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
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
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篇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
[出典]杜甫《春夜喜雨》注: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注释:1.好雨:指春雨。
2.乃:就,马上。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乡间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有。
10.晓:早晨。
11.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12.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3.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3、译文1: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滋润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使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译文2:好雨就像知道时令和节气的需要,正当春天需雨之时它就来到了。
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
田间的道路被乌云笼罩得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在明亮地燃烧。
待到天亮时再看那被浸湿了的百花,锦官城中的鲜花啊是那样沉重而又妖娆。
4、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
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
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南宋张先的《春夜喜雨》。
意思是说夜里的雨声随风而动,在空中随风而潜。
比喻非常小概率的事情可能发生。
现在用来比喻微小的事情。
1.《春夜喜雨》(南宋·张先)春夜喜雨,春夜喜洋洋。
早晴的柳色,微凉的春风,微湿的寒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轻摇小扇动春风,满地尽带黄金甲。
浅唱低吟,低唱,轻扬舒缓,相和为乐。
听,有节奏地摇动竹笛和扇子。
随风行动、随流而潜、无声无象。
2.《春夜喜雨》(南宋·张先)春到,润物细无声,春意浓于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此句诗写的是春天里的雨。
3.《春夜喜雨》(宋·张先)一轮明月高照,微风轻拂,一股淡淡的细雨飘落于天边。
明月高照,轻拂着地上的春草。
春风把春草轻轻吹开,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新衣。
细雨绵绵,那细细的柔丝如同玉带般轻轻缠绕着大地。
春天真是不同寻常。
因为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
春姑娘送来了无限惊喜,那细如丝的柔丝像彩霞一样鲜艳耀眼,让我们陶醉其中矣!4.《春夜喜雨》诗后句“润物细无声”语出《世说新语·五言·隐逸》“何妨吟啸且徐行”;《荀子·非攻》:“君子贵为君子而不贵于他人。
”又《后汉书·荀悦传》:“君子不自高,不骄不躁。
”白居易《赠王九》诗:“九歌九陌风笙歌,七律万言入我耳。
”又《古文观止之十》:“十步一曲终始兴,五步一关始为关。
”《诗经·小雅》:“小雅之有声也。
”《周礼·春官·司乐》:“大雅有声也。
”南朝宋刘义庆《送郑生归》:“郑生之歌不闻。
”宋苏洵《渔父》:“一叶舟吹动芦花,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作流传甚广。
张先用“润物细无声”比喻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又用“随风潜入夜”比喻微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发生。
可见此句用来比喻微小行为十分容易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③。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着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说明] 这首诗是杜甫居住成都时所作。
诗人在春夜发现“好雨”降临,想到它的“润物”作用,满心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从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来。
[注释] ①发生: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
这两句说,春雨及时而来,好象雨也晓得大地上什么时候需要它似的。
②潜:悄悄地。
润物:指滋润土地草木。
这两句说,好雨不声不响地趁夜来了。
语气中好象嗔怪它不让人早些发觉;又好象赞美它暗中做好事不求人知,字里行间含着惊喜欢迎的意思。
③这两句写雨中的夜景。
杜甫的居处临江,从户内向外看去,见天上地下一片漆黑,而江船灯火独明。
④锦官城:即成都。
成都旧有大城、少城。
少城古为管织锦的官员所住的地方,因称锦官城。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是什么意思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是什么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这首诗句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的解释是: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生活中的意思
现在人们往往用这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师就像春雨一般的无声无息的帮助着人们,却不求回报,老师是最最高尚的,无私的。
爱情中的意思
一直爱着你,却不愿打扰你,遇见一个人,爱上一个人,从此,心中便不再觉得孤单,就像漂泊的小船,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爱情,终于可以让颗迷茫的心,渐渐安静下来。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了这样一个知心爱人,就算是远远地守候着,也是一种幸福。
此生,我们可以共享一方蓝天,可以共同去感受这个时代,给予人们的喜乐哀愁,
去品味生活中的美,去经历生命中的痛。
只要有你,只要爱过你,这苍白的一生,也就有了最温暖的底色,从此,无惧风雨,无惧寂寞,爱一直都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是哪一首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哪一首诗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代诗杜甫的《春夜喜雨》。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润物细无声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润物细无声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3、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赏析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③。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着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说明] 这首诗是杜甫居住成都时所作。
诗人在春夜发现“好雨”降临,想到它的“润物”作用,满心喜悦,这种喜悦之情从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来。
[注释] ①发生:指“发生”雨,即下雨,落雨。
这两句说,春————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雨及时而来,好象雨也晓得大地上什么时候需要它似的。
②潜:悄悄地。
润物:指滋润土地草木。
这两句说,好雨不声不响地趁夜来了。
语气中好象嗔怪它不让人早些发觉;又好象赞美它暗中做好事不求人知,字里行间含着惊喜欢迎的意思。
③这两句写雨中的夜景。
杜甫的居处临江,从户内向外看去,见天上地下一片漆黑,而江船灯火独明。
④锦官城:即成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班级管理心得
清新县第二小学苏清敏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的引路人。
一个好的集体能催人奋进,那么班主任需要怎样地用心经营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对待学生如春风般温暖
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于漪说得更为动情明理:“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爱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上。
只有班主任把自己的心掏给学生,对学生投以慈母般的爱,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温暖,才能把自己的心全部交给老师,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老师,用爱的力量鼓起人生的风帆,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今年我接手的班级的学生都是插班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不同,文化底蕴有差异。
开学伊始,我就召开班会,告诉他们,我爱每一个学生,从现在起,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不计较他们在以前学校的成绩,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好的继续努力,让老师发现你,欣赏你;不好的,偷偷改正,改好了,仍然是我的好学生。
我希望我们六(1)班是个融洽的大家庭。
大家开开心心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
在爱的期待效应下,学生都尽力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
“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
”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点燃学生心中蛰伏的火种,唤醒学生心里潜藏的才智,催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信念。
爱便是连接一架通往理想状态的云梯。
只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对待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使班级管理机制发挥最大的效力。
(二)教育学生要刚柔相济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上文提到教师要表现对学生的爱,就是肯定,就是柔的一面,它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对于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要急躁,要讲道理,循循善诱;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冷静思考,查明真情,摸清根源,恰当处理,切忌“热处理”;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分析,避免主观臆断、压服学生。
正确的意见应给以肯定或予以采纳,错误或不妥之处,也要辨清是非,讲清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
给学生冷静思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
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班主任应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他们,给他们自我改正的机会,因为爱是一种力量,它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战胜自我。
但现在过分强调赏识教育而丧失理性原则,过度地夸奖和赏识学生,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育必须做到刚柔相济。
正所谓严父之颜在学生面前不可不有,严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严格要求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严也体现在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上,但严并非意味着要恐吓、威慑学生,而是通过严格的批评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的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使他的不再犯”。
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的受软不受硬,有的怕硬不吃软,教育学生也要因材施教。
(三)、管理学生要有合适的机制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
可见制度是很重要的。
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教师是不是赏罚分明,学生是不是有榜样,正气是不是压倒邪气?这些都是对学生发展影响很大的因素。
好的规章制
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
笔者根据班级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向全班学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要求。
要求他们做到“十讲”,即学习上讲认真;活动中讲快乐;生活中讲卫生;行为上讲规范;语言上讲文明;待人上讲礼貌;集体中讲尊重;处事中讲谦让;校内外讲安全;实践中讲创新。
有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不应该做,放到班会课上,让他们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得到共识,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检讨,互相进步。
此外,班主任还要找准班级工作的“支撑点”,让工作得力的学生干部当“好帮手”,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荷;让品学俱佳的学生当“领头羊”,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和努力目标;让热情负责、工作主动、积极肯干的学生做各项工作的“推动者”,使他们既能想方设法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还能自行搞一些丰富有趣的知识性、文体性比赛等活动,在大家的协商中制定更多有利的班级管理机制,确定“集体要因为有了你而光荣,不要因为有了你而耻辱”为我们的班训,这样同学们不仅树立了信心,也增强了班级荣誉感。
(四)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主任管理的既是个体,也是集体。
如果以为一个群体只是个体的叠加,那就错了。
许多单个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班级,从此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除了单个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之外,学生相互之间也会产生影响,而且这个影响还十分巨大,巨大到超过老师对他们的影响的程度。
我们常常说,环境能改变人,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对其一生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好的班主任应该有营造良好集体氛围的能力,通过集体对个人实施影响,引导学生共同创建“优秀班集体”。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提高自我监督的自觉性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监督机制。
这种机制可分为六级,即学生的自我监督、小组的集体监督、班级专项监督、班委监督、班长监督和班主任的监督,最终使班级成为一部能自动运转的机器,让每个学生通过“他律——自律——律人”的转化和“人助——自助——助人”的提升,变成自
己的“促进者”。
记得开学初的时候,我班上的郑汝彬同学把以前的坏习惯带到班上来,有点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英语书上画着丘比特神箭,串上两颗心。
上课的时候,不时地说话,扰乱课堂秩序。
作业从不上交。
批评的话从来都是当做耳边风,私底下对他进行的爱心教育也没取得什么效果。
我真有些心灰意冷,对他睁着眼闭着眼,但求他不犯大错就心安理得。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他上课安安静静地坐着,马上停止授课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十来分钟,他脸上的表情有点吃惊,可能没想到我会花这么多时间表扬他,在同学面前得到肯定,心里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上课都比较认真,作业一点一点地补回来。
因此,我每节课都抽出一点时间来表扬他,让同学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好感。
随即举行一次班会“称赞”,要求同学们观察班上有那些同学表现有进步或特别出色的,用一、两句话夸夸他们。
孩子们一般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由于这两周我的表扬都是集中在他们两、三个待进同学的身上,所以同学们都把老师夸奖他们的话写下来,他们听着听着,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得到同学的认同,他们的学习就更起劲了。
郑汝彬主动来请求老师的帮助,我也给他开个小灶,成绩慢慢有起色了。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程,也是我们班主任的一项永久性课题。
任重而道远,我愿继续与学生一起,努力营造鲜活的班级教育氛围,陪伴学生度过春意盎然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