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次区域协调规划探索——以珠三角之次区域为例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大纲一、研究背景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简称"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确立了粤港合作的新思路,并明确要将"大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
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次联席会议,双方一致认为要发挥区域的经济潜力,必须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协调。
在规划发展及跨界基建的前期研究过程中,粤港双方应就两地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等,并在双方共同关心和互相影响的领域展开研究。
双方亦成立了"粤港城市规划及发展专责小组" (简称"专责小组"),同意在近期开展"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简称"大珠三角规划研究" )。
二、研究目的粤港澳三方一致认为,今后10至20年,广东要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要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澳门要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吸引力的博彩、旅游中心之一和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平台。
为此,要努力将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实现多赢的共同目标1。
开展"大珠三角规划研究" 的目的是:在"一国两制" 的框架中,以前瞻性的视野考虑和分析"大珠三角" 的发展方向,藉此制订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策略;通过协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城镇及交通的发展,促进区域环境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确保"大珠三角" 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利用三地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三地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拓展"泛珠三角" 的发展腹地,提高"大珠三角" 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三、研究组织架构(一) 专责小组主要负责总体统筹该规划研究工作,并对有关工作部署作出决定。
从区位商视角论证构建城镇群的意义——以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为例

在所 公认 的珠 江 三角 洲城 镇 群 。随着 香 港 、 门的 澳
相继 回归 , 港澳 合 作 领 域 得 到 扩 展 , 合 力 度 不 粤 整
断 提高 , 个 包 括香 港 、 门 在 内 的更 具 发 展 潜 力 一 澳
的 大 珠 三 角 城 镇 群 逐 渐 显 现 出 强 大 的 经 济 实 力 和
早在 1 8 9 5年底 , 国务 院 就从 对 外 开放 、 进 经 促
济发展 的 目的出发 , 保存 县 级行 政单 位 完 整性 的 在 基础上 , 珠江三 角洲经济 区确 定 为 当时 的 4市 1 将 3 县 , 这是最 早 意义 上 的珠 江三 角 洲 。到 19 9 4年 ,
}
与I 一 j奄 甓
【 文章编号】06 36 (00 0 — 04 O 10 — 8221 )1 05 一 6
从 区位 商 视 角 论 证 构 建 城 镇 群 的意 义
— —
以珠 三角 、 大珠 三角和泛珠 三角 区域 为例
于 蕾 仝 德 邓金 杰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深圳, 85) 5 0s 1
岸 的广 州 、 圳 等 九个 城 市组 成 新 的经 济 区域 , 深 以
广州 、 圳 、 山 、 海 、 莞 、 山、 州 、 门 、 深 佛 珠 东 中 惠 江 肇 庆 9个城 市组成 的 区域 ; 大珠 三 角 城镇 群 则 由珠 三 角城镇 群所包括 的 9个城 市和香 港 、 门共 同组成 , 澳
区域合作框 架协议 》, 与大 珠 三角 地缘 相邻 、 文 相 人
近 、 益相关 的其 他 八 大 省 区 形 成 了互 补 发 展 、 利 区
域竞争 优势 明显 的“ 泛珠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镇群 。 城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目的以及该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和意义。
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域合作计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该框架协议旨在促进广东、香港、澳门和珠海这四个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加强珠三角地区各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形成是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商下实现的。
通过共同制定协议的方式,各方可以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进行合作,加强地区内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该框架协议将构建一个稳定、开放、包容和规范的合作机制,为各方提供更加有利的合作环境和平台。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意义重大。
首先,该协议有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和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其次,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的推进,可以实现各方发展的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该协议还可以促进人文交流和社会合作,增进珠三角地区各方的文化认知和相互了解。
总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影响的合作机制。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相信该协议将为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这一部分,将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进行概述。
2. 正文:本部分将从背景介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泛珠三角地区的背景情况,包括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该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合作机遇。
2.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的形成:本部分将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各成员国/地区加入合作框架的动机和意愿。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九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根据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拿出最好的成果”的目标,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反复地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证会、咨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两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2003年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规划》纲要在2004年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
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深化、完善,于2004年5月完成了《规划》初步成果,2004年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名单及《专家评审意见》后附)。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与实现要素--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考察对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大量跨区域公共事务不断涌现,单 一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与对公共资源、公 共产品和服务的共同需求之间的矛盾,使 得区域政府间的合作、跨界治理区域公共 行政事务成为解决区域共同问题的重要方 式。2015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 念首次被提出;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特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机制的分析框架与实现要素 ——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考察对象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机制的 分析框架与实现要素
——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考察对象
◎ 韩莹莹 李宁宁 朱酥利
摘 要: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是粤港澳三 地进行利益协调、实现合作共赢的有益尝试。通过构建一个多维的区域合作分析框架,对 港珠澳大桥的项目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进而探讨有效的区域间政府合作机制的实现要素。 研究发现: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在于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中央统筹、共建共 管、多层协调”的区域合作机制;中央的统筹、跨域协调机构的构建、跨界协调沟通机制 的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协议的制定等是有效区域合作机制的实现要素。
动机是形成合作行为的基础,合作风险是 影响合作机制选择的重要变量(锁利铭等, 2018)。地理关系是决定跨区域合作的风险 与挑战的重要因素,地理空间上的接近使 得毗邻的国家之间更容易在认知、社会、 制度方面形成互补,在这种情况下,各国 更容易在超国家层面上组成联盟,进行合 作(Boschma,2005)。跨区域合作要达成 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七种:统一解决问题、 利用协同效应和共同资源、成本效益共 享、增加资产、筹集资金、在国际或国家 和政府间的话语权、政策交流与经验分享 (Gualini,200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下,世界各地的跨区 域合作组织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西欧,堪 称全球化下区域经济融合的典范。经济、 政治、文化、身份和国家形成以及地理等 因素共同决定了不同地区跨境合作和组织 程度的差异,欧盟正是由于大部分内部领土 的边界被弱化而成为区域合作和制度创新 的典型(Luis De Sousa,2013)。在国内区 域合作方面,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高速发 展带来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 同构的问题日渐突出,为了使各地区协调发 展、协同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合作工 作,我国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 冀、成渝经济区、环渤海区域、北部湾区 域等为主的重要的协同发展区域。随着我国 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也成 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以珠三角(谢宝 剑等,2015)、长三角(华中源,2013)、 京津冀(孙久文等,2014)等热点区域的研 究居多。在研究视角上,学者们从经济一体 化、府际关系、政府治理等角度对我国具 体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探索。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来看,经 济实力、市场化水平、行政分割程度、理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04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建设高速公路网
01
构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提
高城市群内部交通效率。
完善铁路网
02
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铁路网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铁路
交通体系。
优化航道网
03
提升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等航道通行能力,促进水运交通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
02
完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促进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03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机制
1
建立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群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发 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
珠三角城市群规划
目录
• 引言 • 现状分析 • 总体规划方案 •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政策保障与实施机制
01 引言
规划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区域一体 化加速推进,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空间载体。
共享交通
鼓励发展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模 式,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公交优先
推行公交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 局,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效率。
慢行交通
建设完善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 施,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珠三角地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范围,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区域融合

环渤海:在区域融合中崛起亮点频现,孕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印象】一个月来,记者在环渤海区域采访的感受浓缩为一句话————“环渤海区域真的热起来了!”每到一地,预约采访都比以前难度增加了不少,地方上的干部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现在非常忙非常累,你们采访完我还得回办公室加个班。
但这样累很愉快,有奔头!”晚上抽出时间接受采访的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薛渤王旬笑着对记者说。
11月16日,北京中关村一家叫中星微电子的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交易,这是国内IC设计公司首次进入美国股市。
这家由几位从美国硅谷回来的博士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刚刚成立5年,就已经占据了全球PC图像输入领域60%以上的份额。
中星微致力于数字多媒体产品芯片研发。
2001年7月即推出“中国自己的第一块芯片”并成功地实现市场化,打入国际市场。
如今,在中关村,已经聚集起像中星微这样进行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群和软件产业带。
北京具有软件开发与生产的诸多优势,全国最大的100家软件企业中有1/4集中在北京。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IT产业密集带。
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环渤海区域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固有的钢铁、原油、化工等重工业优势正在重组、优化,IT、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新优势迅速涌现,为区域崛起注入了新的驱动力。
有专家认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增长强劲、引人注目,正在成为中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
今年以来,该区域中的山东、天津、辽宁等地成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明星省市,其中,辽宁创出10年来同期增长最好水平,山东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059.6亿元,增长42.4%。
11月初,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会议上传来消息,环渤海经济区去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占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作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环渤海经济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
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方案说明

附件22023年度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方案阐明项目1.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有关问题研究一、项目名称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有关问题研究子课题名称1、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定义及规定(1)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含义。
(2)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基本特性。
(3)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功能和作用。
(4)国内外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总体发展状况及比较。
(5)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演变规律与动因。
(6)城镇化与区域性中心都市发展旳互动影响。
2、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发展现实状况和态势分析(1)珠海一直被定位为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深层次原因。
(2)珠海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潜在优势。
(3)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劣势和面临旳重要制约原因。
(4)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面临旳机遇和挑战。
(5)国内外区域性中心都市旳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及其对珠海旳启示。
3、珠海在区域经济中旳地位和作用(1)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辐射带动范围分析。
(2)珠海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旳地位。
(3)珠海在区域经济中旳作用;与区域内其他都市(如广州、深圳)旳分工合作关系;与香港、澳门在区域中心旳分工合作关系。
(4)国内外形势发展对珠海建设区域中心都市旳影响。
4、珠海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战略选择(1)珠海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都市旳战略目旳、总体战略措施。
(2)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及经济增长目旳。
描绘出重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经济增长方式旳转变和经济构造调整旳详细措施。
(3)社会发展战略、措施及指标体系。
建设成为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描绘出有关指标体系。
(4)都市发展战略、措施及目旳。
建设高端都市,提高和完善区域中心都市各项功能旳基本思绪和对策提议。
(5)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区域产业体系、区域生态环境体系、区域人文环境体系、区域交通体系、区域市政基础建设、区域中心都市物流配送体系等基本思绪和对策提议。
(6)建设区域性中心都市过程中政府职能优化规定政府应怎样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 “ 本保 障”与 “ 受保 障 ”并 重发展 ,实现 区域 基 享
交 通 、社 会 、绿 色 、生态 等设 施 ~体 化 ,实现 公共 物 品
的全面供 给 。
22 新 平 台 :建 立 “ 动 空 间体 系 ” ,支撑 全 球城 市 . 流 区域 的外 部 资源集 聚和 内部 空 间重组 搭建 次 区域层 面 的空 间支撑 体 系 ,核 心 是要 通过 建
性 的多 中心 、网络 化 的城 乡 区域 格局 。 其 中 ,广 佛肇 都 市 区以辐 射 国 内及 东 南亚 为主 要 方向 ,强化 世界 级 的生
产服 务和 先进 制造 业职 能 ;深 莞惠都 市 区依 托香 港 ,以 集结 欧美 乃至 全世 界 资源 为方 向 ,强化具 有 全球 地位 的
进 行 。全 球性 的控 制 中心通 过 网络相 互 连接 。 同时 ,全
球竞 争之 下 出现地 方化 的动 向 ,各 种地 方性 空 间通 过强 化与 全球 城市 的联 系 与合 作 ,提升 自身在全 球价 值 链 中
金 融和 商 业服 务 、总部 经济 、创 意和 文 化产 业 以及高 端
利用 为导 向,培育 珠 、 中、江三 市 世界 级 的特色 化 中心 功能 。其 中 ,珠 海重 点发 展商务 、会展 、科 技研 发和 高 新技 术等 高端 产 业 ;中 山要发 挥人 文环 境优 势 ,发展 国
际性 的 文化服 务功 能 ;江 门要 大力 发展 海洋 、能 源 、文
教 、旅游 等产 业职 能。
自然 、文化 资源 ,注 入休 闲、商业 、 娱 乐等现 代生 活 功
高端 服务 和高 新技 术产 业 化职 能 :珠 中江都 市 圈将形 成 以珠 澳 国际都 会 区为核 心 ,形成 不均 衡 多 中心 分布 的融
合 发 展格 局 。在珠 中江 都市 圈 内部 ,以地 方 资源 的充 分
能 ,构 建高 品质 、 多元化 的现 代休 闲旅 游体 系。三 是 要
Ci ni ti edg ho t h a cnCt JLai eroCy nA e y n T yf i
全球城市区域视 角下 的次 区域协调规划探索
— —
以珠 三 角 之 次 区域 为 例
叶 育成
摘
要 :全 球 城 市 区域 的 重 要 特 征 是 区 域 中 心 职 能
《 珠江 三角洲地 区改革发展 规划纲 要 》颁布 实施
Ab t a t Co s q e t , h a g to n rs b e in l sr c : n e u n l t e t e f n e u —rg o a y r i
i t c e t e i p tn a to l ba er poia r a s O be om h m ora tp r ft g o lm to ltn ae he
i he haa trsi e e o n t c rc eitc d v l pm e t o i c nta unci .O n n fct e r lf y tons
ti b s ,n c nu c o i rc cs f “ h — h n - i g h a s i o j n t n w t pat e o Z u Z o g J s i i h i n a
目标 、构 建 “ 策分 区”、提 出 “ 点 专项协 调规 划 指 政 重 引” 、识 别 “ 城际规划 建设 协调地 区” 等 ,创新性地提 出 区域协调规划的重要 实施机 制—— 专责委 员会 制度 。 关键 词 :全 球 城 市 区域 ;次 区域 ;协 调 ;发 展 ;珠 中 江都市 圈
2 次 区域 空间协 调发展 规 划的整 体思 路
2 1 新 发展 : 以 “ 型 工 业 化与 新 型城 镇 化 ” 作 为城 . 新 乡特 色化 发展 的 方向
立 “ 动 空 间” ( p c fFo 流 S a e o lws) 体 系 ,一 方面 , 通 过强 化 与周边 城市 区域 的联 系 ,有 效集 聚外 部 资源 ; 另 一 方面 ,建 立 以交通 网络 为核 心支 撑 的战 略性通 道 , 实现次 区域 内部 空间 的重 组。 2 2 1 强 化 与 周边 城 市 的联 系 ,实 现 资 源 的高 度 集 聚 .. 和 高效 流动 经 济全 球化 背景 下 ,生产 的 分散 与管理 的集 中同步
s ta oor i t v l pm e tpln” , w e fnd t ol i s pailc d nae de e o n a i he s uton
11 从 被 带 动 的 “ 地 ”成 长 为 具 有 全 球 辐 射 力 的 . 飞
“ 心地 ” 中
o ho O r aie t pai oo dn e pa n ti u n w t e l he s ta c r iat l i hss b—rgon z l n ei i l in deemi i e rto tr es bul n o c att ncud g tr nng mtg a n g t, id g p l y p ri om i a i i i
.,
,
当前 ,城 镇群 发展 不 断从低 级 走 向高级 ,成 为有 世
界级 影 响 的城 镇 群。 世界 级城 镇群 必 然是具 有世界 带动 力 的 “ 心地 ” ,而 不是 被 带动 的 “ 中 飞地 ” 。从全 球人 口密 度 的 分布 来 看 ,世界 城市 化 进程 的特征 与趋 势 主要 体现 在三 个 方面 : ( 人 口向沿海 区域 集聚 : ( 1) 2)沿 海 的城 市 向 大都 市 区 集 聚 ; ( 3)主 要 的 “ 市 区域 ” 城 发展 成 为具 有重 要 国际影 Ⅱ 向的 “ 全球城 市 区域 ” 。大珠
商 务 休 闲等世 界级职 能和支 撑其 发 展的 世界 级场 所 ,实
现次 区域 的跨越 式发 展。
的地位 ,获取 更大 的竞争 力。
珠 三 角地 区在 完 善 国 际化 、 立体 化 的 交通 运 输 系 统 的基础 上 ,还 建立 起面 向国际 、 国内两 个市 场 的生产
we p o s w y tm fTak F c r po eane sse o s or eComm ite t m plm e t t O i e e n
rgon o r i t a e i a c o dnaepln. l
Ke y wor ds: g o l iy e i n; s b—r g o l ba c t r g o u e i n:
1 全 球城 市 区域 内部次 区域 的发 展趋 势
在 当前 全球 化发 展背 景 下 ,次区域 的发 展机 会来 源
于 更 大区域 的发展 ,要 争取 成 为更 大区域 的一个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b t pf na aa we epo iet o et ee o ame o o t e, s la t rm nn mpt vns l r i a r ls h c i i s
的机会 ,在城 市中心职 能的特 色化发展 中突 出 自身的竞争 力。结合 《 中江城 市空间协调发展规 划 》的 实践 ,论 述 珠
次 区域 空 间协 调 规 划 的 实现 途 径 , 即通 过 确 定 一 体 化 发 展
进 珠 三角城 乡规划 一体 化 的实 施 ,还 提 出分 别编 制 广佛 肇 、 深 莞 惠和 珠 中 江三 大都 市 圈等 次 区域 规 划 ,作 为
三角地区目前离最高级的城镇群还有一定的距离 ( 详见
图1 :世界 重 要都 市 圈人 口密度 图 ),要 加 强承 担 区域
作 者简 介 叶 育成 ,广 东省城 乡规 划设计 研 究院 ( 东省城 市发展 研 究 中 广 心 )区域规划部部 长 ,城市规划 师 。 士。 硕
乃至全球的核心功能 ,不断提升 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与全
c odn t n e e p n ;Z u — h n - i gmerp l a o r ia o ;d v l me t h — o g J n t o t i o Z a o i n
中图分类号 :C 1. 文献标识码 :A 92 8 文章 编号 :17 - 14( 0 2)一 7 0 8 64 44 2 1 0 — 9( )
后 ,广东 省提 出进 行城 乡规划 、环 境保 护 、产业 布局 、
基本 公共 服务 和 基础 设施 建设 等 五心 职 能 的 特 色化 , 次 区域 将 在 全 球 城 市 区域 的分 置化 发展 中获得 承担其 中某些重要 的世界级 功能
创 业能 力。 二是 要促 进 “ 品消 费 ”与 “ 闲消 费 ”并 产 休 重 发展 ,充 分保 护和 发掘 多 元文 化资 源 发展 高 品质 、 复合 型 的商 业消 费和 购物 方式 ,推 动 大型 购物 中 心、专 业 商业 区 、特 色商业 街等 设施 建设 ;整合 区域 内丰 富 的
球城市 体 系 中的地位 。
12 培 育 世 界 级 中心 职 能集 合 体 ,形成 全 球城 市和 全 .
9
中国名城 』 城市理论前沿
系 方向 ,逐步 形成 一 个具 有高度 功 能整 合度 和 空间流 动
的现代服 务 业集 群 i建 立联盟 式 的 区域就 业培 训体 系 , 健 全面 向全体 劳 动者 的职 业培 训 制度 ,培 养劳 动 力就业
c r ceii ba c nta un to haa trzng ur n e r lf c n.S b~r gon c n be rs i u e i a a ome i po tntgoba u to n s itng t v l m e toft m ra l lf nci nsi plti he de eop n he
p o sn he g d nc fi pora nd s cfc c r i ton r po i g t ui a e o m tnta pe i oo dna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