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三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商朝的都城一直在安阳C.西周实行的是世袭制度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2.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关于中国现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B.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宣告成立C.1949年10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在北京宣告成立D.1949年10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二、简答题1.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请简述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请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条路线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中国近代历史中,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斗争及其意义。

2.请论述中国现代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A2.C3.B二、简答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逐一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甲午战争的原因: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的过程是,清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甲午战争的影响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推荐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推荐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推荐在高三历史备考阶段,做一些历史综合练习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是我为你推荐的一些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

1. 宋朝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科举制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只在南宋实行,北宋没有实行科举B.科举制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但在宋朝被废除C.科举制度为进士、举人、贡士三个等级,进士最高D.科举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2. 明朝时期的海上禁止航行政策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影响为:A.使明朝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B.使明朝的对外贸易遭到严重限制C.明朝的对外贸易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D.明朝的对外贸易更加开放自由3. 以下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纪元C.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标志,从此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发动普通民众的大规模社会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4. 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1年开始的,以日本入侵中国为开端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9年,因为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期间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参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太大影响5. 以下有关联合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取代了旧的国际联盟B.联合国是为了防止和平世界的战灾重演而成立的C.联合国是一个在宪章中规定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其他国家轮流担任理事国的组织D.联合国解散于1991年,因为世界各国不再需要这个机构来维护和平以上是我为你推荐的一些高三历史综合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在做题的过程中,除了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还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第一次(3月)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第一次(3月)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第一次(3月)综合练习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2.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13.钱穆先生认为“(孔子)以学不厌、教不倦为中心,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汉儒尊孔,不免将此事业之重要性首尾例置”。

他认为汉儒推崇孔子是更注重①安贫乐道②传道授业③通经致用④德治仁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5.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谈到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16.某组学生承担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学习主题,提出研讨具体方案。

方案中符合该小组学习主题的是①考验: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②对抗:从两党合作到分裂对峙③转移:从政府迁徙到北上抗日④较量: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行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全国大约3 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它一些生产资料的同时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B.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外交方式,取得的重大成就是通过、签订了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C.《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上述三位学者在学术思想与学术探索中遵循的共同原则是A.理性B.神性C.道德D.中道20.962~1806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高三历史综合训练(三)

高三历史综合训练(三)

高三历史综合训练(三)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半坡及北首岭遗存、庙底沟及王家咀遗址中发掘出的部分文物如下表所示,表中的考古结果可以用来推测( )A.两大遗址属于同一历史时期B.半坡遗址包含了庙底沟遗址C.庙底沟遗址的生产水平相对较高D.农耕是两大遗址的主要生产方式2.汉朝把郡县治理的难易分为剧、平两类,难治者称剧。

《汉书》中记载何并“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陈遵“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后汉书》中记载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

这些案例说明汉朝A.察举侧重于现任官吏B.郡县等级逐渐接近C.建立了官吏奖惩机制D.重视官员理政能力3.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构成了一幅江河烟波浩渺、群山层峦起伏,捕鱼、驶船、游玩、赶脚等动景穿插于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之中的江南山水图。

这一传世名画体现了当时( )图1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A.画家注重意境的笔墨情趣B.战乱频繁时的避世思想C.商品经济下的市井风情D.“青山就是金山”的生态观念4. 下表是明代正统至成化时期(1436-1487年)徽州地区土地契约交易使用媒介表。

表2中的现象( )A.导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促使货币体系趋向简化D.冲击男耕女织生产模式5.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人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两。

但由于清廷被迫放权,厘金成为归各省督抚自行掌控的合法,可观的财源--厘金所入不用上交户部:税率多少,如何征、怎样调拨使用也不归户部过问,而是每省各自为政。

这说明本时期( )A.抑商政策彻底改变B.官场陋习积重难返C.地方财政日益紧张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遗 址 文物种类 占 比 半坡及北首岭 矛头、弹丸、鱼叉、网坠等 66% 斧、铲、刀等 34% 庙底沟及王家咀 镞、掷球、弹丸、网坠等 46% 斧、铲、刀等 54% 年代 正统 景泰 天顺 成化 使用媒介 分类 银 35 27 31 90 谷 7 1 2 一 绢布 12 2 一 一6.甲午中日战争前后,随着反缠足运动的兴起,各地天足会纷纷成立,他们通过会章等荣誉性符号,将首先选择放足的上层妇女们与地位低下的大足妇女区分开来。

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东城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4第一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第二部分共5题,共55分。

16.(12分)(1)特点一:以历史为素材进行文学演绎。

如《三国演义》描写赤壁之战时增加了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关羽之死被神话。

特点二:表达一定的价值判断。

如《三国演义》从维护纲常礼教的角度出发,将沿用汉朝国号的刘备视为“正位”“大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视为“奸雄”,将曹丕称帝称为“废”“篡”。

(4分)(2)宋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冲突,明朝平定各地叛乱,推动武将关羽成为了国家的军事保护神,得到官方的封号和祭祀。

随着理学兴盛,忠孝仁义思想传播,统治者将关羽提升为“忠义”的化身,以教化百姓。

元明以来,长途贸易的发展和晋商的兴起,因关羽是山西人而被晋商当作保护神。

元明清时期,许多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市民文学流行,扩大了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力。

(8分)17.(11分)(1)国家礼仪区分等级尊卑,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统一的国家礼仪,有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

国家礼仪树立了君主的威严,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中国礼仪传播到邻国,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4分)(2)示例:不可信。

从记载内容看,两则笔记都记录了外国公使被皇帝天威震慑,狼狈不堪。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外交谈判失利,所以清政府处于弱势;19世纪近代外交制度发展,西方已形成了常驻公使机制,作为专业外交人员不可能如此。

因此,该记载内容不符合历史。

从笔记作者的身份看,二人并非当朝官员,不可能亲历觐见仪式。

从笔记作者的视野和立场看,同为守旧的士大夫,不知外部世界,愚昧自大,其认知仍带有天朝上国色彩。

(7分)18.(11分)示例:晚清铁路建设反映了列强侵略和人民斗争。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借修筑铁路掠夺沿线利权,划分势力范围,扩大经济侵略,使民族危机加剧;人民抗争不断,典型事件是四川民众的保路运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中国近代史 01)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中国近代史 01)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中国近代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普雷吉特”号小汽轮。

黄昏时,这艘三帆快速护卫舰到达长城附近。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了。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这表明A.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之一B.毛泽东历来反对康梁维新变法思想C.毛泽东曾经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毛泽东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已形成体系3.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B.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4.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你认为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根据这种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定位应是A.同治中兴B.同光新政C.自强新政D.地主阶级自救运动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可以推倒。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汉朝实行分封制C. 唐朝实行科举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答案:B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C.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华民国答案:ABCD4.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和民主B.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和胡适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答案:C5.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己取得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6. 简述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0分)答案: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包括限制民间海上贸易和禁止私人出海。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对海上贸易的控制,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7.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意义。

(20分)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它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以实现国家的富强。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它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局限性,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

8. 请结合历史事实,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分)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测评3(第一~五单元)(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测评3(第一~五单元)(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滚动综合测评(三) (第一~五单元)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古印度一再遣使来唐,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这些使者和商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范围广泛,内容丰富B.全面繁荣,兼收并蓄C.交通发达,影响深远D.西学东渐,交流频繁B[材料“日本”“古印度”“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都受到唐政府尊重”等信息表明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影响深远,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D项。

]2.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

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A.虔诚的宗教信仰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B[根据材料“每年9月22日正午……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故选B项;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题干不涉及其他地区的文化,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D项与史实不符。

]3.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与材料中“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不符,排除C、D两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2011-1-61. 《汉书》:“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其中的古代的山西、关东、江左、河南分别指A.崤山以西、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B.太行山以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西、黄河以南C.崤山以西、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东、黄河以南D.太行山以东、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南、黄河以南2.西汉《盐铁论•水旱》曰:小铁匠们“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农事急,挽远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贷……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文中的“小铁匠们”属于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3.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具欲者也”,这表明司马迁承认一切求富行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

司马迁的观点A违背人的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B不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C有利于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D仅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田庄()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5.公元649年6月16日,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唐王朝宣布这一天是全国的忌日。

后来,这一天也成为中国书法界的忌日,因为传说在这一天,一幅叫《兰亭序》的书帖被当作殉葬品,与李世民一起埋进了昭陵,从此这幅书法作品就永远在人间消失了。

关于《兰亭序》的叙述正确的是A.畅快淋漓,“伏如虎卧,起如龙跳”B.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C.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协调对称D.潇洒飘逸,“飘若浮云,矫若惊龙”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A.设政事堂B.设中书省C.废除丞相制度D.设军机处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目的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某9.同学在读《元史》时发现一位理财“专家”阿合马,他曾任职于中书省,他想知道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A.中书省B.尚书省 C.门下省 D.户部10.下列古代地名的称呼,反映同一时期的一组是:A.流求、大都、杭州B.流求、涿郡、余杭C.琉球、江都、临安D.琉球、中都、杭州11.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其表现不包括()A.分工更细密B.地区从南方沿伸到北方C.部门涉及冶铁、伐木等D.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12.“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 .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 .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D .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13.图1反映的史实是 A .东北地区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B .行省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C .东北地区首次出现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机构D .东北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14.读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①所示地区B.②所示地区在被割让前属于吉林将军辖区管辖C.③所示地区在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成就突出D.④所示地区的特产果下马在秦汉时期输入我国1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要到N 进K 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 ………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 去进了K 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鲁迅说的“走异路”始于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6.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胡 适17.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图1 图2A.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B.日本在华投资总量最大C.最大投资主要用于抗日D.美国占据第一的时间最长18.观察两组数据。

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 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

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百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C、英国输华商品在头几年之所以猛增,可能是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预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19.孙中山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

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本太平天国史来,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

孙中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号召留学生了解本国革命史B.借用太平天国号召革命党人团结C.借太平天国史事宣传排满反清D.宣传太平天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事迹20.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

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

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1. “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做,人人有衣穿。

”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A.井田制度B.《天朝田亩制度》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2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他甚至进一步提出“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观点。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动摇根基,居功至伟 B.切中时弊,建议合理C.矫枉过正,全盘否定 D.顺应潮流,敢为人先2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以轻工业为主,作用积极B.不应强调发展重工业C.应该完全直接面向民生D.以提高就业率为第一要务24.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

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25.有人将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共关系分成三大阶段。

其中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为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国共关系总的特点是A. 两党摒弃前嫌,共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大计B. 两党还维系着谈判关系,但在一步步走向决裂C.两党以军事斗争为主,呼应以政治斗争D.全面战争与和谈交叉进行26.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

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反映了中国政府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7.右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28.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A.日本法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C.英国俄国日本美国D.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29.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指出:“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得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得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谬。

”那么,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A.葡萄牙B.西班牙C.法国D.英国30.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的生产的创始国。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曾对此表示:“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他揭示的机器标准化生产所体现的政治理念在于A.自由B.民主C.平等D.博爱31.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

”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3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枷锁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