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系统简介[材料浅析]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安全气囊的安装位置
3.位置
大多数的驾驶员前气囊安装在方向盘中央,也称为主气囊:前排乘员前气囊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装在正前方的仪表板内,也称为副气囊;侧气囊可安装在座椅的外侧,或者侧门的 上框上,也有的安装在A柱上。有的车还有膝部气囊,安装在仪表板的下方。可在 实车上找一-找“AIRBAG"的标记,通常气囊就安装在该标记的下方或者旁边。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3、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1)在时间点0,汽车触碰到所撞墙壁 (2)25ms以后电子传感器激活驾驶员侧气囊模块的初充气 (3)30ms后驾驶员侧气囊模块的盖子被打开,安全气囊开始充气 (4)约35ms后激活前排侧气囊模块的初充气 (5)约55 ms后驾驶员侧的安全气囊完全充足气,驾驶员撞人安全气囊 (6)约65 ms后前排乘员侧的安全气囊也被充足气,前排乘员同时撞人安全气囊中 (7)约85 ms后驾驶员撞人安全气囊中的最大位置并重新离开方向盘 (8)前排乘员在约100 ms后撞人安全气囊中的最大位置并同时向后运动 (9)事故过程在约150 ms后结束,驾驶员和乘员又位于其最初的位置,两个安全 气囊继续排出气体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2)安全传感器 安全传感器又称防护碰撞传感器或防护传感器, 位置:一般安装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内。 作用:其作用是防止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气囊误膨胀,供给SRS控制计算机 信号以确定是否真发生碰撞。安全传感器为水银常开式开关,它是为防止碰撞传感 器因短路故障引爆点火器而设置的。使路故障引爆点火器而设置的。当汽车发生碰 撞时,足够大的减速度力将水银上抛,使两极接通,从而接通电爆管电路。 一般情况下,安全传感器动作所需要的惯性力或减速度值要比碰撞传感器小些 。在SRS中,只有当安全传感器与任意一只碰撞传感器同时接通时,SRS电路才能接 通,气囊才可能充气。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
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组成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气囊的充气和释放,保护车内乘员免受伤害。
安全气囊系统由多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组成。
1. 气囊气囊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充气膨胀的装置,通常由聚酯纤维或尼龙材料制成。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会迅速充气膨胀,形成一个保护屏障,减缓乘员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乘员免受伤害。
气囊的充气速度和充气量是安全气囊系统的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影响着气囊的保护效果。
2. 气囊控制模块气囊控制模块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大脑”,它负责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和碰撞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气囊充气。
气囊控制模块通常由微处理器、传感器和电路板等部件组成,它们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以及车辆与其他物体的碰撞情况,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气囊充气。
气囊控制模块的精度和可靠性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关键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气囊的触发时机和保护效果。
3. 气囊传感器气囊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监测车辆的碰撞情况,向气囊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
气囊传感器通常由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组成,它们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加速度、转向角度和碰撞压力等参数,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气囊充气。
气囊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关键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气囊的触发时机和保护效果。
4. 安全带预紧器安全带预紧器是安全气囊系统的辅助部件,它负责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拉紧安全带,使乘员更加紧密地贴合座椅,从而减少乘员的移动距离,减缓乘员的冲击力,提高气囊的保护效果。
安全带预紧器通常由电动机、齿轮和弹簧等部件组成,它们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碰撞情况,向安全带发送拉紧信号,从而使安全带更加紧密地贴合乘员。
5. 安全带限力器安全带限力器是安全气囊系统的辅助部件,它负责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限制安全带的伸长距离,减少乘员的移动距离,减缓乘员的冲击力,提高气囊的保护效果。
浅谈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及检测维护.doc

浅谈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及检测维护-1气囊的简介1953年8月18日,J.W.HETRICK取得了第一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但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
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
在美国,安全气囊是作为被动约束系统开发的,要求安全气囊能够对人体的头、颈、胸部进行全面保护,并且要保护未系安全带的乘员。
这种安全气囊产品的明显特征是气袋容积大、点火门槛值较低。
欧洲在开发安全气囊产品时,安全带(最初的安全带是由瑞典人发明的)已经强制佩戴,将安全气囊作为辅助约束系统SRS(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
SRS的明显特征是气袋的容积较小,点火门槛值较高。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严重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
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有些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北美,安全气囊是强制性配置,而在欧洲和我国,安全气囊并不作为强制性配置)。
现在在我国装车的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单元设置的点火门槛值大部分是按照SRS的设计理念设置的。
驾驶员气囊放在转向盘毂内,有一个完整光洁的装饰外罩;乘客气囊则藏在仪表板内,发生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事故时,固装在组件内的气囊以规定方式冲破外罩充气膨胀。
安全气囊系统简介

安全气囊系统简介安全气囊系统简介一、背景介绍1.1 安全气囊的定义1.2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1.3 安全气囊的作用与意义二、安全气囊系统组成2.1 感应器模块2.1.1 加速度传感器2.1.2 触发器2.2 控制单元2.3 气囊模块2.3.1 气囊装置2.3.2 气体装置2.3.3 气囊包装材料三、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3.1 碰撞感应3.2 触发信号发出3.3 控制单元工作3.4 气囊充气3.5 气囊缓解碰撞力量3.6 安全气囊系统复位四、安全气囊系统的应用领域4.1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4.2 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4.3 飞机安全气囊系统4.4 其他领域的安全气囊系统应用五、安全气囊系统的优缺点5.1 优点5.2 缺点六、安全气囊系统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安全坐椅相关法律名词- 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法- 安全气囊装置审查法- 安全气囊弹性标准6.2 安全气囊系统相关法律名词- 安全气囊装置法规- 安全气囊装置测试依据- 安全气囊装置维护规程附件:- 安全气囊系统的技术规范- 安全气囊系统的测试数据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法:指对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使用、设计和制造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 安全气囊装置审查法:指对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设计、制造、销售等进行审查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 安全气囊弹性标准:指安全气囊装置充气速度、充气量等相关参数的弹性要求标准。
- 安全气囊装置法规:指对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销售、安装、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 安全气囊装置测试依据:指对安全气囊装置进行测试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
- 安全气囊装置维护规程:指安全气囊装置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的规程和标准。
安全气囊系统简介

安全气囊系统简介安全气囊系统简介⒈概述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一项重要的 pass。
它通过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撞击力和方向,自动触发和充气来保护车辆乘员免受撞击带来的伤害。
本文介绍了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各个部件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⒉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系统基于电子传感器,当车辆发生撞击时,传感器会立即检测到撞击并向气囊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控制模块根据信号的强度和方向判断触发哪个气囊,并在数毫秒内触发气囊充气,以减轻乘员在撞击中的伤害。
⒊主要部件安全气囊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a) 撞击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撞击时的撞击力和方向。
b) 气囊控制模块:接收传感器信号并根据需要触发气囊充气。
c) 安全气囊:充气后提供乘员头部和身体的保护。
d) 安全带预紧器:在气囊充气前迅速拉紧安全带,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e) 系统电源:供应系统所需的电能。
⒋注意事项使用安全气囊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保持正确的坐姿:驾驶员和乘员应正确坐在座椅上,保持与安全气囊的距离。
b) 系好安全带:安全气囊系统是安全带的补充而非替代,因此仍然需要系好安全带。
c) 儿童安全座椅:在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时,应遵循制造商的指导,并根据其要求关闭气囊。
d) 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查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状态,注意更换维护周期到期的部件。
⒌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细如下:a) 安全气囊系统示意图b) 撞击传感器安装说明c) 安全气囊系统维护日志表⒍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中,包含以下法律名词及其注释:a) 法律名词1:注释1b) 法律名词2:注释2c) 法律名词3:注释3。
安全气囊系统

置稳压电路。
3、SRS指示灯
SRS指示灯是安全气囊系统指示灯的简称。SRS指示灯又称为SRS警告灯或SRS警示灯。SRS指示灯安装在驾驶室仪表盘面膜的下面,并在面膜表面的相应位置制做有图形或 SRS、AIR BAG等字样表示。
(1)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由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其功用是对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和滤波,以便SRS电脑能够接收、识别和处理。
(2)备用电源电路
安全气囊系统有两个电源:一个是汽车电源(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另一个是备用电源(BACK UP POWER)。备用电源又称为后备电源或紧急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若干个电容器组成。在单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组件中,设有一个电脑备用电源和一个点火备用电源。在双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模块中,设有一个电脑备用电源和两个点火备用电源,即两条点火电路各设一个备用电源。点火开关接通10s之后,如果汽车电源电压高于SRS电脑的最低工作电压,那么电脑备用电源和点火备用电源即可完成储能任务。
4、气囊组件
气囊组件由充气元件和气囊组成,均安装在方向盘内或工具箱上端,不可分解。充气元件由电爆管、点火药粉及气体发生剂组成。充气元件的功用是给气囊充气。气囊由尼龙布制成,内表面敷有树脂。
安全气囊系统知识

安全气囊系统知识1. 引言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中的一项重要安全装置,它在车辆发生意外时起到了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构成和维护保养等相关知识。
2. 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气囊和感应装置。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感应装置可以检测到碰撞的强度和方向,并迅速向气囊发送信号。
气囊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充气,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保护性的气垫,从而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在碰撞中受伤的可能性。
3. 安全气囊系统的构成安全气囊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3.1. 驾驶员气囊驾驶员气囊位于驾驶员方向盘前方,是最常见的气囊类型。
在发生碰撞时,驾驶员气囊可以迅速充气,从而保护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减轻碰撞带来的冲击。
3.2. 乘客气囊乘客气囊位于前排乘客侧的仪表板上方。
和驾驶员气囊类似,乘客气囊也可以在碰撞发生时迅速充气,保护乘客的头部和胸部。
3.3. 侧面气囊侧面气囊一般安装在车辆的侧门内侧,主要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侧撞中的安全。
它可以在侧面碰撞时充气,减轻碰撞力量对驾驶员和乘客身体的伤害。
3.4. 面部气囊面部气囊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气囊,主要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脸部和头部。
它可以在碰撞发生时充气,有效降低头部和颈部受伤的风险。
4. 安全气囊系统的注意事项在保养和维护安全气囊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1. 定期检查安全气囊系统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气囊的膨胀情况、感应装置的敏感性以及相关电路的连接状态等。
4.2. 避免拆卸一旦安全气囊系统发生故障需要维修,应该交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非专业人士不应该随意拆卸安全气囊或相关部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4.3. 避免猛击在日常使用中,应该避免车辆受到猛击或严重碰撞。
如果不小心发生碰撞,应该及时检查安全气囊系统,并在需要时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
5. 总结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安全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发生器作用原理
收到点火指令 点火管点火 助燃剂点燃
产生高温促使气体发生剂点燃 大量气囊过滤后流向气囊
重点资料
20
气袋 Cushion
• 大气袋 • 小气袋
重点资料
21
气袋的结构
• 结构
– 由袋体织物、内部涂层、抗拉限制带(阻尼带) 组成
重点资料
22
气袋的折叠方式
• 气袋的折叠方式直接影响其打开速度 • 折叠方式有多种:
线束 Wire Harness
电控单元 ECU/SDM
安全带 Seat Belt
4
被动保前排正面气囊
5: 前端碰撞感应器 8: 帘式侧气囊 9: 后排侧气囊
重点资料
5
作用过程
重点资料
6
安全气囊的使用
• 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头部 伤害指标,以分散对乘员的冲击力。
– 接收、分析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识别碰撞事故 – 启动点火算法程序,适时发出点火指令 – 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处理
重点资料
25
判断点火的条件
• 三个基本数据:
– 瞬间加速度(减速度)达到30g(重力加速度) – 该减速度的持续时间 – 车行速度在20-25km/h
– 当上述条件都满足时,即发送点火指令。
重点资料
7
作用过程演示
碰撞前瞬间
气囊点爆 气袋完全充满
缓冲保护
重点资料
8
安全气囊应该
• 及时展开 • 提供合理的保护范围 • 在设计寿命期间内性能稳定 • 承受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冲击 • 重量(成本)最小化 • 易制造 • 易保养
重点资料
9
安全气囊不应该
• 对人造成伤害 • 造成其它车内部件弹射 • 对车内其它部件造成损伤 • 燃烧、软化 • 在使用寿命期内破碎、开裂、断裂或变形
重点资料
15
分类比较
类型 DAB
PAB
安装位置 方向盘内
容积 45L~60L
总成质量 约1 KG
展开时间 约30 ms
仪表板内 90~160L 约3.5 KG 约30 ms
SAB CAB
座椅靠背车 门侧或车门
上
沿车顶围的 内饰板后
10~20L 9-12L
约0.7 KG 约8 ms 约1.5 KG < 30 ms
重点资料
26
– 对折式
• 以直线对折为主
– 褶皱式
• 以曲线褶皱为主
– KSS Scrunch fold
重点资料
23
气袋的排气方式
• 排气方式多样化 • 漏气特性
– 气袋材料 – 涂层材料 – 泄气孔
重点资料
24
电控单元 ECU/SDM
• 定义
– 对所接收的减速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 点火。
• 基本功能
门盖 Cover
气袋 Cushion
保持架 Retainer
紧固件 Fastner
14
翻车
• 翻车的死亡率
– 与其它形式碰撞相比,高达33% – 2002年有超过1万人死于翻车事故,其中72%人未系安
全带
• 翻车的成因往往由多种因素构成
– 车型:较高较瘦的车(SUV/小货车) – 车速:40%的致命翻车都与严重超速有关 – 酒精:50%以上的翻车都与酒精有关 – 地点:75%的翻车发生在郊区限速55m/h的地方 – 驾驶疲劳:一直开直道或在大拐弯时
重点资料
16
I 系统简介 II 基本种类 III 基本结构
System Introduction Basic Series Basic Structure
重点资料
17
安全气囊基本构成
• 气囊模块 Air bag module
–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 气袋 Cushion – 安装结构 Mounting Structure
• 传感器 Crash sensor(s) • 诊断分析单元 Diagnostic unit
重点资料
18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 种类
– 烟火式:通过燃烧产生大量气体 – 气体压缩式:将氧气、氩气和氦气高压混合存
储在高压罐内 – 混合式:用少量的燃烧物质产生足够的热量,
使压缩气体迅速膨胀
重点资料
等现象 • 在制造、运输或安装过程中散架或部件分
离
重点资料
10
I 系统简介 II 基本种类 III 基本结构
System Introduction Basic Series Basic Structure
重点资料
11
安全气囊的分类
• 按安装位置:
– 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DAB – 乘员侧安全气囊 PAB – 侧撞安全气囊 SAB – 气帘 CAB
重点资料
12
标牌 Emblem
饰件 Trim
门盖 Cover
气袋 Cushion
DAB典型结构
重点资料
保持架 Retainer
壳体 Housing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紧固件 Fastner
13
PAB典型结构
线束 Wire Harness
气体发生器 Inflator
壳体 Housing
重点资料
安全气囊系统简介
Air Bag System Introduction
重点资料
1
I 系统简介 II 基本种类 III 基本结构
System Introduction Basic Series Basic Structure
重点资料
2
重点资料
3
乘员约束系统
重点资料
驾驶侧气囊 DAB
乘员侧气囊 P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