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03-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1研究生)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颌面部局部解剖
咬肌:咬肌后上部为腮腺浅叶所覆盖,前下部覆以咬肌筋膜, 该筋膜浅面自上而下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上颊支,腮腺 管,面神经下颊支和面神经下颌缘支横过。
•颌面部局部解剖
腮腺咬肌区中,腮腺浅面并无重要结构, 重要的神经、血管主要位于:
①腮腺内; ②从腮腺边缘呈辐射状露出; ③腮腺深叶深面。
•颌面部局部解剖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v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v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v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v 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的走向,可将其分为纵行 和横行两组:
v 纵行组: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 脉、颈外动脉;
v 横行组:面神经、上颌动静脉、面横动脉。
•颌面部局部解剖
腮腺浅叶周缘神经血管的排列
(1)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后向 前依次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 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
•颌面部局部解剖
12.耳屏:外耳道前方之结节状 突起,
临床常在其前方,颧弓根部之下, 检查下
颌骨髁突的活动情况。耳屏前方 约1cm可 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PPT-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PPT-
李七渝等
• 對頸部的筋膜和筋膜間隙進行了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二、斷面解剖常用的 三維平面和解剖基線
常用的三維平面 • 矢狀面 • 冠(額)狀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斷面與斷層
橫斷面
斷面
斷層厚度
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 矢狀面
冠(額)狀面
2.斷層與斷面
2.斷面圖的觀察方法
觀察斷面標本時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橫斷面
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
一、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的發展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原始階段 (16世紀~18世紀)
•第二階段 經典階段 •第三階段 新技術階段
1.原始階段 (16世紀初~18世紀)
1.原始階段
義大利解剖學家Mondino dei Luzzi (1316)
• 蒙迪諾首次製作人體斷層標本
1.原始階段
美國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經過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連續橫 斷層解剖學圖譜,此部圖譜繪製精美,標 注細緻,是人體斷層解剖學的經典之作。
2.3 經典20世紀的繁榮階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繪製了人體軀幹部橫斷層解剖圖譜
Morton (1944年)
義大利畫家Leonardo da Vinci(達·芬奇)
• 繪製了男、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亞斯 · 維薩裏)
• 研究了腦的橫斷層解剖
1.原始階段
17世紀,一些學者
• 分別展示了腦、眼和生殖器等的斷面
18世紀,Haller和S.Soemmering
• 繪製了腦的各種斷面圖
1.正中矢狀斷面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
(一)牙体组织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二)牙周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第3节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一、颌骨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突和 腭突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 磨牙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和叶状乳头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圆形淋巴滤泡突
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三)腭(palate)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下 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人体口腔颌面部、牙列的正 常解剖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 应用,简要阐明口腔、颌面的层次关系和 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活 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 口腔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基础。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经 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 组织器官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唇、颊、口腔前庭沟、系带、腮腺导管口等
(一)唇(lips)

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四、平下颌骨颏孔下方的横断面
前部 中央:下颌体下份 下颌体前外侧:颊肌、降下 唇肌、降口角肌 下颌体内侧:颏棘、内斜线、 颏舌肌、下颌舌骨肌
四、平下颌骨颏孔下方的横断面
中部 中央:咽腔 咽腔前方: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前方:舌根(舌扁桃体) 下颌下腺外侧:颈阔肌 下颌下腺内侧:舌骨舌肌、茎突舌骨 肌 下颌下腺与颈阔肌之间:面动、静脉 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颈外静脉 颈阔肌深面:颈内静脉、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迷走神经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前部: 鼻中隔:位于前部正中 鼻中隔前方:鼻中隔软骨、
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后方:犁骨断面 鼻中隔两侧:鼻腔(中鼻甲) 鼻腔两侧:上颌窦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前部: 上颌骨内侧后方与蝶骨大翼之间: 翼腭窝(翼腭动脉、上颌神经) 翼腭窝外侧:颞下窝 颞下窝内侧:翼外肌 颞下窝稍外侧:颞肌、颞肌筋膜 颞下窝外侧:咬肌、颧弓
概述
– 断面解剖是通过制作不同方向各种断面,研究人体各个器 官形态和结构的学科。它能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并准确展 示诸结构的断面形态、位置及毗邻,还可利用连续断面进 行追踪观察,或借助微机进行定量分析及三维重建,可准 确建立人体各器官,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的立体概念
– 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尤其是CT、MRI等临床应用,断面解 剖学日益受到重视,并为现代医学影像提供形态学基础
– 第二阶段:经典阶段,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采用冰 冻和甲醛固定和保存;俄国人Pirogoff
– 第三阶段:新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X线和超 声波技术应用、电脑扫描和模拟重建技术、深低温冷 冻技术、冰冻超薄切片技术、电脑三维合成技术等
断面解剖常用的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 常用的三维平面 1.矢状面:由前向后即沿矢状轴方向

颌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 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 致。
❖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 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 收缩所致。
❖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 肌收缩所致。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 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 此沟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 况的指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 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 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 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 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 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11.颞面区:后界为发际, 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 线。
❖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 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 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 要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影像手术导航系统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 病人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 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术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9
断层解剖学应需要而生,在应用 中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客观要 求,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植根于基础, 服务于临床。不断从疾病诊治中寻找 课题,又反过来促进临床诊治水平的 提高。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代医学的 发展轨迹,将解剖学、影像学、信息 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结合起来,开展多 学科联合攻关,断层解剖学就一定会 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1
发展方向
•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A断层标本 B 同一个体的相应层面MRI图像
脑冠状断面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2
发展方向
•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蝶鞍区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3
发展方向
•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脑功能断层:听觉的fMRI研究(上图)针刺断丘层影墟像穴解剖的进展fM课件RI研究 (右)
从而消除CT图像解读时的猜测。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8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fMRI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9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PET
PET/CT图像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0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 换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断层影像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 断层、从描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 体、从厚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 从断面向三维和四维、从单纯形态 相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向迅速发展。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30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8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8
翼内肌起自翼窝,肌 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 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
翼外肌起于蝶骨大翼的 颞下面及翼突外侧板的 外侧面,有两个头,纤 维行向后外,止于下颌 颈、关节盘和关节囊。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 缩能上提下颌骨(闭 口);两侧翼外肌同时 收缩,使下颌骨向前, 并参与张口;一侧翼外 肌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颞肌后部纤维 收缩,可拉下颌骨向后。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19
20
21
22
上直肌和上斜肌层面
23
视神经管层面
24
海绵窦层面
25
Transverse sinus 横窦 Sigmoid sinus 乙状窦 Superior petrosal
sinuses 岩上窦 inferior petrosal
38
舌骨体层面
39
40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14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15
5、翼管
翼管前 口位于蝶 腭孔的后 方,圆孔 的内下方,
翼管前口 ①蝶骨大翼②眶上裂③圆孔④翼突
⑤蝶窦⑥蝶腭孔⑦翼管前口
16
17
18
下颌头层面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1
2
特点
由于面颅与脑颅的分界线并不是水平线,颌面 部以reid 为基线,它上五个断层与颅脑相重叠; 本教材共14个断层。
断层以第6颈椎结束; 观察鼻腔、颅底、鼻咽部(窦腔) 观察颌面部、颈部的间隙 颈椎的结构(寰枕、寰枢关节)
3
重要的间隙
4
1.翼腭间隙: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
9
10
2.咽旁间隙、椎前间隙和咽后间隙: (断层8:10)
3.翼下颌间隙: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面之间。 (断层8:6、7)
11
4.咬肌间隙:咬肌与下颌骨之间。 (断层8:5)
5.下颌下间隙:位于下颌下三角内。 (断层11:29)
6.舌下间隙和颏下间隙
12
寰枢关节层面 断层8(P38)
13
• 翼腭窝解剖概况
突之间。(断层5:7)
5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前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6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sinuses 岩下窦
26
27
垂体层面:14
28
下颌头层面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29
下颌颈层面
30
断层七
寰枕关节层面
31
32
寰枢关节层面
33
枢椎体上份层面
34
枢椎体下份层面
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颌角层面
36
下颌体上份层面
37
经喉咽和会厌层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