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通过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我们的野外实地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技能,并加深对地理环境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主要分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五个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现象丰富的地点,如山地、河流、湖泊、森林和农田等,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和数据记录等方式,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1. 地质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观察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特征,了解了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地貌方面:通过观察和分析山地、河流等地貌形态,我们学会了识别不同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了解了地貌与气候、侵蚀作用等的关系。

3. 土壤方面:我们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与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植被方面:我们观察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了解了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以及植被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5. 水文方面:我们考察了河流、湖泊等水文现象,了解了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野外实地观测和调查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增加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实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目的及意义二:实习安排三:实习内容四:秦岭山脉对生物、气候、土壤等要素的影响五:实习总结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通过课程实习,进一步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进理解,根据在野外所看到的实际情况,运用课本知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学习新的知识。

解决实际情况,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

2:通过课程实习,学会自主的分析和解决在真正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学会可以多方面分析,使得到的结论是全面的,准确的答案。

3: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水文、气候、土壤、生物等要素对地貌产生的主要影响,建立自然要素的整体性思维。

4:在课程实习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同学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本专业该学到的知识,而且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深刻道理。

5:通过课程设计中的野外实习部分让大家理解到,自然条件下情况的复杂性,学会全面考虑问题,从不同方面分析,进而得到最正确的答案。

二:实习安排2014年6月23日教室观看录像:造山运动与重力地貌2014年6月24日坐车去实践:黄土沟谷与剖面2014年6月25日教室观看录像:黄土地貌与岩溶地貌2014年6月26日坐车去实践:翠华山地质公园2014年6月27日在教室分组讨论实习的感悟与建议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共用时一周,具体情况分为两天在教室观看与自然地理学有关的纪录片,两天外出进行野外的学习,最后一天大家进行讨论和对四天学习内容的总结。

第一天观看的纪录片有1,《黄土谜题-山河大地》2,《翠华山-终南奇景》3,《地震启示录》,三个纪录片涉及内容各不相同,第一个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规律,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我们一行来到了具有丰富自然地理资源的某地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站:地质公园在地质公园,我们参观了各种地质地貌景观,了解了地质演变史。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深入理解了断层、岩层、褶皱等地质现象,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以便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2. 实习第二站:河流流域在河流流域,我们考察了河流的上下游地貌、水文特征以及河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并探讨了河流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 实习第三站:土壤与植被观测点在土壤与植被观测点,我们通过土壤剖面观察、样品采集和植被调查,深入了解了土壤和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貌、气候等环境的适应性。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土壤和植被参数的测定。

4. 实习第四站:气象站在气象站,我们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参观了气象观测场,并学习了如何进行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初步掌握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土壤和植被采样工具等设备,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坚定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四、实习总结本次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理论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为保护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其实践性很强,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旨在让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地区,实习时间为2021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为期xx天。

实习内容包括地貌学、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等多个方面。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貌学实习在地貌学实习中,我们参观了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等地貌景观。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其成因。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2. 植物地理实习在植物地理实习中,我们识别了多种植物,并了解了它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

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 土壤地理实习在土壤地理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分类、形成和分布规律。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收获了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肩负起这份责任,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姓名:陈邦杰班级:09级一班学号:09009110110专业:地理科学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学校:南阳师范学院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日期: XX年5月10日目录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1 / 19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陕西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报告题目:陕西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综合调查报告院系资源学院-----------------------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姓名储召金-----------------------学号 201327070111 -----------------------陕西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方法。

一,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内容概括包括常见矿物、岩石的野外鉴别,地质构造的野外认识和构造现象的分析,黄土岩性与黄土地貌、流水地貌现象的认识与分析,风化作用、滑坡、地形与地貌发育规律等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实际训练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三,实习路线与时间指导老师:马超群组员:廖柄力、李澳、彭德平、胡明峰、储召金、贾志龙、高加程、张彩萍、秦悦心路程: 2014-06-29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2014-06-30 秦岭2014-07-01 渭河边及浐灞湿地2014-07-02 口镇2014-07-04 白鹿原四 ,实习内容No.1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时间:2014年6月29 日天气晴实习内容:(1)罗盘的使用;(2)西安市环境指标检测:罗盘的使用地质罗盘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测量仪器,野外工作期间经常依靠地质罗盘来测量方位。

岩层产状和确定地质点位等。

没有地质罗盘就部可能很好地进行地质调查工作,因此,地质工作者必须熟悉使用地质罗盘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1地质罗盘的结构地质罗盘由磁针、水平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照准合页、反光镜等主要部分组成。

1.基座2.磁针:分指南和指北两个方向的指针,其中绕有铜丝者为南针。

3.调节螺丝4.测斜器:包括垂直刻度盘和长水准器、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刻度由0-90,即倾斜最大为905.水平刻度盘:盘上有南、北、东、西方位标记,和0-350刻度,刻度为反时针刻划由0-350,东(90)和西(270)。

刻度与实际方向恰好相反,反刻度主要是为了读数方便,另是由于我国是指南针发明国家,习惯以南为基准,顺时针刻度和读数时,90也正是地质罗盘反刻的正东90,而实际正东90则刻为正西2706 固定螺丝7、10 水准器9 倾角刻度盘11、13 照准合页12 反光镜2.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1.定向和基准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知道时,那么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如果要测定另一点相对于某点的方位,则要以某点为基准点,其基准方向为磁北极或地理北极方向(N)。

从某点测得方位即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若夹角为350,即另一点位于某点的北东350方向上。

采用的方法是以真正北极为基准的,而用地质罗盘测得的方位为磁方位,故要进行换算或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

因为磁极和地理极不是重合在一点上,之间有一夹角的缘故。

2.测量方位的方法(1)把罗盘的N端指向目的地(2)放松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3)把罗盘端平,使圆水准气泡居中(4)待磁针稳定后,读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要测目的物对测量者的方位角。

如测者读出北针所指为300,即目的物在测者的北东300方向上,若S端指向目的物,则读南针数值。

3.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岩层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

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就是测量岩层走向、倾向的方位和倾斜的角度大小,其测量方法是:(1)测量走向测量前选择好要测的层面,测量时,把地质罗盘打开成一平面,松开制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把罗盘上边靠在层面上,并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指北或指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岩层的走向。

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两端延伸的方向,故读指北针或指南针均可。

只要读出一端的方位,另一端也就知道了,即一端的读数加减1800即为另一端走向的方位。

(2)测量倾向测量时,把罗盘S端的一端(短边)紧贴层面,然后沿层面移动罗盘,使水准水泡居中,读指北针刻度,即为岩层倾向。

测量岩层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岩层倾向,使罗盘直立并紧贴在岩层面上,沿层面左右移动罗盘,用手指拔动罗盘底部活动扳手,使长水准气泡居中,读出此时刻度的最大读数,即为岩层的真倾角。

最大读数表明测量时倾向是真正垂直走向的,若不是垂直,所测得的角度要比真倾角小,越靠近走向线,角度越小。

(3)岩层产状读数的记录和表示方法在野外测得产状要素要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要用专用符号标记在野外手图上,作为地质资料保存。

记录方法,通常采用方位角数值记录,如测得岩层走向为3000,倾向2100,倾角350,记录时应为2100∠350,“∠”代表倾角的符号。

记录只记倾向和倾角数字即可,因为知道倾向,走向可作倾向加或减900求得。

岩层产状在图上用符号表示方法,是按所得的走向方位角画一直线,再按倾向在走向线上作垂直结,其中长线代表队走向,短线为倾向,最后在倾向短线端记上倾角数值,线的长短视图的大小或按相应的地质规范要求而定。

(4)测量岩层产状应注意的问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要特别注意在生根的露头上进行,决不能在转石上测量。

因为只有生根的岩层露头才能代表岩层的真实产状,也就是代表岩层真正的“原始”的空间位态。

岩层层面从宏观上来看是明显和平整的,但在具体测量时,往往又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平整面。

此时,应离开一定距离,观察整个岩层的产状趋势,确定一处有代表性的平整面进行测量,这样可测得得能代表岩层产状趋势较为真实的数值。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岩层层面凹凸不平,很难找到安放罗盘进行测量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为测量方便,可把记录本或图放在层面上,以此为层面进行测量,可以达到测量的目的。

现实环境指标检测1.西安市气候平均数据2.西安市环境指标检测NO.2 秦岭山脉北坡时间:2014年6月30日天气晴1.地理位置:秦岭(又名南山,或称终南山)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长约1600多公里。

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狭义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狭义的秦岭是渭河中、下游和汉江上游的分水岭。

陕西秦岭是指界于渭河中、下游与汉江上游之间、包括嘉陵江上游(阳平关以上)和南洛河上游(洛南县境内)在内地陕西省南部山地。

其范围达比广义的秦岭为小,但却比狭义的秦岭为大。

2.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并且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1.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具体地说是秦岭的牛背岭)2.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6.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8. (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9. 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水资源供需情况)10.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将中国划分为五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实习内容:(1)了解秦岭北坡自然植被状况;(2)观察秦岭地质地貌状况;地貌:秦岭北坡形成大量的褶皱与断裂,主体由花岗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三向垂直节理,属完全解理岩石,变质后形成不分层的片麻岩)组成,且由于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水流湍急,在许多地方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风光奇特,因而形成许多风景名胜点,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水系:由于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两个雨季,在山区内降水丰富,形成大量的山间河流,在山前形成大量峪口,由于降水水量不同导致河流流速不均,在河床形成大量砾石,且大小不一(河水流速增加一倍,搬运物体质量增加64倍)。

同时秦岭作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所在,地理意义极为重要。

植被:山体植被覆盖良好,且山地植被分带明显,大致可分为有六个带:同样以山地森林景观为主,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关中木材和山货土特产品的重要产地。

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

森林资源,包含中国南北多种植物;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

矿产资源含量高,动物种类多,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

农耕状况:在浅山区(海拔在900米以下)属于农垦带,已被开发到极致。

在山前冲积平原上形成相应的种植业,该区广阔的山场是开展药材栽培、珍稀名贵动物养殖的重要基地,还可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开展多种经营,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该部分区域进行了产业升级,形成了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的观光农业,形成了相应的度假村。

旅游景区:著名的有南宫山,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商南金丝大峡谷AAAA 景区、上苍坊,山阳县天竺山,柞水溶洞,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岭野生动物园,[4]丹凤凤冠山,丹江漂流,山阳月亮洞,商州仙娥湖,瀛湖,燕翔洞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古汉台,拜将坛,汉中古城墙遗址,陕南珍稀植物园,国家野生朱鹮保护园(洋县境内)。

NO.3 :渭河流域西安北郊段时间 201年7月1日天气晴1.地理位置: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