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分析_李新民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
杨文君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24(40)6
【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免疫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疾病,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和典型的肝组织学异常为特征。

然而,AIH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因此AIH的诊断困难,具有挑战性。

虽然汇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界面性肝炎、淋巴细胞穿入现象和肝细胞玫瑰花结为AIH典型的组织学特征,但在AIH中尚可观察到其他的一些形态学改变,包括小叶中心性坏死、Kupffer细胞内透明小球等。

所以没有一个单一的组织学特征可直接诊断AIH,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方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本文总结了AIH的组织学特征、不同的病理组织学谱、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的鉴别诊断和最新进展。

【总页数】6页(P1082-1087)
【作者】杨文君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诊断
2.药物性肝损伤、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3.简化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在德国人群中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适用性
4.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5.急性表现与非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身免疫性肝炎课件

自身免疫性肝炎课件
再生。
对症治疗
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 等。
副作用管理
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如感染 、骨质疏松等,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影像学等相关 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诱发因素,如饮酒、劳累等。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 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05
3. 肝组织活检显示界面性肝炎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肝
细胞碎屑样坏死。
06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进行鉴别 ,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等。
并发症
可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 、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04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与预后
一般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
自身免疫性肝炎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自身免疫性肝炎概述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生理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
诊断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与预后
目录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策略
• 总结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 应引起的慢性肝炎。
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推广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 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戴口罩等,避免接触传染源。
疫情监测与报告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 发现并控制疫情的传播。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预防 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诊断AIH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诊断AIH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炎症,是由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和随后的肝纤维化,具有免疫和自身免疫特点。

常转氨酶升高、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

(靶细胞:肝细胞)。

女性较多见。

发病年龄呈双峰型,青春期(15 ~24 岁) 和女性绝经期前后(45~64 岁) 多见,但近年来男性有所升高。

分类:1 型(60-80%):也称经典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以循环抗核抗体 (ANA) 和/或抗平滑肌抗体(ASMA) 为特征。

2 型(10%):存在如下抗体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针对CYP2D6(细胞色素P450IID6) 表位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即ALKM-1),和/或存在抗肝细胞溶质抗原 (即ALC-1或LC1) 抗体和抗SLA抗体。

AIH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单一诊断方法,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组织学特点,并排除病毒、药物、酒精、遗传等因素所致的肝脏损伤。

对于临床疑难病例,可参考关于AIH诊断的描述性标准和诊断积分系统。

AIH的病理特征典型特征(3个)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的界面性炎玫瑰花结(rosettes) 33%淋巴细胞穿入现象( emperipolesis;穿入运动) 65%其他特征(多)小叶内炎症较弥漫,肝窦枯否细胞增生并含有透明小体,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肝细胞凋亡、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甚至亚大块坏死(鹅卵石样,看上去很"脏");约25%的患者会出现胆管改变(破坏性、非破坏性胆管炎和胆管缺失)。

肉芽肿罕见;巨细胞转化,桥接性坏死及纤维化40%;肝硬化28-33%。

↑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的界面性炎↑玫瑰花结↑淋巴细胞伸入现象更多图片欣赏:↑界面炎↑部分病例出现小叶中心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脱失,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肝脏严重的炎症导致肝细胞再生重排,表现出典型的"玫瑰花结",注意,中央需要见到空腔↑淋巴细胞在肝细胞内的穿入运动,注意其周围的空晕,见于65-78%。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4T09:14:37.35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0期作者:房莹[导读]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点进行分析,房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的方法。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为分析对象,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取的患者中选择90例,将患者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分到不同护理方法的小组中,使用综合护理方法的45例患者视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45例患者视为参照组。

详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两组护理后的情况进行记录,深入了解护理后患者是否对护理满意。

结果:患者的具体表现为总胆红素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有一定程度上的升高。

此类患者均表现为慢性肝炎,这也是患者的肝病肝组织的主要变化。

胆管损害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表现。

对患者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中有44例满意,参照组有38例满意,满意度分别为97.78%(44/45)、75.56%(34/45),这一结果说明研究组满意度高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浆细胞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增加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点;护理引言:为了了解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最佳护理方案,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同期选择相同人数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结果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方法对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采用常规方法完成,在患者感组织标本的获取中,采用穿刺法完成,在标本固定时应用中性甲醛液,对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合理地选择染色方法,以嗜银染色和H·E染色为主,处理完标本后采用光镜进行详细的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们的身体里,肝脏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化工厂”,默默地进行着各种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有一种疾病却会让这个“化工厂”出现故障,那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简单来说,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混乱”,错误地把肝脏当作“敌人”进行攻击,从而导致肝脏受损。

这种疾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它的症状可能并不那么明显,有时候会让人误以为只是普通的疲劳或者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还可能会出现黄疸,也就是皮肤和眼睛发黄。

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呢,它主要影响胆管。

胆管就像是肝脏里的“小管道”,负责把胆汁运输出去。

当免疫系统攻击胆管时,胆汁就会淤积在肝脏里,对肝脏造成损害。

患者可能会觉得皮肤瘙痒,尤其是在晚上,这种瘙痒会让人难以忍受。

同时,还可能会出现黄疸、乏力等症状。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则主要影响较大的胆管。

它会导致胆管发炎、狭窄甚至堵塞。

患者可能会有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而且这种疾病还可能会增加患胆管癌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会得自身免疫性肝病呢?目前,确切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亲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那么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

某些病毒感染、药物、毒素等,可能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异常则是关键。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攻击外来的病原体,保护我们的身体。

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了失调,无法正确地识别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从而对肝脏发起了攻击。

要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者 ,其主要是 肝细胞变性坏死 ,且变性 以嗜酸 、 水 样性变 为主。
AI H 患 者 ,男 7 例 ,女4 5 例 ,年 龄2 2~6 O 岁 。与 该 5 2 例 患 者 同期
住 院 的有 5 O 例慢 性 乙型 肝炎 ( 乙肝 )患者 ,男 4 O 例 ,女 l 0 例 ,年 龄1 9~ 5 6 岁 。所 收治 的患者 均有 过量 饮酒史 和服用 相关 损 伤肝脏
3 讨 论
从本 文研 究 来看 ,慢 性肝 炎 与A I H 在 症 状体 征上 是类 似 的 ,
均 已乏力 、尿黄 、肝 区不 适 为主 。A I H患者 以女性 居 多 ,年龄 段 在4 1 — 6 O 岁 。通 过 实验 室检 查 ,慢性 肝 炎 和A I H在胆 红素 、转氨
l 5 mg ,且 每 天 维 持量 1 0 mg 。③ 观察 指标 :A I H 患 者 肝 炎病 毒 血 清 学 标 志 物 ,肝 功 能 的 各 项 生 化学 指标 ,免疫 球 蛋 白I g G,
49 8 2
吉林 医学 2 0 1 3 年8 Y J 第3 4 卷第 2 4 期
自身免疫 性肝炎 的临床 特 点及 治疗分 析
李飞宇 (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 医院,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 摘 要】 目的: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方法 :基于国际诊断标准及计分系统 ,对5 2 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 ( A1 H)
有采 用单 用 口服氢 化泼 尼松 的患 者2 9 例 ,在 1 、2 、3 、4 N 分别 日
例数 发热 乏力 纳差 尿黄 肝区不适 黄疸 肝脾 大 腹水
5 2 8 45 4 8 4 7 2 6 48 1 5
慢性 乙 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我们的身体中,肝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工厂,负责着众多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

然而,有一种疾病会让这个“超级工厂”出现故障,那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出了“差错”,把肝脏当成了“敌人”,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

这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先来说说自身免疫性肝炎。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肝细胞,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肝细胞炎症和坏死。

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有些人可能只是感到疲劳、食欲不振、恶心等。

但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则主要针对胆管进行攻击。

胆管就像是肝脏里的“小管道”,负责运输胆汁。

当免疫系统出问题时,胆管会受到损伤,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瘙痒,尤其是在晚上,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黄疸、骨质疏松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则更多地影响大胆管。

胆管逐渐变得狭窄、硬化,胆汁流通受阻。

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病呢?目前,其病因还不是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让某些人更容易患上这类疾病,就好像是身体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而环境因素,比如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可能成为触发疾病的“导火索”。

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的信息。

血液检查是很重要的一项,比如检测肝功能指标、自身抗体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也能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

有时候,为了明确诊断,还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目标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身免疫性肝炎》课件

《自身免疫性肝炎》课件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患者自身的免疫 系统攻击肝脏细胞所引起的慢性肝炎 。其主要特点是肝脏炎症和损伤,血 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
发病机制
总结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 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个方面。
VS
详细描述
遗传因素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到 重要作用,特定基因的变异增加了患者发 病的风险。此外,环境因素如病毒、细菌 等感染以及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刺激也 可能诱发免疫反应。最后,免疫系统的异 常反应,如自身抗体的产生和T细胞的异 常活化,导致了肝脏细胞的损伤。
保肝药
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铵、水 飞蓟宾等,保护肝脏功能。
其他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使用抗炎药 、抗纤维化药物等。
其他治疗方式
肝移植
对于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生物治疗
研究显示,生物治疗可能对自身 免疫性肝炎有一定疗效,但需进
一步验证。
辅助治疗
如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辅助治 疗方式,可在必要时用于缓解病
03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饮食应富含营养 且易于消化。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
监测病情
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了 解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
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抑制免
疫反应。
情。
04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如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大量饮酒 等,以降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 计 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 应用 SPSS统计软件对独 立样本进行 t检验 。
结果
1. 临床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缺 乏特异性 , 患者多发生腹胀 、乏力 、食欲不振和黄疸等 不适症状 , 这些异常可能和胆汁淤积引起的消化不良 有关 。 抗体以 ANA(74%)和 SMA (32%)抗体阳性为 主 , 亦可检测到其它多种自身抗体 。 本组资料结果显 示 A IH 常常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等肝外 自身免疫性疾病 。 7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 、生化 和免疫特征见表 1。
部分应答 , 32例 (41. 6%)患者持续缓解 。 结论 自身免 疫性肝 炎好发 于中年 女性 , 外周血 出现多
种自身抗体 , 患者易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 ;组织学损害以界面性肝炎为主 ;免疫 抑制治疗有效 。
[ 关键词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临床医学 ; 病理组织学
C lin ical man ifestations and path ologica l fea tures of autoimm un e hepatitis * LI X inm in, LUO Fan, MA X iong, et a l. *Departmen t of Gastroen terology, Fujian Provincia l Hospital, F uzhou 350001, Ch ina
[ K ey w ord s] A uto imm une hepatitis; C linica lM edic ine; H istopa tho logy
随着免疫和生化等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 , 我国自 身免疫性肝炎 (au to immune hepa titis, A IH )的发现率逐 渐增高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特异或非特异性自身 抗原表达所引起的肝组织损伤 ,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肝 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肝功能损害 、 血浆免疫球蛋白增高 、血循环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等 , 但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其它肝脏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作者单位 :350001 福建福州 , 福建省立医院消化 内科 , 福建医科大 学 附属省立临床学院 (李新民 、骆帆 );上 海交通大 学附属仁 济医院 (马 雄 、 邱德凯 )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999年 1月 ~ 2004年 5月福建省立医院
526
临床内科杂志 2006年 8月第 23卷第 8期 J C lin In te rn M ed, A ugust 2006, V o l, 23, N o. 8
患者伴发肝外自身免 疫性疾病 。 26例患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 , 肝组织病 理变化以界 面性肝炎
为主 (占 65%), 在重度患者则出现小叶性肝炎 、玫瑰花结样改变 、桥接样坏死等 。 按照 IA IHG 推荐
的治疗应答标准 , 50例患者 (64. 9%)对免疫抑制治疗出现 了完全应 答 , 17例 (22. 1%)患 者出现了和上海交通大学属仁济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自身免疫
性肝炎患者 77例 , 所有患者多次检查血清肝炎病毒标 记物均阴性 , 无饮酒或服用已知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史 , 无致肝损的其它疾病 。 患者从入选开始治疗至随 访观察的时间最短为 8个月 , 最长为 42个月 , 平均观 察期为 15个月 。
2. 方法 (1)观察指标 :①临床表现 :包括一般情况 、临床 症状 、体征和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实验室指标 :生 化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 、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 酰转肽酶等 。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 (IgG、 IgA、 IgM )、抗线粒体抗体或抗线粒体抗体亚型 - Ⅱ (AMA / AMA-M 2)、抗平滑肌抗 体 (SMA)、抗 核抗体 (ANA )。 SMA、ANA、AMA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 AMA-M 2 采用 EL ISA 法检测 ;③肝穿刺组织学特征 (2)诊 断 标 准 :A IH 的 诊 断 以 布 来 顿 (IASL, 1998)标准进行记分诊断或进行描述性诊断[ 1] 。 总分 在治疗前超过 15分者为确定诊 断的 A IH , 10 ~ 15 分 者为可能的 A IH ;治疗后总分超过 17分 者为确定的 A IH , 12 ~ 17分者为可能的 A IH 。 A IH 治疗的应答反 应按照 IA IHG 推荐的完全应答和复发定义来判定 。 (3)治疗 方法 :联合应用 强的松 龙与 硫唑嘌 呤 。 强的松龙起始剂量为 30m g /d, 硫唑嘌呤剂量 50 m g /d。
组织学变化及治疗应 答反应等 。 结果 发病年龄高峰在 50岁上下 , 临床表现以腹胀 、乏力 、食欲不
振 和黄疸为主 。 肝功能表现为肝炎样异常 。 γ-球蛋白平均值为 32. 4 g /L ±9. 8 g /L, IgG 为 22. 8 g /L
±3. 0 g /L, 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 。 74%的患者抗核抗体 阳性 , 32%的 患者平滑肌 抗体阳性 , 52%的
[ 摘要 ]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 ( au to immune hepatitis, A IH)患者的临床表现和 组织学等
特征 , 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方法 按照国际自身免疫 性肝炎小组 ( Interna tiona l Au-
toimmune HepatitisG roup, IA IHG)新修订 的诊断标准 , 筛选 77例 A IH 患者 ,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肝
联合治疗最初 2 ~ 3周后 , 若肝功能 [ AST和 (或 )ALT] 水平下降原水平的 1 /3以上时 , 则激素的剂量减至 20 m g /d, 1个月 后复查肝 功能 , 若肝功 能 [ AST 和 (或 ) ALT ]有进一步改善时 , 则激素的剂量再减少并维持在 10 ~ 15 m g /d。本组病例每月随访肝功能 1次 , 直至病 情缓解 , 肝功能 [ AST 和 (或 )ALT ]接近恢复正常则药 物治疗剂量改为维持量 [ 2] 。 若肝功能改善稳 定半年 以上则每隔 2 ~ 3个月随访 1次肝功能 , 直至本研究总 结结束 。
表 1 7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 、生化和免疫特征
临床特点
实验实检查
年龄 (岁 ) 腹胀 瘙痒 黄疸 乏力 肝脾肿大 食欲不振 无症状
48 ±2 55(71) 33(43) 65(84) 70(90) 44(57) 65(84)
7(9)
T BIL AST A LT A LP GGT γ-G I IgM IgG
化 (PB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等自身免疫性 肝病在临床表现 、生化 、免疫及组织学变化等方面常常 有交叉重叠 , 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当困难 。 为了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 我们 对 7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组织学变化等特 征进行观察研究 , 以提高认识 , 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 依据 。
39. 6 ±8. 6(μm ol /L) 193. 6 ±190. 4(U /L) 174. 2 ±69. 6(U /L) 219. 0 ±232. 8(U /L) 226. 7 ±86. 9(U /L) 32. 4 ±9. 8(%) 3. 4 ±1. 9(g /L) 22. 8 ±3. 0 (g /L)
临床内科杂志 2006年 8月第 23卷 第 8期 J C lin Intern M ed, A ugust 2006, V o l, 23, N o. 8
5 25
论著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分析
李新民 骆帆 马雄 邱德凯
[ 中图分类号 ] R575. 1 [ 文 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9057(2006)08-0525-04
[ Ab stract] O b jective In o rder to investiga ted the clinica l and patho log ical charac te ristics o f autoimmune hepa titis (A IH) and prov ide som e guidance for its diagnosis and the rapy. M ethod s A cco rding to the rev ised crite ria fo r diagnosis o f autoimmune hepa titis proposed by the In te rnational A utoimmune H epa titis G roup, 77 cases o f patients w ith A IH we re se lec ted and the clinica l manife sta tions, pa tho logica l change and response to the rapy w ere inve stiga ted. Resu lts The age distribu tion showed a sing le peak in the fiftie s and the m ain clinica lm anife sta tions we re abdom inal distension, ano rexia, jaund ice and so on. The g amm a g lobu lin w as 32. 4 ±9. 8 g /L and IgG w as 22. 8 ±3. 0 g /L, which w ere obv iously higher than norm a l leve.l T he inc idence of anti-nuc lear antibody (ANA ) and an ti-sm oo th muscle an tibody ( SMA ) w ere 74% and 32%, respe ctive ly. Ove r fifty pe rcen t patients su ffered from the concurrent au to immune disease ou t of liver. Twenty-six pa tien ts underw en t liver b iopsy. The m ain histo log ic change w as interface hepa titis (65%), lobular hepatitis, rose tte o f live r cells and bridg ing necro sis we re obse rved in heavy ca ses. A ccording to the crite ria proposed by the IA IHG, fifty pa tients (64. 9%)had a com ple te response t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seven teen pa tien ts had par tial response and thirty-two patients (41. 6%) susta ined rem ission. C onclusion A utoimmune hepa titis m ainly a ffec ts m iddle-aged w om en and is charac 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 f circulating au toantibody and concurrent autoimmune disease out of liver;Interface hepa titis is the m ain h isto log ic change;Imm unosuppressive therapy is e ffective on autoimmune hepa tit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