。

《大医精诚》其实不是书名,而是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着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作者孙思邈是唐朝着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着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而《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

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着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突出地强调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

为此,该书一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修养的准绳。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我总结了医者必需的四种品质:【细心】《大医精诚》中有这么一句话“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意思是说:“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放到当今医学就是说不能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做全面细致必要的检查。

这就是为什么诊断学要我们深刻的认识每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医精诚》有感
医学发展源远流长,每一位大医家又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位文笔斐然的大诗人、大作家。

且不说《内经》全文抑扬顿挫、骈对精巧,《伤寒》中超越时代的先见与理性,古往今来林林总总的中医学著作都以其大气磅礴的文笔、玄妙奇幻的意蕴令观者感动。

正是因为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医家孜孜不倦地编织,中医学成为了一门继往开来、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学科,同时也成为了一门色彩旖旎的艺术。

而在这众多色彩中我最爱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垂青千古的《大医精诚》。

医家不可不读的著作太多太多,有些人说不知四诊不知汤头不知药性便无以成医,此话诚然强调了行医者基础扎实的重要性。

但是若一人心中无精诚大医的信念,无拯救苍生于水火的追求,习医愈精也只是增加其在日后成为含灵巨贼的可能性罢了。

思想意识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趋向的正误,由此,古时追随医师习医之人所受第一课必是“行医之道”,此“道”经由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阐发之后更为清晰。

1.医术精通
生老病死的过程纵是人之常情,自古以来却不乏追求养性修身以求天年之人,而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引路人的角色,恰如佛渡人。

然而“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的现实对每个立志习医之人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如民间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界的信条首推孙思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医者唯有博学笃行才能精通寒热温凉之性,辨明阴阳表里之别,进而得医道之幽微,实现自身的职业及人生价值。

2.诚心救人
如今科班出身的习医者,初入医门之前必要立下所谓医学生誓言——这也是社会对即将掌握生死的一批人高于常人的道德要求。

生死之事岂能儿戏,对决心靠近病痛和死亡、充当人类与生死规律相抗争的先锋的医生群体,人们总是抱着一种矛盾的依赖感——既需要又不完全信任——这种大概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的感情或许某种程度上就是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孙思邈对精诚大医的描述则从侧面给出了解决办法的可行性建议——“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试看活跃于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行医者,正规机构难掩红包丑闻,民间小医招摇撞骗,最甚者,炫艺奇巧更是大多数所谓名医的通病。

孙思邈的时代尚知以病人为至亲,不为其疮痍臭秽而起芥蒂之心,常有惭愧、凄怜、忧恤之意,想病人所想、感病人所感,经济文化发展至今的当代却很难再有“医圣”之名,岂知
恃才傲物是医家之大过!
3.大医之体
“临事不惑”是孙思邈认定的行医之人所应有的基本心理素质,而“不皎不昧”则是对大医之体的更高一层的道德要求。

精诚大医的体度应是翩翩君子之相——澄神内视,不视外物;纤毫不失,精巧得体。

习医应不仅是习医技,纵横古今求索真理的过程中同样修养心性,同时,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生死之事与医者的距离更近也更远——所谓更近因为死亡是我们时刻与之对抗的对手,所谓更远也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而极易模糊自己的感情——行医之事本应极为理性,医者切忌因一己私念危及大局。

如果了解到当今社会并不乏此种例子这一事实,习医之人就应更加注重“医之体度”的培养。

4.为医之法
“志存救济”乃医家大道。

孙思邈对医者的全部教诲都归于儒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忠恕之道”。

所谓“忠”即积极为人,所谓“恕”即推己及人,儒家治世的思想也无形地融入到各朝各代薪火相传的中医文化中,习得忠恕之道则可成就医国上医,但上医医国并非为邀射名誉、炫耀声名,而是为救苍生于水火之中、悬壶济世!
孙思邈以其毕生追求医学之诚,纵使千百年如流水已逝,他的思想光辉仍鼓舞着、引领着一代代医者在精诚大医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