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十八课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十八课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第十八课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这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两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1.前:上前。

2.犬:像狗似的。

3.洞:打洞。

隧:从通道。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参考答案:1.补充:狼狈不堪、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2.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3.(关于如何看待
狼的这种传统形象,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提示:这事一道开放题,同学们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揣摩一下当时的情境,补充一些细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8狼 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18狼 课后习题(含答案)

18 狼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困窘.(jǐng) 苫.蔽(shàn) 尻.尾(kāo)B.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C.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D.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 (2)止.有剩骨( ) (3)屠自后断其股.( ) (4)意.暇甚( ) (5)盖.以诱敌( ) (6)其一犬.坐于前( ) (7)一狼洞.其中( ) (8)意.将隧入( )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语音停顿,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 。

(2)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目的的句子是: 。

(3)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

(4)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 )(2)弛.担持刀( )(3)目似瞑.( )(4)狼亦黠.矣(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狼》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狼》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狼》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8 狼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èi()2.填空。

(1)《狼》选自代文学家的文言小说集《》。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惧狼→()→()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狼不敢前.()4.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第1-3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5.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7.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缀.行(zhuì)大窘.(jiǒng)奔倚.(qí)目似瞑.(míng)B.苫.蔽(shàn)少.时(shào)诱.敌(yòu)意暇.甚(xiá)C.并驱.(qū)弛.担(chí)尻.尾(kāo)狡黠.(xiá)D.眈.眈(dān)积薪.(xīn)假寐.(mèi)顷.刻(qīng)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3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B.其一犬坐于.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4.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复投之.B.久之.C.又数刀毙之.D.禽兽之.变诈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B.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屠/自后/断其股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8.下列各句中描写狼贪婪的句子是()(3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9.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缀行___大窘___苫蔽成丘___弛担___目似瞑___意暇甚___尻尾___假寐___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1.自后断其股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2.盖以诱敌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亦毙之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4.方欲行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多义词止:止有剩骨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前:狼不敢前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意:意暇甚_____意将隧入_____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善以诱敌_____四.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

7.其一犬坐于前。

五.翻译下列句子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体验·探究】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后三段的内容分别该怎样概括?2.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3.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分别是什么?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5.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6.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实践·拓展】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卖羊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辨,不曾识羊。

有人饷其一羝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

得价不多,频卖不售。

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猕猴来换之。

书生既见猕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而目顿改。

又见猕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人捩去其角,然为猕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

乃牵猕猴归家而咏曰:“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

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

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

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作橘皮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拓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拓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拓展练习题(含答案)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

其养之也,如保婴儿。

齐鲁有父执某公,为贵官。

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

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

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

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

”张惊曰:“烹之乎?”曰:“然。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选自《聊斋志异·鸽异》,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5.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之后,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认识狼,七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1)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2个。

(2)在专题活动中,同学们分正反方辩论。

某同学代表正方写了一份辩论稿,倡导保护狼,有多个方面的理由。

请在这份辩论稿节选部分的最后再续写出一个保护狼的理由,并举例分析。

(不能重复文中的理由)我认为应该保护狼。

首先,狼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06泰州A)(一)(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

每小题1分)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

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2006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第18课《狼》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第18课《狼》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第18课《狼》同步练习(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20课《狼》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______)窘(_______)苫蔽(_______)(_______)奔倚(_______)数刀毙之(______)隧(______)入尻(______)尾chí(______)担持刀dānd ān(_______)(_______)相向目似míng(______)意xiá(_____)甚狼亦xiá(______)矣假miè(______)【答案】(1).zhuì(2).jiǒng(3).shàn(4).bì(5).yi(6).b ì(7).suì(8).kāo(9).弛(10).眈(11).眈(12).瞑(13).暇(14).黠(15).寐学,科,网...学,科,网...2.填空。

(1)《狼》的作者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惧狼→(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蒲松龄(2).清(3).《聊斋志异》(4).(2)书斋(5).记述奇异的事(6).(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4)遇狼(8).御狼(9).杀狼【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
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这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夫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屠夫暴起杀死两只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前。

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
参考答案:
杯盘狼藉狼烟四起豺狼当道虎狼之势驱羊战狼
这些成语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狼的排斥。

通过大多数成语可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的。

“狼”在人们心目中的“恶人”形象,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如对待朋友要摒弃“狼”一般的冷漠无情,对待恶势力则该像“狼”一般的凶狠无比。

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点拨:
本题旨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熟悉课文,同学们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揣摩一下当时的情境,补充一些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