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合集下载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原文及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原文及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原文及赏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原文及赏析辋川梅花开,绣户寒食烟。

杨柳岸晴春,归帆楚水新。

城中桃李树,时康鹦鹉关。

迥隔楚云飞,开轩对山关。

解析与赏析:这是王维创作的一首诗,题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本诗表达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对朋友裴迪的赠诗之意。

辋川指的是一处景点,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境内。

这里的春天景色优美,特别是梅花的盛开,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绣户寒食烟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正值寒食节时,微风轻拂,茶烟袅袅的情景,形容了辋川的宁静和美丽。

接下来,诗人又提到了楚水和楚云,这是以古代楚国为背景的描写。

楚水是指楚江,楚云指的是楚地的山云。

归帆楚水新一句,诗人把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体验。

最后两句提到了城中的桃李树和鹦鹉关。

这里的桃李树形容城市的美景,而鹦鹉关则是一个地名,位于辋川附近。

与前文的辋川相对,给人以寂静与喧嚣的对比。

迥隔楚云飞,开轩对山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心愿。

整首诗行,结构紧凑,语言简洁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意境,展现了辋川的春天景色以及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景物、情感和思绪的交融,使读者能够在情感上和情境上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这首诗体现了王维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诗作注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写来展现美感,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境界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对寂静与喧嚣、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和心灵自由的追求,这与他的思想和生活态度密切相关。

总之,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通过对辋川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人传达了对和谐、喜悦和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这首诗作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王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1、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2、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3、潺湲: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4、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5、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6、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7、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8、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创作背景裴迪是王维的好友,两人同隐终南山,常常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此诗就是他们的彼此酬赠之作。

赏析此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

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歌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他晚年隐居辋川时与友人裴迪的赠答之作。

这首诗充满了自然与人文气息,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和对于友人的真挚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中描绘了辋川附近的深秋景色。

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中,诗人用“转苍翠”和“日潺湲”这两个富有动态感的词语,描绘了山中秋景的色彩和声音。

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随着天色向晚,山色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潺潺,声音不绝于耳,构建出自然美景深陷于时光中的飘忽感。

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辋川的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与裴迪共享的闲适生活。

其次,诗人通过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美学方面的自然审美和对于自然环境的友好感。

“倚杖柴门外”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自己小屋外倚门杖,享受着淅沥的秋风和幽幽的虫鸣,感受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既表现了诗人的悠闲心情,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喜爱。

再次,诗人通过对于友人裴迪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的追求。

“渡头馀落日”一句,诗人用“馀落日”这一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裴迪在渡头欣赏夕阳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理解。

“墟里上孤烟”一句,诗人用“上孤烟”这一生动的词语,描绘了裴迪在墟里欣赏炊烟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人通过对于饮酒狂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复值接舆醉”一句,诗人用“接舆醉”这一历史典故,描绘了他与裴迪一起饮酒狂欢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友情的珍视。

这种生活状态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性格,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理解。

总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充满自然与人文气息的诗歌,既表现了诗人王维的闲适生活状态和对于友人的真挚情感,也表达了他对于美学方面的自然审美和对于自然环境的友好感,以及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和理解。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唐代文化和诗人心态的重要资料。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1]上孤烟。

复值接舆[2]醉,狂歌五柳[3]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这里指代裴迪。

诗人很欣赏年轻的裴迪,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

[3]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

在这里,诗人把自己比作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极力展现了辋川的深秋晚景,抒发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中的景物具有清幽空旷的特点。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了辋川附近深秋暮色下的寒山、秋水、夕阳、炊烟等景象,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静谧、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诗的颔联和尾联描写了诗人和裴迪的闲居之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许之情。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的安逸神态和超然之趣,所以诗人才把自己比作陶渊明;而醉酒狂歌,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裴迪的狂士风度,表达了诗人对裴迪的由衷好感和欢迎。

因为,王维与裴迪,就像陶渊明和接舆,他们虽然个性差异较大,但他们却有着相近的超然物外的心境。

景色是那么美,再遇知音,这怎么不叫诗人开心!
诗中的风光和人物交替出现,形成了一种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
白天以山为界,太阳最后消逝;
黄河流入大海之中。

若想了解千里风光的壮丽景象,
你应该登上更高的楼阁。

注:这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裴秀才迪的赞赏之情,并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生境界的提升。

诗句中“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西下,山脉把它挡住;“黄河入海流”指出黄河注入大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参观千里风光,就要登上更高的楼阁。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及解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及解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及解析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裴迪是王维好友,两人都隐居在终南山,常常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这首诗就是王维写给裴迪的酬赠诗。

原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一作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诗意:黄昏时寒冷的山野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我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口一片寂静,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赏析:本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

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王维所作,整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代: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一作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黄昏时寒冷的山野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我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口一片寂静,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注释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赏析本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

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赏析

古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赏析

古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翻译赏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古诗全文如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前言】《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

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人情。

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

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注释】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翻译】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

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

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

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鉴赏】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唐诗赏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作者:蔡志忠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8期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二十里,附近村庄相连,桑麻肥饶。

王维晚年有别墅在辋川口。

裴秀才迪:裴迪,关中人,初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山,同唱和。

天宝后为蜀州刺史,曾为尚书郎。

裴迪曾应秀才考试及格,故称裴秀才迪。

潺湲:水流貌。

墟里:村落。

接舆:楚人陆通,字接舆,好养性,躬耕以为食。

楚昭王时,陆通见楚政无常,便装疯卖傻,不出任仕途。

时人称之为楚狂。

此处用接舆比喻裴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