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觐书法作品欣赏
敦煌 小楷 德言 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小楷德言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敦煌、小楷、德言、高清,是四个具有不同意义但又相互交织的关键词。
敦煌,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小楷,是中国书法中的一个重要字体,其规范、秀丽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德言,代表着积极向上的言行和高尚的品行,是人们追求的道德准则;而高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清晰、真实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从敦煌、小楷、德言和高清四个方面,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遗产、定义特点、应用传承、含义重要性、实践、技术发展应用以及对视觉体验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对这四个关键词的深入探究,我们将更加理解和认识敦煌、小楷、德言和高清在文化、艺术和科技领域的重要价值和积极影响。
引言部分的概述详细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展开对敦煌、小楷、德言和高清的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篇丰富有趣的长文。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于整篇文章的概要和组织安排的了解。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并且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理解。
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对敦煌、小楷、德言和高清四个主要内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详细地讨论了敦煌、小楷、德言和高清这四个内容点,每个内容点又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子点,以便更全面地介绍和分析。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在文章结构部分,读者可以对整篇文章的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同时,这也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导航的作用,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且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理解。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本文旨在为读者展示敦煌、小楷、德言和高清这四个内容点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定义、特点、应用、传承、含义、实践、技术发展和对视觉体验的影响等详细信息。
高考书法创作

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钱起《秋夜送赵冽归襄阳》斗酒忘言良夜深,红萱露滴鹊惊林。
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徐陵《乌栖曲》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
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繁体徐陵《烏棲曲》繡帳羅帷隱燈燭,一夜千年猶不足。
惟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
1、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刘熙载《书概》:“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也。
”學書者有二觀:曰觀物,曰觀我。
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
如是,則書之前後莫非書也,而書之時可知也创作: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寒江冷丹枫落,争渡行人簇晚沙。
菰叶蘋花飞白鸟,一张红锦夕阳斜。
(楷书创作)云横章贡雨翻盆,寺下江深水到门。
落日荷锄人著本,西风满地叶归根。
(书体不限)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创作内容:轻听发言,安之非人之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毋念,受恩莫忘。
輕聽發言,安之非人之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
施惠毋念,受恩莫忘。
创作试题:《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春日游湖上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自选书体)创作试题: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楷书: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行书或隶书: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书法(下) 艺事著笺——国博藏明清书画家

史做详尽的描述, 反映了明清两代书法风格的变迁、 书学思想的差异 本期我们按照书札、 立轴、 扇面三个类
别依次向读者推介 并配有专文赏析。 这些作品中既有明清书画家、 学人如朱耷、 王国维等的书札, 又有 “ 吴中 三 ’ 等的扇面, 还有 “ 晚明四 ’ 中董其昌等、 明末‘ 三珠树” 中 王铎等的巨 轴。 兼于对书风多 样性的考虑, 我
有折差进 京, 所有各 省寄物, 均托 德宝李
掌柜也。
吴 大潋 生于 晚清, 是集官员、 学者、 书家于
一
元。 惟痔管尚未除根, 或至北地高燥之 区, 湿热不致为患也。 兹于六月初 四日 , 由沪乘
轮北 上。 计 明日 可抵大沽, 到京约在二十后
身 的人物 。 他 一生 勤学, 访拓 碑 刻, 收 藏金
在 焉。 ”1 6 4 4 年, 李白 成 占领北京不久 又败 走,
忿 之
石, 具 有极 高的价值 。 据 相关学者 考 证, 此件
信札书于 光绪二十年 ( 1 8 9 4 ) , 时吴 氏在康济兵
京城 内明朝 内府及许多私家收藏都 因战乱 而大 量 散佚 , 使 民间藏家 能够借机 收集庋 藏。 宋荦
料价值。 据笔者统
中国古代书法 一书收录
[ 清】 朱耷
行 书致 东 老书 札
纸本
国博馆藏信札3 3 件 时间跨度由元代书家赵孟烦
21 5c m ×1 2c m
至近人王国维, 信札内容丰富, 涉及家事、 公务、
物, 三人 交往始 于 同年 中进 士第, 同授 “ 庶 吉
释 文: 承转委县老爷画 , 四幅之中止得三幅 , 呈上 , 语云 : 江西真个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当代名家海纳百川书法作品欣赏-书法海纳百川适合挂在哪些场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正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寓意要像大海容纳无数江河一样做到胸襟宽广,正所谓“有吞吐天地之志者,自当有容天下之量”,因此,“海纳百川”成了修身励志的象征,成了书法家笔下的宠儿,成了客厅、书房、办公室字画的常见内容,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海纳百川”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它展示的不仅是一种气场,更是一种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来自当代名家的《海纳百川》书法作品,一起来感受书法家笔下百川汇海的波澜壮阔。
一、当代名家观山《海纳百川》书法欣赏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尺横幅书法作品《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观山,原名田观潮,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被称为“国宾礼书法家”,其书法作品《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曾被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观山老师擅长行书创作,用行云流水来形容观山老师的书法一点也不为过,纵观此幅《海纳百川》,笔法流畅自然,字体美观大方,颇具气势,每每观之,不禁让人心胸变得开阔,似乎能容纳天地之间的一切。
如此佳作,非常适合挂在办公室、客厅、书房等处,作为礼品赠予他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当代名家刘锴明《海纳百川》书法欣赏当代著名书法家刘锴明行草作品《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刘锴明,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联合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画院院士,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师擅长行草创作,笔迹行云流水,提顿起伏都颇有章法,可谓是意蕴十足,这幅《海纳百川》正是刘锴明老师的最新作品,身姿展而不夸,一波三折。
都说书法创作,讲究的是情感与笔法结合,从这幅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的恢宏气势以及老师创作的时候的情感迸发,仿佛整个大海都在其笔下。
三、当代名家张锁平《海纳百川》书法欣赏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张锁平隶书书法《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隶书,总能给我们一种稳重、大气、厚重之感,张锁平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1961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尤其擅长隶书创作,曾在汉隶、魏碑上下过不少功夫,近年来更是言传身教,收获颇丰。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古诗词百首》1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古诗词百首》1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古诗词百首》《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杜甫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一九八六年春鲁丁同志属书,启功。
《送人入金华》(一作《赠别东阳客》)唐-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送乡中故人》唐-方干如今若到乡中去,道我垂竿不钓鱼。
庚春先生正腕,乙丑春日,启功。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题合溪乾洞(又见刘商集,题作题潘师房)》唐-于鹄渡水傍山寻绝壁,白云飞处洞天开。
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一九八一年元月书唐句,启功时在北京师范大学。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六言绝句其一)【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辋川绝句书奉。
一九八三年夏日,启功。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五言夜集联句》寒花护月色,坠叶占风音—皎然兹夕无尘虑,高云共片心。
—颜真卿《西江晚泊》赵嘏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喜张沨及第》赵嘏飞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唐人咏梅诗,书奉元坤同志正之,一九八六年春,启功。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李白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醉中作》是唐代文学家张说所作醉后方知乐,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是诗。
唐人张说醉中作一首,绝唱也!《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古路无行客 寒山独见君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6期摘要:白蕉交游對其书法的影响研究选取邓散木等与白蕉交往较为密切的三人,现存的信札、书迹等相关资料中还原白蕉与邓散木、徐悲鸿、包六科诸书法家交游的关系。
在与邓散木的交往中,白蕉因邓的篆刻水平而渐废金石篆刻,也相互探讨书学及硬笔书法。
与徐悲鸿的交往让白蕉在初学行书的道路上便奠定较好的基础,也为在上海的生活提供了经济支持。
与包六科的交游,让白蕉见到了日本“三笔”“三迹”书法,从而开阔了学书的视野,加深了对魏晋风韵的认识,也因包为他“磨合”毛笔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风格。
从白蕉与三人的交往,梳理出诸人对白蕉书法的影响,加强考察书家当时社会交游的真实性对白蕉书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白蕉;交游;书法;影响一、白蕉的书法概述白蕉(1907-1969),原名何法治,后因事改笔名为白蕉,又别署复翁、云间等,上海金山县人。
1940年,白蕉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个人书画展。
1957年,被错误地划为“右派”,1969年去世,后上海文化局为其平反。
白蕉善行草书、篆刻,亦擅长画兰。
其书法得晋人之气韵,为近代帖学的代表人物。
曾任哲学学术期刊《人文月刊》的主编,书法著作有《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云间谈艺录》等,后被金丹选编在《白蕉论艺》一书中。
现存书画作品有《行草自作笔法赋》《行书录王安石诗二首》《赠唐云手卷》《兰题杂存长卷》等。
沙孟海在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中评其曰:“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
造次颠沛,驰不失范。
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1]96当吴湖帆看到白蕉的成就与当时在书坛上的地位不相符,便发出叹息:“奈何曲高和寡,世人有所不识。
”[1]96当白蕉办个人书画展览时,王蘧常对白蕉虽然有“三十书名动海陬”的评价,翻阅近现代书坛的历史,白蕉彼时的影响远不如沈尹默、郭沫若诸人,白蕉的声名鹊起乃是后来书坛的事。
白蕉在当时与海上诸社会名流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的,如有较其大四十二岁的黄宾虹、较其大二十四岁的沈尹默,亦有对其职业给予很大帮助的黄炎培。
我的题跋(下)

1^
艮 再
卒
佃
織M
萇備
卞 旬址 缆北 天喜
假黄
承下
■用 斑 験 < < 更 禅
三 年 飾 公 尢 召 々
私二
观芹
沌刻
丄寒
灵樓
处 皿
单 军
李刚田明石刻奔马跋 纸本2CT14年
李刚田太室孝邕铭跋 纸本2017年
12.0
世界,一石一风流,深入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探骊得珠,成就一家。此志墓主人官微,志文 书手不见名传,拓工又无墨光精气,然仍不掩其 翰墨风流。其书法列于书史当毫无逊色,当有赖 识家推而广之。历史无情,湮没无数书家妙墨,使 人慨然长叹……”北齐武平三年五月八日《太室 孝邕铭》跋中说:"此铭刻于北齐武平三年即公
元572年。刻凿极草率,然其书自然天纵,于一片
斑驳狼藉中见神秘混沌之美。然此种美只可赏会 而不可作为法式亦步亦趋。时下书坛有冰雪聪明 者,专学此路,以来惊世骇俗,实堕入魔道中矣。 正如唐人孙过庭《书谱》中听言:’贵能古不乖 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 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4<
<
企
耶
SR 人
那 神 年
4 *可
>
4鳳
< <-# 神 ^■明
席猶 淒自 送帶 <為
震
壬缶 狀央 實風 <神 駝両
采 糕 甫
人 石
人
刻石
咲剩
祷 漢圈
由 <中
竹 林 <
耳
迄壬
虱馬 骨昂 <盲
xA4
聘 之 总
申
-
土
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觐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来源:99字画网上商城
杜觐简介
中国太极书法创始人北京书法名家:杜觐
太极讲究精气神,书法讲究运笔走墨,而中国太极书法讲究的就是精气笔墨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杜觐,就是第一位把太极和书法有机融和于笔端的年轻艺术家,这位北京书法名家潜心研究太极书法二十多年,博众家之长,荟萃门派精华,无论在隶书、行楷还是金篆、草书等书体上都大胆运用太极笔法使之变古求新、出神入化,从而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最高艺术境界和效果。
他倡导的太极剑书天地追风,极光神速;太极拳书金石绽开,刚柔并济;太极枪书更是乌龙入海,变化莫测,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
2003年,他创作的百米太极书法长卷一举夺得国际华人书法邀请赛金奖,并在东南亚地区巡展,他的多幅作品已被美国、荷兰、奥地利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友好人士收藏,华国锋、钱其琛、成龙等均收藏其作品,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称赞他的作品鬼斧神工独成一家,他发明的太极书法08年已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吉尼斯,因此,鉴赏、收藏和馈赠杜觐先生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价值。
杜觐先生的书法古拙厚重,他是第一位把太极和书法有机融于笔端的年轻艺术家,近年来杜觐的书法作品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出现了一股不小的杜觐书法收藏热。
杜觐书法艺术欣赏。