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发生和预防ppt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传染病防治法ppt课件完整版

改进建议
针对评估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06
法律责任追究与处罚规定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行为类型
01
02
03
04
未按照规定报告疫情或者隐瞒、 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等。
控制措施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 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
情扩散。
消毒处理
对疫点、疫区进行彻底 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
阻断传播途径。
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管理,实施隔离观察、
检测等措施。
社区防控
加强社区防控措施,如 限制人员流动、关闭公
共场所等。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传染病疫情特点,制定针对 性强的应急预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传染病防治活动。
适用对象
包括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
法律责任与义务
法律责任
明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义务
规定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传染病防治中应承担 的义务,如报告、救治、隔离、消毒等。
人员配备
感染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医护人 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 等,确保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诊疗规范与操作流程
01
02
03
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诊 疗规范,明确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和操作流程。
针对评估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06
法律责任追究与处罚规定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行为类型
01
02
03
04
未按照规定报告疫情或者隐瞒、 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等。
控制措施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 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
情扩散。
消毒处理
对疫点、疫区进行彻底 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
阻断传播途径。
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管理,实施隔离观察、
检测等措施。
社区防控
加强社区防控措施,如 限制人员流动、关闭公
共场所等。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传染病疫情特点,制定针对 性强的应急预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传染病防治活动。
适用对象
包括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
法律责任与义务
法律责任
明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义务
规定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传染病防治中应承担 的义务,如报告、救治、隔离、消毒等。
人员配备
感染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医护人 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 等,确保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诊疗规范与操作流程
01
02
03
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诊 疗规范,明确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和操作流程。
传染病及其预防图文ppt课件

、麻疹等。
了解疫苗知识
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和可能 的副作用,以做出明智的接种决策 。
免疫策略调整
针对不断变化的传染病形势,及时 调整免疫策略,如加强针接种等。
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
01
02
03
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 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 度。
定期清洁消毒
对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和 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 消毒,特别是门把手、电 梯按钮等高频接触区域。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
0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鼓励公众参与防控
03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如配合流调、接种疫苗等,
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进行分 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不洁注射和输血、注意个人 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结核病
01
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0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03
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盗汗等
04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注意室内通风、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其他常见传染病
麻疹
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 等,预防措施为接种疫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更易感染。
全球与中国传染病现状
全球现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频发,如流感、艾滋病、疟疾等,给人类健康带来 严重威胁。
了解疫苗知识
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和可能 的副作用,以做出明智的接种决策 。
免疫策略调整
针对不断变化的传染病形势,及时 调整免疫策略,如加强针接种等。
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
01
02
03
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 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 度。
定期清洁消毒
对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和 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 消毒,特别是门把手、电 梯按钮等高频接触区域。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
0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鼓励公众参与防控
03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如配合流调、接种疫苗等,
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进行分 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不洁注射和输血、注意个人 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结核病
01
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0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03
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盗汗等
04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注意室内通风、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其他常见传染病
麻疹
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 等,预防措施为接种疫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更易感染。
全球与中国传染病现状
全球现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频发,如流感、艾滋病、疟疾等,给人类健康带来 严重威胁。
《预防传染病》PPT优秀课件

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不同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有所不同。
03
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注
射和输血等。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同时要
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结核病
结核病的定义和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等 症状。
季节性趋势
部分传染病具有季节性特 点,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 病在冬季高发。
新发和再发趋势
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病原 体变异等原因,新的传染 病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 也可能再次爆发。
02 传染病的传播途 径与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水传播
病原体在水中繁殖或通过污染 的水源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如性病、疥疮等。
尽量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 如有必要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如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 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
抵抗病毒的能力。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
学生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 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 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性传播疾病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症状如瘙痒、疼 痛、分泌物异常等。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人群中有性行为者均可能感染。
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有效措施包括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性传播疾病 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对于艾滋病等严重疾病,需要长期 治疗和监测。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ppt共48张

现和控制传染源。
医疗救治
规范医疗救治行为,提高传染 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
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监督管理
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 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法律责任
明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 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力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防治法实施意义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外来性
指国内或地区内原来不存在,而从国外或外地通过外来人口或物品传 入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
传染病防治原则
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对患者的隔离、治疗和管理,以及对动物传染源的管 理。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消毒、杀 虫、灭鼠等,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
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 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 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职责与义务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及时报告疫情并采取措施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按照 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个人防护
倡导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
配备和使用。
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 度,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
情。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 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处理
对疫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处 理,杀灭病原体。
限制或停止集聚活动
医疗救治
规范医疗救治行为,提高传染 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
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监督管理
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 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法律责任
明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 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力度,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防治法实施意义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外来性
指国内或地区内原来不存在,而从国外或外地通过外来人口或物品传 入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
传染病防治原则
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对患者的隔离、治疗和管理,以及对动物传染源的管 理。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消毒、杀 虫、灭鼠等,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
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 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 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职责与义务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及时报告疫情并采取措施
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按照 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个人防护
倡导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
配备和使用。
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 度,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
情。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 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处理
对疫点、疫区进行彻底消毒处 理,杀灭病原体。
限制或停止集聚活动
常见传染病及防控PPT课件

鼓励公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提 高身体免疫力。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自 我保健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 情。
痢疾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症状包括腹泻、腹痛、 发热和恶心。
详细描述
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 病,其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和 恶心等。细菌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 ,导致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03
传染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定期开展卫生宣传活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向公众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详细描述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其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流感病毒会影 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麻疹
总结词
由麻疹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 嗽、流鼻涕、红眼、口腔溃疡和皮疹。
详细描述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 眼、口腔溃疡和皮疹等。麻疹病毒会 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 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详细描述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原体可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真菌等。
传染病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总结词
传染病的特点包括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或食物传播、接 触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疾病预测和防控将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传染病防治的趋势与展望
• 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将逐步普及。
未来传染病防治的趋势与展望
展望
实现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和消除,减少疫情对社会 的影响。
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水平,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高度传染性,重症病例少见
VS
详细描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手足口病主要通 过接触污染的物品或呼吸道传播。手足口 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疼痛、手足皮疹 等,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 重并发症。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包括勤洗 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04
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与法 规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新发传 染病威胁。
06
总结与展望
传染病防治的成就与挑战
成就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体系,有效控制了多种传染病。
不断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高了疫情的应对能力。
传染病防治的成就与挑战
• 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的 预防意识。
传染病防治的成就与挑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 有高度传染性,易感人群广泛。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通过飞沫传播。水痘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喉咙痛、 肌肉疼痛等,皮肤上会出现水泡和瘙痒。水痘传染性强 ,容易在集体单位中爆发,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等。
手足口病
总结词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 环境卫生水平,减少传染病的 传播途径。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 的个人卫生习惯等,以增强身
未来传染病防治的趋势与展望
• 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将逐步普及。
未来传染病防治的趋势与展望
展望
实现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和消除,减少疫情对社会 的影响。
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水平,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高度传染性,重症病例少见
VS
详细描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手足口病主要通 过接触污染的物品或呼吸道传播。手足口 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疼痛、手足皮疹 等,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 重并发症。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包括勤洗 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04
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与法 规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新发传 染病威胁。
06
总结与展望
传染病防治的成就与挑战
成就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体系,有效控制了多种传染病。
不断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高了疫情的应对能力。
传染病防治的成就与挑战
• 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的 预防意识。
传染病防治的成就与挑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 有高度传染性,易感人群广泛。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通过飞沫传播。水痘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喉咙痛、 肌肉疼痛等,皮肤上会出现水泡和瘙痒。水痘传染性强 ,容易在集体单位中爆发,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等。
手足口病
总结词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 环境卫生水平,减少传染病的 传播途径。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 的个人卫生习惯等,以增强身
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PPT课件

个人卫生
教育公众保持个人卫生习 惯,如勤洗手、戴口罩、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等。
Hale Waihona Puke 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隔离设施
建立隔离和治疗传染病的专门 设施,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
房等。
隔离技术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隔离技术 ,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
治疗手段
研究和推广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 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ppt课件
• 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 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和方法 • 公共卫生安全和防疫意识教育 • 传染病防控的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传染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可导致身体上的不 适、疼痛、残疾甚至死亡 ,对公众健康产生巨大威 胁。
06
总结与展望
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防控措施的成效
总结各项防控措施在阻止传染病传播方面的成效,如隔离病患、 追踪接触者等。
防控工作中的不足
反思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分配不均等 问题。
改进方向
根据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方向,如加强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 置等。
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THANK YOU
食物和水传播
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传播 给易感人群。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媒介传播给易感人 群,如蚊子叮咬等。
传染病防控的意义和价值
保护个人健康
通过防控传染病,可有效降低个人患病风险,保护个人身体健康 。
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防控传染病可避免社会性灾难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 全。
《预防传染病》PPT课件

传染源: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
讲授新课
1.随人粪便排出的蛔虫卵
3.食入虫卵
4.幼虫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2.不洗手或生吃没洗干净的瓜果
5.虫卵随粪便排出
讲授新课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部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症状:感到全身不适、倦怠,咳嗽、有时痰中带有血或咯血,下午有低热、面颊潮红。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讲授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致病生物,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
病毒
细菌
蛔虫
讲授新课
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被感染的动物
讲授新课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急性结膜炎是由外来的致病病菌引起的,是能传染的。
近视眼是由患者自身的眼球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是不会传染的。
讲授新课
疾病名称
是否为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贫血
肺结核
龋齿
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你能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吗?
讲授新课
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第2节 预防传染病
-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近年来流感肆虐,造成多人死亡,墨西哥卫生部部长曾表示:“甲型H1N1这种病毒从猪身上而来,人也会被感染上,‘猪流感’会造成一系列呼吸道疾病。”
导入新课
1.说明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说出传染病的特征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3.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讲授新课
1.随人粪便排出的蛔虫卵
3.食入虫卵
4.幼虫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2.不洗手或生吃没洗干净的瓜果
5.虫卵随粪便排出
讲授新课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部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症状:感到全身不适、倦怠,咳嗽、有时痰中带有血或咯血,下午有低热、面颊潮红。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讲授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致病生物,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
病毒
细菌
蛔虫
讲授新课
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
病原体携带者
被感染的动物
讲授新课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急性结膜炎是由外来的致病病菌引起的,是能传染的。
近视眼是由患者自身的眼球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是不会传染的。
讲授新课
疾病名称
是否为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贫血
肺结核
龋齿
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
是
否
是
否
是
你能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吗?
讲授新课
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第2节 预防传染病
-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近年来流感肆虐,造成多人死亡,墨西哥卫生部部长曾表示:“甲型H1N1这种病毒从猪身上而来,人也会被感染上,‘猪流感’会造成一系列呼吸道疾病。”
导入新课
1.说明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说出传染病的特征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3.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 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病 症都有共通的病症,经过2—5日 的潜伏期之后,即会并发恶寒的突 发性高烧,以及头痛、目眩、呕吐 等症状,亦由于循环系统受到细菌 侵犯,会使人陷入意识模糊状态, 也会有心脏功能衰退的现象发生。。 据统计,黑死病使当时欧洲人死 去三分之一
3—5
2.3—3.7 0.26—0.34 1.2—1.8 <0.01
合计
3,400-4,600
420—580
250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香港及亞洲之最流行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 非典 「嚴重 呼吸道綜合 症」 SARS
乙型肝 炎 甲型病 毒性肝 炎
痢疾 霍亂
肺結核 肺炎
O-157 足癬 大腸桿 (香港 菌 腳)
• 死于天花的皇帝包括了古埃及的拉 姆斯五世,中国清朝的顺治, 英格 兰的玛莉女皇二世,法国的路易十 五,俄罗斯的彼得二世等等。至于 曾患天花而庆幸痊癒的,包括中国 清朝的康熙,英格兰的伊利莎伯女 皇一世,美国总统林肯等等。
黑死病
• 鼠疫(别名:黑死病、瘟疫)是一 种透过鼠类传播的伤寒疫病。鼠疫 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 黑死病的传染方式大概是鼠疫菌→ 鼠→虱子→人。此外,黑死病可经 由患者的咳嗽、喷嚏传染,是属于 飞沫传染。
传染病的发生及预防
天花
•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一种烈性传染病,常常引起 死亡。主要透过空气中的液 滴传染,自然感染的器官是 肺部。
• 病者感染后潜伏期约十二天,初期 出现症状类似感冒。感染后十四至 十五天开始出现皮疹。到了十五至 十六天,皮疹转成脓泡。之后若果 脓泡收缩转干,病者通常会脱痂, 在感染后二十八天左右痊癒。但倘 若脓泡出现后,因皮下出血而引致 皮肤变黑,病者便多数会死亡。死 因多数是因为内脏出血、感染其他 并发症、或是多种器官衰竭。
300—340
4.3—6.7 61—110 15—27 12—18
220—240
3.5—5 33—59 3.2—5.8 4.9—7
加勒比
东欧和中亚 西欧 北美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35-59
120-180 52-68 79-120 1.2-1.8
4.5—8
18—28 3—4 3.6—5.4 0.07—0.1
鼠疫患者皮肤大面织出血、瘀斑、坏死, 死后尸体呈紫黑色,故称“黑死病”。
非典型肺炎
冠状病毒
1937
1968
2003
艾滋病
• 艾滋病(AIDS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音译,也叫做 “艾滋病”或“爱之病”或“ 后天免 疫缺乏症候群”)是一种能引起人体 免疫系统衰退的传染病。它是由人体 免疫缺陷病毒(或称艾滋病病毒,HIV) 引起的。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截止到2003年底)
地区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 新增感染者(万) 艾滋病患者总数(万) 2003年死亡人数 (万)
非洲(撒哈拉以南)
北非和中东 亚洲(南亚和东南亚)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拉丁美洲
2,500-2,820
47-73 460-820 70-130 130-190
今日健康網頁
腮腺炎、 德國麻 禽流感 登革熱 疹 H5N1 病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