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_黄翠华
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

29 ・
第2 7卷第 4期
2 0 1 4年 4月
教 师 教 育 论 坛
Te a c h e r Ed u c a t i o n Fo r u m
一
东部 与西 部 学 前 教 育 资 源 不 均 等 现 象 也 日益 突
出 。在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西部 地 区农 村 幼 儿教 师 专 业 发 展 优 势分 析
( 2 0 1 0 -2 0 2 0年 ) 》 中早 已 明确 提 出 ,“ 重 点 发 展
前教 育 的若干 意见 》 中更要 求要 “ 努 力扩 大农村 学 前教 育资 源” [ 2 ] 。众所 周知 , 专业 化 的幼儿 教 师 队
伍对 于学 前教 育 的 质量 有 着决 定性 的作 用 , 是 促
进 学前教 育发 展不 可忽视 的重 要力 量 。而 目前城
市 与农村 幼儿 教 师 , 特别 是 发 展 相 对滞 后 的西 部 地 区 的农 村幼 儿教 师 , 在专 业 发 展 上 有着 较 大 差 距 。因此 农村 幼 儿 教 师 的专 业 发 展 , 特别 是 西 部 地 区农村 幼儿 教师 的专业 发展 应受 到重 视 。本研
程翔 宇 徐 东 秦 弋。
( 西华师范大学 教 育学院,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 摘
・
要: 通过对近 1 O年关于西部地 区农村幼 儿教 师专 业发展 状况 的研 究进 行整理 分析 之后 , 我们 发
现, 西部地 区农村幼儿教 师存在 着专业发展 潜力 巨大、 专 业发展 意愿 强烈、 专 业发展环境 宽松 等专 业发展 优
6 5 . 2 8 _ 4 ] 3 。 ; 而 在 云南 腾 冲 县 , 2 5岁 以下 的 幼 儿
西部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整 、 撤点 并 校 ,但 由 于地 处 革 命 老 区,农 村 中小 学分 布区域较 广 ,生 源
≮ 科 研 在 线 ’
分散 ,现 仍然 存在 相 当数 量 的学 生规模 在 1 0 以下 的村 0人 小 。由于编制 限制 ,导致一个 教师 要包一 个班所有 科 目的 教学 ,部 分教 师的周 工作量 在2 个课 时 以上 ,严重 影响 了 5 教学质 量。在 一些学 校 ,虽然 课程是 按上级 规定开 设 的, 但有些课 程不 能开 出 ,课表形 同虚设 。在 大部分 的农村 中 小 学里 ,由于专业 教师 的缺乏 ,教非 所学 、学非所 教的现 象普遍存 在 。这种状况 不仅不 符合 素质教 育和基础 教育 改
革 的 要 求 , 同 时也 制 约 了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 据 调 查 ,在 庆 阳 市 农 村 ,超 过 8 %的 小 学 英 语 教 师 原 先 所 教 的 课 程 是 语 9
路 ” 。在 课 堂 上 ,一 支 粉笔 、一本 书 、一 本 教案 、一 张
嘴 、一块 黑板 ,靠 着 “ 五个一 ” ,教 师们 日复 一 日、年 复
学 的 优 秀 教 师 在 年 复 一 年 地 流 失 ;另
一
塑
所
市的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 ,农 村 教 育 呈现 出 良性 发展 的 态
方 面 ,农 村 教 师 特 别 是 边 远 贫 困 地
区教师 ,普遍 存在着信 息 比较 闭塞 、
图 书 资 料 少 、学 历 层 次 较 低 、平 均 年 龄 偏 大 等 问题 ,而 且 缺 乏 职 业 发 展 的 外 部 环 境 ,教 师 职 后 教 育 和 培 训 机 会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4 .调 查 结 果 的 分 析 与 讨 论 4 1 教 师 对 于进 行 科 研 活 动 的态 度 和认 识 方 面 存在 一 定 的误 区 . 经 过 调查 得 知 ,有 5 . 1 的教 师 认 为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有 必 要 搞 科 研 ,有 7 . 8 的教 师 O7% 06% 认 为 结 合 教 学搞 科 研 有 利 于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但 有 6 .3 的教 师认 为 搞科 研 是 为 了评 职 称 和 58% 评 先 选优 ,有 7. 7 的教 师 认 为 搞 科 研 是 一 大 负 担 。从 这 几组 前 后 有些 矛 盾 的数 据 及 与 教 41% 师 的个 别 访 谈 表 明 ,西 部 边疆 少 数 民族 地 区 农 村 小 学 教 师 对 教 师 进 行 教 育 科 研 的 深 层 次 的 认 识 上存 在一 定 的误 区 ,大 大影 响 教师 科 研 活 动 的 主动 性 和 自觉 性 。 4 1 1 认 为 搞 科 研 有 必要 ,但 非 常 困难 ,有 畏 难 的情 绪 . . 从 调查 的数 据 显 示 ,通 过 教 师 学 习 及 培 训 ,一 部 分 教 师 已树 立 了一 定 的科 研 意 识 ,但 同时 又认 为教 师 搞 科 研 是 一 件 很 困难 、很 神 秘 的 事 情 。从 访 谈 中 得 知 ,大 部 分 小 学 教
2 06 年 第 8 期 0
地
区 楚 临 阿 大 保 玉 怒 曲 文 德 思 昆 红 香格 阿
雄 沧 江 理 山 溪 江 靖 山 宏 茅 明 河 里拉
人 数 ( ) 13 5 8 5 5 5 1 7 1 人 3 2 6 3 8 0 4 6 8
维普资讯
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五组)

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7数(4)班第五组【摘要】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范围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限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少数民族地区的难题。
本文先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再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典型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出发,联系现实情况,对此问题进行宏观上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意义;现状;对策一.引言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成为贫困群体的聚居区。
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的专业发展尚有不少差距。
在客观上制约和阻碍了该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我们需要分析当前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指出:“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要超越自己,必须通过学习和研究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不断进步。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新旧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转型时期,教师专业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时候。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从观念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新理念。
而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其社会作用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凸显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资本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气的必要条件,同时昭示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正在积极融入世界;从其对教育本身的影响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动回应,必将极大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且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解决了教师教育的方向问题,加快了教师教育法制化进程,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因而成为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三.社会发展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中指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当地义务教育的需要。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可理解为 : 教师专业 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 , 其本 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 ,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 ,增 长专业 能力的过 程。 袁贵仁认为“ 教师管理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 自己独特的职业要 求和职业条件 , 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 义 是: 第一 ,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 , 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 国家对教师 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要求 , 也有必要 的教育知识 、 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 的要求 ; 第二 , 国家有教 师教育的专 门机构 、 门教育 内容和措施 ; 专 第 三,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 构的认定和管理制度 ; 第四 , 教师 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 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 制 度和管理既是 一种状态 ,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 [ 1 笔者在对西部贫 困地区农村初 中教师进行访谈 、问卷调查的基础 上, 归结了西部贫 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 提出实 并 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 西部 贫 困 地 区 农 村初 中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中 的 问题 l从教师的专业 训练来看 , 、 教师的学历过低 。 专任教师 中具有专科和本科 以上学历者 比例不高 , 中, 其 有很 多教 师获得 的学历 , 并不是经过正规 院校学 习而获得 , 虽然很多人获得 了文 凭, 但是其水平还很值得怀疑 , 教师学历过低或者过滥等现象难 以适应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2 从教师 的专业道德来 看 , 、 社会对教师 的道德期 待和教师 自身的 道德要求之间还存着一定的矛盾。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 教师事业心 、 进取 意识 , 敬业奉献精 神不 足,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 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 教师如何能正确对待教学 , 正确对待学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 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 3在教师专业评 价上, 、 还存在着偏颇。 评 价教师 , 么过 分突 出教 师的道德 标准 , 要 诸如 “ 园丁” “ 、 蜡烛 ” 、 “ 春蚕” 等强调辛劳和奉献 的道德准则。 么是 以学生成绩论专业 。 要 在教 师职业准入方面 , 还有不少人认为教师职业有一定的替代性 , 认为只要 有一定 的学科知识就能 当教师 。 即使现在有 了教师职业 资格做法 , 但并 没有系统 的科学的专业化标准。 4 从教师接受培训看 , 、 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 , 许多教师长期 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 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 面对不断涌现 的新 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信息教育教学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21 0 0年 1 0月 2 0日
西 少 族 区 村 师 业 展的 查 究 部 数民 地 农 教 专 发 调 研
◎广西 百色 学院 黄翠华
在新课程背景下 , 我国西部少数 民族地 区农村教 1 3教师的专业技 能情 况分析 。从调 查结果来看 , .
师的专业发展 , 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 ) 有近六成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组织能力 、 大而迫切的课题。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 l 语言表达能力、 交往能力比较强, 但有近半数教师的
一
般文化知识 , 比较欠缺 , 必须不断地完 善。
l 团队学习实现知识 的交流与共享 , 过 促进教师专业成
i
・
43 ・
黄翠华 :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长 。团队可以开展集 体备课 、 听课评课 、 说课 、 教学 比 f 级教 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巡 回下乡送教 、 特 送
赛等活动,也可以进行城乡横向交流开展专题研究 , 课 , l 通过举办专业务讲座 , 范课等 , 上示 指导农村教师 围绕教学问题进行研 究。在团队成员的合作探讨 中,l 开展课堂教学 、 教研教改和教学 管理 , 帮助农 村教师
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一方面 , 青年教师在有 t 高业 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此外 , 提 有计划地组织农村
发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0份 , 6 回收问卷 10份 ,} 6 机会较少 , 训缺乏针对 性和实效性 , 培 这在 一定程度 有效问卷 1 5 , 5 份 问卷 有效 率 9 %。同时还与三十多 { 6 上阻碍 了教师 的专业发展。
位学校领导 及教 师进行 了访谈 。在被调查对象中 , l 男 教师占6. 6 %,女教师占3. ; 2 3 % 本科学历的教师占 j 8
农村教师工作状况调查——基于西部S省的实证调查

农 村 教 师 工 作 状 况 调 查
— —
基 于西部 S省 的实证调查
● 王丽君 蒲大 勇
本研究采用 问卷调查法和个别
访谈法 .以西 部 S省 1 0 5 1 名农村 教师为调研对象 ,从农村教师职业
发放 问卷 1 1 6 3份 ,回收有效 问卷
教学工作很喜欢或较喜欢 ,这再次 说明教师 的职业认 同度是较高 的。 对 自己在 教育 教学 中 的角色
髫 解 决农村教师分布性矛盾 ;强化 因 师 需培 训 。解 决农 村教 师结 构 性 矛
二 、结果 与分 析
( 一 )职业认 同度 高,敬业精
神 退 化
的角色意识 较强 ,职业认 同度 高 ; 同时,也说 明农村教师在教师角色 上既继承传统 ,又有所更新 ,开始
以 “ 朋友 ” 的身 份 与 学 生相 处 。
均 G D P将 S省 2 1 个 地级 市 ( 州) 分 为四层 ,根据 每层地级 市 ( 州) 的数量 .随机 抽取 1 — 2个 地 市作 为样本 .抽取了 6 个地级市 ,每个 地市选取 2 个县 .每个县随机抽取2 所农村学校 ,共计 2 4所农村学校 。 3 .调 查 过 程 :采 用 自制 的
己的工作较为认同 ,但部分农村学
校校长 、乡镇教育负责人 、教育主 管部 门相关人员在访谈 中 ,却对农
拄
素
9 %的农村教师 选择 “ 完 1 . 研究方法 :2 0 1 4年,本调 生”时 ,9
查采用 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法 ,对 样本县 的农村教师的情况进行 比较
村教师 的敬业精 神表示 出 了担忧 。 他们认为 :当前不少农村教师 的敬 业精神 、工作责任心退化 ,即使有
分析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的统计报告

分析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的统计报告;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西部农村教育振兴不断被提到议事日程。
教师始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专业能力则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只有充分关注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问题,才能有效促进其队伍建设,推动西部农村教育的振兴。
目前,处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的成渝试验区,正在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非常重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基于此,笔者以成渝试验区为例,试图揭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应对举措。
根据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要素,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地处我国西部的成渝试验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16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5%。
对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同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
调查数据基本反映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际状况,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希望有助于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及西部农村教育的振兴发展。
; 一、西部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基本现状; 专业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内涵界定,如:范诗武认为教师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
[1]郝林晓和折延东认为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灵活地应对教育情景,作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以促使学生能全面、主动、活泼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技能。
[2]柳海民在其主编的《现代教育原理》中认为,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3]。
可以看出,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界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至今难以形成统一的看法。
笔者认为,对教师专业能力现状与问题的探究,必须围绕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来进行。
综合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研究,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交往能力、评价能力等,其核心能力是教学能力,本问卷以教学能力调查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与管理》2010年10月20日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因此,本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探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从2008年12月开始,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革步、克长、隆或等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
本次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自行编制的,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农村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5份,问卷有效率96%。
同时还与三十多位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了访谈。
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教师占66.2%,女教师占33.8%;本科学历的教师占25.7%,大专学历的教师占63.5%,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占10.8%。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专业态度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9.2%教师愿意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87.8%的教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67.6%的教师认为当教师无尚光荣,感到很自豪。
但也有5.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职业,10.8%的教师认为当教师没有光荣感和自豪感,这说明有少数农村教师不喜欢教师职业,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不高。
2.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普遍欠缺。
3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和丰富,40.5%的教师认为自己教育学、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不够丰富,56.8%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些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一般文化知识,比较欠缺,必须不断地完善。
3.教师的专业技能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六成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比较强,但有近半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中小学比较注重对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提高,但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重视不够。
4.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70.2%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进修,但仅有39.2%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70.3%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吸纳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94.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教育科研,60.8%的教师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39.2%教师很少参加课题研究,56.8%的教师从未发表论文。
这说明多数农村教师虽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科研意识较强,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欠缺,加上教师职后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针对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1.树立专业理念,强化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农村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教师专业化内涵,意识到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必然趋势,应把个人专业发展同自己的职业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树立专业理念,强化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积极投入到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中,转变教师角色,走出传统教师职业的藩篱,从知识的传递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走向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
2.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
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组建好教研团队,培育团队精神,为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团队学习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成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筅广西百色学院黄翠华
43
··
长。
团队可以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教学比赛等活动,也可以进行城乡横向交流开展专题研究,围绕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在团队成员的合作探讨中,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一方面,青年教师在有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另一方面,老教师在与青年教师的知识共享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
以年轻骨干教师为先锋,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只有在教研气氛浓厚、学术思想活跃的学习型组织中,教师才能有效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实现专业化发展。
3.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
自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和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个人承担,大多数教师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培训,但因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能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教师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而校本培训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以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它有利于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大力发展校本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实际,结合教师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注重发挥本校优秀骨干教师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构建能者为师互帮互学的培训模块,使学校成为教师个人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基地。
此外,各地教研部门要对农村中小学开展的校本培训加强指导和管理,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4.通过专家引领、名师指导,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
加强农村学校与地方高等院校合作,加大城市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的力度,通过专家引领、名师指导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这也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与地方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充分利用高校理论研究优势,积极构建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平等合作、共同成长关系,积极引领农村教师成长。
高校可以多渠道和形式送教下乡,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组织师范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利用假期到农村学校开展教师培训。
同时,通过高校专家引领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帮助他们掌握科研方法,引导他们立足学校,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行动研究,以达到提高教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这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
充分利用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学校发展,组织城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巡回下乡送教、送课,通过举办专业务讲座,上示范课等,指导农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学管理,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此外,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顶岗实践,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交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5.针对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目前农村教师培训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培训效果不理想、缺乏针对性,校本培训满意度低。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应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培训“大统一”局面,应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层次需求,帮助他们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要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地位及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参与互动式教学,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促进理论与实践转化,增强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6.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尤其是教育信息的匮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农村教师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角色及行为的转变等,要想在短期内对农村教师进行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单靠一般培训模式难以实现。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
它能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克服工学矛盾,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远程传送,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均等学习机会和条件,利用网络获取教学信息和资源,开阔眼界。
因此,要在农村学校建立创造性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师资队伍,借助远程现代教育手段,使不同地区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规模开展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廖龙龙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5(11).
[2]谭荣波.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3]陈亚萍,傅茁,彭乃霞.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研究.贵州民族研究教育科学,2006(6).
[4]阮为文.促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研究.教育导刊,2006(3).
(责任编辑陈国庆)
黄翠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